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295章 牛鬼蛇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5章 牛鬼蛇神

第295章 牛鬼蛇神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29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章

濟州海戰結束的消息在第一時間傳遞到了北京,得知了最終的結局后,宋彪和蔣方震也都是長松了一口氣,在過去的二十年間,他們一直都在尋找機會殲滅日本海軍主力,今年今日才得償所愿。

整個第三次中日戰爭的戰略規劃并不是宋彪單獨制定的,而是他和蔣方震這位中央軍部總參謀長共同協商討論后的結果,他們倆人的目標基本一致,那就是不急于結束在朝鮮半島的戰斗,無論如何都要將日本海軍主力yin出來,不管是在琉球群島,還是濟州島,總之都要打一場漂亮的埋伏戰,圍殲日本海軍主力。

如果還是和第二次中日戰爭那樣,打贏了戰爭,卻沒有圍殲日本海軍,還是無法擊碎日本試圖稱霸亞洲和東亞的本錢,那就不能算是一場真正的勝利。

為了將日本海軍主力引出來,他們精心設計了太多事情,有意識的在開城維持守勢,沒有過多的開辟新戰場,使得日本將焦點牢牢的關注在朝鮮半島,在情報上,他們故意泄露一部分關鍵電碼,使得日本錯誤的以為第二聯合艦隊南下,甚至在當初研制J5虎鯊時對航程和其他性能的特殊要求,以及在20年代設立沿海空軍基地之時,他們就已經都考慮過這些事情。

在整個濟州海戰期間,從沿海三個空軍基地和信川空軍基地馳援的虎鯊戰斗轟炸機多達1147架,在燃油耗盡后,它們就地降落在濟州空軍基地,其中有341架在戰役中被擊毀或嚴重戰損。

前后損失了632架戰機,帝國才在濟州海戰之中,以一戰之力殲滅日本海軍主力艦隊。

這一戰就是第三次中日戰爭的轉折點,帝國從此進入全面的大攻勢,而日本也無法再組織大規模的海軍決戰,比起帝國的戰機和優秀飛行員的損失,日本的損失更加慘烈。

從三都澳海戰、仁川空戰、開城空戰到濟州海戰,日本海軍航空部隊只剩下蒼龍號一艘航母,而日本陸軍航空部隊的六個飛行師團整編制的只剩下3個,其中有兩個負責鎮守本土,最后一個負責鎮守釜山。

濟州海戰結束的消息在當天就傳遍了整個中國,所有媒體報紙的頭版頭條都是在報道這場空前絕后的大海戰,在名義上,到底應該算是大海戰,還是大空戰,這倒是一個很難解釋的事情。

空軍出力很多,甚至要遠多于海軍。

沒有空軍大規模的從華東、北朝鮮軍區抽調虎鯊機群的配合作戰,海軍或許會勝,但想要全殲日本海軍主力艦隊群,那就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全國沸騰。

即便是坐在中央宮的辦公廳里,宋彪都能聽到民眾的歡呼聲,因為他了解國民,而他的心也同所有國民一樣在歡呼,這不是他的勝利,也不僅僅是中人的勝利,而是整個國家的勝利,半個世紀的恥辱終于在這一天里被清洗,中國海軍的脊梁骨真正的重新硬朗起來,可以當之無愧的宣稱是亞洲第一的海軍,可以向著世界海軍第一的霸主地位而沖刺。

只有洗刷了中日甲午海戰的恥辱,中國海軍才能真正意義上的站立起來。

否則,日本人無論何時都會繼續用那種歧視性的眼觀看待中國,看待中國海軍。

蔣方震在第一時間就直接奔赴中央宮,進入辦公廳的他也顯得特別高興,只是在御前不敢造次,還是畢恭畢敬的躬身敬禮。

宋彪的心情當然是好的不能再好,親自起身相迎,還邀請蔣方震坐下來。

他起身了,蔣方震自然不敢坐下,只道:“臣下特意前來恭賀陛下,二十年之努力,今日終于得償所愿的殲滅了日本海軍主力,自此,我們這一戰的目標也算是實現了一半。”

“是啊!”

