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309章 在全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9章 在全州

第309章 在全州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09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飛抵朝鮮全州之后,宋彪先同東北國防軍部的指揮官蔡鍔、劉賡云等人舉行了一個小規模的內部會議,聽取了各級指揮官對前線戰事的分析,隨后才安排時間接見朝鮮民國臨時政府的總統李慶勛。

李慶勛畢業于遠東軍事學院陸軍指揮系,此后被中央軍情部選中,秘密安排在中央軍事學院和中央帝國大學政法學院進修,曾經短暫的在朝鮮駐華大使館擔任翻譯工作,在東北軍區擔任過數年步兵團教導長,1933年返回朝鮮北方負責組建朝鮮北方自由政府和朝鮮自由軍。

帝國的國際外交政策一貫是有延續性的,從一開始,帝國就沒有保留朝鮮王室的計劃,雖然所謂大韓帝國王室此時都在東京,但帝國已經支持李慶勛的朝鮮北方政府重建新的朝鮮民國,定都平壤,并且有計劃的推進朝鮮民國加入亞盟。

這一計劃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朝鮮民國加入亞盟,它不僅在國際外交中得到了多數國家的外交承認,也將得到亞盟的全力支持,而中國及亞盟聯軍在朝鮮的一切軍事行動都將獲得真正的法理上的支持,以及有權得到朝鮮民國及民眾的全力支持。

關于朝鮮民國正式加入亞盟的事情,目前已經沒有異議,9月份的西安亞盟峰會上,各成員國就將正式接受中國和朝鮮民國聯合提交的申請案,正式成為亞洲合作同盟組織的成員國。

與此同時,帝國將向朝鮮民國政府提供為期十年,總額40億中圓的友好特惠援助計劃,幫助朝鮮建立有效的政府和現代經濟結構,仁川和南浦仍將以中朝經濟合作特區的形式存在,朝鮮也將承認中華帝國的雙重國籍法案,給予擁有朝鮮民國護照和國籍的華人國民待遇。

考慮到朝鮮經濟的主體幾乎都控制在華商手中,這幾乎是等同讓朝鮮民國繼續承認這一現狀,事實上,在亞盟的所有成員國中,沒有一個國家像朝鮮這樣,整體經濟都完全依附于中華帝國,特別是在日本政府及個人在朝鮮的財產都以戰爭賠償的名義沒收后。

中日戰爭在此時仿佛才是剛剛開啟,作為中國進攻日本的最重要的跳板,朝鮮將在未來半年里大量修建交通工程,不僅要將日治時期的鐵路修復,還要增建三條主要干線公路和多條支線公路,以及進一步完善港口和機場條件,由帝國提供國家和商業貸款,通過商業合同和軍事援助計劃多管齊下,在半年完成這一系列的大量工程,為帝國進攻日本本土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了這樣的基礎,帝國將能保證戰爭物資源源不斷的從東北、山東、華北運輸至朝鮮,再從朝鮮運輸至日本,保障帝國遠征軍的一切需求,而這一計劃將至少保證超過三百萬陸軍的大規模開支。

雖然整個第三次中日戰爭迄今為止都顯得推進的很艱難,但在這個過程中,帝國逐步依靠整體的國家實力和龐大軍事儲備,建立起一支能夠適應在朝鮮南部山地決戰的大規模軍事武裝,而這支武裝未來也能在日本本土發揮出最大的軍事價值,在此期間,原先只占帝國陸軍總數1/5的山地部隊躍增至1/3的規模,174個陸軍師中,總計13個常編山地師和44個新編山地師,這些山地師將有75的數量最終抽調至日本本土參與決戰。

這才是宋皇帝的最終計劃。

皇帝實際上只有兩個計劃,一是用核武器夷平日本,不放過任何一個有戰爭價值的城市;二是用數量驚人的常規部隊推平整個日本,不放過日本的任何一寸土地,用焦土政策將日本打回原始社會。

