霸宋西門慶第二五章 金蟬脫殼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水滸>> 霸宋西門慶 >>霸宋西門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五章 金蟬脫殼

第二五章 金蟬脫殼


更新時間:2013年12月18日  作者:三王柳  分類: 歷史穿越 | 水滸 | 金瓶 | 穿越 | 重生 | 三王柳 | 霸宋西門慶 
第593章金蟬脫殼

第593章金蟬脫殼

三王柳

宋江得了吳用之計,馬上把身邊所有的人都向后派了出去,讓他們拖了樹枝在土地上跑步,不一會兒,后方飛揚的塵頭更高了。(/吞噬

一邊撣著身上的黃土面子,宋江一邊來到花榮身后,親自向張叔夜喊話,大意是張太守你看那塵頭揚的,我梁山又增兵了,太守你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我宋江是及時雨,有好生之德,不愿意對清官刀劍相向,太守您還是趕緊從哪兒來回哪兒去吧。

對宋江這種弱智的表現,張叔夜嗤之以鼻。

迷津橋不寬,只容兩車并行,花榮臨時轉職做了車匪路霸,幾袋箭往馬身上一掛,沒人敢直攖其鋒,但是張叔夜不急,耗就耗,官鹽還怕私鹽嗎,這里是通衢大道,來往的百業人等突然受阻,必然有不滿的人去官府首告,不法分子武裝擋道、對抗官軍的消息不久后就會傳到袞州府,官府必有動作,那時前后合圍,本太守包你們的餃子。

宋江見唬不倒張叔夜,沒奈何也只得退了回去,跟吳用揀了個地方,坐下生起了火,一圈兒人邊烤火抱團取暖邊發愁。

天色終于黑了下來,兩邊各自扎營做飯,張叔夜將三個兒子排好了班,讓他們輪流盯著河對岸,無論如何,不能走了宋江,若其人有異動,說不得,也得全軍突擊,硬撼花榮。

好象聽到了張叔夜的心聲,宋江倒也老實,和吳用坐在火堆邊,一夜不離不棄,激勵著守在前線的花榮。

花榮其實是最困的,官軍不敢沖鋒,全仗著他的神箭震懾,別人休息,他不能休息,唯恐一個疏忽,被官軍隊里的驍勇之輩飛撲過來纏上了,那可就大勢去矣。

終于,凄風涼露中,漫長的一夜熬過去了,張叔夜再到橋邊看時,卻見對面除花榮外,宋江、吳用等賊人,一個個熬得垂頭喪氣,一蹶不振,張叔夜心頭暗喜:“賊子落魄,破之必矣。”

又熬了大半日,已過未時,花榮雖然人還有精神,但馬力已經不濟,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兩日一夜,他的戰馬不但沒有添肥的夜草,而且連吃飯都是把草料口袋掛在馬耳朵上湊合,饑一口飽一口的,戰馬眼看就是掉膘的命。

張叔夜見花榮已將近山窮水盡,料到賊人必有動作,果然,就聽花榮唿哨一聲,他背后的小賊們一聲喝,扔下了手邊的東西,撒腿就跑,張叔夜猛然醒悟,大叫一聲:“不好,吾中計了。”

三個兒子聞言大驚,急忙向后回頭看時,卻沒甚么列堅陣、豎槍林的伏兵塞于當路要津,遏了自家歸路;再向前看,對岸也沒甚么千軍萬馬出沒的跡象,卻不知老爹中計之言何解。

卻見張叔夜指著對岸逃竄的宋江吳用道:“終日打雁,誰知被雁啗了眼,只恨一時疏忽,卻中了毛賊的金蟬脫殼之計。”

他的三個兒子一聽之下,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宋江錦袍繡甲,吳用折扇綰巾,都是亂人中最顯眼的人物,吳用便鉆了這個空兒,昨日就命兩個小嘍羅暗中穿了自己跟宋江的衣服,在人前坐著,他們兩個早已有多遠跑多遠了。

宋江看似跟張叔夜說了半天蠢話,其實是在暗地里叮囑花榮:“賢弟,若要家眷遠走高飛,必得賢弟在此釘住張叔夜,能多捱一刻,家眷就多一分安全。”