宋彪也不由得一聲感嘆,同蔣方震道:“下令,聯合艦隊第二艦隊司令官姜瑜中將授予海軍上將軍銜,賜帝國二等子爵爵位,東北軍部空軍司令兼朝鮮空軍司令員楊廣義授予空軍上將軍銜,賜帝國二等子爵爵位,濟州防備總指揮黃克培少將授予陸軍中將軍銜,濟州空軍基地指揮員徐夢熊少將授予空軍中將軍銜,各賜帝國一等男爵。其余該如何嘉獎授銜,總參謀部近期擬定好提案,盡快提交由我審批。”

“是!”

蔣方震答應下來,又道:“另外還有一件事要向陛下稟報,鹽城空軍基地的第2074編隊的14架虎鯊戰斗轟炸機在飛往濟州戰線支援的途中,在東經123,北緯36的區域發現了兩艘日本戰列艦,現估測是日本金剛級戰列艦,據可靠的情報證明這兩艘戰列艦很可能是金剛號和霧島號,此前剛在吳軍工造船廠增設了日本第一代的艦載雷達,性能數據不明。因為要急赴戰線支援,2074編隊機群并沒有留下來和這兩艘戰列艦作戰,我已經下令讓北方潛艇部隊和聯合航空第一艦隊在相關海域搜索,青島、鹽城、信川、濟州空軍基地都已經派遣巡邏機在周邊海巡搜查,第二聯合艦隊派遣了兩艘東北級航母在濟州西部海域實施封鎖,目標是要將這兩艘戰列艦也找出來,予以擊沉。”

宋彪忍不住的笑了一聲,感嘆道:“這真是老和尚沒跑掉,小和尚也沒跑掉啊,讓各部抓緊搜查,一定要搶在這兩艘戰列艦回港之前抓到它們,發電給姜瑜,恭賀他獲得海戰勝利,同時讓他繼續抓緊作戰,再接再厲,將此兩艘戰列艦也予以擊沉,不得放其南下。”

蔣方震再次頓首,答道:“屬下立即回電給第二艦隊,要求他們務必擊沉此兩艘戰列艦。”

這時,內廷總長陳嘉佑中將匆匆的走了進來,同宋彪行禮,呈遞電報簿道:“陛下,蘇維埃總書記斯大林閣下來電祝賀。”

“這么快?”

宋彪稍稍有點驚訝。

雖說帝國在第一時間就將戰報予以公布,蘇聯和世界各國目前基本都已得到了消息,但是蘇聯這么快就發電恭賀,實在是反應太快了點。

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宋彪將電報簿拿到手中翻看一眼,見斯大林總書記除了電報恭賀中國戰勝之外,也希望派遣特使到中國訪問,就中蘇和平協約進行更為深入的談判,并認為如果中蘇能夠簽署這樣的協約,對于中日之間必定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想的倒是很好。

話說蘇聯是一直在觀戰,如果日本打的好,蘇聯在背后插一刀的想法也是有的,只是蘇聯現在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德波締結同盟之后立即將矛頭直指蘇聯,波蘭早就發了瘋的想通過戰爭收復失地,只是沒有實力罷了,如今有了德國這個同盟自然是熱血上涌的要報仇。

德國很是樂意在背后支持波蘭挑釁蘇聯,找一個合適的理由和契機對蘇聯發動全面的進攻,占領蘇聯作為資源和工農業的腹地,為其占領整個歐洲做準備。

以德國目前的國力,挑戰法國沒有問題,想要挑戰蘇聯還是比較懸的,即便有波蘭這個偽同盟,還有芬蘭等反蘇同盟國,如果只是攻擊蘇聯,英美對德國肯定也會繼續給予援助,恨不得立刻就鼓勵德波同盟對蘇聯開戰。

即便如此,德國國內還是存在著很多爭議,究竟是先向東,還是先向西,這確實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疑難問題,帝國當然也鼓勵德國向東進攻,為此一直沒有同蘇聯簽署新的和平條約,做出那種只要德國進攻蘇聯,帝國也會采取軍事行動和其他必要支援的姿態。

