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299章 順其自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9章 順其自然

第299章 順其自然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01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在過去的半年時間中,第三次中日戰爭已經歷了多個不同的階段,從1939年8月至9月是日本進攻期,其中最主要的三次戰役分別是三都澳海戰、仁川空戰、開城戰役,隨后中日雙方進入戰略上的相持階段,1939年1月,日本為了試圖打破這種相持而發動了濟州海戰,結果導致日本海軍損傷殆盡,1月下旬,中國隨之發動了漢城攻勢,殲滅日本部署在朝鮮西部沿海地區的兩個方面軍,使得整個局勢從相持進入中國全面進攻的新階段。

就在這段時間里,國際局勢也在不斷發生新的變化,首先是德國同意大利簽署了準軍事同盟,在中美的協調下,德國也同英法也簽署了承諾永不交戰的和平協約。

在過去的六年時間里,特別是在軍工業的強力拉動下,德國經濟恢復速極快,在軍事技術的積累下,隨著一大批在華長期從事研發工作的德國籍科學家陸續回國,加上中德之間密切而頻繁的長期秘密軍事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德國也構建了完善的大機械化軍事體系和新空軍體系,并從中國得到了航空母艦的各種相關技術。

此時的德國自信心超強,加上國際局勢對德國非常有利,以及德波同盟本身一致反蘇的立場和蘇波之間領土糾紛的沖突加劇,德國已經具備了進攻蘇聯的一切準備,同時也有絕對的信心消滅蘇聯。

德國和納粹元首希特勒也想建立一個像中國那樣強大且領土遼闊的大德意志帝國,比起攻打蘇聯。德國人更想從法國收復失去的領土,更想逼迫法國永久放棄對德的一戰巨額索賠。只是中法關系的特殊存在,以及德蘇波的關鍵和英美法等國的暗中挑唆,使得德國只能先同蘇聯開戰,占領蘇聯作為自身的殖民地和帝國中的一部分,為德國進一步的軍事行動提供數之不盡的資源。

德國人有信心獨立擊敗蘇聯,所以,德國更希望中國深陷在中日戰爭的你囊,使之無法騰出更多軍事實力用于干預蘇德戰爭。

同樣的。中國也希望德國對蘇聯發動戰爭,避免蘇聯在中日戰爭期間對中國實施干預和干擾,同時也希望蘇德陷入長期的戰爭漩渦中。

此次代表希特勒元首的德國特使依然是德國外長阿爾弗雷德.羅森堡,在過去的兩年間,羅森堡外長同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副外長之間的明爭暗斗已經成了歐洲政壇眾所周知之事。

羅森堡的主導思想是以反蘇為主,保持同中英美法等國的合作,輕視意日等國。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則很奇特的甚至是自以為是的特別偏愛同意大利締結更緊密的同盟,直接反英法。

中央情報總局的情報證明希特勒可能更偏向于后者,即便德國目前的整體外交和軍事政策都還是以羅森堡的反蘇思想為主導,特別是中法、中意之間特殊關系使得納粹德國不能輕易的同意大利結盟,一起進行反法勾當,那就等于直接同中國為敵。德國某種程上期望日本能夠對中國海軍構成嚴峻的威脅,結果未能如愿,此時偏向于意日而反英法中美等國的可能性更低。

羅森堡外長已是第三次到中國訪問,對于這個時代的中華帝國的強大有著很深的體會,此前兩次訪華。他都有幸覲見華皇,此次也并不例外。

在同美國副總統會晤。宋彪在春節到來之前的臘月二十日的這天上午安排了時間接見已經等了他近一周時間的德國特使羅森堡外長。

考慮此前接見美國副總統時,邀請了對方參加皇室的御宴,宋彪也安排羅森堡外長中午在皇室家族的芙蓉廳用餐。

上午的接見時間并不長,宋彪并沒有和羅森堡外長談論太多的事情,中午在皇室用完御宴后,他就另外抽出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在西花廳同羅森堡外長一起再喝一盞午后紅茶,算是對羅森堡外長在華停留近半個月才得到召見的彌補。