花榮為妻子和妹子計,舍了性命,據守橋頭一日一夜,本來人還是可以支撐下去的,可惜馬力已經不行了,張叔夜是見微知著的人,花榮一見他兩眼放光、躍躍欲試的樣子,就知道這位張濟州必有所動,這座橋是守不住的了,又何必讓背后的小弟們枉自送死,于是一身唿哨之下,眾小嘍羅馬上風緊扯呼。

看著對面“宋江”和“吳用”那矯健快捷的逃命高腳,張家將都是猛然醒悟,,原來被賊人擺了一道,真正的三腳貓宋江吳用早就跑了。

陣前被奸鬼戲弄,三位小將軍這一怒實是非同小可,張叔夜卻沉住了氣,,宋江已經輕身走了一天,誰知道他跑哪里去了,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花榮,你今日人困馬乏,便與本太守留下來吧。

花榮又在橋頭支撐了最后一會兒,等手下留下來斷后的小嘍羅都逃得沒了影子,這才大笑著沖張叔夜抱拳:“張濟州,晚輩告辭了。”說著,撥馬下了迷津橋就走。

張叔夜冷哼一聲,馬鞭一揮道:“轉鶴翼陣,追擊,務要擒下此人。”

一千馬軍有條不紊地過了迷津橋,張伯奮引一隊人馬左面包抄,張仲熊引一隊人馬右路堵截,張隨云伴著父親居中接應,官軍人馬都是養歇足了力氣的,過了迷津橋后的道路又是一片平野,花榮戰馬已是強弩之末,越跑越慢,終于捌玖里地后,被官軍重重圍上了。

官軍雖多,但人人忌憚花榮弓箭了得,都在他弓箭射程之外徘徊;但同樣的,雖然官軍人人都忌憚花榮弓箭了得,卻沒一個人敢貪生怕死松懈陣勢,給花榮放一條走路。

三層大笠保護之下,張叔夜當前臨陣,大叫道:“花榮,如今你已是山窮水盡,便是肋生雙翅,也飛不出去,本太守念你人才難得,只盼你臨陣回頭,棄暗投明,方才不負了你滿腔熱血,大好頭顱。”

花榮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聞言只是微微一笑,手指一捻,羽箭扇子一般在手中捻開,大喝道:“請張濟州品鑒花榮連珠箭。”

話音未落,弓弦急響,如奏管弦,張叔夜身前人喊馬嘶,一堵堵人墻紛紛倒塌,雖有大笠遮護,卻宛如后朝的法制,,形同虛設。

原來大笠擋住了人身,卻疏忽了馬蹄,花榮批亢搗虛,箭箭皆中在戰馬蹄寸之上,一匹匹戰馬接二連三地摔倒,剎時間張叔夜身前的盾陣層層崩潰。

張隨云大叫一聲,急搶到父親身前保護,誰知座下馬一聲悲嘶,也是撲地倒了,眼看張叔夜暴露在花榮箭鋒之下,性命只在花榮指動之間。

若是旁人,此時早已嚇得驚心破膽,但張叔夜少年從軍,在蘭州抗擊羌人,多少次生死鋒鏑,早已心硬如鐵,雖是花榮箭法通神,也動搖他不得,面對神箭威脅,張叔夜只是將盾牌一豎,大呼道:“弩。”

他麾下軍士訓練有素,聽主帥命令一動,幾百具特制的弩箭揚起,四面八方對準了花榮。

直視著花榮箭鋒,張叔夜大聲道:“花榮,善泳者溺于水,善射者亡于箭,,爾可記得前朝養由基否,若不歸降,必然后悔。”

花榮彎弓如滿月,直指張叔夜,凜然道:“張濟州如今性命,只在花榮一念之間,何不各退一步,免得玉石俱焚。”

張叔夜斬釘截鐵地道:“大丈夫為國討賊,只知馬革裹尸,不知各退一步,花榮,你一箭射來,未必能制我死命;我萬弩齊發,你卻躲哪里去,曉事的,速速歸降,免得腥手污腳。”

花榮眼神變幻,終于黯淡下來,突然間只聽“嘣”的一聲,眾人一驚間,卻是花榮兩膀叫力,竟然將手中鐵胎弓拉得折了。

哈哈大笑間,花榮擲開斷弓,仰天長嘆道:“四泉哥哥說得是,,為國思賢,當求一木支大廈,如今國運艱難,花榮豈能為己一命,而損一賢臣。”