波蘭也不是一個好國家。

孬的很。

蘇德更不是好東西。

宋彪算是看透了。

他將電報簿合起來,交還給陳嘉佑,道:“將電報通報給內閣,讓內閣決定此事。”

陳嘉佑中將頓首稱是,這就先退出了中央宮的辦公廳,而宋彪則繼續和蔣方震商談道:“濟州海戰結束之后,日本海軍和航空部隊的實力損傷慘重,你給蔡鍔發電,問問他那邊的準備情況,務必要求東北國防軍在2月份之前發動攻勢,一鼓作氣打下漢城和仁川,為后續的全面進攻做好準備。”

蔣方震道:“東北國防軍那邊基本都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濟州海戰結束后,日本海軍基本沒有任何有效的威懾力,我們準備將海軍主力轉移到南浦,同時增調兩個空軍師進入朝鮮北部,加強制空作戰,配合東北國防軍實施陸地的突擊作戰。”

帝國在這場戰爭中的一個總體規劃就是先不急于在朝鮮南部決戰,而是要誘出日本海軍主力予以殲滅,此后再徹底的奪取制空權,最后才是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占領整個朝鮮和太平洋地區的日本殖民地,繼續以朝鮮南部為空軍基地對日本本土實施大規模的轟炸。

如今已經消滅了日本海軍,下一步就是發動南線進攻,繼續將日本剩下的空軍力量在戰爭中不斷消耗掉,而陸軍也沿著朝鮮東南部地區一路推進。

總的來說,朝鮮的地形還是過于復雜,特別是朝鮮東部,完全都是山區,只有在海軍和空軍領域掐掉日本本土對朝鮮日軍的支援能力,才能更容易的將日軍耗死在朝鮮半島。

如果要在這種地方實施大規模的戰術進攻,強攻進攻,那種損失確實是太大了,從整個大戰略的角度來說也不劃算。

既然東北國防軍已經準備就緒,宋彪對此就不需要再過多的強調,以帝國目前的軍事實力和所占據的空軍優勢,想要打贏日軍并不是很難,除非帝國這邊的指揮官蠢的無可救藥。

蔡鍔不是一個輕易會犯錯的人,他下面的參謀軍官們就更不容易犯錯。

濟州海戰結束后,日本海軍已經完全喪失了挑戰中國海軍的實力,在這一戰中,中國航空工業的強悍優勢被彰顯的淋漓盡致,J3\4\5和G2\3的五個系列戰機相互配套形成的空戰體系堅若磐石,牢固不可動搖,而日本戰機所能挑戰的只有J3系列的輕型殲擊機領域,這是日本最為成功的一個區域,但也只能通過各種靈活的設計和減重、降載等極端手段,勉強保持同J3蝰蛇系列戰機的競爭。

再考慮S5\10\20\105\107\110系列運輸機,H2\4\5轟炸機,中日雙方在航空領域的差距就顯得更為遙遠和無邊無際,仿佛是整整二十年的差距。

帝國以S20基礎研發的艦載電子巡邏機和S10\105為基礎的中型、大型電子巡邏機,加上本身就能算是電子偵察機的J5D虎鯊,配合陸基、艦載和潛載雷達系統,帝國的雷達系統覆蓋了整個東海和南太平洋戰場,日本兩艘游弋在朝鮮南部西岸海域的金剛級戰列艦,很快就在J5D虎鯊戰斗轟炸機群的逼迫下,被迫撤入仁川港等待救援。

帝國海軍開始覆蓋整個海域搜尋日軍潛艇,恢復帝國北方海港的航運,以避免中日戰爭的持續對帝國經濟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科技大國。

并不是說你研發出一個領先世界的產品就能征服一切,戰勝對手,想要依托科技戰勝一切,那就需要一個強大的體系,整個體系的強大,每一個點的均衡才是擊敗對手的基礎。

中國的軍艦相對于日本海軍既沒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也沒有技術上的絕對優勢,所以在三都澳海戰和濟州海戰之后,日本海軍的潰滅本質上更多還是因為中國空軍在整個體系上的絕對領先。

