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

第300章 視察東北(一)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01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嗯,兒童節快樂)

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不可能真正的了解戰爭,在這個戰爭的歲月里,整個中華帝國的一切都仿佛是在圍繞著戰爭而運轉,在全國接近百萬計的企業中,約有七萬多家企業從事同軍事物資有關的生產項目,在繁忙的鐵路線中,至少有1/4的鐵路輸運車廂是軍事領域的需求。(第三中文)

戰爭與戰術有多種不同的層次,戰略上有高低之分,戰術上有層次之分。

對于此次第三次中rì戰爭,從一開始,宋彪就在zhōngyāng軍部之內確定了“依靠科技和國力優勢的長期封鎖戰”的這一主導戰略思想,就是要利用帝國的科技實力和國家工農業實力,對rì本實施長期的封鎖戰,將rì本逼入到無資源可打仗的程度,等到rì本山窮水盡,民不聊生再進攻rì本的本土,以最小的代價結束這場戰爭,并將rì本打到五十年內無法翻身的程度。

這是由于兩國的資源實力和地理位置決定的,只要中國占領朝鮮半島、琉球群島、庫頁島、千島群島和小笠原諸島,就可以將rì本封鎖在一個海軍和空軍的包圍圈中,用這種包圍圈切斷rì本從外部獲取戰爭資源的渠道。

在這種包圍封鎖中,最重要的力量是科技的領先,用更高科技水平的軍事裝備在更容易的情況下壓制和封鎖rì本,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國家整體實力的強大,保障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優勢。

一旦形成封鎖,帝國就將牢牢控制住這場戰爭的主動權,帝國想打就打,不想打也可以長期封鎖下去,就在這種戰爭狀態之中長期遏制rì本。

就現階段而言,帝國想要完成這一目標已經不難,剩下來的只是時間問題,但對帝國而言,真正難的是后面如何對付德國。

中德必有一戰。

納粹德國現在有這種預感,只是以為中國不清楚,其實中國也很清楚,只要德國決定進攻英法,中德就必然開戰,因為中國不可能允許一個比中國更強大的德意志帝國誕生,歐洲即使要聯合也只能是歐盟那種分散同盟,而不是能夠威脅到中國世界霸主目標和地位的統一國家。

至于納粹的其他問題,中國倒不是很在乎,事不關己,中國確實不用太在意,而且這種情況還有利于中國的持續發展。

chūn節過后,就在納粹德國即將對蘇聯發動突然性的大規模進攻的兩周之前,宋彪在國防委員陳其采的陪同下前往東北視察中國聯合技術工業總公司旗下的各家公司。

在過去三十年間,中國的京津灤、滬寧杭、福建、廣東、湖廣、山西、山東、西蘭銀、四川都逐步建立了工業區,中國的工業發展也更為平衡,但東北依然是中國工業最為發達和領先的地區。

東北也是中工業最為密集的地區,rì本一直有個很瘋狂的計劃,那就是利用手中控制的滿清皇室分裂東北,將東北劃歸滿洲帝國,成為rì本的殖民地和保護國,他們太渴望得到東北,即便他們自己也清楚這種可能性是多么的低。

宋彪此次到東北視察的目標就是要看清楚帝國在半導體工業上的技術儲備,以及帝國在軍工業和航空制造業上的研發水平,為rì后同德國的全面開戰做準備。

帝國目前有三個非常大的半導體公司和私營研究基地,分別是東北半導體公司、běi精半導體公司和江南無線電公司,其中規模最大和技術儲備最為豐厚的正是東導公司,這也是中國目前艦載雷達和機載雷達的最大研究及制造公司。

這一次和往常稍微有些不同,宋皇帝到東北視察之時,特別將長子裕華皇儲帶在身邊擔任國防委員陳其采的副官,一起前往東北。

在正常的情況下,帝國還是以長子為首選的皇室繼承人,裕華皇儲宋甫仁也一直都在接受履行皇帝職權的教育,從zhōngyāng軍事學院畢業之后又在zhōngyāng帝大修讀國際政治學的碩士學位,此后再回到軍部擔任上尉,兩年前才從基層陸軍抽調回zhōngyāng軍部總參謀部工作。