羅森堡外長此次來華的任務是很明確的,德國已經基本決定對蘇聯開戰,但這一消息只有帝國總理大臣顧維鈞在密談中得知,并且,顧維鈞承諾除向華皇稟告之外不會透露任何信息。

德國方面之所以要提前通知中國,正是希望中國同意給予更多的援助,并且保證不和蘇聯簽署和平協約,迫使蘇聯必須分兵在中蘇邊境提防中國國防軍,德國希望中國承諾在戰爭時期內繼續對德國出售戰爭物資,維持正常的貿易關系,停止對蘇聯的貿易關系。

如果中國做出這一系列的承諾,支持德國擊敗蘇聯,德國愿意履行此前的承諾,支持哈薩克地區獨立,或者歸屬中國統治。

凡此種種,政府之間的事情,顧維鈞都已經同羅森堡外長達成了密約,所以,身為華皇陛下的宋彪并不需要再就這一系列的問題同羅森堡外長洽談。

在西花廳里坐下來后,羅森堡外長就主動轉達了希特勒元首對華皇陛下的問候,向宋彪就現階段的德波同盟合作,以及德波同盟和蘇聯之間的矛盾激化問題做了一番可有可無的雙邊通報。

宋彪只是簡單的聽著。

大致做了一番通報后,羅森堡外長就迫不亟待的將話題轉回中德兩國的特殊貿易及反蘇合作的問題,他很快重新提及想從中國購買虎鯊戰斗轟炸機及設計制造圖的這件事。

這件事,顧維鈞此前已經以軍部不同意為由,拒絕了德國方面的提議。

顧維鈞在德國法西斯的問題上研究的很深入,一直認為德國遲早會打法國,打法國就等同會和中英一起宣戰。如果德國擁有了大量虎鯊戰斗轟炸機,不僅在蘇德戰爭中具備著很多的空中優勢。對付英法,特別是在對付法國這件事上也將擁有很厲害的空中優勢。

從利益上來說,中國支持德國打英國,但并不希望德國將英國打敗,那對中國是不利的。

中國不可能真的支持德國成為歐洲的中華帝國,像中國一樣擁有半個洲的領土,這是不可能接受的事情,而德國想從中國購買虎鯊戰斗轟炸機的意圖很明顯。不僅想要獲得這款真正的超航程的戰斗轟炸機,更想得到虎鯊的夜間機載雷達技術。

德國的情報工作做的很細致,他們現在知道虎鯊的雷達很厲害,但是具體的性能參數和原材料及加工工藝,以及所涉及的理論都不是很清楚。

歐洲現在有多普勒雷達的理論研究工作,但想要實現這一雷達必須要很高程的半導體材料,而在整個全球世界。目前也只有中國能生產高程的半導體。

此外,德國也想從中國購買兩到五臺高性能的電子計算機。

這一點就很明顯了,德國也在秘密的搞核武器研制工作。

對于德國的這兩個要求,顧維鈞內閣是拒絕回應的,但是拒絕的很委婉,基本是用中央軍部做擋箭牌。羅森堡外長并不放棄,在北京等了一周時間要見華皇,就是想要當面向華皇提出這兩個急切的要求。

等羅森堡外長迫不及待的說出這兩個提議后,宋彪短暫的思量了片刻,也還是拒絕道:“我們面前在電子領域取得的新突破。在國際世界應該還屬于特殊例子。因為這一技術對軍工業和現代武器裝備的影響太大,軍部總參謀長和國防大臣都嚴厲反對這一技術的輸出。所以,帝國暫時不可能同意對任何外國輸出這一技術,不管是德國,還是美國,亦或者是帝國的同盟國,各國都不在這一允許范圍內。”

在華的德國籍科學家、工程師數量是非常多,這里面不乏有個別人涉及到了計算機領域的研制工作,也有很多人使用過帝國內部的高級電子計算機,所以,納粹并不難獲得這方面的情報,但不管是納粹,還是英美法蘇等國,想要短時間實現半導體的制造還是很困難的。

半導體的基礎是半導晶體的提純和生長控制技術,帝國為了研究這些領域的技術和理論,前后真的耗時二十年之久,即便各國現在開始追趕,沒有十年時間也是很難完全吃透這一技術的。

除非他們從中國直接獲取這一技術,而這個可能性則微乎其微,幾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聽到華皇的正式回答后,羅森堡外長不免有些失望,但也是他預料之中的事,他再提議道:“陛下,那么能否單獨允許向我國出口虎鯊戰機,并且是安裝有夜間雷達的機型,以及將這一戰機的生產專利授權我國?”