在另一個領域,中國相對日本也同樣擁有絕對的體系性的優勢,那就是陸軍世界的支點體系——裝甲車和坦克,只是朝鮮戰場和太平洋戰場較大的限制了這一優勢的發揮。

濟州海戰結束后不久,東北國防軍就調動兵力以T15Ⅲ\MT22輕型坦克和MBV2步兵戰車配合MBT33主力坦克在開城實施突防作戰,配合這一作戰,中央海軍航空聯合艦隊的兩個支艦隊齊聚在仁川海岸,協同空軍一起壓制日軍的航空師團。

1938年以后,帝國重新制定了新的陸軍裝備編號,因為英蘇等國在正式編制和研制車型中都大量使用T為編號,帝國重新使用MT系列編號為原有的TK系列的后續編號,在裝甲車體系中形成MBT主力坦克、MT輕中型坦克、MBV步兵裝甲車、MZP自行火炮、MST水陸兩棲坦克五個主要的分支體系。

帝國的主力坦克MBT系列的要求是重型坦克的防護和火力,中型坦克的機動性能,這就注定了這一級坦克的造價不菲,并且具有制造難度大的特點,在實際的戰爭使用中,MBT系列主力坦克是坦克作戰的核心,數量較少,卻能起到關鍵作用,而與之配合的MT系列則以輕型和中型坦克為主,要求是廉價,適合大規模的量產。

在T15Ⅱ的基礎上,帝國在1937年繼續改進為T15Ⅲ型,正式定裝編號為MT22輕型坦克,T18Ⅱ型坦克則改進為MT23中型坦克,MT20重型坦克的改進工作則被放棄,前兩者在1934年開始大規模服役,而T\MT20\MT20B坦克則繼續作為帝國唯一的重型坦克服役。

T15Ⅲ\MT22輕型坦克的戰斗全重為22.35噸,車高2.3米,采取低矮的車身設計,裝配有M1930型75mm火炮和M2型12.7mm高射機槍、M2型7.62mm并列機槍,發動機功率為450米制馬力,車體為均質鋼裝甲全焊接結構,采用整體鑄鋼式炮塔。

MT23中型坦克的戰斗全重為31.5噸,同樣采取低矮的車身設計,主炮早期為85mm線膛炮,1937年生產則更改為90mm滑膛炮,發動機為550米制馬力V式柴油機引擎,采用二級機械增壓技術。

作為帝國的坦克和大機械化變革的中心支柱,MBT系列在原有MBT30的基礎上再次升級出MBT33\35兩個版本,這兩型坦克也是一個采用線膛炮,一個采用滑膛炮,區別于MT23中型坦克的地方在于MBT33\35主力坦克所使用的都是90mm火炮,而105mm線膛坦克炮也已經研制成熟,作為技術儲備隨時可以運用于MBT系列坦克和MT24重型坦克、MT27坦克殲擊車的改進。

因為地形和生產數量有限的問題,MT24重型坦克并沒有投入到朝鮮戰場使用,而是以MT22輕型坦克為主,少量配置MBT33主力坦克和MT23中型坦克、MT27坦克殲擊車為突破點。

帝國陸軍有步兵戰車和裝甲偵察車這一系列的裝甲體系,所以在坦克級別的劃定上同世界其他國家有一定的差別,在1933年的帝國裝甲坦克級別劃分章程中,25噸戰斗自重以下屬于輕型坦克,25噸至35噸屬于中型坦克,35噸以上屬于重型坦克。

MT22輕型坦克的自重和機動性能相對于日軍的九七中戰車都有絕對的優勢,MT22的戰斗全重是22.35噸,發動機功率為450米制馬力,而日軍九七中型戰車的戰斗全重僅為15.8噸,發動機功率為170英制馬力。

這樣的數據差別使得MT22輕型坦克在同九七中戰的對比中完全占優,MT22輕型坦克可在1000米的距離輕易擊穿九七中戰,九七中戰則僅在400米內才有機會擊穿MT22輕型坦克的裝甲。

