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238章 帝國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238章 帝國風

238章 帝國風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03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正文

書名:

隨著時間的臨近,世界各地的華商都陸續抵達廬山夏宮。去讀讀

夏宮是避暑皇宮,所以不像中央宮那樣金碧輝煌、氣勢磅礴,追求融合中外的那種世界建筑之璀璨史,夏宮以精致典雅取勝,但為了配合每一年夏季的廬山會議,夏宮周邊不僅有內廷總署持有的四百多棟避暑別墅,在周邊的賽陽鎮和蓮花鎮也有數十套酒店與之配套,足可支撐每一年度的大規模會議。

此時的廬山也可以說是因為前幾年的廬山會議而享譽中國和世界,加上本身所擁有的絕美風華和獨特的氣候環境,每年從世界各地前來觀光的游人絡繹不絕。

這種超越性的影響力甚至讓江西省議會不止一次出現過要求將省會轉遷到九江的提議,也有要將九江改為廬山府的提議,不過,廬山縣的成立提議倒是順利的通過了。

不管那些下筆陰狠的歷史學家日后如何評述這段歷史,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皇帝總是會有一些特別偏愛的城市,而這些城市也總是會因為的皇帝的喜歡而獲益匪淺,比如從張家口改稱的宣州府,比如海州府、灤州府、震旦府、徐州府、青島府、包克圖、邯鄲、太原府、威海府、錫林郭勒、克孜勒。

皇帝對廬山的喜歡成就了一個真正的會議之城。

這一次,宋皇帝親自主持了第一屆的世界華商大會,在開幕會上,他做了一篇名為《現代的中國企業家和中國的現代化》的演說。整篇演說震動了在場的1447名華商。

在他的倡議之下,世界華商總會本部將設在北京直轄府京都縣,和中央內閣政府比鄰而居,中華區分部設在上海,北美洲分部設在舊金山,南美洲分部設在智利,東南亞分部設在新加坡。中亞分部設在阿拉木圖,西亞分部設在伊朗,歐洲分部設在法國。非洲分部設在吉布提。

由華商總會倡辦《世界經濟報道》和《企業家》周刊,定期發行給全世界的華商會員,由在場的華商代表共同合股成立中國銀行和中銀保險公司。遠東系總計出資4000萬英鎊,占總資產的23。

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華商正在成為這個世界上最重要商人團體,這是世界不可爭議的事實,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忽視華商的存在。

這是一件注定會在整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它將決定世界華商從分散走向大團結,從亞洲走向世界。

有趣的是就在第一屆世界華商大會召開后不久,回到京都縣的皇庭中央宮,宋彪就在廬山夏宮再次納了兩名側妃,分別是寧妃和容妃。寓意寧安容濟,而這兩名妃子都是吉爾吉斯坦族裔的年輕少女,并且一對姐妹。

宋彪對她們是很寵愛和喜歡的,但藏在這份寵愛的背后是帝國對于穩定西疆的長遠需求。

很多年后回視歷史,人們還是會更多的記住1922年的第一屆世界華商大會。還有在上海舉行的第一屆中國工業博覽會,以及中國銀行的成立。

世界不斷的發展,1922年底,在中美兩國的支持下,英國宣布重新推行金本位制,世界又恢復到一戰之前的秩序。中國對英國的支持并不多,真正站在高峰之上是美國,美國的支持則讓英國保證對債務的償還。

中英美三國之間的債務糾紛直到這時才日漸平息,但這場爭斗從巴黎和會就一直在爭斗不休,背后是美國對英國的債權壓制,以及英國的反壓制,中間的各種復雜和離奇若是要書寫成歷史書籍,大約會寫滿整整三十萬字。

中國所要做的只是配合美國,但同時不去承擔那些新的債券,不向歐洲發放更多的債務,一切都讓妄圖成為世界霸主的美國去承擔,中國藏身在美國的背后,繼續推行自己國內的工業化、現代化和二次工業革命。

