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寒門天下第三十七章 未來現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寒門天下 >>三國之寒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未來現在

第三十七章 未來現在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天不休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天天不休 | 三國之寒門天下 


“呵,郭嘉與曹操在洛陽中曾結下死仇,今時今日,曹操雖名義上是朝廷棟梁,郭嘉也是大漢一方諸侯,不過曹操肯定擔憂郭嘉在關中站穩腳跟后出關圖霸中原,劉君郎可是前車之鑒哪。”

天下形勢一目了然,誰都知道郭嘉若是安安穩穩地發展下去,足以形成左右天下局勢的一股勢力。

劉表看得出來,可他的眼界還是低了點。

郭嘉如果有一天要打曹操,絕對不會是因為洛陽中的私仇。

劉表神色淡然,他不在乎郭嘉強與弱,早年經歷坎坷,黨錮之禍使他歷盡磨難,到了現在這個歲數,能頤養天年就不要攙和梟雄爭霸了。

不管是郭嘉也好,袁紹也罷,甚至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他們誰要一統天下,不都得至少用個十年八年的,要是實力旗鼓相當的話,紛亂還要持續下去,劉表只待壽終正寢,好好享受在荊州的安寧。

“既然如此,主公不妨以揚州袁術,宛城張繡在側覬覦為由推辭,或者,主公將益州境內兵馬實力告知曹操,向他提出要求,攻伐成都不是不行,但荊州兵力不足,若是曹操能借軍五萬,這就沒問題了。”

蒯越不急不緩地說完一番話。

揚州袁術已經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徐州,宛城張繡在接替張濟后,劉表為了表達歉意和安撫張繡,主動示好,張繡表面上算是半依附劉表半割據的狀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劉表卻不在乎,這個也不難理解,畢竟張濟時是兵馬最強的時候,卻都在攻打荊州時落了個死于非命的下場,張繡就不足為懼了。

用這個理由來搪塞曹操,恰當不過。

劉表贊同蒯越前面的話,后面的話卻讓他疑惑起來。

“曹操滿共十萬兵馬,我向他借兵馬,他會同意嗎?若是他真同意了,名為援軍而來,實為圖謀荊州,豈不是引狼入室?”

劉表的擔憂不無道理。

如果是借軍,則給了對方軍隊進入荊州的理由,這和援軍差別不大。

況且請神容易送神難,袁紹謀冀州,其中也有韓馥自已的原因,若不是他請袁紹來幫忙平定黃巾,又怎會被“嚇死”后成就了袁紹。

歷史上后來的劉備入蜀,打著的旗號也是援軍,可惜劉備實際上是去益州安家落戶的。

蒯越發出一聲冷笑,江北中原,江南荊揚,這一片地域上諸侯林立,是一盤錯綜復雜的棋局。

“主公也說了,曹操就十萬兵馬,他要提防東面的呂布,東南的袁術,甚至還有北面的袁紹,他對荊州的確也垂涎三尺,可有先后之分,沒有消滅呂布,他就不敢南下,主公擔憂曹操若同意借兵,行假道滅虢之計,可曹操卻也擔憂主公借兵是請君入甕,曹操冒不起這個險,他的兵馬稍有折損,都有可能遭到呂布和袁術的夾擊。”

劉表一聽,頓時明白過來。

既然曹操用天子名義下詔讓他去攻打成都,如果直接拒絕,有違臣道,就目前益州的兵力部署來看,曹操算是刻意刁難他,現在,他要反過來刁難曹操。

不是不打益州,而是有苦衷,兵力不夠,又兼有強敵環峙。

“呵呵,異度此計,甚妙。我等就拭目以待,看曹孟德作何反應。”

劉表拍板同意了蒯越的建議,而后欣喜地離去,繼續吟詩作賦。

朝外相繼離去的謀士們大多意興闌珊。

劉表無雄心壯志,他們也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若無大才,求田問舍謀取富貴也就罷了,可終究是有不少人胸懷大志,身負才華,如今在劉表這里,也算是懷才不遇吧,盡管地位都不低,權力也不小。

一南一北,曹操給袁紹發密信,給劉表下密詔,區別對待,因人而異。

當兩邊的回復傳至許昌后,曹操在書房中與一位新晉謀臣密議此事。

矮桌上擺著袁紹和劉表的回復,曹操跪坐在桌前,對面,是一位與他年紀不相上下的中年人。

荀攸,荀公達。

這位比荀彧年紀還大的侄子是剛剛投效曹操,令曹操喜出望外,隆重禮待。

荀攸絕對是當世有魄力和能力的謀士。

早在董卓亂政時期,荀攸就曾經與何顒,鄭泰,伍瓊等人密議刺殺董卓,意欲解救天子,效法齊桓晉文,一匡天下。

雖說刺殺董卓事敗,下了牢獄的荀攸卻寢食自若,相比懼刑而自殺的何顒,以此襯托,荀攸過人的氣魄便格外突出。

曹操迎天子到許昌,奉天子以令不臣,不但使得他自已名正言順,更兼收攬名望,才士爭相來投,使得曹操實力大漲,荀攸便是其中一位。

“袁本初似乎聰明了一點。”