事實上,MT22輕型坦克本身就是專門為了朝鮮、東南、華南這樣的山地和丘陵地形設計,從設計之初,它就被賦予在朝鮮等山地戰場擔任主攻坦克的任務。

因為朝鮮東南部地區的地形相對平緩,適合大規模的輕中型坦克作戰,朝鮮的主要鐵路線也集中于此,帝國在開城集中了六個整編裝甲師,大規模更換上MT22輕型坦克,直到1939年12月底才具備全面進攻朝鮮東南部地區的條件。

在濟州海戰結束幾天之后,衛立煌也作為東北集團軍的第二集團軍軍長抵達開城前線,隨之而來的正是帝國精銳的陸軍第4師、第14師、第15師。

傅作義率領第一集團軍在開城打的很漂亮,真要全力進攻,他也能打下漢城,甚至是一路推到朝鮮南部,如今軍部讓他和第一集團軍暫時休整,讓在東北休整集訓了半年的第二集團軍上來強攻,他肯定不高興。

論資歷,衛立煌哪里有資格和他平起平坐啊?

蔡鍔是打了一輩子的仗,當然知道傅作義會做何感想,所以這一次是親自陪著衛立煌率領第二集團軍上前線,名義由他直接指揮作戰,好歹給傅作義一個臺階下去整休。

1939年12月24日的這一天下午,蔡鍔就同劉賡云、衛立煌、劉亞昭、黃百韜等人一同乘坐火車抵達開城前線指揮部,舒方德和東北國防軍的副總參謀長張鴻逵則留守在平壤指揮調度,維持后勤、情報工作。

傅作義在前線準備了一個小型的閱兵式,蔡鍔在檢閱三軍之后,發表了一番很是激昂的講話,隨后讓傅作義等人跟著他一起去指揮部,按照道理應該是先吃飯,但是中央國防軍明確規定,官兵待遇必須同等,士兵吃什么,軍官就只能吃什么,一概嚴令私設小灶。

所以,這天中午就只能在戰地食堂一起吃,讓勤務兵直接去打菜,諸位將官也只能是每人端著一個鋼制飯盒,坐在地圖桌旁邊吃邊談。

說是同等待遇,多多少少還是肯定有差別,炊事連那邊不至于真的那么犯渾,可基本也就是多給將官們開幾盒罐頭而已,尤其是在打仗時期,搞出格是肯定要被查的。

很多事情就是風氣問題,大家對這些事情也都習慣了,在前線能開一盒腌肉罐頭也算是很不錯的事了。

蔡鍔心里的事情太多,隨便吃了幾口就將飯盒放在一邊,同在座的諸位將官們說道:“濟州海戰,空軍和海軍都是真的很漲臉,皇上一連批了兩個上將,賜了兩個子爵。弟兄們,咱們陸軍丟不起這個臉面啊,所以在此次的漢城決戰中,我同蔣總參謀長談過了,此番決戰由我親自上陣指揮,諸位務必要竭盡所能,千萬不要給我們陸軍丟了臉面!”

蔡鍔在陸軍的資歷肯定是沒得說了,哪怕中間犯錯被強制休役了六年時間,可那個錯誤不是原則性的問題,論軍功,蔡鍔畢竟是第一個揮師打入關內,驅逐韃虜、穩定邊陲之開國名將,又指揮過中蘇戰爭,不管是指揮騎兵,還是早期的裝甲部隊,都將蘇聯打的滿地翻滾,一勝萬里而開疆六千里。

他在國防軍中的威望還是很可怕的。

不管是傅作義,還是衛立煌、劉亞昭等等,大家都頓首稱是。

等大家都答應下來,蔡鍔才續道:“軍部電令,第二集團軍開戰迄今一直在開城前線,損傷較多,人員補充不足,暫時留守開城周邊防線,就地休整,從國內抽調的17個新編團的兵力,要在三個月內和第二集團軍重整完畢,必須在明年3月份之后具備全面作戰的條件。”

傅作義當即起身,答道:“回稟總司令,給我一個月的時間即可。”