一戰的通貨膨脹讓整個世界都處于流通貨幣高漲的漩渦中,傳統的金本位已經很難繼續持續下去,除了中英法美這些經濟上的大國,包括日本、荷蘭這種一戰受益國也選擇聯系匯率制,采取持有英鎊作為外匯儲備,而非黃金。

利用這樣的國際環境,帝國除了分散持有美元、英鎊等一部分外匯用于外貿結算外,依然主要以黃金和白銀為主要儲備。

帝國中央政府通過在一戰和中蘇戰爭沒收外國資產,以及沒收殖民地外國財產和對外國發放債務,還有在175項的投資,包括在戰爭期間的投資收益,一舉成為世界上僅次于蘇聯那種擁有一切之外的最富有政府,實際擁有資產總額超過40億英鎊固定投資資產和超過30億的外債,以及實際上已經超過4000噸的黃金儲備。

帝國皇室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皇室,至少在沙特皇室崛起之前沒有之一。

在沙皇被處死,在德皇被廢除之后,帝國皇室成了世界碩果僅存的實權皇室。

宋皇帝就站在環球之巔的高峰平靜俯視著整個世界的風云變化,并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推動著他的帝國繼續向前高速發展,在一戰的戰爭繁榮結束,帝國開始積極尋求內需的增長,以前所未有的大氣魄推動新疆域的大開墾和工商業的建設,推動城鎮化的步伐,增加工商業人口,減少農牧業人口,大規模的移民開墾新疆土,向東南亞、中南半島有序的推動新移民潮,轉移南方人口,向新疆、西疆、遠東、北四省、新西伯利亞地區大規模轉移北方人口,通過國家強制回購政策購買超額耕地,用信貸支持農民購買耕地,保證土地的均化政策。通過立法推動最低薪水,使得國民普遍的享受國家經濟發展和帝國疆域開拓的好處,使得國民先變得更為富有,再在這樣的基礎上推動內需的增長。

憑借最富有中央政府的實力,帝國還在繼續推動基礎設施的大建設,疏通水利,修建港口和鐵路。推動城市的電氣化,扶持家電產業和農機產業,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日漸變得重要。

宋皇帝對于美式的消費主張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在民間的分期付款形式漸漸增多的同時出臺新的《信貸法》,準許分期付款在帝國的合法化,同時也做了更多的限制。

帝國在震旦、上海、香港的三個股市及期貨市場合并成中國聯合證券交易所、中國聯合期貨交易所。帝國的金融變得更為強大,遠東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南洋銀行、江南銀行、中國聯合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上海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國際信托銀行都成為了全國性的大銀行,新成立的中國銀行同樣來勢洶洶。

遠東系的成功對于中華帝國的商業史有著非常突出的影響力,帝國內部的財團逐漸成形,遠東財團、江南財團、南洋財團、粵商財團、晉商財團、徽商財團、湖廣財團都逐漸興起,雖然缺乏那種卓越的第一流的財閥領袖,地方商幫抱團對抗遠東系、江南系的努力,使得全國的大企業逐漸成型,傳統的商幫商會慢慢過渡,向著聯合控股集合稱為大財團的趨勢愈發明顯。本地中小商人、企業家則依賴在地域性的財團之下,圍繞著各家銀行抱團發展,形成了中國商業的特色。

隨著一戰各省持有的省立銀行逐步轉變為財團的私有銀行,這一趨勢就變得更為明顯,有好處。也有壞處,利弊是很難衡量的,但至少在大工業化的歷史潮流中,商人們只能以此來適應時代的變化。

雖然金融業和證券業發展迅猛,帝國仍然維持著嚴格的金融和證券市場監管制度,并在歐陽賡內閣中將發鈔權收回到央行。

不同的歷史就有不同的時代。

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歷史。

帝國在這個特殊的時代發展出不同于歷史的新篇章。對于一個世紀后的共和國子民們而言,這是一個異常陌生的國家,雖然沒有人愿意承擔,但這個時代的帝國在某種上更像是同時期的日本和后來的香港,只是更加繁榮和龐大。

當你乘坐著火車行走共和國的大陸上,你是否會厭煩這個國家千篇一律的毫無審美情趣和國家文化特色的鄉鎮建筑?

