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173章 滅清之后的更混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3章 滅清之后的更混亂

第173章 滅清之后的更混亂


更新時間:2013年02月03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簽到是貼吧人氣、榮譽的比拼,讓我們的簽到見證一份堅持吧!!!

❤:正版鏈接:

大家有能力的去投張月票;沒有月票的,是VIP的,去訂閱,打賞;不是VIP的,有起點號的,去投幾張推薦票;還沒起點號的,你可以花幾分鐘時間注冊一個,去點一下公眾章節,增加一下點擊率,也是對浪子的一種支持!威武!

禁水最近10章鏈接帖

核武小說總連載貼

大清帝國的攝政王載灃并沒有等到他期盼的回答,而他等到的是一輪比一輪更猛烈的炮擊,狂轟濫炸的炮擊幾乎摧毀了整個東便門到東直門的城墻,超過三萬人的東北革堊命軍士兵在上午9點之前沖擊外城,猛烈的炮火在前面覆蓋,繼續進攻內城。

鐵良臨時統帥的北洋軍第一鎮在東便門一帶損傷慘重,甚至沒有等到東北軍攻打過來就潰散了大半,即便是滿人為主的部隊也無法繼續撐下去了。

北洋軍第六鎮的士兵同樣一路潰敗,回到內城的兩鎮士兵不足四千人,隨著東北軍的炮火繼續向崇文門延伸,士兵們紛紛逃亡,再也擋不住這種強攻的勢頭。

對于逃亡潰散這種事,清軍早已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以至于東北軍的第二步兵師輕松越過崇文門,大軍殺入了內城。

最初預料的巷戰并沒有慘烈的爆發,雖然清軍在各處都設有障礙,一陣槍彈射擊后,被迫擊炮炸了幾炮后,他們就會狼狽的逃散,丟掉槍,脫掉軍裝逃入胡同里。

抵抗最激烈的是禁衛軍,他們已經退無所退,死守在紫禁城外,最終未能擋住第三步兵師的強攻。

紫禁城里一陣血洗。

攝政王載灃、宣統皇帝和隆裕皇太后都不知去向,良弼也下落不明,太監們想要點燃宮殿,反倒是東北軍的士兵負責救火。

沒有到傍晚7點,下午四點之前,東北軍就已經控制住整個京師,在全城大范圍的搜查,各錢莊票號都被臨時監管,一兩銀子都不準調出京師。

確認東北軍已經控制住京師之后,宋彪就正式簽署了《戒堊嚴令》和《滿清財產查處令》,以東北革堊命軍的名義查抄滿清各王公貝勒和貴族的所有財產,協助轉移這些財產的錢莊、票號、當鋪一律以死罪就地拘禁。

在這種緊張氣氛中,宋彪并沒有親自進去北京城,東北革堊命軍繼續在通州建立全國性的中堊國革堊命軍總指揮部。

1910年7月30日。

清朝結束了。

這天晚上,在位于通州的東北革堊命軍總指揮部,大家開始集體勸說宋彪正式稱帝,既然要稱帝,務必要快,逼迫各省承認,各省若是不承認,那就繼續揮師南下進攻,將北方和長江兩側的各省先打一遍,乘機清除異己。

革堊命勝利了,大家付出了這么多,第一件事當然是要保衛屬于東北軍和光復會的勝利果實。

夜晚又下一場大暴雨。

雷云翻滾,仿佛是冥冥有種哀嘆和悼念的力量。

通州這個地方自從滿清入關之后就是滿人圈地的重區,諸王功臣在這里圈地畫園極多,園林自然也多,連漕運衙門在這里都有一個北苑,北洋軍第一鎮早期也曾駐扎在此,后來才遷移到朝陽門一帶。

東北革堊命軍的總指揮部就在這個北苑,外面大雨如注,雷聲轟鳴,宋彪在臨時的總司令辦公廳的走廊里抽煙,雨水激打進來,將卷煙都沾潮了。

他索性將卷煙扔出到前面的水池里,拍了拍肩膀上的雨珠子,返身走回花廳里。

這里是北苑花園的臨水榭,三面環水,只有東側和正道連接,兩層高的樓榭在雨水之中更顯得朦朧精致。

宋彪在這里辦公,也在這里臨時居住。

部下們的集體勸誡,宋彪聽的很仔細,他不是一個會猶豫不決的人,他也知道速度稱帝是當前最重要的事,南方已經傳來情報,孫文已經從美國緊急趕回國內,預計幾天后就能抵達香港,黃興在兩廣主持廣州革堊命政府,其他各地光復會、同盟會、鄉紳、軍僚都在爭奪革堊命政府的控制權。