不管是哪一個計劃,皇帝都能得到長久的滿意。

在宋皇帝同朝鮮民國的臨時總統李慶勛洽談之后,陳武才姍姍來遲的乘坐運輸機抵達全州指揮總部,陳武并無怠慢之意,他在戰役中的突出表現不僅證明了他是個廉頗未老之將,也讓中央軍部很樂意的對其所率領的第四集團軍賦予重任。

此時的陳武正在有計劃按照自己的意圖將整個第四集團軍擴大一倍的規模,并且將作為日本登陸戰的前線主力,第一波跟隨兩棲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登陸下關,直接躍進到日本本土作戰。

他現在負責的工作就不在是圍殲日軍在朝鮮南部的畑俊六部,而是在浦項組織大規模的登陸作戰演習,為后續的作戰計劃做準備,海軍部也派遣了有經驗的參謀將官擔任他的副參謀長。

在陳武飛抵全州后,宋彪正好結束了同李慶勛的會談,立即就安排陳武和蔡鍔、劉賡云、衛立煌四人一起過來洽談后續的作戰計劃。

蔡鍔三人其實是一直都在總作戰指揮室里等待著,就等陳武和宋皇帝的到來,在恢復了上將軍銜的陳武抵達后,衛立煌先起身敬禮。

四人之中,他已經是唯一沒有晉升陸軍上將的人,但是眾所公認,他被提拔為陸軍上將只是時間的問題,除非他像傅作義那樣馬失前蹄,另一個問題是他也很可能不會參加對日軍的后續作戰,直接抽調回到北京軍區擔任司令,因為趙庭柱已經前往西北軍區,明顯是在為對蘇,或者對德軍事工作做準備。

好不容易才恢復了陸軍上將軍銜的陳武,此時心里也是頗有一番感慨,同衛立煌回禮之后,他很是感慨的繼續同蔡鍔等人握手,在和衛立煌握手之時,陳武頗有感慨的贊道:“金道嶺一戰打的很漂亮,先敵一步認識到此地爆發大戰的可能性,這種嗅覺很重要。”

能夠得到陳武的稱贊,衛立煌還是很高興的,但也只是很謙虛的答道:“陳總過贊。”

陳武很坦然的笑一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繼續和蔡鍔問道:“皇上此番心情怎么樣,沒有責怪我們?”

蔡鍔抹了抹自己的后腦勺,也很有一番無奈的感嘆道:“原本是一盤好棋,優勢悉數盡在我等手中,結果卻要迫使中央軍部出手援助,甚至是被迫使用戰略部隊協助,這真是讓我等情何以堪啊。”

他沒有明說皇帝的責怪之意,可也很顯然,皇帝即便在此時還未提出批評,但那意思是很明顯的。

陳武安慰蔡鍔道:“你倒是盡力了,戰爭之事,勝敗皆有未定之數,傅作義之失,有失有得,如今日軍被切開兩部也是我們意料之外的事,亂箭雖失,總體還是繼續有利于后續的作戰。”

蔡鍔沉默不語,喝了口茶。

他只能說幸好是傅作義失策,傅作義畢竟是皇帝著重栽培之人,中央軍部那邊也不適合過多的批評,若是換了別人,東北軍部這邊難免要遭到更多的非議。

蔡鍔的心情也是很沉重的,壓力頗大,只是不像傅作義這個當事人那般艱難。

這時,外面傳來一聲通令,御駕將至。

聽到內侍官們相距不過數十步的喊聲,蔡鍔匆忙帶領其他三人同時起立,神情肅嚴的一起等待皇帝的再次抵達。

不過片刻,身穿一襲帝國中央國防軍元帥服的宋彪皇帝就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

皇帝總有著很多和世人不同的一面。

在四位將官部下的莊嚴敬禮之中,宋彪沉默而冷靜的走過他們的身邊,同樣也很沉靜而坦然的坐在會議桌的首席座位上,將自己的手套取下來丟在桌上,他才讓這四位中流砥柱般的部下都坐下來。

宋彪首先看向陳武,指了他一下,贊同道:“你最近的這幾仗打的都很漂亮,關于在日本本土登陸作戰之事,你就好好準備。”

陳武頗是感激,心中激昂與寂滅同在,幾番起伏,幾番沉淪,人生至斯,大丈夫焉莫如此!