因為帝國采用的是順位繼承法,作為順位第一的長皇子,裕華皇儲宋甫仁從一出生就被賦予了承擔繼承皇位的重任,對于性格寬厚溫和的宋甫仁而言,這顯然不能完全算是一件好事。

從幼年開始,他所接受的教育就完全是要將他培養為一名合格的帝國皇位繼承人,他不僅被要求有深厚的國學造詣,同時要掌握兩到三門外語,要求有良好和嚴格的生活作息習慣,要求通過嚴格的鍛煉和良好完善的醫學照顧使之擁有非常高的健康標準,他被要求精通一切禮儀,具備國學文化中所要求的寬仁厚德的君子風范。

他被要求成為一名合格的現代軍人,要求學習政治經濟學,要求在自然科學、哲學、歷史學、生物學等多個現代知識體系中都擁有良好的學術基礎,并最終能成為一個眼界開闊的開明君主,一個不會別人欺騙的君主。

出生在皇室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同時也是悲劇,作為裕華皇儲的替補人選,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裕慶皇子和親弟弟裕宸皇子都接受了同樣的教育,其他的皇子和公主們則要幸運的多,他們不需要接受如此嚴格而復雜的訓練,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他們也承擔著皇室的責任,未來在他們每個人所擅長的領域內,他們都將負責處理一部分皇室慈善總會的基金工作。

和父親這一輩的對rì本憎恨不同,宋甫仁出生在一個從開始就對rì本長期保持壓制的環境中,宋甫仁并不贊同這場對rì本的長期戰爭,他更希望戰爭可以像第二次中rì戰爭那樣盡快結束,恢復國內的正常秩序。

到了沈陽之后,宋彪一行還是先住在東北軍區的老軍部區里,這里對他來說自然是曾經很熟悉,如今也有一些陌生感。

回到東北,宋彪并沒有急著去東導公司參觀,而是先去了東陵公園游覽,看一看曾經最為熟悉的那些景觀,兩天后,他才帶著裕華皇儲和陳其采等人一起前往東導公司視察。

此時的東導正在積極的為半導體產業的開放化而籌備著,在同zhōngyāng計算機研究院的合作中,東導公司目前正在加緊完善第一代的4位、8位單片微型計算機,而性能更為優異的單極型集成電路的微處理器的預研也在加速進行。

同其他領域不同,帝國的半導體行業一直是以國內培養的人才為主,一方面是出于保密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海外缺乏這樣的專業人才。

東導公司的幾位總工程師都是zhōngyāng理工大學和震旦大學的電子學博士,按照帝國在半導體產業的扶持計劃,在未來十年里,zhōngyāng理工大學、震旦大學、東北大學、江南大學、zhōngyāng計算機研究院將會陸續擴大在半導體和電子學領域的博士培養規模,保證帝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發實力。

目前,幾乎整個的半導體產業都是在為軍工業服務,4位、8位摸s單片機廣泛運用于軍事領域,帝國坦克的火控計算機、測距儀,艦船雷達、火控計算機都急于這一領域的突破而不斷提升實用價值。

在東導公司,以硫化銦為溫控源的新型紅外探測裝置已經研制成功,而在此之前,帝國和納粹德國一樣都是使用硫化鉛為紅外敏感源,硫化銦的價格更貴,工業化生產難度更大,但是它的敏感度也比硫化鉛提高了數十倍,使得整套紅外觀測裝置更為靈敏,整機重量更低,有了這樣的基礎,目前在mBt系列坦克上裝備的紅外觀測儀也將裝備到mt系列坦克之上。