未來的一周里,中堊國將會出現更多復雜的變數。

滿清滅亡了,但這只是一個更加混亂的開始。

在辦公室里也有一圈人繼續等待著,蔣方震、張亞虎、趙庭柱、蔣雁行和緊急趕過來的舒方德都在力諫宋彪抓緊時間稱帝,不管怎么樣,要么速度稱帝清除異己,要么就只能是和同盟會長期煎熬下去。

宋彪回到花廳里,張亞虎就迫不及待的再次站起來,和宋彪問道:“總座,您還等什么啊,眼下就是最好的良機啊!要是其他人不同意,咱們就一路打過去,正好將他們都趕出去。”

舒方德也道:“總座,務必抓緊時間,速稱帝是最佳之選擇,若是等同盟會相互聯系,共同推行共和體制,我們這邊就落了下風,再想爭奪名義上的高點就難辦了。”

宋彪微微頷首,他其實都同意,只是斟酌著具體的時間,在外面已經考慮的很清楚了,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前,他就和諸位說道:“7月31日是很奇怪的一天,四年才有一次。所以,明天肯定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既然要稱帝,也不能太草率,可也不用準備的太充分,可以在8月1日發電令給各省和光復會組織,登報刊登建立中華帝國,發表八點原則,第一、堅持君主立憲制,先設立臨時憲法,召開國會,選舉內閣總堊理;第二、堅持繼承清王朝所有版圖和領土權;第三、堅持依法治國,重法愛民,天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四、堅持和外國重談新約,追求和平對等外交關系;第五、堅持資本開放自由之原則;第六、堅持輕稅政策,全國各地取締厘金雜稅,取締丁稅,凡災區免收糧稅一年;第七、設立行政官員公考體制,按公考招募行政官員,依法聘用,定期審查,杜絕貪污行賄之事,嚴禁官職私相授受;第八、恢復中華民族,全國各地剪辮,去滿服滿禮,恢復漢禮漢服。”

聽了這話,舒方德等人連聲叫好,張亞虎和趙庭柱都已經是迫不及待,立刻就上前跪拜參見皇帝,大呼“皇上萬歲萬萬歲”。

宋彪想當皇帝,卻不在乎這些繁縟細節,他讓大家都先起來,道:“稱帝是稱帝,這些細節禮儀以后再重新審議,見面還是稱我總座即可,等以后坐穩了龍椅,咱們再說吧。”

蔣方震笑道:“總座不必擔心這些事,只要您開始登基稱帝,其他的事情就交給我們來辦吧,正怕沒有理由找同盟會算賬,現在只要他們反對,我們各省肅清之后就可以逐個打過去,將各省異己的軍堊隊全部鏟除,確保國內只有一個軍堊隊,一個聲音。”

宋彪贊同道:“就是這個想法。

軍堊隊太亂,遲早會出問題。”

稱帝這個事情,說起來簡單,辦起來卻很難,好在光復會那邊籌備已久,章炳麟是主管登基禮儀之事,他雖然沒有去過內務府,沒有在禮部干過,考經據點的本事還是很強的。

宋彪看過他那套方案,感覺不是很合乎自己的胃口。

宋彪自己的想法就是紫禁城里辦一個儀式就行,設立幾套不同的龍袍,過去叫龍袍,現在改稱皇帝禮服,東方式一套,西方式一套,東方式的在明朝龍袍基礎上修改即可,具體怎么改,那都還是未知數,宋彪此前也沒有真的準備過。

他自己估計,稱帝雖然是在近期就強行沖上去,別人不同意就直接派兵攻打,打到各省基本都只能同意了,他這邊的稱帝工作也準備的差不多了,真正正式登基稱帝怕是要等到明年。

話說要準備的工作肯定是很多的,光是北京城打成這個破樣子,收拾起來也要幾個月,其他各項細節工作就算抓的很有成效也需要時間。

稱帝這個事情,眼下就是只需要硬上,上去容易,關鍵是后面如何對付那些不同意的,現在大局勢都已經定下來了,后續就是大規模從關東抽調巡防軍組編成正規軍,和主力部隊一起南征北戰。