宋彪想了想,認為這倒不是什么嚴重的問題,以德國的技術基礎結合虎鯊戰機的氣動布局和設計結構的大致模型,德國很快就完成新戰機的設計和定型生產。

在整個二戰期間,哪怕是二戰初期,德國實際上也不缺乏類似于虎鯊的這種大型戰斗機。

德國真正想要什么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脈沖磁控電子管,這一技術是中國和法國聯合研制而成的,法國有,中國也有,基于這一技術研發的新型電子管雷達具備更高的發射功率,體型更小,而不用像德國早期機載雷達那樣在飛機上掛滿接收天線。

但是,中法在聯合研制時期就已經承諾相互不得對其他國家泄漏這一技術,正因為法國用,德國才更想德國,而這也足以說明德國真正想要進攻的國家還是法國。

中國可以用脈沖磁控電子管雷達作為多普勒雷達的替代品,安裝在虎鯊戰斗機之上,可這恰恰滿足了德國真正的要求,因為德國并不知道中國最新一代的機載雷達屬于半導體時代的產品,它所做的猜測就是磁控電子管技術。

稍作掂量后,宋彪還是明確的羅森堡外長強調道:“新型機載雷達的很多技術都是中法在同盟時期聯合研制的,我們有遵守當時協議的保密條款。虎鯊戰斗機本身的設計和授權生產并不是什么問題。德國可能也不一定真的缺乏,但如果德國想要得到這一技術突破上的授權生產和產品。難還是很大,即便我國同意出售,那也需要征得法國的同意。”

有時候,見還真如不見。

宋彪并不希望中德關系因此受損,但在他同意接見羅森堡外長之前,顧維鈞內閣已經就此和羅森堡做出了多次交談,委婉的拒絕了德國方面的提議,出于中德合作上的考慮。中國還是提供了東北級航空母艦的大部分設計圖紙,以及J303艦載機的制造圖,在最新的聲納技術上,帝國也對德國予以了特殊的支持。

在此之前的過去兩年間,帝國在裝甲車系統上也同德國進行了大量的技術交換,總體還是輸出的多,換回來的少。對德國不可謂不照顧,不優待。

如果德國還不滿足,以進攻蘇聯作為要挾,還想得到更多,帝國就真的寧愿自己動蘇聯了。

羅森堡外長也是沒得選,開戰在即。能多要點好處都是好事,只是覲見華皇的機會很特殊,這也代表中德之間最高層面的外交場合,如此被直接拒絕,既讓羅森堡外長和德國有些顏面損失。對華皇來說也是一件很不高興,很掃興的事。

宋彪的臉色并不好看。

羅森堡外長只能避而不談此事。

兩人的會晤結束之后。宋彪就讓顧維鈞到他的辦公廳覲見,談論的還是半導體產業之事。

雖然德國還沒有意識到帝國的雷達和計算機技術已經突破電子管、真空管、磁控電子管這一級別的障礙,從模擬電子踏入了電晶半導體和數字電子的時代,可宋彪對此還是有著更多的憂慮,要求顧維鈞務必繼續加強在帝國半導體領域的科研和教育投入,同時也要在試行產業化籌備的這幾年間,務必加強保密工作。

在顧維鈞離開后,宋彪一個人在辦公廳里靜坐沉思。

他的心靈里閃爍著太多的想法,他并沒有因為帝國的科技進步和國家富強而有希特勒那樣的瘋狂自傲感,恰恰相反,他更多的反而是危機感。

眼前的中日戰爭也有很多麻煩事情,但都是可以解決和預估到的事情,而國家的發展則是難以確定的,充滿了未知數,這里面的問題就在于國家越大,問題越多,而中國已經大的超過了某種限。

在宋彪看來,中國雖然很大,但還是不夠強,現在也只能說是相對較強,要維持這種“相對較強”的優勢,要進一步推動中國變強的辦法只有兩點,那就是繼續大力推動中國的教育和科研,政府既要有大規模的投入和支持,也要保障教育、科研的公平和自由。

