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310章 有何所懼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0章 有何所懼

第310章 有何所懼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10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天才一住精彩。

隨著帝國在琉球、朝鮮半島、南太平洋三線告捷,帝國對日本的環形封鎖戰略也即將成功,剩下來的工作只有三件事,那就是發動庫頁島戰役、朝鮮半島的清剿戰役、硫磺島戰役。

此時的日本已經狼狽的不斷通過外交努力,試圖邀請美國加入協調,希望通過美國同中國達成一份還能接受的停戰協議,而美國也確實不能繼續坐視中國徹底占領日本,成為西太平洋之上的唯一霸主,羅斯福總統連續派遣多名高級官員訪華,就協調中日停戰進行努力。

這樣的努力沒有任何效果。

帝國心意已決。

美國在多次試探之后也愈加清楚的明白,帝國的皇帝已經下定決心要一勞永逸的解決日本問題,要消滅日本的軍國主義,哪怕帝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軍國主義帝國。

宋彪在朝鮮戰場的視察一直持續到了6月份才結束,而在這段時間里,帝國空軍和海軍也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日軍撤退,以及阻止日軍從本土對駐朝日軍給予支援和補給。

日本已經失去了對馬島,帝國海軍占領此地,并且據此扼守南北,切斷了日軍撤退的線路,但在該島上,帝國并沒有駐扎空軍,因為日軍在本土依然擁有較多數量的航空部隊,雙方曾經在對馬海峽有過多次小規模的糾纏戰。

即便如此,帝國依據對馬島對周邊實施封鎖的作戰依然是切實有效的。

宋彪并沒有去對馬島視察,但他同朝鮮民國臨時總統李慶勛達成了私下的協議。為了彌補朝鮮在濟州島的“損失”,帝國會采取對等交易的原則,在日本戰敗協議中獲取對馬島的所有權,并將該島的所有權無償轉讓給韓國。

宋彪的策略很簡單,與其等到日后同韓國再就濟州島的主權問題糾纏,不如將日韓之間的主權糾紛擴大,讓日韓兩國自身都永無寧日,而中國只需要做一個調停者即可,在他的計劃中,日本和朝鮮民國之間的領土爭議會搞的很厲害。很厲害。

就在宋彪視察朝鮮前線之時,德國特使羅森堡外長也再次抵達北京,此次來訪,羅森堡外長希望代表德國元首希特勒同中國再次達成一系列的交易。而其中就包括中國在中日戰爭期間使用的彈道導彈,雖然德國也研制了類似的導彈,此前甚至也得到了中國的一部分技術援助,可要想達到中國現有的水平還是比較困難的。

德國的理由是需要更遠距離和更精準的彈道導彈攻擊莫斯科,以及俄國東部地區,而蔣方震拒絕了這一提議,他的理由是德國并不需要這么遠距離的彈道導彈即可擊敗蘇聯,在法律層面,帝國也絕無轉讓這一技術的可能,即便是對帝國在亞盟的盟友。帝國也絕不會轉讓。

宋彪在朝鮮視察和訪問的周期很長。他去了很多地方,包括日治時期留下的學校、工廠、鐵路系統,近距離的評估朝鮮目前的情況。

總體來說,朝鮮的基礎還是很不錯的。

宋彪并不需要朝鮮民國發展成亞洲發達國家中的一員,雖然這種趨勢比較難以避免。現在的朝鮮民國是統一的,特別是擁有北方的大量礦產資源,這是朝鮮發展成工業強國的根基。

在宋彪和顧維鈞總理的構想中,朝鮮更應該是東北工業區的一個資源基地。東北想要進一步的發展,就必然需要更多的資源,而朝鮮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地域。

當然,朝鮮也可以發展成一個工業強國,這對長久壓制日本經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前提是朝鮮民國的金融產業必須控制在帝國的手中。

關于這一點,宋彪打算是搞一個兩手準備,首先還是要控制朝鮮的金融產業,其次才是控制朝鮮的資源產業和工商業,在朝鮮建立足夠多的分公司,控制著朝鮮的經濟命脈。

直到六月底,在避開了德國特使和美國特使之后,宋彪才乘坐專機飛回沈陽,在東北繼續視察一周之后再回北京。

戰爭是殘酷的。

但有理由相信,至少在這一年里,最殘酷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且日漸年邁的老皇帝,宋彪顯得更有自信,從容,他預感到這一切的變化,并且堅定的相信這一切都會成為帝國歷史中的一部分。