江浙新軍那邊大致不是問題,其他各省也都還好說,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兩廣、湖北和四川,另外一個問題是載灃和宣統皇帝到現在還下落不明。

抓啊,必須得抓到。

8月1日,載灃、隆裕、宣統三人還是沒有抓到,滿北京城內外的大搜捕也沒有抓到,特務局將太監宮女們都抓了過去逐一拷打,嚴刑逼供,總算才查出來載灃等人在7月27日就已經離開紫禁城,去向不明。

宋彪想到30日上午,載灃還和英國朱爾典公使求援,那就很可能在英國公使館,讓舒方德去和朱爾典交涉。

怒管載灃和宣統皇帝能否抓到,宋彪還是在這一天里正式公告全國建立中華帝國,宣布八個原則的同時成立中華革堊命軍,要求各革堊命軍重整番號,大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勢。

看,已經開始瘋狂搶奪革堊命的勝利果實了,當初不在東北臥薪嘗膽五年,現在哪里有這個實力號令天下群雄。

東北革堊命軍和東北巡防軍迅速重整為中華革堊命軍第一軍和第十軍,第一軍六個步兵師、三個騎兵師、三個炮兵旅、三個騎兵旅、兩個輜重旅,第十軍直接整編出三個步兵師、兩個騎兵旅、兩個炮兵旅、一個輜重旅和一個鐵道旅。

眼看宋彪手握著如此強悍的實力,其他各路群雄只能干瞪眼,要么俯首稱臣,要么等著被滅。

北洋軍那是一路跑的很歡,逃到安陽尋求袁世凱復出,袁世凱當然想復出,一看這個架勢就知道不對勁,立刻讓段祺瑞宣布起義,先乘機利用手里的兵力占堊據河南、山東兩省坐觀局勢變化。

他們一宣布起義,問題就麻煩了,蔡鍔剛帶著第一騎兵師追到安陽,北洋軍第二鎮、第三鎮殘部、第四鎮和第五鎮就宣布起義,因為只有第二鎮在安陽,蔡鍔就派兵將安陽團團圍住。

袁世凱則親自給宋彪發電,第一封電報是希望宋彪手下留情,給北洋軍留一條活路,第二封電報則是很干脆的恭賀宋彪稱帝,稱宋彪為皇帝。

此時的袁世凱并沒有真正的急于復出,繼續藏身在段祺瑞的身后操控北洋軍剩下三鎮半兵力,這個時候的北洋軍倒也沒有了此前的實力,輜重丟棄殆盡,讓宋彪白撿了兩個炮兵旅的裝備。

1910年的8月份注定是中堊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年,各地還有一些省沒有宣布起義,也沒有一個統一公認的新政府,宋彪在通州自建的中華帝國暫時控制著東三省、直隸、山西、江蘇、浙江、湖南、江西,其余各省雖然宣布起義,卻還沒有承認他這個皇帝和中華帝國,大家都建立了各省的革堊命軍政府,革堊命軍政府之內犬牙交錯,同盟會、光復會、地方鄉紳、舊官僚之間相互爭奪權力。

光復會的特點是全國都有分布,此時自然是迅猛擴張,各路地方勢力魚龍混雜的紛紛要加入,急于穩固新帝國的宋彪也只能聽之任之,只是他明白自己必須吸收兩個人的教訓,一個是袁世凱,另一個是孫逸仙。

海軍的程璧光起義了,遲遲沒有承認新政府。

同盟會占堊據著武昌、兩廣和福建,清朝的舊勢力把持著四川、貴州、陜甘寧等地區,北洋軍控制著河南、山東,各方勢力糾纏,表面上都承認宋彪是各方暨主,卻又遲遲不愿意公開承認新帝國時代的到來。