你是會回懷念民國的建筑。

宋彪是深有此感。

1923年7月,他在第四次的廬山會議招攬了全國和國際上最優秀的建筑學家,倡言帝國建筑風,成立中央建筑學會,為各個地區都做了大量的標準建筑設計,結合本地的歷史和傳統,結合新的建筑技術,讓帝國的建筑學走向了一條稱之為“改良時代”的帝國時期。

其中最為典型是徽州的白墻黑瓦建筑群,被評選中國十大最美地區民居建筑之首,而這種風格也隨之被推廣到江浙徽贛閩湘鄂,作為漢族最為耀眼的新建筑風向標被普及。

在這種建筑風格的基礎上,專家們采取了新的工藝和新的材料,推廣新的涂料和新的裝飾,新的燒制工藝,使之可以更堅固和精美。

改良時代是美輪美奐的時代,它將留給人們最為美好的一個中國建筑的鼎盛時期。

這個時期的建筑學家們對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騎樓、江南的徽派民居、西北的窯洞、南方的圍龍屋都做了大量的修改,使之適應新時代的審美、新生活的需要。

在中國的歷史上,每個鼎盛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璀璨文化,或許是得益兩朝交替時期的平穩,帝國時代的文藝和工藝的發展很快就在前朝的基礎上大幅度展現出新時代的風采,在瓷器上,人們開始青睞花紋繁瑣的彩繪瓷器和純凈色的單色瓷器。

帝國改良時代的文化風潮產生了兩種新影響,一種是西化,一種是復古改良主義。人們開始對服裝、瓷器、家具、建筑都做出了大量的改良和吸收潮,吸收外國的中西合璧和改良傳統是這一時期的藝術家、工匠們最容易成功的道理。

在宋代流行的單色瓷重新開始流行,但在青瓷的基礎上,人們繁衍出更多的紅瓷、藍瓷、紫瓷,不同樣的純色澤帶有復古風的瓷器變得流行,繪有西洋畫的瓷器也很流行。

在街上,你可以看到穿西裝和洋裙的青春男女。也可以看到樸實的學生裝,還有穿著改良主義的唐服,甚至也有前朝長袍馬褂。各種裝束都有。

人們喜歡談論春秋戰國,即使是小孩子都可以對那個時代的各種典故如數家珍,人們談必荀子。言必韓非,哀嘆這個,贊揚那個,“隆禮尊賢,重法愛民”是一句很簡單的話,卻能讓老夫子和年輕人都很樂意接受,仿佛中國就當是這樣的帝國,你談你的隆禮尊賢,我談我的重法愛民,你談你的孔孟之道。我談我的荀韓之法。

這是中國漫長歷史最為自由的時代,沒有之一。

人們的自信心重新恢復,仿佛一夜之間又回到了盛唐時代,回到了民國的春秋時代,做一個成功的商人。或者是一個軍人成了年輕人最大的向往,連小腳母親責打孩子都會教訓他說,你小子這輩子要能做個七爺那樣的大買賣人,你娘就睡著笑醒了,實在不濟也給你娘當個軍官爺去。

每年的假期開始變多,每到周末。茶館里,集市上總是車水馬龍,人們坐在一起買一碗茶談天論地,說著說著就會說到神武爺,不管說什么話題都會說到神武爺的身上,那可勁的一個眉飛色舞。

茶館里說相聲的,說評說,唱曲子的講的最多就是神武爺醉打倭寇,說是神武爺在朝鮮戰場喝醉了,照樣將仗打贏了,日本陸軍大將嚇的屁滾尿流的事。

京劇還是一樣的熱潮如滾,甚至有京劇電影這樣的事。

皇帝喜歡看黃梅戲,因為簡單易懂,曲子也好學兒,《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是他最喜歡聽的,所以連唱黃梅戲的都到處串場子。