基于硫化銦紅外探測裝置的rì漸成熟,長城公司也于去年正式啟動防空導彈和空空導彈的小型導彈研制工作,有了紅外敏感裝置和8位單片機,新型的防空導彈可以直接采用反紅外探測的程控導航,而不是最初計劃中的靠無線電指引攻擊,兩者結合則能更大幅度的提高新型防空導彈的作戰效力。

中國聯合計算機公司則正在推出一款基于8位處理器的新型計算機,這臺計算機將擁有超過此前所有大型計算機的性能。

雖然半導體產業在全國范圍還未能進入可公開化的民用產業階段,但在強大的軍工業需求下,以及zhōngyāng保密局和科技工業部的聯合組織下,中國的自動化工業體系研究已經在zhōngyāng國防工業研究院、zhōngyāng計算機研究院、zhōngyāng機械研究院、東北工業研究院等機構和主要的大型科技公司展開,中國聯合機械公司和江南機電公司都在進行數控機床領域的研制,軍民兩用的通用型計算機和微處理器也在快速的發展中。

如果離戰爭結束和整個產業的全面開放還有兩年時間,這兩年就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全面加速的時機。

不可否認,雖然在宋皇帝無聲無息的悄然布置下,整個帝國歷時三十年才逐步消化了東北某基地的那些技術,但由此為中國帶來好處是無窮無盡的,很多領域在國際世界領先歐美近三十年的差距。

帝國從1921年開始研究半導體及單晶材料的純化生產工藝,當時在國際理論和化工研究領域最接近這一區域的就是波蘭化學家揚.柴克拉斯基,邀請柴克拉斯基博士到zhōngyāng理工大學任教后,帝國加快了這一領域的長期研究和大規模的研發資金的投入,于1925年初步完成了單晶材料的工業直拉法生產,運用于半導體材料、金銀等鉑系金屬、高純度鹽堿、合成寶石等單晶材料。

在此基礎上,zhōngyāng科學院下屬的zhōngyāng材料工藝研究所和zhōngyāng計算機研究院大約研究了超過一千種的半導體材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砷化鎵、銻化鎵、銻化鋁等,這些半導體單晶材料通過工業化的多次拉直法圓晶生產,最終得到純度足夠高的半導體材料,用于二極管、三極管、電晶等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的生產。

因為有足夠豐富的多種可參考零件,加之帝國在過去二十年間投入的巨額研發資金和數百個分類科研項目的支持,帝國在這一領域的突破速度極快。

從1833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第一種半導體材料硫化銀以來,人類一直在慢慢的摸索半導體材料的運用和研究,而中國則在20世紀的20年代至40年代,基本建立和完善了現代半導體工業的基礎框架。

同時也是在中工業的龐大需求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在40年代初期就已經形成了三大巨頭的局面,保持著在世界范圍內的領先優勢,在國內,目前存在著超過十個半導體的專業研究中心,除了東導等三大公司外,zhōngyāng計算機研究院、中國國防科學工業研究院、zhōngyāng理工大學、震旦大學、上海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大學、西南大學、中國交通大學都設立了專業的半導體研究室。

雖然宋彪對此還是存在著比較多的一些長遠的憂慮,但在東導公司,他還是看到了zhōngyāng計算機研究院同東導公司聯合研制的第一代通用型商用微型計算機,這種簡單的黑屏綠碼的微機上配備了漢字圖卡,可以使用漢字,cāo作系統則是由東北計算機公司控股的東軟公司耗時六年編寫的。

因為使用的是八位處理器,它的體積不僅偏大,性能也很低,即便如此還是給世界帶來了新的希望。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杰作。

材料決定了工業的發展空間,這是一個不可能改變的定論,沒有材料工藝的突破就不可能有中國半導體工藝的一系列的突破,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繼承關系,就像是樹與根的關系。

在國際世界對此還缺乏足夠的了解之前,帝國不僅建立了這個嶄新的新工業,也由此即將建立一個完全不同的新帝國,在軍事領域,新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防空導彈、火控計算機、雷達、動力控制計算機、無線電話、數控及程控裝置、紅外探測儀。