英國駐華公使館倒是真的承認曾經收留過攝政王載灃,但不承認收容了隆裕皇后和宣統皇帝,同時要求為載灃提供政治庇護,雙方也在為此爭執不休。

各種糾葛之中,八月遲遲沒有所謂的中堊央,混亂的一塌糊涂。

這種情形之下,宋彪自己都不好意思真正的登基稱帝,他只能一邊通過聯絡處勸說一部分可以爭取到新軍承認中華帝國,另一邊積極備戰。

宋彪首先要做的肯定是盡可能先將第十軍組建起來,用于維持東三省和直隸地區的保衛,任命蔣尊簋為中華革堊命軍第二軍的督軍,通過海路給第二軍提供補給,讓第二軍盡快穩住江浙三省,湘鄂贛的第三革堊命軍則由張顯仁擔任督軍。

此時的孫文已經回到香港,從香港進入廣州,擔任廣東革堊命政府的臨時總督,并且積極聯絡各地同盟會成員,試圖另外籌建新的南方革堊命政府。

等到了八月底,宋彪將唐紹儀等人召至京師,先在通州建立新的臨時政府,由唐紹儀擔任中華帝國臨時政府的臨時首相,歐陽賡從舊金山返回國內擔任外務大臣。

宋彪此時已經不打算再等下去,將趙庭柱的第一步兵師派至安陽增援第一騎兵師后,他給段祺瑞、袁世凱都發了一封電報,給他們兩條路,要么加入帝國政府,讓出京漢鐵路的控制權,改駐德州接受第四軍整編,要么現在就開戰。

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下,段祺瑞被迫同意接受整編,全軍放棄軍械,撤離安陽,段祺瑞自己則親自前往通州,前來拜見宋彪。

段祺瑞抵達通州是9月4日,這幾天,宋彪正在加緊調集軍堊隊南下,同時還在密集的和蔡元培、陶成章等人商議組建中華革堊命黨的工作。

在充裕的經費支撐下,光復會在全國有23個分支組織,目前都已經統一合并到光復會中,加上從各省咨議局和立憲派中積極加入到新會員,全國會員總數激增至64.57萬人,推選宋彪為新一任的會長,蔡元培、陶成章.唐紹儀、章炳麟、秋瑾、舒方德六人擔任常務副會長。

宋彪此時很清楚自己務必要吸取袁世凱和孫逸仙的教訓,袁世凱在成為民國大總統后,因為缺乏對民堊主政治的認識,一直沒有積極在國會中安插自己的議員,也沒有推出自己的政黨機構,盲目相信自己的軍事實力,結果導致袁世凱的政府和國會完全分裂;孫逸仙組建的同盟會在革堊命成功后,會員激增,雖然通過聯合各省咨議局的成員控制了國會,制定臨時憲法,對袁世凱的政府進行制約,內部同樣浮濫不堪,爭斗不休。

兩個人在政治上的失敗就產生了一個嚴重的后果,即兩人同時選擇了最為偏激的手段,前者選擇開明專制,試圖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直接控制更多的國家權力,后者則選擇刺殺政見不合者,以及發起二次護法運堊動,導致來之不易的民國徹底走向軍閥時代。

吸取他們兩個人的教訓,宋彪選擇了一條新路,他還是同意光復會的擴大,至少確保國會議員和大多數的省議員都在光復會之內,保住革堊命勝利果實,同時再籌建新的中華革堊命黨,在光復會中挑選合格之黨員,維持黨派的政治素質,逐步通過替換法,從光復會控制國會變成中華革堊命黨控制國會。

這天下午,宋彪將陶成章、蔡元培等六名副會長都召集到辦公廳的西花廳里商議組建中華革堊命黨之事,商議具體的黨章和政黨執政方針、道路。

就在這時,蔣政源從秘書處那邊匆匆走進西花廳里,和宋彪匯報道:“總座,段祺瑞已經到了總部。”

宋彪和蔣政源問道:“程璧光什么時候能到?”

蔣政源道:“也到了火車站,我已經派車去接他了。”

宋彪拿起桌上的懷表看了一眼,吩咐道:“等程璧光到了之后,讓他們一起過來。”

“是!”