中國確實是在推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納粹德國就是一頭貪婪而沒有任何節制歐洲野虎,但從中國的整體國家利益的長遠需求來看,中國也需要支持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甚至是支持納粹德國進攻英法,將整個歐洲的秩序和發展都打斷。

如果局勢發展到不可遏制的情況,中國就需要出兵,最后時刻消滅納粹德國,可以同美國聯手,也可以不需要美國出兵,獨立支撐戰局可能比較艱難,但就長遠的國家地位而言,獨立解決第二次世界大戰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要想利用國際局勢成為最后的勝利國,中國需要為最后的戰爭儲備更多的技術和國家實力,要和納粹拼科技,拼國家實力。

正是基于這樣的設想,宋彪決定在德國正式發動對蘇戰爭之前巡視國內的科研工作,他將這個時間設定在春節過后,讓內廷立刻著手進行安排。

1940年的中國春節就在這樣貌似平靜而充滿了各種未知戰亂的國際環境中到來了。

皇室成員提前三天就陸續回到北京的中央宮,這是一個真正的大家庭,兩年前納了一位新的年輕嬪妃后,宋皇帝有五位妻子,有五個女兒和個兒子,除了夭折的五子,其余都很健康的陸續進入學校,最小的女兒則剛滿一周歲。

長女媛媛公主、安怡公主、安嫻公主都已經出嫁,裕華皇儲、裕慶皇子、裕宸皇子、裕鎣皇子也娶了皇子妃,外孫、孫子一輩也有了七位。

三十年的時間就像是溪水一般平靜,不經意間,帝國皇室從最初只有宋皇帝、舒皇后兩人增加到了24位之多,枝繁葉茂。

孩子們大體都有各自的興趣,媛媛公主在外務部任職,安怡公主在中央外國語學院任教,安嫻公主和丈夫學的都是理工材料學,也都在中央材料工程研究所工作,裕華皇儲在軍部聯合參謀部服役,裕慶皇子在海軍服役,裕宸皇子在文教部任職,負責體育和傳統國術工作,裕鎣皇子則還在中央國學院讀研,以后想去國家博物館工作。

孩子們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了。

每一年的春節都是這樣,皇子皇女們大體都會提前幾天回宮住下,宋皇帝在這段時間也會休假,在家里好好的陪家人。

雖然有幾位女兒,真正能懂得父親心聲,理解父親的還是在外務部工作的媛媛公主,她也一貫是那樣善解人意的好孩子,只是從一個好孩子慢慢變成了很好的母親。

春節的這幾天里,北京下了一場大雪,將中央宮裝扮的也是銀妝素裹一般的清純整潔。

大年三十的這天中午,在芙蓉廳用過了午餐之后,宋彪就讓長女媛媛公主陪同他一起在御花園里散步,談一談家長里短的事。

媛媛公主終究還是和陳瑾結婚了,婚姻還算幸福,很早就有了兩個孩子,都是兒子,這幾年里的她就沒有太多的參加工作,大部分時間都是留在家里照顧孩子,以及在家里為外務部翻譯一些并不是很重要的文件。

這樣的工作也只是象征性和照顧性的安排。

她可以選擇不工作,停職在家里照顧孩子,但這并不符合規定。

她還是希望參加工作,只是希望兩個孩子都能大一點再說,而丈夫陳瑾則一直在中央儲備局工作,應該說干的還是很不錯的,今年考慮調入央行工作。

不管是皇帝,還是普通人家,家庭的生活就是這樣,或者說幸福的家庭大致都差不多,沒有財政上的困擾,生活上無憂無慮,可以更多的去嘗試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宋彪為皇子皇女們成立一個很龐大的基金,會保證他們的生活所需,即便以后離開皇室的范圍,作為家族成員的一部分,還是可以獲得繼承權的延續。

未來總是很遙遠。

沒有人能考慮永遠。

每一個皇族的起落都會是必然,此時還在巔峰,既要考慮長遠的以后和未來,實際上也不用顧慮太多,因為即使考慮的再遠,可能也沒有實際的意義。

一切還是順其自然為好。

其他書友正在閱讀: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