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no、225 論農(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神道 >>大唐神道最新章節列表 >> no、225 論農(上)

no、225 論農(上)


更新時間:2012年12月15日  作者:自掛西南枝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自掛西南枝 | 大唐神道 
zybook,返回首頁

zybook

正文


黃俊明好不容易打發走了一臉求知欲的李淳風,可這被李淳風一耽誤,讓李元亨找李世民的事情又被耽誤了。重要/重要/讓黃俊明既有些無奈,又有些郁悶。不過現在已經走到了百年殿門口,黃俊明也懶得自己再去找尋,只好找了個小道,讓他將李元亨帶過來。

“元亨,一會你下山一趟。將這封信,帶給陛下。讓陛下找尋一番。若有可能也可以讓陛下來一趟天仙宮。”黃俊明對著風塵仆仆趕過來還未站定身子的李元亨說道,順手將一封信塞到了李元亨的手中。

李元亨收起信,雖然對黃俊明急切的樣子表示不解,但也并未多說什么,給黃俊明行過禮之后,便走出了門外。找李世民去了。

大約過了一個半時辰,李世民、李元亨兩兄弟便一同來了這天仙宮。李世民走在天仙宮內,若說想法嘛,倒還是有些。上次李世民來天仙宮,被黃俊明拒而不見。而這次,卻主動找自己過來商議事情,要說李世民沒有一點點小的報復,也來個拒而不見的想法倒也是有的。可是身為帝王,李世民他不能做。自從上次在黃俊明的錦囊當中,得知明年會有大蝗災,李世民早就茶不思飯不想的琢磨去應對的辦法了。

這蝗災不比其他,現在的農業產量本來就不高,若是一來了蝗災,那蝗蟲過后很可能就是各寸草不生的結局。而今年又是個閏三月,天氣氣候上來說本來就是偏晚的。種植的晚,也是等于承擔了很大的風險。所以說,這大唐貞觀元年很可能也會是個缺糧的年份。而貞觀二年,早被黃俊明言定了會有蝗災發生,況且依循以往的經驗,這蝗災往往伴隨著大旱,所謂有蝗必旱便是如此。到時候恐怕這貞觀二年的收成也是趨近于零了。

如此來說,貞觀元年的收成不能保證,貞觀二年又是一個只消耗不產出的年份。國庫糧倉存糧也少。這樣算的話,恐怕這剛剛改元的這些年日子都要過得緊緊巴巴了。而在新年的時候本欲和黃俊明商議此事,卻被黃俊明將話岔開。現在忽然聽聞黃俊明想要和自己商討農事。哪能不放下身份,應訊而來?

“陛下許久不見。不知陛下龍體康健否?”黃俊明見李元亨帶著李世民過來,輕施了一禮,對著李世民寒暄道。

“還不是讓仙師你的那條錦囊妙計鬧得?”李世民苦笑道:“自從去年十月,仙師你給朕那三條錦囊妙計之后,朕可是茶不思飯不想啊,那第一個錦囊,和第二個錦囊已經讓朕兩股戰戰了,第三個錦囊至今還在朕懷里不敢拆看。不過話說回來,仙師您這三條錦囊中的第一條還真是十分合用。朕使囚徒修路,允諾其罪輕者視其工作成果減脫罪行,這幾個月的功夫,已經將那水泥路修到了洛陽,除去在用幾天時間休整之外。那水泥路就可以通車、通人了。”

雖然說李世民是看了李元亨傳來的黃俊明的信才來的。但若是一見面第一件事就說的是貞觀二年的蝗災,那李世民這個當皇帝的面子可是要丟大了。這一屆方外之人讓身為帝皇的李世民聞訊親自登門已經是李世民拋了臉面做出來的事了,要是在讓李世民上來就向著黃俊明開口,那也太掉身份了。再說既然黃俊明叫李世民過來商談此事,那黃俊明肯定會把話題帶到此事身上。也無需李世民多問。

