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no、246 弟子歸來香火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神道 >>大唐神道最新章節列表 >> no、246 弟子歸來香火盛

no、246 弟子歸來香火盛


更新時間:2012年12月28日  作者:自掛西南枝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自掛西南枝 | 大唐神道 
zybook,返回首頁

zybook

正文


對于李世民想怎么打壓世家,黃俊明并沒有想要多說什么的意思,這些東西雖然是李世民這個時代不可不談的話題,可是以黃俊明的性格是絕對不會再李世民的身上幫襯一下的。重要/重要/這些爭權奪利的事情,黃俊明可是自穿越過來之后就沒有向著這個方向發展的意思,要是想玩爭權奪利,直接步入官場就好了,何必還要窩在這道觀之中呢?

李世民在這天仙宮又坐了一陣子,隨后便走了。沒有從黃俊明口中得到怎么打壓世家的方法,或許這就是他最為失落的事情罷。

時間又是過了幾日,渭水之濱的一個小凹中,突兀的立起了一根大大的銅針,這針看上去可是有三四十丈高,針尖直指天空,銅針的下方則是一塊三平方米左右的水泥地。四周又被拉起了拒馬式的柵欄,稍遠些的地方還有士兵作以看守,可謂是嚴密的很。

李幼良這個曾經的長樂郡王已經在被押解回長安城的路上,和李世民下的詔書一樣。罪狀嘛就是那幾條,只是由疑為反叛變成了坐實的反叛。事實上這長樂郡王還真沒那個反叛的想法。對于他來說做一個這么行事的紈绔子弟就已經是足夠的了。反叛那絕對是一個必死的結局他也知道,所以平日里他雖然坐進了壞事但在這反叛或者謀朝篡位這一點上是想都不敢想的。

雖然李幼良這么想,但是李幼良的那些手下可不這么想。宇文士及一到涼州就接管了整個涼州的大小事務,隨后就宣讀了圣旨。只是當時這涼州城一片荒涼,必須要好生治理一番才能夠讓李幼良去長安城請罪,所以就暫且沒動身。

正是這宇文士及處理涼州大小政務的時候,讓李幼良的那些手下開始惶惶不安了起來。李幼良雖然在涼州城做了這么多壞事,但實際上大多數壞事卻都是他們親手去做的,就算是打劫或是搶掠來的錢財之類的東西也都是把少部分的東西給李幼良罷了。大多數的財物之類的可是還在他們手中。這無非是扯著虎皮當大旗,欺下瞞上的一個做法。他們也知道,自己的主子好歹也是個郡王。要想死那可是比較難的,而自己這些作惡多端的人恐怕就是必死無疑了。所以這些人私下里一合計,便計上心頭。

趁著宇文士及整理政務的時候。突然有人竄出來刺殺宇文士及,當然宇文士及的身手并不慢,沒幾下工夫,便將這前來自殺的刺客殺死了。自己在這涼州被刺殺,肯定要查啊,這么一查,本來就心中有鬼的這些李幼良手下頓時就慌了,本來他們打算殺掉宇文士及之后“擁戴”李幼良占涼州稱王的。這一下宇文士及不但沒有被殺,反而將目光看向了自己這邊。怎么不讓他們驚慌?

這驚慌之下的人總是容易做出些傻事的,這涼州距離突厥的距離雖然稱不上遠但也絕對不那么近。這些人竟然裹挾了李幼良打算北投突厥。可是現在整個隴右都磨刀霍霍的在邊境和突厥做著對峙怎么可能放李幼良一行人過去,直接看掛入切菜一般的將李幼良一行人砍了個干凈,單單留下李幼良,將李幼良交給了宇文士及。這下可好,裹挾李幼良出逃的人都被殺掉\了。他們的死在大多數人看來沒什么關注的,在涼州欺行霸市已經夠他們死一百次的了,“跟隨”李幼良出逃更是叛國的行為,這樣一來很顯而易見的結果,也不用審判,砍死了事。而他們的主子李幼良也是因為他們坐實了叛國的罪名。扒了蟒袍坐著囚車一路南行。向著長安而來。

黃俊明是知道這些的,但現在就要給這李幼良上刑顯然是不可行的。再怎么說宗正寺、大理寺、刑部還沒有給李幼良定案入冊,黃俊明就是想讓他死,也得等著政府準備好程序出來。不過這用來引雷的銅針也沒閑著,這天牢當中罪大惡極必須死的犯人可不止一個。正好李世民對這雷刑也有很大的好奇心,直接在雷雨之前將犯人綁了上去。最后的結果李世民沒有與任何人說,當時跟隨李世民監刑的官員,士兵們也沒有任何一個想要說出結果的意思。