帝國在這一領域的巨額投入不僅為帝事帶來了巨大的優勢,也產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帝國尼古拉.特斯拉無線電公司生產的nikola22型機載于1937年研制成功,當時是最為先進的小型雷達,裝備在j5虎鯊戰斗轟炸機之上,具備30公里的雷達探測范圍,而同步為p2\j6噴氣式戰斗機研制的nikola23型機載雷達,最初設計參數中的雷達探測指標僅為20公里,但在1938年的多次改進設計中,nikola23型機載雷達不僅相對22型的重量和體積減半,有效探測指標卻提高到了50公里。

這些技術繼續運用于nikola22B型機載雷達的改進,使得j5e型虎鯊戰斗轟炸機的配套雷達探測指標隨之增加到80公里的范圍,而這一參數居然比洛陽號巡洋艦的艦載雷達數據還高。

隨著雷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突破,以及第一代渦扇發動機的逐步改善和第三代渦噴發動機的研發工程的啟動,帝國已經決定同時啟動j7\j8兩個型號的式戰斗機的研制,j7是第一代渦扇戰斗機,也是以中空中速型的j6戰斗機的換代機型,而j8則是使用第三代渦噴引擎的高空高速戰斗機。

j6\7\8三型戰斗機都是雙發型殲擊機,j6\7屬于雙發中型戰斗機,而j8則屬于雙發重型高速戰斗機,j8的研制在江南福道公司進行,j6\7的研制和改進工作都在東北的沈陽飛機公司進行。

在沈陽視察了半個月的時間,將沈陽同半導體工業有關的微機、芯片、半導體材料、雷達、無線電通信公司都視察一遍后,宋彪才在3月上旬的這天上午前往沈陽飛機公司視察j7殲擊機、s20大型渦扇運輸機、su5高空高速偵察機的研制工作。

沈陽飛機公司的母公司是中國聯合航空工業總公司,也是中聯系旗下的六大子集團之一,沈陽飛機公司的全稱則是中國沈陽寇蒂斯飛機聯合制造公司,在國內稱之為沈陽飛機公司,在美國則稱之為寇蒂斯公司。

從1930年開始,寇蒂斯公司就成了美國最大的航空工業公司,在美國也擁有最大的航空工業研發中心,通過公司在太平洋兩岸的技術交流維持在世界上的航空領先地位,由于在中國生產的成本較低,寇蒂斯公司除了發動機引擎、機翼等主要構件在美國本部市場生產外,其余都是從東北直接進口零部件在美國組裝。

在羅斯福上臺之前,為了避免遭受新政的打擊,寇蒂斯公司開始逐步增加本部市場的生產化率,但在1934年之后,隨著中美重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寇蒂斯公司重新保持原有的政策,將主要的制造重心都專注于發動機引擎的生產,目前是美國最大的航空、船舶、汽車的引擎制造公司,也是最大的飛機制造商。

在全球每年的大型飛機和戰斗機的制造總量中,沈陽寇蒂斯聯合公司占了一半。

作為沈陽重點扶持的第一流的高科技工業企業,沈陽飛機公司在沈陽城的西北擁有整個原辛家集鎮的土地,為了保障這家公司的發展,沈陽府當初遷移走了本地近萬戶居民,為沈陽飛機公司留下了足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附近東北軍部區相鄰。

在這里,沈飛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風洞中心。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依靠母公司的財力和國家財政補貼、國防部的軍事研究補貼,沈飛公司一共研制了超過四百種型號的飛機及試驗機型,在螺旋槳飛機、式飛機、渦軸直升機、大型飛機等領域都擁有極其豐富的設計經驗,通過和東北大學、震旦大學、zhōngyāng理工大學的合作,配合公司本身所擁有的世界最大的風洞中心和超大型計算機,沈飛公司在空氣動力學領域的研究也是最為深厚的。(。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三中文)♂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