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寒門天下第八十九章 恩威并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寒門天下 >>三國之寒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九章 恩威并濟

第八十九章 恩威并濟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天不休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天天不休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秦宓要說的話都說完了,起身告辭,郭嘉卻又將他留下

有一件不斷被郭嘉壓下沒做處置的事情,趁著今天也該做個了結,免得日后生出禍端

“子勑,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是奸臣?”

秦宓不知郭嘉問話意圖何在,答道:“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力能得其君”

郭嘉命人去他騰房中拿些東西過來,又派人去請法正,彭羕,郭修三人前來

在這個間隙時,郭嘉道:“子勑之言,我深感認同包括子勑在內,益州府的官員,我都認為是能法智術之士,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可是,近年來,各地官員不約而同地彈劾益州府位居要職的人,今日,我想請子勑來做個旁觀者,如我處置不當,還請子勑從旁提示”

秦宓連稱不敢,心中卻也起疑,既然是旁觀,那么被彈劾的人肯定不是他,他行的正坐得直,無愧天地,也不怕底下官員彈劾他

御史臺執掌監察之權,益州境內但凡有冒犯律法的官員,都逃不過御史臺的監察,每年撤換官員的標準,除了政績,御史臺的意見也十分重要

下人從郭嘉騰房中抬出來兩個矮桌,上面堆滿了竹簡,放在堂中十分扎眼

郭修,法正,彭羕到來后站在堂中,郭嘉沒有請他們入座,三人行禮之后,郭嘉就指了指堂中矮桌上的堆成小山的竹簡

“孝直,永年,你們能夠看一看這些竹簡上都寫了什么”

彭羕和法正對視一眼,走上前去撿起竹簡就開始閱讀

二人越看下去,頭上冷汗就不斷冒出來,沒過頃刻,已是冷汗如雨,神情大變

每個竹簡上都是彈劾他二人的內容,落款署名被郭嘉涂上了名字,但從不同字跡來看,這些竹簡不是假造的

“主公,這,這……”

法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一向傲氣凌人的彭羕間接跪下,捧著竹簡的手都開始顫抖

數不清的官員彈劾他們二人,針對彭羕的竹簡上記載的日期橫跨兩年多,抨擊法正的也從一年前就開始了

這些竹簡代表了什么?是各地官員勾結在一起鏟除異己嗎?不可能,益州府那么多官員,為何恰恰對他們二人意見這么大?真是有人幕后策劃要斷郭嘉左膀右臂,戲志才,徐庶,為何就沒人抨擊呢?秦宓也沒遭到彈劾啊

“主公,在下能否一閱?”

秦宓和彭羕私交甚好,此時見到彭羕惶恐不安的神色,也想知道那些竹簡上寫了什么

一伸手,面色平靜的郭嘉示意秦宓自便

拿起竹簡看了看,秦宓反復拿起放下,看得很認真

這些竹簡上記載都是各地官員對彭羕和法正的不滿,不斷皺著眉頭的秦宓卻心中一松

轉過身,秦宓朝郭嘉說道:“主公,這里面并無彭羕與法正獲罪的證據,僅僅是詆毀和宣泄不滿情緒而已”

法正和彭羕聽到秦宓的話,也恍然大悟,細細想來,這些彈劾他們的竹簡中,的確沒有一條是對他們犯罪的控訴,可他們仍舊不安地望著郭嘉,眾口鑠金,人言可畏,這堆積成山的竹簡就算是空穴來風,郭嘉會不會順從眾意而處置他們,難說

“郭修,法正和彭羕,可冒犯了律法?”

郭嘉不溫不火地問道

不斷在一旁冷眼旁觀的郭修神情淡漠,回道:“彭羕在職兩年有余,法正在職一年有余,皆無冒犯律法行為,各地官員不滿兩位是因他們對待同僚態度倨傲,形色囂然”

御史臺的郭修這番話說完,法正和彭羕總算是有了大難不死的覺悟,執掌監察之權的郭修說他二人沒罪,那就是定論了

此時此刻,二人幡然悔悟,原來他們如此被同僚不喜,以至暗中敵視,無關政見,而在德行

郭嘉兩年來看著不斷有人彈劾彭羕和后來的法正,心知肚明,奉行以法治人的他看不出法正和彭羕究竟犯了什么罪

二人德行不夠,不能服眾,但不能否認二人的才華,郭嘉安排下去的政務,他二人都能一絲不茍地完成,憑這一點,郭嘉就不能僅憑下屬官員毫無依據的彈劾而治他們的罪

法正,張松等這樣的人,在郭嘉心中,他們是小人

歷史上他們出賣劉璋,迎劉備入蜀,足以證明他們是小人

劉璋待張松不薄,位居益州別駕的張松論權勢,在益州排的上前列,可張松認為劉璋不是雄主,法正在劉璋手下不受重用,懷才不遇,這些,都不是他們出賣劉璋的理由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就在這里,君子合則留,不合則去,劉璋沒有對不起他二人的地方,但這二人一邊不肯棄劉璋而去,一邊還要里應外合協助外人來謀奪劉璋的基業,退一萬步講,二人對劉璋有意見,那也能夠視情況而出力,劉璋以國士待之,則以國士報之,劉璋以眾人待之,則出眾人之力,可暗中背主就是令人不齒的小人行徑了