“哦?這長安洛陽之間的水泥路快要修通了?”黃俊明本來對這事不太在意,但是還是擺出了一副感興趣的神色。對著李世民說道:“若貧道有那閑暇的時間,定會在這長安洛陽之間走上一圈,自貧道來大唐到現在,貧道還沒出過長安城嘞。”

聽到黃俊明這么不急不緩的話,李世民心底暗自焦急,只要干巴巴的說道:“仙師有時間也已多多走動走動,朕這大唐還是有很多美景的。”

“哈哈,等有時間,貧道一定領略一番這大唐的紅塵景象。”黃俊明早在這長安城待的膩歪了,要不是這手頭上一直都有事情沒有做完,恐怕黃俊明早就跑到大唐的某個角落游山玩水去了。

“陛下,貧道這次叫您過來,是有事情麻煩你來了。”黃俊明也不想在這些閑言廢話之間多過浪費時間,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

聽到黃俊明的話,李世民內心一凜,知道是正事來了,神色一正對著黃俊明回道:“仙師有言但講無妨。”

“好,那貧道就說了。”黃俊明早就斟酌好了語言,隨后繼續說道:“不知陛下是否有考慮過明年蝗災的事情,喲知道蝗災一來,以現大唐在的狀況恐怕要死上一大批人吧?當然,世家官宦等等無非是清苦一些,但是底下的平民百姓怕是撐不過去。貧道深信仙道貴生,但也要知道,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貧道不能免去蝗災,不能憑空變出來糧食,但卻能讓平民百姓手中的余糧更多些。但是,僅僅是貧道一人也是做不出來什么事的,所以希望陛下您能大力幫助和支持。”

“好!朕這一段時間也是在思索明年怎么辦,既然仙師已經有了打算,那請仙師一一道來,只要是于國于民有利的,朕一一照準。”李世民也是知道黃俊明說的是實話,而黃俊明沒有把具體想出來的措施全都說出來,自然是打著一個等著李世民表態的意思。

“如此,那貧道就說了。在貧道的想法中,將這蝗災一事,分為災前,災始,災后三個部分。”黃俊明一邊示意李元亨記錄,一邊說道:“這災始,災后貧道先不說。貧道先說說災前。所謂災前,就是在知道了蝗災即將發生時,需要做的準備,往往曾經不知道災難發生的具體時間,而現在既然知道了會有蝗災發生,那就必須提早做好打算。”

“首先從現在開始說,今年是個晚春。雖然有弊,但也是有利的。這有利的就是因為這晚春給了咱們充足的耕種準備時間。”黃俊明一言定乾坤般的說道。

“如果今年糧食產量增大,那明年的災情就會好過許多。可是怎么樣才能讓今年的糧食產量增大呢?貧道覺得可以從這幾方面開始著手。”黃俊明自問自答著。并沒有給李世民多過考慮的時間。“第一,更改農戶的耕種方式。現在咱們大唐的農戶耕種作物比較單一,無非是粟米、蔬菜兩種。貧道雖然知道一些可以加大糧食產量的作物。但現在來看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只能從耕種方式上下功夫,首先就是農人對肥料的使用,現在大多數農人手中都有地,正因為是為自己耕地,所以積極性比較高,這一點是好事,但是現在農人耕地所用的方式無非就是犁地、撒種、除草、收割算是完畢罷了。然而在這其中,由于農人耕作意識不強,往往造成了耕作時間一長。這收成越少的狀況。這原因便是土地經過多年的耕種之后缺少了肥力,而這怎樣使土地的費力增高而加強產量,其實也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問題。對莊稼最好的肥料莫過于糞肥。農人雖然知道這一點,但由于自家糞肥產出比較少,無法滿足自身的需要罷了。而那些官宦世家。甚至是軍隊、商人、士子等等對于這糞便相當之厭惡,讓夜香郎在城外尋個地點掩埋了事。這一方面農人缺少糞肥,另一方面其他人不在意糞肥。這個矛盾就造成了農田因為缺少肥料產量上不去的狀況,怎么樣讓這個矛盾消失掉呢?只有是陛下您通過官府的力度加以引導嘍。貧道是做不了這事的。”

