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no、245 陛下您自己覺得可行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神道 >>大唐神道最新章節列表 >> no、245 陛下您自己覺得可行么?

no、245 陛下您自己覺得可行么?


更新時間:2012年12月28日  作者:自掛西南枝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自掛西南枝 | 大唐神道 
zybook,返回首頁

zybook

正文


“朕欲刊正姓氏,不須論數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山東氏族為劣等。重要/重要/”李世民稍稍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隨后說道。

刊正姓氏,黃俊明聽了李世民的話輕輕搖了搖頭,李世民想的也太天真了。世家之所以是世家,不正是魏晉以來的等級觀念么?要是刊正姓氏,最多也是把原來的世家暫時打壓下去而已。而李世民所說的不管幾世幾代之前,只是按照現在的官位設定等級,時間一長,舊的世家雖然可能衰弱下去,但新的世家又會崛起。繼續成為國家中的主導勢力。

不過現在的官爵大多數都是李世民手下成長起來的,同時也代表著原本的關隴世家。李世民自己也是這樣完完全全的代表了關隴世家的利益,方才李世民所說,將山東氏族做為劣等姓氏,而不是將天下間所有世家都排擠打壓下去。很明顯李世民的這個想法還是有局限性的。無論是地域的局限性還是扶植統治集團。加強皇權,調和關隴門閥集團和山東門閥集團之間的鴻溝,雖然照比魏晉時的門閥制度上有所進步,但還是太過保守,甚至可以說是拖了后腿。

當然,按照李世民的構想,刊正姓氏,重新給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沒落門閥士族受到進一步打擊,只有關隴士族大致保持了舊日地位。達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壓抑門閥士族。加強皇權、鞏固統治的目的,可是在黃俊明這個現代人的思想看來,卻是那么的幼稚,可笑。當然不排除這一種想法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達到預期的目標,但是這樣對于那些山東氏族真的有用么?這只是一個姓氏排名的高下而已,沒有什么切實的東西。想要削弱世家,單憑這一點是不可行的。

“陛下。貧道說話可能不好聽,您擔待著點。您自己覺得憑著刊正姓氏將李家和朝中大臣放到前列,將山東氏族之姓氏放在后面可行么?”黃俊明對著李世民如此說道。

“怎么不可行?世人敬仰世家。無非是敬仰他們家族之姓氏而已。朕將朕和朝廷百官的姓氏放在前面,怎么就不是可行的辦法了?”李世民好像是進入到了思想的誤區,對著黃俊明辯駁道。

黃俊明輕輕的搖了搖頭。隨后說道:“陛下,您錯了。世人并非是敬仰世家的姓氏。而是敬仰世家子弟多人才罷了。自魏晉以來世家因為尚姓而底蘊愈加深厚,世家子弟又多才華橫溢之輩。民間寒門子弟大多無法得到高位,時間一長自然對高官迭出的世家有了敬仰敬畏之心。而陛下您所用更改姓氏排名這一點,雖然看起來是襲承魏晉以來的“尚姓”思想,實際上卻是將尚姓改為尚官。官位越大排名越大。但是陛下您可要知道這官也分為三六九等,文官武官之分。武官品階高的,姓氏也高,但是以士子的性格回去承認他們的家族他們的姓氏是好的么?不可能,在說陛下您看現在的朝政當中。又有多少人出身于世家,就算是根據官位的品第排序那也不可能將世家打壓下去。而且這么一來,對隋朝實行起來的科舉制度來說也是一個后退的舉動。您在仔細想想吧。”

李世民聽到黃俊明這么說,默默無語。的確李世民現在的思想是走進了一個誤區,世家的姓氏雖然是世家被人敬仰的一方面。但絕對不是最深層的含義,無論哪個時代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世家當中往往會一門三公,一門九卿,這種狀況是相當常見的。所以大家才會說某某家中的教育好,看他家除了多少多少人才。而山東世家的子弟自魏晉以來在各個朝代中幾乎沒有斷過傳承。連官員的官職也是一升再升絲毫不減當年,久而久之就給大家一種觀念,這崔家好啊,這王家好啊,這鄭家好啊,他們家的子弟才學渾厚,多為朝堂之官啊。