至于是不是因為協助了劉備這位皇叔而顯得他們棄暗投明,行徑高尚劉備不是道德標準,不是站在劉備一邊就是正義,不是反對劉備就是邪惡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郭嘉不可能以君子小人來作為用人標準,才華和品德沒有間接聯系,法正在郭嘉眼中是小人,但郭嘉還是要用他,因為法正有才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張松要輔佐雄主,法正想要施展才華,郭嘉能給他們,能滿足他們,就會盡量去做,若終有一日還是有人選擇背叛,郭嘉無話可說,至少他仁至義盡,道義上,他要做得道者,而不是失道者

“法正,彭羕,你們起來,不用跪著,我讓你們看這些竹簡的原因,是想讓你們明白,益州官員若能一心為公,大家戮力合心,才能事半功倍,你們有才華,但你們能力有限我作為你們的主公,我治理益州靠你們,你們作為益州位居要職的官員,你們要做好分內之事,靠的就是下屬官員,雖然益州廢除了舉孝廉,但不代表我否定了德行與人之善,便是利己之善”

郭嘉把地方官員壓了兩年的苦水今天倒給當事人,能不能點醒他們,就看他們自己了

法正彭羕雙目含淚地朝郭嘉伏地一拜,以示謝恩

眾怒難犯,換了別的人主,恐怕為了平息眾怒,真就治了他們的罪,雖然從律法角度,態度傲慢對人不假顏色不犯法

三人離去后,郭嘉朝秦宓望去,問:“子勑覺得我這么做,合適嗎?”

秦宓悄然一笑,對郭嘉道:“主公此舉,可使二人引以為戒,也無違背主公定下以法治人的原則,今日之恩,會讓二人銘記一生”

恩威恩威,不是拿著刀才能施威,也不是賞賜才能昭顯恩德

事情已經妥善處理完了,剛送走秦宓朝回走,卻沒想到今日事情不少,甄堯慢慢忙忙地趨步來到堂中,神情凝重地說了一則剛剛得來的消息

“主公,曹操父親曹嵩欲父子團聚,帶著百車家產途徑徐州,陶謙派張闿前去護送,卻不料張闿半道殺人掠財,曹嵩一行全死了陶謙得到消息后,一面命人緝拿張闿,一面派人去給曹操請罪,陶謙給曹操請罪的文騰中,聲稱張闿是黃巾余黨,是主公安插在徐州的棋子,殺害曹嵩就是主公指使”

當郭嘉聽到曹嵩的名字后就隱隱猜到了是什么事情,但他沒有猜到甄堯后半段的話

張闿殺人掠財,的確是郭嘉曾經囑咐過他的

可這件事若沒有張闿親口承認,陶謙怎么會知道?

陶謙是在禍水西引,想要推脫責任

為什么把臟水潑郭嘉身上?因為張闿的確是黃巾余黨,而郭嘉起事靠的就是黃巾余部,就算改了太平軍,也擺脫不了前身是黃巾軍的現實,所以,把張闿和郭嘉聯系在一起,不是無的放矢,再者,陶謙虛郭嘉有殺子之仇,陶謙要栽贓嫁禍,郭嘉是他最好的人選

現在已經是益州牧的郭嘉和陶謙就地位上而言是平等的

張闿殺曹嵩,本質是私人恩怨,但是能夠上升到諸侯間的征伐

“走了一步錯棋啊”

郭嘉站起身,背朝莫明其妙的甄堯

甄堯問:“主公何出此言?莫非張闿所為,的確是主公授意?主公在益州能聯系上張闿?”

郭嘉也不隱瞞當年他在徐州暗中命張闿今日殺曹嵩的指示

甄堯不可思議地望著郭嘉,心里有很多疑惑,首先便是曹操那時名不見經傳,其次郭嘉就怎么料到曹嵩一定會經過徐州,但是他沒問

“主公,為何要命張闿殺曹嵩?”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郭嘉和曹嵩無冤無仇,就算后來在洛陽中被曹得身陷死境,但徐州之事在前

郭嘉慢慢轉過身,口氣淡漠地說道:“當年我出潁川時,是打算投效曹操子和,你認為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后,是聽陶謙的辯解,還是另做打算?”

甄堯脫口而出:“攻打徐州”

郭嘉閉目長嘆

沒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諸侯之間怎么能夠輕易開啟戰端?讓張闿殺曹嵩,郭嘉當初為的就是給曹操一個拿下徐州的大義,他刻意叮囑張闿,就是怕自己這只蝴蝶打亂了歷史軌跡,為了確保這件事的發生,有意為之

現在再來看,當初還真是走了一步錯棋,曹操現在是郭嘉的敵人,給了曹操攻打徐州的理由

但是轉念一想,郭嘉又笑了,他沒有去投效曹操,那么有個人,是會讓曹操頭疼一陣的

呂布,故道放你一條生路,現在,是時候報答我了.


上一章  |  三國之寒門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