曹操拿起袁紹的回書,面帶輕蔑譏諷之色。

“袁紹雖多謀寡決,但他手下能人無數,能有這個決定,并不意外。”

荀攸平靜地說道。

有了徐州劉備攻打袁術的前車之鑒,天下諸侯如果還看不清曹操用天子名義在玩什么把戲,那簡直就是愚昧無知了。

“袁紹不想吃虧,呵呵,操就讓他如愿以償。”

曹操看起來打算是讓袁紹和郭嘉死磕到底,自已坐收漁利。

現在既然袁紹已經看出了他的意圖,可袁紹還是上當,盡管袁紹有了應對措施,曹操也順理成章滿足袁紹。

“袁紹好大喜功,此次出兵,恐怕不下十五萬,一來彰顯雄威,二來若擊敗郭嘉,他也好有兵馬駐守司州涼州。”

荀攸侃侃而談,將袁紹的策略一語道破。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曹操并不意外,袁紹手握四十萬雄兵,公孫瓚日薄西山,難以再對袁紹形成威脅,袁紹這次出兵關中,揮軍十五萬也許都算少的,畢竟郭嘉在關中有八萬余兵馬,又是守勢,袁紹要一鼓作氣拿下西北,兵力上肯定要占據絕對優勢才行。

“郭嘉非尋常之輩,袁本初大軍兵臨司州后,看他如何決斷,是退是守,還是攻,公達,你有何看法?”

揣摩敵人心思是必備功課,所謂料敵于先,就是要從敵人的角度去分析局勢。

荀攸面色平靜,他對郭嘉可謂久仰大名,但畢竟沒有親身接觸過,只能通過以往郭嘉的行事風格來推斷。

沉吟片刻,荀攸撫著胡須,淡淡道:“郭嘉一向兵行險著,他斷不會聞風而逃,所以,除非事不可為,否則他求和退守的可能非常低。至于先攻則占先機,雖說以攻代守是良策,既能出其不意,又能震懾諸侯,可郭嘉攻袁紹,于己不利,反倒會讓主公從中得利,所以,他也不會先攻。我料郭嘉必定死守關中,除非戰敗沒有余地扭轉局勢,否則他必定不會讓袁本初如愿以償得到司州和涼州,十年磨一劍,郭嘉自荊州敗北已過五年,他蟄伏五年才等來了天賜良機攻下關中,又怎會輕易拱手送人?”

曹操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郭嘉忍了五年才得到了關中,袁本初哪怕傾巢而出,揮軍四十萬而去,郭嘉也絕不會不戰自退。

輕輕一笑,曹操的笑聲有些高深莫測。

“公達,你說郭嘉有幾分勝算?”

荀攸苦笑搖頭道:“難說。關鍵要看郭嘉的態度,主衰則將士無奮意,郭嘉作為主帥,他守住關中的決心強,則三軍用命,他若搖擺不定,畏首畏尾,將帥無法戮力合心,也就戰力大減。”

曹操聞言若有所思,不再言語。

對面的荀攸其實也拽摸不透曹操的心思,就好比發密信給袁紹,下密詔給劉表,甚至連袁紹如今回信中苛刻的要求,曹操都準備全部答應下來。

興師動眾去遏制郭嘉?

荀攸覺得曹操想得太遠了,郭嘉是遠慮,呂布袁術張繡才是近憂。

兗州豫州周邊的敵對勢力還沒有肅清,曹操卻大張旗鼓地去對付關西的郭嘉。

也許三年后,五年后,郭嘉的確不可小覷。

可現在的曹操,顯然更應該把精力放在對付呂布,張繡這些近敵的身上。

“主公,可否告知在下,主公如此心急火燎地攻打郭嘉,意圖所在何處?”

荀攸試探性地問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盡管曹操是位知人善任的雄主,但荀攸剛剛投效曹操,哪怕曹操對他有所保留,也是人之常情。

曹操面露凝重,輕聲道:“削弱袁紹”

荀攸瞳孔微縮,猛然一驚,心中所思豁然開朗。

一切,都明白了

郭嘉強,是未來。

袁紹強,是現在

只要袁紹剿滅公孫瓚,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曹操。

曹操還沒擊敗呂布,也沒剿滅張繡,袁紹不管這些,只要他一統河北,下一步揮軍南下,曹操就目前的實力,實在難以抵擋。

既然郭嘉是未來的大敵,袁紹是眼前的大敵。

那么讓袁紹打郭嘉,合情合理。

只是曹操做足了門面,牽動各方勢力,似乎就是要把郭嘉逼回益州。

這些,都是做給袁紹看的,不能讓袁紹起疑心。

曹操現在只有一個目的,打壓袁紹,削弱袁紹,拖延袁紹統一河北的步伐。

只有這樣,才能給他贏得喘息時間。

荀攸恍然大悟后,脫口而出:“原來主公已經開始準備與袁紹的決戰了。”

曹操閉目點了點頭,而后沉聲道:“希望郭嘉不要令我失望。”

。.。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  三國之寒門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