他重新起身敬禮,道:“臣謝過陛下隆恩圣眷。”

宋彪并無太多表情的微微頷首,繼續問在座四人道:“此次單獨召見你們四人,只談兩件事,一是如何殲滅日軍在朝鮮半島的殘余部隊,二是問責傅作義之失。先說后面這件事,關于傅作義究竟有無違反軍法之處,你們心中清楚,如何處置,每人都當表態。”

諸位聽到這話,心里不免一陣尷尬。

陳武沉吟片刻,先開口道:“尚州之失,傅中將必須承擔最為主要的責任,驕兵焉能不敗,但是鑒于其在尚州就地組織積極的防御作戰和陣地戰,避免了主力被日軍圍殲,同時吸引了日軍主力,為第二集團軍在南線重創松井石根部,以及為我第四集團軍六百里躍進浦項都創造了極佳的戰機,故而重罰也是不必,至少不必降級處置。”

蔡鍔也贊同道:“陳上將所言甚是,陛下,尚州之失,臣下也當擔其重責,應當于傅中將一同全軍通報批評,留我等繼續效力,將功補過。”

宋彪則道:“你無特別之過,不必批評了,中央軍部點名警告傅作義一次,記過處理,降為陸軍少將,警告各部不得驕兵。”

陳武等人沉默不語。

降級處置和強制退役在軍中都算是比較嚴苛的責罰,特別是在戰爭階段,此還是中央國防軍內的第一例,只是仔細想想,諸位也只能說是傅作義自作自受,此前蔡鍔多番強調不可驕傲,不可孤軍深入,當兩軍協同作戰,左右牽制,相互支援,傅作義為搶頭功而置張自忠與不顧,孤軍深入,妄圖一擊挫敗日軍主力,反遭日軍圍剿,導致整個東北國防軍在戰局上都處于極被動的局面,自身傷亡也很厲害。

如果不是中央軍部當機立斷使用戰略部隊和本部空軍支援作戰,帝國此番亂箭計劃很可能是要迎來一場空前的慘敗。

即便如此,因為在化學戰中報復過,帝國國防軍此番在國內外都遭受了不少的非議,特別是在國際社會,對此評價極壞,帝國也被迫退出了反戰爭法案的國際條約,以后如果與蘇軍交戰,將不再會受到化學武器限制條約的國際法保護,雙方很可能直接進入新一輪的化學武器的大作戰。

關于此事,宋彪并沒有太多的話要說,錯了就是錯了,傅作義在此事上的失敗是眾所周知的,如果不能嚴厲處置,日后各軍軍紀敗壞,人人不顧中央軍部制定的作戰計劃,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那這場戰爭的結局就會很痛苦。

他果斷的將此事定格,繼續同蔡鍔問道:“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在擬定之前,你還有什么要特別補充的嗎?”

蔡鍔只能不再管傅作義的處罰之事,同宋彪提議道:“此番東北國防軍已經擴大至73個陸軍師,接近一百十萬兵力,并且大體都已根據朝鮮戰場的特殊性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按照目前的裝備和人員狀況,我們已經可以全面對日本發動正式的大規模陣地進攻,徹底消滅日軍殘余。此時倒也沒有什么可以取巧之處,一切唯實力而論,唯一要注重的只是后勤補給,以炮兵為主力,炮步結合,以輕武器火力之優勢,寸寸推進。先以第二集團軍繞道夾擊斷后,消耗日軍補給,海空斷后,使得日軍剩余部隊既不能撤退,也無后續補給和支援,逐步強攻,逐步蠶食,以三個月之期限消滅日軍剩余兵力為上。”

宋彪微微點頭,道:“你的想法和我差不多,此戰以耗為上,以鎖為上,奇正相合,打到這種程就沒有什么戰術技巧和戰略技術可言。下一步,海軍陸戰隊會結束琉球戰役,在太平洋地區發動更大規模的清剿戰,將日軍在整個太平洋海域的殖民地都剝奪干凈,東北軍區將直接投入兵力登陸庫頁島,做好登陸北海道的準備工作。屆時,你們的任務就是在下關實施日本本土的登陸作戰。但在登陸作戰之前,我們預計會有半年左右的封鎖戰和長期轟炸。”