蔣政源應承一聲,這就再神色匆匆的走出西花廳。

宋彪回過頭,繼續和陶成章幾個人說道:“光復會和同盟會的矛盾已經非常激化,其實問題說白了,就是支持和不支持我當皇帝的這個事,或者是支持誰管理國家和控制軍堊隊之事。過去,咱們和同盟會的矛盾雖然大,可畢竟是一個戰壕里的同盟,還能相互忍著一點,現在就已經是大打出手了。現在爭斗最激烈的就是福建和湖北,這兩個地方的新軍和政客之中,咱們和同盟會的力量都差不多,加起來和立憲派、維新派、地方派又各占一半。昨天,湖北新軍第八鎮內部就大打出手,死了十幾個人,福建新軍和地方革堊命軍之間也是爭斗不休。同盟會這邊很陰險啊,他們一邊呼吁停止內戰,統一建國,又積極下狠手到處搞破壞,還說我們是罪魁禍首。我們在全國的人數占優勢,我們控制的媒體報紙也多,我們就必須積極反擊,不要怕將矛盾激化,他們才怕。他們將三民堊主義喊的很響亮,手底下卻全部都是臟事,因為他們和洪門會黨結合的最深,對于這些事,咱們要積極報道,不要怕會黨。”

大家都是默默點頭,唯獨唐紹儀沉默不語的想著什么。

舒方德則道:“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主義之爭已經是其次,只不過是掛在嘴上而已,如今爭的就是各省的控制權和國會的操控權。我們的八個原則一出臺,他們就說要開國會的方式來確定國家體制和憲法,真要開國會,他們又說要重新選議員,實際上就是希望利用國會這條路竊取所有勝利果實。大家都以為自己是對的,認為對方是錯的,對方是誤國。”

宋彪見唐紹儀不說話,問道:“你怎么想,我們的總堊理啊?”

唐紹儀匆忙表態道:“總座說的對,舒廳長也說的對。我是這樣考慮的,咱們目前占堊據著大優勢,自然希望國家平穩過渡,實施有效治理,包括上海金融風波的問題也需要盡快處理,恢復國內的自由貿易通商,可他們卻未必這樣想。如果我們打起輿論戰,他們也打起來,國家恐怕就會徹底分裂。”

宋彪態度很強硬,道:“分裂就分裂,那我就一口氣打過去。不是一定要打輿論戰,而是他們已經開始打了,不要小看他們,我們的輿論戰一定要加快,同時也要繼續加強和立憲派、維新派的聯系工作,統一陣線。中堊國要想盡快強盛光復,首先還是要保證國家的穩定,國家穩定的根基則在于軍事之穩定,以君主制先穩定軍事,維護立憲體制,統一發展經濟,發展民生,先讓國民致富,受教育,再談國家民堊主和普選。各地都要加強輿論宣傳,務必打贏輿論戰,如果我們現在為了國家的大利益容忍一時,未來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都要受此糾葛,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寧可今年明年打內戰,我也要保證中堊國在未來五十年的大穩定局勢。此時沒有任何爭議的余地。

面對宋彪如此強硬的態度,大家也無話可說,其實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還是希望避免打內戰,除了宋彪和舒方德。

同盟會現在就是抓住輿論,積極要求避免內戰,要求以國會的形式決定國家命運,萬一給他們用各種手段扳了過去,光復會這邊幾十萬會員就直接都要退出政治舞臺,將國會的大舞臺全部讓給同盟會。

想的美。

宋彪這邊是下定決心打內戰,而且是積極備戰。

六位副會長中,蔡元培和唐紹儀是立場最軟弱的,章炳麟、陶成章、秋瑾居中,不希望打革堊命黨派的內戰,但也不希望革堊命成果都被同盟會占堊據,舒方德則是堅決支持打內戰,先消滅軍事上的異己再談國會。

宋彪選擇安排唐紹儀當會長,實際上只是看重了唐紹儀相對較為豐富的行政管理經驗,在大的政策上,他根本無意讓唐紹儀控制,這個人也不適合控制大政策。

開完會,宋彪將章炳麟和陶成章兩個人單獨留下來,讓他們盡快組織輿論戰的反擊,將汪兆銘這個筆桿子從日堊本抽調回國,通過中華革堊命軍宣傳局和光復會宣傳部同時發力,大打輿論戰抹黑對手。

即便章炳麟、陶成章支持宋彪打輿論戰,但這幾位副會長總體還是讓宋彪感到失望,他已經決定將汪兆銘抽出來,推上去和同盟會大打政治戰爭。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