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no、258 日食再臨!定陽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神道 >>大唐神道最新章節列表 >> no、258 日食再臨!定陽歷?

no、258 日食再臨!定陽歷?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03日  作者:自掛西南枝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自掛西南枝 | 大唐神道 
正文

金蟬子的小心思黃俊明并不清楚,但起碼對于黃俊明來說,這金蟬子‘再’行西游路這一件事,又是將道教擴展到外界的一個相當好的方法,將這件事通知了金蟬子之后,黃俊明也總算是放下了心頭的一件大事。

有時候黃俊明也想過,自己這么做是不是對萬冥子、沐軒子、金蟬子、曉露的一種不公平?或者說自己是太急功利近了?剛剛穿越便借著被世人的愚昧,自稱是仙人,及時的抱住了李淵的大腿。然后又與李元吉交惡。將自己推向了李世民的戰車,隨后又是連續的向佛教下絆子。在與李世民交流的同時讓李世民對自己的話深信不疑,借著傅奕上書滅佛令的時機一舉將佛教從大唐的宗教體系中打壓下去。

這邊剛打壓完佛教,那邊又是借著李世民這個新任的大唐帝皇,將道教思想傳播到了上層民眾當中,隨即又是借著“渭水之盟”這個大唐歷史上有明的恥辱,開啟了道教向外擴張的第一步。隨即又借著這股風,插手民生,將道教思想向著下層人民灌輸。同時又結交拉攏儒家,擺明著儒道同源,并且一個在朝堂一個在民間互不干涉。這樣一來收效也是相當的不錯,起碼沒有受到儒家的詰難。同時又小小的準備了一個套子,打破了儒家對教育的壟斷。又開展道教的科技,一點點的從最基礎的燒煉開始。這每一件事。都可以獨立出來,但黃俊明卻借著自己超越了大唐幾千年的知識,將他們全部都雜糅到了一起,說是急功利近,或許還真有那么一些,這一件件事很多時候都壓抑著黃俊明的內心,道教經過培訓和道藏一點一點的在改編。道教思想也一點一點的滲透進國內的人民信仰當中。或許有人說。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無神論的思想,神是國人普片希冀和崇拜的東西的集合體而已。仙則是德高望重,長壽的代言。按這種思想來說。國人自古就是無神論的思想倒也沒錯。

黃俊明在最新編纂的道藏中也并沒有過多的提及神仙,而是把側重點放到了人人都可以理解的人文層面,也就是通俗點講的中華美德。這無德不成仙的說法可是有些年頭了。再說了按照輪回思想,這大善大德者升仙,中善中德者輪回為人。享盡富貴。小善小德著少疾少痛。小惡者多病多苦,中惡者再世為畜,大惡者永墮地獄。這完全也是在道德觀的基礎上增添了神仙和惡鬼的說法,大家也是能接受的了的。至于那些什么龍王行云布雨,風伯持風,雷公掌雷什么的黃俊明沒必要去更改,這都是農耕文明祈求“天順”的一種事體話象征罷了。而天帝、天兵天將、天官天吏這一點黃俊明也是大多維持了原裝。百姓是不會關心這些神仙的。至于為什么?呵呵,百姓關心的是自己的生活。對于官員大多數也只是敬畏吧?或許在大多數百姓心中,一個天兵或者是天將,都沒有一個福清正神也就是土地公來的有價值。

所以說在黃俊明重新主導的道門或者是玄門,除了正常的經典、武功、占卜等等一些技能之外,精神層面和主旨上。更是中華民族思想精髓的大集合的一種體現,而這種東西,即使民眾所能追求的到的,又是統治者所大力支持的。可以說想必之前的道教更是升華了不少,畢竟這中思想在原本的道教中也是主旨之一,只是稍顯云山霧罩。沒那么好理解罷了。而黃俊明正是將這個迷霧捅散,讓大家理解和接受。

相信在精神,和物質的雙管齊下之下,整個大唐的思想會逐漸的趨向統一,而被黃俊明刻意突出的儒家和道家的共通點,又能加速儒道融合的進程,這樣,道教這個宗教在大唐中,有了基礎,國家也因此而富強之后,必須向外走。隨著國家的軍隊向外走這是其一,古代基督教的幾次十字軍東征,伊斯蘭教的幾次圣戰,都是為此。而另一種就是靠著文化不斷地蠶食對方了。但無論選擇哪一種傳教的方式,對于現在的道教來說都是稍微有些好高騖遠。畢竟這國內的思想還沒統一,要這么就“走出去”還是欠缺一些火候。

雖然現在沒有辦法向外大規模傳教,但是這前站也是要打下來的,商城是一個,那是對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金蟬子的西域之行算是一個,這樣一來差不多就可以在亞洲的大部分地方打下基礎,當然某個四個小島拼成的國家先無視掉。到時候真正向外傳教的時候可是會省下不少力。再者,伊斯蘭教正在一點點的壯大,而這種壯大又是體現在戰火當中的,有了這周邊的小國,又可以形成一個伊斯蘭教和道教的緩沖帶,等到了基督教從黑暗中恢復過來,看著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互掐就好。到兩敗俱傷的時候在坐收漁翁之利。