一長臂,已綽點鋼槍在手,倒轉槍頭,對準了心口,就聽花榮大叫道:“可恨今生緣淺福薄,有眼無珠,不得追隨于四泉哥哥麾下以成大事,恨甚,恨甚。”說著,雙手加力,就要一槍往心口戳下。

張叔夜卻早已將馬鞭一揮,喝道:“放。”就聽幾百響弩箭機括聲聯成一片,,箭如雨下。

與此同時,梁山上轉出一支軍馬,直取袞州道上來,為首大將,正是三奇公子西門慶。

原來西門慶得報,震三山黃信把羽書送到了濟州府張叔夜幕府之下,不由得吃了一驚,張叔夜可以說是宋江宿命中的終結者,金圣嘆水滸中又隱約地安排他做了梁山的掘墓人,對這位張長弓者,西門慶素來敬憚十分。

雖然平日和張叔夜相安無事,但西門慶知道這位張太守不是好惹的,因此派出不少密探斥候,打探濟州動向,知道張叔夜整軍講武,實有圖謀,非茍安之人也,今天探子來報,張叔夜兵馬出動,目標直指宋江。

黃信借刀殺人,把宋江賣到張叔夜手里去,若只有宋江、吳用、王矮虎一眾家伙,西門慶也懶得管了,大可幸災樂禍,看看熱鬧,但如今小李廣花榮卻摻在其中,不由得不叫人掛心。

花榮雖有一身本事,卻從不以技驕人,梁山眾兄弟都和他交好,聽到他有難了,一個個眼巴巴都把眼看著西門慶,甚至連始作俑者震三山黃信都反應過來后悔了。

西門慶當機立斷,心念一動,寫了一封書信后,點起一彪精騎,親自率領,左右大將呼延灼、呼延慶、韓滔、彭玘,縱馬直取袞州道路。

行到濟州和袞州交界處,正好迎頭撞上了張叔夜人馬,原來張叔夜解決了花榮的麻煩,卻面臨一個難題,,這宋江追是不追。

宋江已經逃跑了一日一夜,再追,就追進凌州或沂州地界去了,卻往哪邊追呢,何況,越界入袞州,已是違理,一為已甚,豈可再乎。

于是張叔夜長嘆一聲,引兵收隊回濟州去,這一次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雖然收獲也有,但幾車財帛,一個花榮,比起宋江來,總是差了一些兒。

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剛來到袞州濟州交界處,就看到了嚴陣以待的梁山兵馬,而且領兵的,還是名震天下的三奇公子西門慶。

西門慶當先出陣,也不廢話,直接就問:“張太守今番出獵,成果如何。”

張叔夜心道:“西門慶這廝到底沉不住氣,知道我做了他的殺人之刀,現在問我事情辦得如何了,若知道我沒替他辦成,卻不知他臉上表情又將如何精彩。”

當下實話實說:“雖無大得,亦有小獲,失了一姜(江),折得一花,也可聊以自安了。”

西門慶聽得一驚,真是怕什么來什么,花榮居然折在張叔夜手里了,當下厲聲喝道:“張太守,我敬你是國之良臣,所以一向不敢怠慢,但今日卻不得不得罪,,你把我家花榮兄弟怎么了。”

一看西門慶變了臉,張叔夜倒是頗出意料之外,心道:“西門慶這廝,過完河拆橋,念完經打和尚,是要借題發揮、殺人滅口嗎,世上哪兒有那么容易的事。”

當下凜然道:“花榮已落入我手,如今正要擒入濟州,交由天子發落。”

聽到花榮性命還在,西門慶松了一口氣,歷史上就是張叔夜破宋江,“擒其副賊,江乃降”,難道這回花榮被擒,真應了上天之宿命。

放眼一掃,沒見花榮,也不見宋江,西門慶便問道:“花榮兄弟被擒,卻不知那義氣宋江何在。”

張叔夜鄙夷地“哼”了一聲:“宋江留花榮替他斷后,自己卻跑得無影無蹤,,此人之義氣,卻也有限。”