在日軍基本喪失了對琉球群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后,這場戰爭的后續事宜已經變得很清楚,剩下的就是繼續步步蠶食日本,讓日本陷入徹底喪失資源基地的局面,對日本實施大規模的轟炸,封鎖日本國內經濟。

現在沒有什么人權可言。

按照軍部的計劃,他們打算在對日本實施環形封鎖后,在春夏季節對日本農田大量噴灑落葉劑,在秋收季節直接投擲汽油彈,導致日本處于嚴重的糧食危機中。

這一計劃目前還沒有上報給皇帝審閱,但是皇帝更支持對日本的工業城市進行全面轟炸,特別是對日本的軍事、電力、鋼鐵、交通、港口、能源單位實施轟炸,使得日本在大規模的工業失業狀態下,整體經濟徹底被破壞。

不管是使用什么手段,帝國的計劃都是要先使日本在經濟和資源上徹底癱瘓,然后再在合適的時機派兵登陸作戰,一步步清空和占領日本。

原則上來說,在封鎖作戰的第一年內,帝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都不會考慮直接登陸作戰,帝國海軍和空軍將會承擔環形封鎖戰的主要工作,使得日本徹底與海外隔絕。

以帝國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實力,想要做到這一點的難并不大,比起直接派遣大量部隊登陸作戰,這樣的計劃在軍費開支上也要小的多,人員和彈藥損失也會更少。

相對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計劃。

只要將日本置于環形封鎖之中,帝國并不在意中日戰爭究竟要花費多少年才能徹底結束。

要么不打,要打就要將日本打回原始社會。

帝國顯然有這樣的狠勁。

對敵人總是要兇狠一些。

就殲滅日軍在朝鮮殘余部隊的問題做了一番細致的討論,宋彪感覺剩余的問題都可以留給中央軍部和東北國防軍參謀作戰部繼續策劃,他打算結束這個并不是很讓他感到擔心的議題。

這場戰爭對帝國已經沒有更多的考驗,和二戰末期美國所要面對的問題不同,帝國沒有向英法蘇給予大量的租借支持,而帝國在這幾年間的經濟也更多的偏向于亞洲大陸發展,而在海洋運輸領域,失去琉球基地的日軍也將無法再威脅到帝國。

此時坐鎮在朝鮮全州的宋彪,心里真正考慮和擔憂的問題是在帝國的西疆,他正在密切的關注著蘇德之間的動態,蘇聯所遭遇的困難比預想的要厲害很多,德國幾乎在年底之前就能徹底消滅蘇聯紅軍。

帝國是否需要給予蘇聯紅軍一些必要的支持,還是要直接出兵西北占領哈薩克斯坦地區?

這些才是宋彪此時最需要考慮到問題。

德國的機械化軍團作戰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更多的引用了帝國中央國防軍的數據,在技術和戰術構造上,德國也大量從帝國引入了裝甲戰車、自行火炮、履帶運輸車、坦克殲擊車等技術,當然,蘇聯方面也從帝國得到了一部分技術資料,雙方在戰場上相互抗衡的4型豹式坦克和T34坦克都受到了MBT30坦克的影響。

這使得蘇德都急需大量的石油資源和石油化工業的支持,而德國的劣勢恰恰在此,戰爭局勢的優勢使得德國分兵進攻蘇聯的高加索地區,試圖占領蘇聯斯大林格勒和伏爾加石油產區。

對于德國這種分兵兩路的計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好處,也有壞處。

如果是宋彪指揮這場蘇德戰爭,他倒是更愿意選擇單兵突進莫斯科,同時派遣較少的部隊切斷莫斯科和伏爾加石油產區之間的聯系,雖然德國更擅長進攻而非陣地戰的防守,可在不同的情況下,少量兵力用于防守也是有價值的,并且能有利于戰略上的可調整性,當強攻莫斯科失敗,也可以利用局部區域的防御作戰打一場圍城打援,消耗蘇聯紅軍的士氣和資源。