帝國的擴張不會被任何事情所阻擋。

回到北京,宋彪就仿佛是告別了戰爭的陰霾,從上空俯視北京,這還是一座寧靜而優美的城市,它的工業區被限制在周邊的縣,特別是在通州縣、廊坊縣、順州縣,這些反而是工業區。

北京市區的繁華在于其商業和金融,在于其古都的奢華和歷史,以及它的獨一無二,在于京都縣的森嚴,在于帝國大學的卓越成就,在于科研機構的數之不盡。

皇帝親手設計了他所喜歡的一個首都之城,古城是古城,新市區轉移到通州建設,并將通州的地位提升為直轄縣,懷柔和密云合并為燕京縣,廊坊縣劃入京兆,縣區向西北遷移十二公里,同通州保持一條直線,又連接京都縣。

經過這番調整,北京府實際上是由北京縣、京都縣、通州縣、廊坊縣構成,四縣中心正好位于一個正方體的四角,構成一個整體,相互分擔不同的城市功能,北京縣、京都縣偏重于文化、政治和商業中心,通州縣、廊坊縣則偏重于工業和經濟,加上周邊的順州、昌平、香河等縣,構成了一個寬松的城市群。

這就是宋皇帝所需要的北京,它很好的保護了北京老城區的古建筑學,又兼顧了首都的繁華和發展空間。

中日戰爭已經進入了一個戰略上的環形封鎖階段。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一個更為殘酷和血腥的時期,但在帝國之內,人們仿佛還處于一個和平時代里,生活和經濟都沒有遭到太多的影響,這取決于整個帝國經濟的強大,取決于國家的強大和遼闊,取決于人口基礎的龐大。

迄今為止,即便帝國中央國防軍的總兵員已經擴至400萬的規模,在這個人口超過5億的龐大帝國中。依然只是林中一木,并沒有對國家正常的運轉產生任何不利的影響。

戰爭繁榮。

帝工業開支的巨幅擴大,反倒是讓帝國經濟更為繁榮,就業增多。以至于失業率這種事情都不需要政府去用心的統計,女性解放運動的推廣也使得帝國擁有更多的青壯年勞動力,紡織工業從最初大量使用男工發展至今,絕大多數都已經依靠女工在支撐。

即便是在機械工廠、鋼鐵廠,女工的數量也大為增加,而女性就業率最高的地方還是紡織、教育和社會機構,全國超過170萬的教職員工中,女性所占據的比例超過52,在政府機構中,女性所占據的比例則達到了33。

三十年的建設。三十年的變革。

今天。中華帝國已經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強國,即便是在維持中日戰爭這種巨額政府開支的情況下,帝國經濟的發展依然保持著對第二名美國的絕對優勢。

帝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更是在這兩年間迎來了井噴,通用型的計算機開始出現在商業市場,只需要登記購買。企業單位就能得到性能優越的計算機,用于協助企業管理龐大的數據,教育和科研機構的計算機數量更是激增。

電視、洗衣機、空調、電飯煲這些家用電器開始在市場上形成家電業的主流,帝國的汽車工業更是伴隨著公路基建的發展。每年的銷售量都在刷新紀錄,并將逐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國和消費國。

雖然在汽車工業的總規模上,帝國的年銷售量還不如美國,但是帝國也有自身的優勢,電力供應和普及程度就是帝國在全球獨步領先的產業,帝國電力供應總量超過5800萬千瓦,相當于英美德蘇法五國在1940年的總和。

這取決于帝國電力工業的發達,以及煤炭儲量及開采量的雄厚,取決于帝國水電資源的豐富,以及帝國輸配電系統的先進。

帝國的公路里長比之美國依然占據著更大的優勢,而鐵路里長則超過美國2.7倍,其中大約40已完成了電氣鐵路的改造。

帝國的航空工業也同樣比同時期的美國更為繁榮,大型飛機制造正在近期向著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客機發展。

飛馳在北京的上空,看著這個美麗而自由的國度,宋彪從內心深處感到由衷的自豪,這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但肯定有他的汗馬之力。

他的青春已然逝去,坐在飛機里的他是那樣的蒼老,哪怕保養的再好,眼角的皺眉和花白的鬢發依然不能瞞過他自己的視線。

他并不害怕死亡,更不害怕此時以及未來的衰老,用自己的衰老換來一個帝國和一個民族的繁榮,這樣的代價總是值得的。

帝國強大至斯,他有何所懼呢?