西門慶“哦”了一聲,原來宋江居然在張叔夜手中逃過了一劫,真是難得啊,這算不算自己在這個世界大肆幫人逆天改命的豐碩成果。

不過眼前最緊要的,是把花榮的命從張叔夜手中逆過來才對,幸虧自己來時料到了可能有這一出,因此早有準備。

于是西門慶恭恭敬敬地向張叔夜一躬身:“張太守,花榮兄弟何在,可容我一見。”

張叔夜淡淡地道:“欲見何為。”

西門慶道:“兄弟情深,牽掛使然。”

張叔夜心道:“裝,還裝,梁山上先是有一個假仁假義的宋江,現在又出了個更勝一籌的西門慶。”

他心愛花榮才具,有心收服其人,豈肯在這里送羊入虎口,當下冷著臉喝道:“我為朝廷太守,君為梁山反賊,道不同不相為謀,君雖有請,吾不受也。”

西門慶也不惱羞成怒,只是淡淡地道:“張太守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世事峰回路轉,或許今日你官我賊,明日就是你朋我友,時局如棋,萬象常新,太守何不明察,不過在此之前,花榮兄弟務必要親眼見見。”

張叔夜心道:“都說西門慶文武全才,能說會道,今日一見,果然名下無虛,唉,為何這般英才,都要上梁山造反呢。”

心中喟嘆,口中卻冷笑道:“本太守不許你見,你又能如何。”

西門慶嘆了口氣,說道:“君為朝廷太守,我為梁山反賊,名位不轄,能將太守如何,不過,,小可來時,已經在濟州城下安排了一支人馬,計有兩萬余人,城中內應,取四門易如反掌,若今日見不到花榮兄弟,說不得,打開了濟州城,孩兒們快活一番,留個爛攤子太守自己向朝廷折辯去吧。”

張叔夜一聽,倒抽一口涼氣,西門慶用兵如神,屢勝官軍,雖然前些日子新敗在梁中書手里,但張叔夜冷眼旁觀,其中頗有值得玩味之處,只是沒有證據而已。

如今西門慶只帶一支輕騎來攔截自己,如果說他沒有后著,張叔夜自己都不相信,如果西門慶真的在濟州城下埋伏人馬,如今城里無重將坐鎮,臨亂時人心惶惶,只怕是一鼓即下,那時可就糟了。

張叔夜變色道:“西門慶,我敬你屢行惠民之政,非那類殘民之賊可比,因此心底常高看你一眼,今日何以喪心病狂,竟以滿城百姓要挾本太守,。”

西門慶又恭恭敬敬地躬身道:“為了兄弟,偶爾做做壞事也說不得了,小可承諾,,只要花榮無事,濟州城便穩如泰山。”說著,目光灼灼地盯著張叔夜。

張叔夜當機立斷,大聲道:“抬花榮。”手下立即行出兩匹駿馬,馬中間拉著軟兜,兜里一張軟床,花榮蒼白著臉躺在床里,昏迷不醒。

西門慶一見之下翻了臉:“張叔夜,你敢傷我家花榮兄弟。”一聲號令,兩下里頓時劍拔弩張。

花榮陣前要自殺,情急之下,張叔夜喝令放箭,他軍中的弩箭,都是特制的,箭頭并不銳利,厲害處全在其上涂的麻藥,張叔夜知道梁山多猛將,因此專門準備了這一等捉將的利器,今日花榮有幸首開紀錄,成了張叔夜的第一個靶子。

張伯奮張仲熊弟兄二人心感花榮箭下留情之恩,二人不約而同,兩箭都射在花榮手腕上,,這是花榮身上最重的傷了,,花榮手上失力,再握不住長槍,跟著身上皮糙肉厚處接連中箭,跟著麻藥發作,再據不住馬鞒鞍,“噗嗵”一聲,摔落于馬下。

見這大蟲倒了,張叔夜急忙派軍中醫官上前救護,后來不追宋江,搭起繩床,攜花榮回行。

這番曲折,西門慶哪里知曉,眼見花榮全身包裹,形容狼狽,西門慶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從了事環上拽下虎頭槍,這才要當先沖陣,這正是:

金蟬義淺脫空殼,主將情深批逆鱗,卻不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閱讀設置

保存設置

最新評論

①精彩小說《》連載于吞噬,更多關于《》內容,

吞噬魯2


上一章  |  霸宋西門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