李世民聽黃俊明這些話,可是相當的郁悶,這肥料一事他也明白。雖然沒有親自操作過,但是好歹也活了三十年,沒見過豬肉難道還沒看過豬跑?對于黃俊明說的這農人和其他行業的人之間對于糞肥一事的矛盾。李世民也能理解。但是讓他一個當皇帝的下令官府手機糞肥然后送與或者是賣與農家,這怎么聽怎么覺得別扭啊。在他的心里那糞便可是骯臟至極,把官府和糞便互相聯系起來是在是有些不像話了。可是黃俊明這說的也是實話,問題給找出來了,解決辦法也給你引路了。剩下的作為,只能由自己這個當皇帝的領頭去做了。

“除了肥料,第二點便是農人耕作所用的農具。現在咱們大唐所用的耕作工具,無非就是一頭直犁,幾頭牛,一大家子人罷了。可是要知道很多百姓家里沒有牛,只能用人拉著直犁耕作。但直犁想必陛下您也知道,操作相當的費力,要是想要發揮出它的效率,至少應該用兩頭牛才拉得動。沒有牛的家庭單單是靠人力,耕作土地需要多久,想必陛下您也有個大體的概念吧?所以貧道就想,能不能制作一個簡便,輕松,并且實用的犁頭出來。于是貧道便找了幾個對農具比較有研究的道人出來,在他們聽過貧道的設想之后,無一不認為此方法可行,但是這研究不是一天半天可以研究的出來的。而正在此時,有道人聲稱在《天工開物》中記載著一種比直犁簡便的犁頭,叫做江東犁,只是在天工開物中記載不詳無法讓貧道手下的這些道人仿制。于是貧道就想,能不能請陛下派人去江南找尋一個江東犁來,讓貧道手下的那些道人研究,并加以改進,使其成為適用于全唐的最好用的犁呢?再者今年是個晚春,所以距離耕種的時間還是有一些空余的,趁這機會研究成功然后下發到大唐全處,不更能減少耕種的時間么?耕種時間一旦減少,那不就有時間去開墾更多的田地了么?這樣一來,田地增多,又有肥料供應。到時候在鼓勵民眾開發水利,用江南的那種筒車就行。就算今年就算是天不作美,那也能得到一個非常好的收成。今年收成好了,那明年蝗災的窘境就能減弱不少。”

黃俊明連珠炮似的語言,給李世民待來深深地壓力和緊迫感,這也讓李世民不得不去努力思索黃俊明所說的每一個字。是啊,這農具也是相當嚴重的一個問題,農具的合用與否,完全限定了這開墾土地的大小,開墾的土地越少,那收成也就越少。這每畝地的收成就那么多,要是想讓收成加大,只能從開墾田地上下功夫。不過先天條件不允許,這也只能維持到現在了,農具的改革這一點也是必須的。不過聽黃俊明說已經著手去做這農具改革的事情,李世民也稍微放下了心。

“仙師,放心。這江東犁,和筒車等朕回宮立馬就找人去江南尋找,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將實物和圖紙送上來。不過仙師,既然天工開物上所書江東犁比直犁好,并且有很多優點,那為什么不暫且先向農戶普及江東犁呢?反而是在對江東犁進行修改?”李世民雖然知道這農具的改革是必須的,但是修改研發一個新的農具,就算是有江東犁這個底子但在時間上來說,也是不敢保證的。既然那江東犁好,那就暫且用江東犁好了。等度過了這個難關,在研發新的犁頭不也可以么?

“陛下,要知道從天工開物這本書出來,到現在已經過了八十年了既然過了八十年,江東犁又是個好東西卻沒被傳播擴散開?”黃俊明一點一點的引誘著李世民的思想:“很簡單,陛下您再想想江南的田地和關中的有何不同?江南多是水田,水田土地肯定和咱們旱田的土地不同,水田的土地比旱田軟的多。所以那江東犁想必是適合在水田工作而無法再旱田中耕作的也正因為此這才沒有傳播開來。”

今天第一章,還有兩更。敬請期待。(重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zybook

或者您也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


上一章  |  大唐神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