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寒門天下第五十三章 誓死不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寒門天下 >>三國之寒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三章 誓死不休

第五十三章 誓死不休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天不休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天天不休 | 三國之寒門天下 


&n小說罓∷


曹操與袁紹會盟洛陽初時,他帶去的五萬兵馬的確是精兵強將,是曹操立足中原的精銳之師。

這么做的目的同樣是麻痹袁紹,袁紹也希望通過關中大戰來消耗曹操的軍事力量,曹操就讓袁紹得償所愿,袁紹想看見什么樣的局面,曹操就營造出怎樣的狀況給他。

奇襲武關是曹操抽身遠去的計劃,他料定袁紹在沒有摸清張繡動向的時候,必然不敢引軍南去攻打武關。

這個考量在曹操這里根本算不上問題,張繡別說偷襲,恐怕他比郭嘉的處境還令人擔憂。

郭嘉有雄關拒敵,張繡除了幾萬兵馬,什么都沒有。

張繡也擔憂袁紹和曹操一聲不響兵臨宛城。

引軍去攻打武關,曹操早已計劃妥當,夏侯兄弟帶著五萬精銳離開洛陽,在武關東面百里之處,卻早有著曹操招募的五萬雜牌軍。

用了一個晚上,金蟬脫殼,偷梁換柱,夏侯兄弟手上的兵馬數量不減,戰力卻直線下滑。

曹操是幕后設局之人,卻也很難將關中大戰的過程與結果拿捏精準,出現什么樣的后果,什么樣的意外,誰也料不到。

有句話說得好,賭徒的勝利不是清醒地知道何時離開賭桌,而是自始至終便不入座。

十賭九輸,不參與者,相對于莊家,便是勝者。

曹操是莊家,卻是在用袁紹作賭本,他自己的籌碼,一分一毫都不想投入賭局之中。

五萬雜牌軍,敗了,滅了,片甲不留了,曹操都不在意,但他的精銳,他苦心經營多年攢下的血本,是萬不能動的。

誠然,曹操有著梟雄底氣,卻也要承認這一場三家博弈之中,他并不能完全主宰大局,袁紹,郭嘉,他們總會做出出人意料的舉動。

而他只要自己的主力精銳兵馬不投入戰場,不管結果如何,損兵折將的都不會是他曹操。

坐在主位上的曹操現在就在驚喜之中,他萬萬沒有想到駐守武關的將領敢奇襲曹營。

兵馬數量的對比,顯然是曹強郭弱,對方不死守卻冒險來攻,若是夏侯兄弟早有準備,武關淪陷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兵行險著,以正合以奇勝,曹操轉念一想,似乎這也符合郭嘉一貫的用兵方略。

沉思半晌后,曹操讓程昱給夏侯兄弟松綁,而后說道:“你們帶著剩下的兵馬繼續回武關,這一次謹慎一些,見勢不妙就盡快退走吧,若武關守而不戰,你們可佯攻數次試探武關虛實。”

夏侯兄弟百思不得其解,他們就剩下近兩萬的弱旅,這點兒兵馬能打下武關?

“主公,可武關除了原先的守軍,現如今還有甘,高,許,典四位郭嘉麾下的大將,兵馬恐怕不下三萬啊。”

夏侯淵沒敢直接向曹操要兵馬,要是給他們五萬,不,哪怕三萬精銳,攻克武關他們也有六分勝算。

將軍的底氣,源自軍隊。

帶著一群烏合之眾的老弱殘兵去打仗,加上剛剛慘敗而歸,軍中士氣低落,夏侯兄弟再臨武關,簡直是以卵擊石。

“荒謬,如果高順,許褚,典韋三人與甘寧一同到了武關,你們已經死了那是對方的疑兵之計”

曹操不以為然地嗤笑數聲。

他盡管沒有身臨其境,但僅憑推斷,就洞悉了武關的敵軍虛實。

夏侯惇與夏侯淵恍然大悟。

曹操的話很有道理,如果陷陣營,虎衛,錦帆軍齊至,那夜劫營,他們兄弟倆絕對是死無葬身之地。

軍令就是軍令,一百個,一千個不愿意,身為將領就得接下。

夏侯兄弟本是自縛請罪,卻被曹操夸贊立下功勞。

再臨武關,報仇雪恨一解怨氣恐怕是不可能了,夏侯兄弟這回是長了心眼,不管武關那邊是虛是實,他們帶著兩萬弱旅,只能步步為營,稍有風吹草動,都不能輕敵大意。

夏侯兄弟走后,曹操笑瞇瞇地喝了口茶,一副神清氣爽的樣子。

荀攸撫著胡須,疑問道:“主公為何不去向袁紹求援?”