當然,志向遠大的希特勒元首并沒有這樣的想法。

德國人在戰爭中的設想和規劃總是非常直接,具有鮮明的德國式的強硬。

宋彪抬手做了一個中止的示意,問蔡鍔他們是否還有要補充的地方,但很明顯不打算繼續討論下去,蔡鍔領會了皇帝的意思,本身也覺得討論到此即可,再對細節進行補充的工作應該交給參謀作戰部負責。

此刻,陳武倒是和宋彪請戰道:“陛下,臣下希望繼續率領第四集團軍南下,同第二集團軍一起東西并進,切斷日軍的退路,畢竟按照環形封鎖戰的規劃,第四集團軍很可能在未來一年中都處于演習籌備的狀態中,我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彌補經驗上的缺失,以及一些戰術執行的細節問題。”

宋彪考慮了片刻,并不打算否決這個提議,而是同陳武說道:“這個問題,你還是要和你們蔡總司令、蔣總參謀長商量,我不會過多的過問具體的戰術規劃。”

陳武笑道:“陛下,此也是陛下一句話的事情,陛下也知,我軍備戰極勤,而且我軍裝備的突擊步槍數量最多,山地作戰準備最久。以我看來,如果按照雙方之統計,我軍每消耗75枚子彈才能擊傷一名日軍士兵,那我軍在班一級的輕武器火力上,大約每個班平均每分鐘可擊傷日軍士兵3人左右,而日軍只能擊傷我軍1人。在實際作戰中,我第四集團軍的這一互損比明顯高于理論結果,這是我軍訓練嚴格,準備充分的結果,所以,如果能讓我軍參戰完全是最有利的選擇。”

聽到這樣的話,宋彪才認真的考慮一番,同陳武、蔡鍔吩咐道:“第一集團軍剛打了一場血戰,吃虧較大,可以考慮讓第一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互換,讓第四集團軍負責同衛立煌部東西夾擊日軍后方,第一、第三集團軍負責前線牽制。”

蔡鍔也很認真的點頭同意,道:“陛下所言甚是。”

宋彪其實不太喜歡這種情況,他不愿意干預前線指揮官們的考慮,同希特勒一樣,他的一句話就能改變整個軍部的所有最初規劃,雖然他明顯比希特勒更懂戰爭,但是戰爭的時代已經變了,他也不能像過去那樣繼續率領集團軍在前線征戰。

戰爭指揮是一個專業,每一名將領都必須牢牢記住所有武器的作戰參數,在他們的腦海中有一個清晰的作戰圖,哪一型火炮的射程有多遠,步槍的射程多遠,機槍的火力有多密集。

這就像是一名工程師,要有很高的空間想象力。

宋彪依然有這樣的想象力和嗅覺,但他已經遠離前線部隊和戰爭很遠,很難在腦海中清晰的構造出精準的推演,簡而言之,他現在不清楚的是帝國陸軍的一個班在火力上能和幾個日軍班抗衡,帝國陸軍的一個連,日軍的一個連,德軍的一個連,蘇聯紅軍的一個連,彼此都有什么樣的差異,如何利用這些差異,如何保持這些差異,如何彌補這些差異……這些都是他已經不太清楚的事情。

他感到遺憾。

戰爭依舊,他卻已經無力指揮千軍萬馬在前線熱血奮戰,他所能做的不過在后方做一些大戰略上的決策,并且更多的依靠參謀部和中央軍部去做出更為正確的戰術決策。

宋彪也很清楚讓陳武的第四集團軍留在浦項進行長期的登陸作戰演習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具體登陸日本的作戰時間并不固定,可能是在環形封鎖一年、兩年之后,也可能是立刻登陸。

即便如此,他還是同意了陳武的提議。

很多時候,他覺得自己虧欠了陳武很多東西,哪怕當年處理陳武之時,他是那樣的斬釘截鐵,義無反顧。

其他書友正在閱讀: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