稍微總結一下,國內是基礎,前期傳道是鋪墊。走向世界是最終目標。而這,以上說的這些點缺一不可,所以說為了這最終目標,就算是金蟬子,萬冥子他們以后有了怨言。黃俊明也不會后悔。

九月,天氣炎熱的要死。悶悶的,少有風吹。按照李淳風的計算,今日午時就會發生日食了,三月分的日食如期而至,更讓李淳風有了底氣,這一次的他不在推脫。早早的就給李世民上了奏章。通報了今天會有日食的事情。當然,這日食是太史局欽天監計算不出來的。

在得到了李淳風的訊息之后,李世民可是有些底氣的,起碼上次的日食,李淳風不也是預測出來了么?本著對李淳風的信任,李世民帶著文武百官再一次站到了天壇之上。

時間一刻一刻的過去。這九月的炎日讓人等得有些不耐煩。本來這朝中文武的官府都是比較厚重,又在炎日下站了這么久,早就有了一絲不耐煩。

“李大人,今天到底有沒有日食啊,要是沒有日食,小心本官參你欺君之罪!”一個滿臉大汗的中年官員神情倨傲的對著李淳風說道。看著身邊點頭表示同意的同僚們,這說話的官員很是自傲的甩了甩頭。

李淳風聽了這話。并沒有回答,而是豎起一根大拇指,對著太陽閉目測了一下。又隨手撿起一根小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咕噥了一番,然后向西走了三步。找了處柔軟的地方將手中的樹枝一插。又在樹枝的影子旁邊畫下一個小小的圓圈。隨后看似隨意卻又自信的說道:“諸位稍等,等這樹枝的影子到了下官畫的這個圓的位置時。日食自然就來了。等日食結束的時候,這樹枝的影子自然就出了這個圓!”

聽了李淳風的話,一群官員們無視的無視,冷笑的冷笑,卻沒有幾個人真正覺得李淳風說的所言非虛,不過這東西好證明,只要日食一來,一切都清楚了。果然過了一刻鐘之后,樹枝的影子剛剛接觸到李淳風畫的圓圈的最外圍。太陽的邊上就出現了一個黑點。日食!來了!

這次日食,李世民一切都按照傳統的救日儀式進行著。倒也沒弄出什么幺蛾子。這程序話的東西一旦實行起來,快不說,就是這一份心情都和上次的不一樣。沒一會功夫,祭祀結束了,太陽又從黑暗中露出一點影子。有心人掃了一眼李淳風畫的那個圓圈,這樹枝的影子隱約剛剛出了那個圓。注意到這一點的官員們無不對李淳風的測算技術表示出驚嘆,本打算回去之后好好和李淳風結交一番,誰承想,李淳風卻一扭頭回了天仙宮,這不由得讓那些官員扼腕嘆息。

“回來了?”黃俊明見是李淳風回來。隨意的問道。

李純風也沒多說什么,點了點頭。

“怎么,這回知道自己的算法沒有錯了?”黃俊明又問道。

“恩,小道正準備將所想記錄下來。編纂一份新的歷法。”李淳風中肯的回道。

“哦?編纂新的歷法?”黃俊明雖然早知道李淳風有編纂歷法的心思,卻沒想到他這么急。“不知你是打算沿用現在的農歷還是另準備一個新歷?”

“難道除了農歷還有其他的歷法?”李淳風對這一點相當的迷茫。

黃俊明也只是隨口一問,沒什么特別的想法,只是穿越到唐朝之后,這農歷黃俊明總容易搞出疏漏,實在是有些不習慣,雖然道家的黃道吉日和農歷分不開,可是習慣了現代歷法的黃俊明還是對只有農歷沒有陽歷的日子表示很蛋疼。

“那是自然,咱們現在的農歷你也知道,是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而制定的,所以說可以稱之為陰歷。而有陰就有陽,自然應該在弄出一個陽歷啊?”黃俊明出生解釋道。“農歷每年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時,這是上年春至下年春計算的。每年十二個月中,有的五個月小,有的六個月小,綜合起來或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每年要差十一日零三時或十日三時,故產生閏月。在八年中閏三次月,是隔兩個兩年一閏,再隔一年一閏。為什么產生月大月小和閏月?這是根據月星的度數而來,是保證每月十五月亮團圓,因此產生月大月小和閏月。每月的節,提前不超過上月的十五,推遲不超過本月的十五。假如二月,四月的立夏在三月十五日之前,必須閏二月。假如六月,八月的白露在七月十五之前,必須閏六月。所以量天尺言,前九年二月中,本年元旦日相同,月月十五對初一,千年萬載不差宗。但在六十年中略有所變動,或對沖一日或推遲一日或提前一日,亦然花甲子之例只有兩三日的變動。公歷每年只有五個月小,月小三十日,月大三十一日,每年三百六十七日,因此二月只有二十八天,那么每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與周天度數相比,每年就少三時,故四年中就少了十二時,也就是一天,所以四年中二月就閏一天,趕齊周天三百六十五度,這是萬古千秋誰也無法改變的。農歷是根據太陰,咱們是不是根據太陽,在創造一個新的歷法呢?畢竟這都是字宙之間大自然之規律嘛。”


上一章  |  大唐神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