所以,從中日開戰迄今,他根本就沒有將日本這個敵人放在眼里,也沒有放在心里太久,濟州海戰結束之后,他就已經釋然。

該過去的都將過去,成為人類歷史中的一部分。

僅此而已。

他不再眺望飛機之下的京城,平靜的闔上眼簾,手里握著鑲嵌著黃金鳳凰的黑色帝國手杖,手杖之柄上還鑲嵌著一枚帝國本土出現的最大的金雞鉆石,這枚重281.25克拉的鉆石閃爍著黃色的光芒,象征著帝國的繁榮和昌盛。

它并沒有日本侵略軍掠奪走,也沒有被日本皇室收藏。

它就留在帝國皇室的珍藏中,作為帝國皇帝隨身攜帶的帝王之杖。

宋彪平靜的享受這片刻的清寧,等待飛機的降落。

對他來說,第三次中日戰爭已經結束。

剩下來的那些事。中央軍部都可以很有把握的自如應對,或許也就是錢的問題而已。

錢不是問題。

如果不是還要保留足夠的政府開支應對納粹問題,帝國可以在這場中日戰爭打的更為猛烈,而不需要用這種環形封鎖計劃,一步步的先削弱日軍。

帝國完全可以在半年之內將兵力擴大到五百萬的規模,橫掃整個日本。

帝國沒有這么做,只是因為日本根本不夠資格讓帝國如此沸騰的鼓舞一場真正的全國之戰,根本不夠資格讓帝國拿出所有的實力。

如果擊打德國,或者蘇聯需要一對鐵拳,帝國現在頂多就用中指彈了一下而已。

現在開支的很多軍費。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繼續為更大規模的世紀之戰而準備軍需物資和裝備,事態已經很明顯,帝國遲早要向西推進,不管是紅色蘇聯。還是黑色納粹,帝國都要無情的碾壓過去,消滅它們。

帝國顯然不需要用戰爭來樹立世界霸主的威信,帝國之所以要消滅它們,只因為它們正在威脅帝國在世界中的霸權、地位和利益。

它們還沒有真正的威脅到美國,所以別指望美國會愚蠢的替中國這個新世界霸主打仗,如果德國妄想在歐洲建立一個同帝國一樣龐大的新帝國,并寄希望于用暫時的和平換取時間,以謀求長期的同中國競爭世界霸主之位,那德國就錯了。

帝國不會允許德國統一歐洲大陸。

帝國更不會允許蘇聯建立一個蘇維埃世界。不會允許蘇聯雄霸歐亞大陸。

像中華帝國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就足夠了,如果還有一個,那就只能是死敵。

飛機降落在中央國際機場,宋彪從飛機里走出來時,抬起頭就看見了前來接機的總參謀長蔣方震和帝國總理大臣顧維鈞。

機場周邊靜悄悄的。沒有一架飛機起飛和降落。

在這個時間段里,當皇帝的專機抵達時,機場完全禁飛,這是帝國皇帝的特權。但并非帝國皇帝才能享有的特權,帝國首相顧維鈞也有這樣的權利,只是在時間上比皇帝要短很多。

不管怎么說,很明顯的證明了一點——這個帝國終究還是屬于皇帝的,至少在宋皇帝活著的時候,它注定屬于皇帝陛下,其他一切都不過是浮云,哪怕人們此時認為中國已經步入君主立憲制的新時代,首相已是帝國最高的實權者。