蔡鍔沉默了片刻,也沒有板著臉,只是很正常的答道:“皇上給你三個月的時間,自然是要你完全做好一切準備。你們不要以為小日本很快就會戰敗,這仗還要打很久,如今不是搶軍功的時候,整頓結束,后面才能委以重任。”

傅作義還是很不高興的,別人也就罷了,關鍵是被衛立煌這么一個資格不如他的人搶走這一軍功,他實在是難以接受。

見傅作義臉上還是掛不住,蔡鍔也不想多說,思想工作的問題后面等舒方德這個教導長去做吧,他暫時就不管了。

東北國防軍總編是三個集團軍,衛立煌的第二集團軍是裝甲部隊為主,傅作義的第一集團軍屬于常規機械化部隊為主,張自忠的第三集團軍是輕機械化山地師為主。

第一集團軍的主力是第22、第23輕裝甲師、第10山地師,其余都是山地師和常規步兵師,設有三個炮兵師,炮兵火力很強。

第二集團軍是以第4、第14、第15師為主力,其中只有第15師原先就是裝備的輕坦克最多,這個師也常駐丹東,任務就是管著朝鮮,第4裝甲師原先是重裝甲師,以MBT33主力坦克為主要的核心裝備,臨時在東北更換新一批MT22輕坦克上陣,這中間肯定要一段磨合時間,加上各團下轄的營都擴編到8個連,所以在東北休整了到現在才正式南下加入戰爭。

第三集團軍的主力是第3山地師和第21、第27師,以山地師和常規步兵師為主力,編配一個輕裝甲師和兩個炮兵師,下轄2個工程旅和2個輜重旅,總體作戰以配合第二集團軍和第一集團軍為主。

東北國防軍本身還下轄1個騎兵旅、2個輕裝甲師、3個工程旅、2個輜重旅、3個炮兵師和22個新編團,加上直接從中央軍部抽調的14個運輸機大隊,總體實力是足夠打這場戰爭的。

經過這半年的準備,東北國防軍早已是準備就緒,從全國抽調的復原官兵和新兵總數大約有70萬,總兵力在110萬的規模。

日軍也在朝鮮南部不斷增援,即便在開城戰役中損傷較重,整個東亞派遣軍的規模也接近了百萬規模,雙方爆發一場中日有史以來最大陸戰的形勢已經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說是就在眼前。

蔡鍔畢竟是遠離大機械化變革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整個帝國陸軍的新式變革有點陌生,所以在整個戰術規劃和安排上,他主要還是倚仗劉賡云這位參謀長。

在和所有部下討論了漢城戰役的戰術規劃后,蔡鍔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就很突然的在會議結束前同諸位提醒道:“另外有一件事要提前和你們打好招呼,陳武上將積極請戰,皇上顧念舊情,據說也同意了陳上將的請戰,如果來得快的話,陳上將在下個月的中旬就可能飛抵平壤。老陳這個人呢,除了張自忠當年是他的嫡系舊部,其他的人可能都不太熟悉。你們至少知道,陳上將在建國和中日辛亥戰爭期間的軍功是僅次于趙庭柱、蔣雁行兩位老上將的,他性子比較急躁,說話辦事不是很客氣,你們心里要明白,如果他訓斥你們兩句,你們誰也不準撂臉色。還有,他當初私下槍決違紀的軍官,所以被降了兩級強制退役,如今只能是以少將軍銜服役,你們這一批中將、少將的不要仗著軍銜給我添麻煩,出了事,你們吃罪不起。”

大家聽了這話都是一驚,花豹子陳武那是傳奇上將啊,如果不是性格火爆,到今天也算是趙庭柱、蔡鍔這一級的老牌資深上將。

劉賡云復員當參謀長,蔡鍔復員當總司令,如今連老牌傳奇上將陳武陳豹子都復出,這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出來了啊。

可話說回來,在朝鮮戰場上,這些老牌資深將官們的舊經驗恰恰是很管用的。

當年東北軍的那一套雖然一直傳承至今,可還是他們這一批人感觸最深,下面即便是傅作義、張自忠這一批承上啟下的將官們,對于當年的東北軍也還是缺乏真正的體會。(。,!)

“,就上免費網()”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