白話的小說變得很是離奇,武俠小說和仙俠小說在報紙上的連載總是動不動就幾百萬字,電影里也拍出仙俠電影,上海注定就是中國最早的電影之都,這里匯聚著中國最重要的電影人才,上海電影專科學校更是很早就建立起來。

從美國傳過來的空調和洗衣機很快就成了熱門走俏的貨,東北也有一樣的產品,汽車行走在大街小巷。

中國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出現在灤州到天津。

帝國的鐵路南至云南,繼續向南一直修到了泰國曼谷和新加坡,北至新西伯利亞城,東至上海、福州和海參崴,西線一直連接到了德黑蘭,又從德黑蘭向著土耳其而去,鐵路所到的地方,華商的腳步就到了哪里。

雖然英國很是反感,帝國的鐵路還是以中英合資的方式向著緬甸仰光修建。

在漢陽,中國的第一座橫跨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正在破土動工,兩年之后,這座橋梁就會將京漢鐵路和漢粵鐵路聯系起來。

在這個依然屬于鐵路的大時代里,帝國的鐵路里長已經僅次于美國,并且將在1925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鐵路帝國,在這個航海永不沒落的時代,帝國四大航運公司逐漸合并成三家巨頭航運集團,在全球都分散著新港口,在全國擁有超過117個新興的港口城市和小鎮,上海、香港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紐約的國際港口。

帝國的教育在強大的財政和民族精神的支持下,開始崛起成現代教育的新典范,傳統和現代教育相結合的自由教育精神讓國民可以享受普及的免費教育,強大的財政支出足以保證超過一半的省可以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央帝大、帝國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北洋大學成為國立大學最為杰出的典范,震旦大學、上海圣約翰、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南洋大學是私立大學的典范,全國的大學生突破了一百萬的大關,在海外的留學生則達到了六萬人的數字。

帝國的專科教育和職業教育師承德國,直到今日還繼續從德國招募教員以滿足日益擴大的職業專科教育,德語和英語是最為普及的外語,只要學好任意一門都能保證可以考取很不錯的公立學校。

帝國的水利工程越來越磅礴壯麗,農業產值和畝產量幾乎在每一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從農業發展而來的絲綢、茶葉繼續成為帝國的象征品,停止了沒落,再次煥發出新的光澤和新的青彩,帝國的瓷器繼續向亞非美歐出口,有日用瓷,有高檔瓷,有工業瓷,有特種瓷。

帝國的牧業產量和總類不斷擴大,牧場面積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沒有之一,半細羊毛和羊絨的產量都躍居世界第一,只有細羊毛的產量還僅次于澳洲。

帝國向世界出口的牧業產品中有了漂亮動人的狐裘和鹿皮,并且規模龐大,帝國漁業在國家財政的支持下不斷向海洋擴張,數千噸的漁船深入到太平洋地區。

在安達曼群島,帝國的漁業規模直接深入到廣闊無邊的印度洋,為帝國供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魚粉、魚骨粉、明膠、海鮮和各種各樣的魚肉罐頭。

帝國的發電容量不斷飛速的發展,帝國的航空工業也維持在世界領先的水平,全國幾乎每個省會城市都修建了機場,在沈陽、上海和武漢,帝國同時擁有三座萬噸水壓機。

帝國的機床工業正在快速的發展,伴隨著產業發展的需求,帝國的專用機床發展迅猛,整個機床工業的總產值僅次于美國。

帝國的船舶工業開始成為最為重要的龍頭支柱之一,廉價的勞動力和充裕的本土資源正在促使帝國制造的船舶出口到世界各地,帝國通過向智利出口萬噸級袖珍無畏艦完成了一個帝艦出口的歷史性突破,帝國開始建造嶄新的神舟號郵輪,它將超過已經沉沒的泰坦尼克號成為世界最大的豪華郵輪來往中美兩國。

這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美好的黃金時代,沒有之一,它的疆域在整個中華歷史都是空前的,它正在重新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RQ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