就算是李世民真正地勘定了姓氏,那又有什么用呢?現在的官宦之家若是在以后拿不出什么拿的出手的人物,來繼承這個排位,而被“打壓”下去的世家名詞雖低卻能一直穩占朝堂,這時候這個姓氏的排序又有什么用?徒增笑料而已。再說唐朝初建,最不缺的是勛爵,甚至大字不識一個的兵丁在征戰中都有可能獲得一個縣男的爵位,可這樣的人根本毫無什么底蘊可談,文么?大字不識一個。武么不懂戰陣變換之法。最多也是個逞兇斗狠的性子,這樣的人給予他們的尊敬無非也就是敬仰他為國出力,抵御外敵罷了。要讓世人敬仰他,這些為國出力,抵御外敵有算的上什么?大唐能做到這樣事情的人可不少,不差他一個,獲得勛爵也很有可能是他運氣好罷了。以文人士子那樣的高傲,誰會去承認他的姓氏比自己高?再說那些普通的商賈之士。

商賈之人重利,崇拜的是能翻手間財源不斷的人物,而世家呢?幾百年的家族在那里,不缺錢,也不缺人,現在的整個大唐的商旅流通最大的那一份子就是世家的人,所以商賈之士對世家也是敬仰的。但是其他人呢?不說這些朝堂自持身份不屑于從商之人,就算是有心從商打不開局面的也大有人在,所以這商賈對于這姓氏的排名也是不會去在意的。

工匠呢,在中國古代當中除了元、清兩代不注重工業發展,其他的每個朝代都是相當的重視技術的。可是技術在那里?技術在于一代一代的傳承,有了前人的技術研究,才會有后人在他的基礎上研發出更好的東西。但是這樣一來問題又出現了,民間的匠人大多是師傅傳弟子,一代一代的傳下來,想要得知他家傳承基本上是一個很難的事情,而世家呢?世家能在幾百年中屹立不倒,這些技術就算再不重視,為了家族當中的一些利益多少還是會涉及一二的吧?就這涉及一二的東西,對于平民百姓來說那也是觸之不及的東西了。

這樣一來,士、農、工、商、兵五個階層,世家起源于士子,世家子弟為政的多如牛毛,家學淵源在這呢,自然讓士子崇敬,而農呢?世家家業大,田地多。更是讓農人向往的。同樣的農人因為幾身的苦,非常向往社會高層民眾的生活。而世家有代表著這個社會當中最高層的地位。怎能再不受到農人的敬仰?工方面,世家傳承博大,技術力量雄厚。普通工匠想接觸都接觸不到的東西在世家都是最劣等的物事。這有怎么不讓工匠心生向往?商的方面更不必多說,世間沒有幾個人的財力和商業的運作能力比世家強。商人自然也都期望自己和世家扯上關系謀求更大的利益。兵,都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人們感激兵丁御守國門。人們敬畏兵丁殺人如割草,但卻并不想去當兵。沒有人愿意接觸這個和死亡如此貼近的職業。所以說就算兵丁是這個時代最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但也是無法得到大家的關注的。

再者為什么黃俊明說李世民的這種想法是拖了隋朝科舉制度的后退,隋朝的科舉制度雖然并沒有說什么打壓世家的話,但長此以往,寒門子弟絕對會慢慢崛起和世家子弟在朝堂上成分庭抗禮之勢,時間一長,世家的滅亡那也是必然的。這一點完全是打破了原有的等級制度。但是李世民的這種給姓氏定排名一出,寒門子弟還是寒門子弟,就算是一步登天最后也只能是先拿個小官了,在古代四品官以上才算是大官,四品之下的官員,可是稱不上什么大官的。就連現代也深受這種觀念的影響,說一個人有大才華,就會說他有一品之資,這個一品之資并不是說他有第一的才華,而是說他的才華在以后可以勝任一品的官位罷了。也有人說三品之資,四品之資的。至于在往下的五六品,品,泯然眾人矣。

李世民也只是多年對世家的戒心積壓起來之后的一眾發泄手段罷了,真是要按照他的這種想法去實行,恐怕也就是自己心理上的一個比世家高等的感覺,其他的要啥沒啥。或許時間一長能讓人對世家的崇敬變得少,但絕對不會讓世家和普通人一樣不受關注。再怎么勘定姓氏,也不可能將平頭老百姓寫進去。這是無論哪個朝代那個時代都一樣的事情。這樣一來,勘定之后的姓氏的最后一位也要比平頭百姓的地位高,百姓是對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敬畏的。所以說勘定姓氏對李世民來說并沒有什么切實的好處。

“哎!”李世民也是知道自己在這件事上無非也是只能占上一些口頭上的便宜了,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三千字。隨后還有一萬二。(重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zybook

或者您也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


上一章  |  大唐神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