只是自那以后,雷刑場四周的拒馬刺可是多安放了好幾層,連士兵也多了不止一倍,每到有人惹到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氣急之下的話也變成了,早晚將他綁縛在雷刑針上云云。

這些在朝堂當中的事情并不用管,時間也倒了六月。很多外出的弟子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天仙宮。這正和黃俊明當時讓他們做的事情一樣,下山磨練自己的意志,開拓自己的眼界。實踐自己的所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后再回山來重新學習一番。如此往復。

話說這些下山了的弟子還真沒掉了天仙宮的臉面,隨著弟子們的回歸。天仙宮的香火可是照比從前更勝一籌。按照黃俊明聽來的消息,自己的這些弟子可是深入到了大唐的各地,涉及了各個行業。無論是鋤強扶弱,還是懸壺濟世,甚至是開導民眾,做的都是相當的不錯。

有研究經典的文道下山的,行走世間每到一個地點支起一桿小旗,小旗上寫的可不是鐵口神算,而是很簡單的心里咨詢四個字(純屬惡搞)這四個字可是出自黃俊明的口。按照黃俊明所說咱們道家經典繁雜,無所不包。基本上天下間的大事小事煩心事都能有所解答。只要把經典研究透了,便可以下山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開導世人,世間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活著那樣的煩心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喜樂那是好事,不用多說也開心。怒哀這兩點是壞事,但是很少有人會把這些壞事說出來,而是選擇憋在心里。這時候就需要有人去讓他們將心中的不平,不開心,發泄出來,并作以正確的開導。讓他們不再執著于這些事情,達到身心的放松。剛開始下山的時候,道人們并不能將這開導人的事情做的很好,可隨著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勸解人之中,進境倒也十分的快。大家被道人們一開導,不在執著不在煩心了。更是對道人們給予了相當好的禮遇,同時這些舉著小旗的道人們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更有幾個名聲最好的,早已將這小旗上的“心理咨詢”四個字變換成了“有事您說話。”民間對這些下山的文道也有句童謠“大事,小事,煩心事,有事您說話;小道,老道,天仙道,無道不成言。”

相比之下,下山的武道更是體現在鋤強扶弱上,可以說大唐哪有亂子往哪鉆,幽州李藝叛亂,天仙宮的一些武道不知怎么得知了這個消息,時不長的截住叛軍的三兩個軍探,車輪戰一般的打斗上一番。隨后擒拿了,送到平叛的唐軍處。這沖戰陣這事道人們都不傻,不會去做這種事情,反倒是在一章小戰役打完。道人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跟著唐軍抓俘虜,倒也實實在在的磨練了一番武藝。再有天仙宮的這些武道中間可是有著醫道的配置的。這戰爭中,醫道和武道雖然不是在正面對敵,卻也實打實的讓唐軍的傷亡少了好幾層。這讓領軍平叛的長孫無忌相當的欣喜。只是長孫無忌并不是那種莽撞的人,他需要研究明白為什么這些并不精通戰陣搏殺的他們可以再戰爭當中保全住自己,同時拯救同袍的生命。隨后再向朝廷做報告,長孫無忌雖是如此想,但他手底下的那些受恩的士兵,缺不在乎這些,同袍之義,活命之恩,早就被他們托人捎信送回了家里。作為道人們出身的天仙宮,自然引得軍屬們前來祭拜感謝。

這些下山的道士中間最不用多說的就是醫道了。頭批下山的醫道完全是磨練自己的醫術。一些頭疼腦熱的小病可以說是手到擒來,絕對出不了差錯,這草藥的辨識和熬藥的活計大家也是稍有了解的。妙手回春引得很多人感謝。還好并沒有出什么醫療事故。第二批下山的醫道是跟著孫思邈下山的,孫思邈這位醫學泰斗,大病小病更是手到擒來,這第一批下山的醫道聽說孫思邈下山之后,又自覺的向著孫思邈的位置不斷地聚攏,跟著孫思邈一起親手處理病癥,學習和實際經驗皆得。除了百十多號道人轟轟烈烈的穿梭于各個城池鄉鎮引得官員擔憂,百姓側目之外,可是占盡了好處。

當然,無論醫道,武道,還是文道。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出身,那就是天仙宮,隨著道人們的陸續回宮,身后跟隨的一些人自然跟著他們上山來燒香還愿,惹得天仙宮日夜都充滿著貢香的氣息。

六千字,還有九千字。連續碼字沒動力啊!!!越寫越慢!越寫越亂!!!!大家給我點動力吧!!!!!!(重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zybook

或者您也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


上一章  |  大唐神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