宋彪遠遠的同顧維鈞、蔣方震抬手致意,感謝他們前來接機。

他走下飛機同這兩位重要的先生握手,隨后才同蔣方震一起坐車返回中央宮,在前往皇宮的路上,他就和蔣方震感嘆道:“對我們來說,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了,總參謀長,更多的考慮一下蘇聯那邊的情況吧。”

蔣方震默默點頭承認這一點。

日本已經沒有任何能力抵御中國的進攻了,它所剩下的軍事力量固然還能在世界上排上一定的序列和名號,但對帝國中央國防軍而言,那真是一點威脅都沒有了,剩下來的只是人數而已,哪怕日軍繼續組建數百萬的陸軍,實際意義也不大了。

對于日軍究竟還剩下多少彈藥資源,這本身都值得懷疑。

戰爭總是不斷變化,通過這兩年的不斷戰斗,帝國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固有效的戰術模式,j303\4\5戰斗機、攻擊機和mt22輕型坦克所組建的空地組合,在日軍面前是無堅不摧的,亂箭作戰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mt22輕型坦克即便是在最為復雜的山地環境中也能起到很好的戰術突擊作用。

導彈的先行打擊,空軍的覆蓋式攻擊,坦克部隊和步兵武裝的正面突防,不管是在山地,還是平原都可以很好的作為一種固定的進攻戰術消滅敵軍。

戰爭就是這樣,簡單的戰術理論反而更難被扭轉和破壞。

即便沒有這一切的領先優勢,帝國陸軍憑借輕武器的多樣化和體系優勢,憑借突擊步槍和通用機槍的火力優勢,也能很好對日軍實施火力壓制進攻。

特別是在日軍精銳的陸軍基層指揮官大體耗盡之后,日軍甚至戰術執行層面也難以同帝國抗衡。

戰局持續的越久,日軍的劣勢就越大,而它們被消耗的就越慘烈。

所以,宋彪的定論不會有錯,哪怕后續的戰爭依然會很殘酷,結局卻肯定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這場戰爭已經形同結束,剩下的只是徹底消滅對手。

蔣方震此刻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在日本陸士學校留學時的往事,那時的他顯然未能想到歷史的結局會是這樣,他默默的一聲感嘆。

感懷片刻,蔣方震同宋彪說道:“陛下,軍部的建議還是先下手為強,暫時不管德國方面的反應,組織一部分哈薩克民族武裝解放哈薩克地區,必要時期,中央國防軍也會參與對蘇作戰,目標就是將哈薩克先占領下來。既然我們有這樣的實力,中日戰爭也不再是阻礙,那么于其等待德國戰勝蘇聯之后將哈薩克地區委托于我們管轄,屆時要看德國的臉色,不如自己直接占領。”

宋彪對這個提議倒是不置可否。

思量片刻,他才同蔣方震解答道:“我倒以為當前的目標不是要確保控制哈薩克,而是要繼續鼓勵納粹德國過于相信他們的軍事力量,在戰勝蘇聯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繼續進攻法國,雖然法國屆時也未必會抵擋住德國的進攻,但我們卻有了足夠的理由對德國實施嚴厲的軍事干預。這個世界永遠不缺乏陰謀,我們可以稱之為謀略,消滅納粹德國和蘇聯,這才是我們真正想要達成的戰略目標。”

蔣方震想了想,答道:“如果能讓蘇德在戰爭中彼此消耗的更久,似乎更為符合我們的利益。”

宋彪贊同道:“是的,但如果德國被消耗的太厲害,他們決定不急于進攻法國,這就不利于我們的最終目標了,我們沒有必要獨立完成這個戰略目標,還是需要將英美拉進來。是的,這是我們的目標,但如果讓英美哀求我們實現這一目標,那樣會更好。”

蔣方震答道:“是的。”

他心里有著某種憂慮,對帝國來說,向德國開戰總是一件很忐忑的事情,如果消滅納粹德國是必須的事情,那盡可能的拉攏更多的幫手總不是壞事,畢竟眼前的納粹德國已經過去兇悍和失控了。

宋彪倒是并不在乎德國在現階段的強大,他感嘆道:“對蘇德來說,我們是多么殘酷無情的敵人啊!”

蔣方震笑了笑,心里還是有著某種說不清楚的猶豫和擔憂。()

.皖1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