之前,荀攸還以為曹操會借這個機會讓袁紹分兵兩路,最大限度地削弱袁紹。

曹操閉著眼睛,嘴角噙笑,淡淡道:“袁本初提防著我呢,等武關的兵馬全部葬送后,他才會卸下對我的防備。況且我現在去求援,袁本初是七分疑,三分喜,他會想,曹阿瞞一向會打仗,為什么敗得這么快?會不會有詐?呵呵,妙才與元讓只要一個月后敗光了這五萬兵馬,袁本初就會是大喜過望,因為我損失慘重,而他那時必定分兵來取武關,這樣他攻下關中后,有沒有天子詔令把武關敕封給他,都已經不重要了,關中只有他的兵馬駐扎,誰也插不了手。”

荀攸說到底不如曹操了解袁紹,對于曹操的解釋,荀攸想了想后比較認同。

當曹軍在武關被劫營慘敗而歸的消息傳到袁紹耳中時,袁紹連連大笑數聲,對身邊的沮授,許攸,郭圖說道:“數年前,曹阿瞞討伐董卓的時候就輕敵冒進,在滎陽遭遇慘敗,差點兒連小命都丟了,今天,他又輕敵了,郭嘉可不是董卓能比的,董卓都能設下伏兵把曹阿瞞打得落荒而逃,要是小看郭嘉,下場不是更慘嗎?哈哈哈。”

袁紹為人其實有著幾分大氣,但作為天下諸侯中的佼佼者,他要落井下石,他要冷嘲熱諷,也要看對象,譬如曹操這位挾天子令諸侯的梟雄,袁紹對于他的慘敗就情不自禁有了幸災樂禍的想法。

要是換了孫策,韓遂,馬騰等人,袁紹連品評的都沒有。

看一個人的實力,要看他的對手。

袁紹將曹操列為日后隱患,至少說明曹操擁有的實力是強大的,而袁紹瞧不起的諸侯,他就懶得理會他們的動向。

三位謀士都沒有附和袁紹。

許攸說起來也跟曹操是少年相識,在他投奔袁紹之前,他與曹操的關系要比跟袁紹更近一些。

當年他與冀州牧王芬謀劃弒君擁立新帝事敗,其中許攸希望得到曹操的支持,卻遭到曹操的反對,冀州牧王芬被靈帝下令夷三族,許攸也只能遠走他方避難,若沒有這件事,也許許攸投靠的對象會是曹操,而不是袁紹。

袁紹對曹操始終有一種盛氣凌人的姿態,如此,袁紹就很難看清曹操的真實實力。

相反,許攸算是仰視袁紹和曹操,洛陽皇城中的公子哥飛鷹走狗,許攸還沒到紈绔子弟那個階級,他屬于旁觀者,看得比袁紹更清楚。

曹操是什么人?是從小就玩陰謀詭計長大的,尤其是曹操在仕途上數次碰壁,起起落落后,就更加深藏不露。

到了今天,曹操已經可以稱得上老謀深算。

曹軍在武關慘敗,許攸不是很相信。

但是軍情不容兒戲,稍有差錯,傳遞情報的人都要掉腦袋,所以情報肯定是真的。

許攸既然懷疑,那就只能推測是曹操在用計。

“主公,曹操再如何輕敵大意,這場敗仗,也未免太過蹊蹺。”

許攸沒有真憑實據,只有揣測臆斷。

袁紹嗤鼻一笑,道:“我也知道曹操不可能敗得這么快,這么慘。哼哼,這戰報估計夸大了八成,他就是想用戰敗為理由撤軍,想要保存實力。你們猜,曹阿瞞什么時候會來向我求援?讓我出兵去攻打武關?”

聽到袁紹這么一說,沮授松了口氣,放下心來。

只要袁紹腦子清醒,事情就好辦。

曹操想讓袁紹跟郭嘉死磕,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武關戰敗究竟是真是假,反正只要曹操想撤軍,袁紹肯定不同意。

若曹操執意這么做,袁紹下一步動作就是和郭嘉議和,然后要么與郭嘉一起反過來打曹操,要么他也撤軍。

在武關,郭嘉已經和曹操有過交鋒。

函谷關卻還沒打起來,袁紹還有反悔的余地。

而且,只要郭嘉和曹操一直敵對,沒有聯合的可能,袁紹帶著大軍來回往返奔波的消耗不算什么。

“依在下之見,曹阿瞞不出三日,必來向主公求援。主公既然成竹在胸,也就必然不會上了曹阿瞞的當。”

郭圖見縫插針,拍了袁紹一記馬屁。

一旁的沮授冷笑不已。

話不能說太滿。

曹操畢竟是當世梟雄,行事出人意表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一連三日,袁紹沒等來曹操求援。

他們以為曹操會借戰敗而撤軍的推斷落空。

相反,曹操派夏侯兄弟帶著殘兵敗將兵叩武關,擺出了一副誓死不休的姿態,好像要拼到最后一兵一卒都打光的地步。

武關的戰報傳到鄭縣后,郭嘉閱過戰報,仰天長嘆:袁本初,你什么時候才會醒啊?

袁紹這把刀被曹操用得神不知鬼不覺,郭嘉不得已要反擊力拼。

二虎相爭,必有一傷。

曹操的如意算盤,即便是郭嘉之前,也猜錯了。

他的確沒有想到,曹操竟然偷龍轉鳳用五萬弱旅來換袁紹二十萬兵馬與郭嘉八萬兵馬在關中激戰。

這筆買賣,曹操穩賺不賠啊。

武關戰罷,函谷關烽煙又起。

張頜領軍三萬。

淳于瓊領軍三萬。

二將同時兵叩函谷關


上一章  |  三國之寒門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