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寒門天下第二十三章 各懷鬼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寒門天下 >>三國之寒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三章 各懷鬼胎

第二十三章 各懷鬼胎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天不休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天天不休 | 三國之寒門天下 
帝都大難化解之后,士民歡聲震天,漢靈帝更是在長樂宮大擺酒宴,與百官同慶。


酒宴深夜結束,百官群臣相繼回府,而劉焉這個從外地而來的大功臣只能回到臨時住所。


一回到房中,劉焉就氣急敗壞地摔砸屋中擺設,甚至拔劍刺入墻壁之內。


“誰?”


正怒火中燒的劉焉察覺門外有人,冷靜下來,沉聲喝道。


“小侄劉備拜見叔父。”門外傳來劉備沉穩的聲音。


劉焉壓下心中怒意,將劉備請了進屋。


一屋狼藉,劉備視而不見,徑自跪坐在了劉焉的面前,垂首淡淡道:“叔父可有煩心事?”


劉焉此刻表情平靜,聞言回道:“陛下重賞于我,我又怎會有煩心事?”


這就是典型的口不對心了,但是劉焉說的反話卻點出了要害所在。


劉備是聰明人,也猜到了劉焉是因得不到天子的重用而發怒,盡管賞賜不少,加官晉爵,可錢財身外物,官爵也是閑散虛職,自然心中不甘了。


“叔父不日將返回幽州,可黃巾作亂,幽州各郡縣官吏望風而逃者不在少數,叔父何不稟明陛下如今形勢,刺史權輕,欲平亂賊,可令刺史總領一州軍政之權,如此,一州之地,統軍平亂事半功倍,清選賢才,以居其任。只需短時,天下即可恢復太平。”


聽完劉備的建議,劉焉驀然睜大雙眼,神色鄭重,心中思慮萬千:若我總領一州軍政大權,既可養兵自重,不懼內亂外患,又可籠絡士族出任郡縣官吏為我所用,進退有據,堪比裂土稱王。


但是如此一來,倘若各州不聽朝廷調遣,大漢江山便萬劫不復!


劉焉心思百轉,權衡利弊,最終冒出一個念頭:我劉焉乃漢室宗親,倘若他日有不臣之人割據稱王,我劉焉自然高舉漢室大旗興兵討伐,那時,既可擴張屬地,若是天子勢孤,這萬里江山,我劉焉豈不是能夠……


劉備緩步退出劉焉房中,待關上房門后,劉備趁著夜色仰望空中殘月,一雙深邃精明的眸子綻出不為人知的色彩。


與此同時,司空袁逢的府中,袁逢與袁紹相對而坐。


這二人是親生父子,但袁逢已將袁紹過繼了兄弟。


豪飲一夜的袁紹此刻已經酒醒了大半,知道父親深夜將自己喚至府中并且遣退下人,定是有要事相談。


袁逢一直望著外貌英武不凡的袁紹,袁紹只低頭飲茶,醒醒腦子,并不出言詢問。


良久,袁逢撫須一嘆,說:“本初,倘若日后公路有難,你可千萬不能見死不救啊。”


袁紹大驚失色,急忙道:“公路乃我從弟,骨肉至親,我豈會坐視他蒙難?父親此言何意?”


汝南袁家到了袁紹這一代,能夠令人高看幾眼的也只有袁紹與袁術了,而袁紹是庶子,袁術是嫡子,二人若日后相爭,必使袁家元氣大傷。作為二人的父親,袁逢內心也清楚袁術對袁紹面服心不服,袁紹素有大志,恐怕也不會將袁家嫡子袁術放在眼里。


這個話題,袁逢暫且放下,他緩緩說道:“本初,這幾年你在洛陽的所作所為,我們這些長輩都看在眼里。數年前你廣結名士,頗有戰國公子之風。可你卻忘了我袁家時刻處在風口浪尖,當日便有小人上表天子說你蓄養死士意圖不軌,險些令我袁家身處險地。”


“父親,我,我……”袁紹百口莫辯,他喜好結交天下名士沒錯,卻絲毫沒有蓄養死士的意圖,那幾年,他袁紹得了不少文人雅士的好評,贊他禮賢下士,風度過人。


袁逢擺擺手示意袁紹不必驚慌,繼而說道:“我說這些,只是想告誡你要審時度勢,而你廣結名士的作為,為父和你的叔伯甚感欣慰。如今陛下賣官售爵,我袁家有四世三公的美譽,但如今三公之位,錢帛換購,唾手可得。長久下去,我袁家勢必衰落,因此,我今日喚你來,是想將振興袁家的重任交托與你。”


內心狂喜面上卻一副驚容的袁紹道:“孩兒何德何能擔此大任?”


任誰都知道這是謙恭之辭,袁逢也不愿在旁枝末節多費唇舌,繼續說道:“你私交好友曹阿瞞乃非常之人,他日若能成你臂膀固然是好,若不能為你所用,盡早除之。”


見到袁紹面露疑惑之色,袁逢解釋道:“那曹阿瞞雖是閹宦之后,但志向不小。早年他杖斃蹇碩之叔,贏得士林一片贊譽,近年他數次被貶也是因他為當年黨錮之禍而翻案,由此可見,此人不但要與閹宦劃清界限,更是要贏得士族支持。梁國橋玄,南陽何顒,汝南許劭皆對曹阿瞞另眼相看,稱其有安邦定國之才。”


袁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他懂的是曹操比他出色,盡管內心并不承認,可父親就是這么認為的,他不懂的是曹操既然有安邦定國的才干,為何要除掉他?于漢室有助,于江山社稷有利啊。


接下來袁逢的話解開了他的疑惑,袁逢說:“黃巾雖平,閹宦猶在,十常侍把持朝中大權,大將軍作為外戚自然不甘,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將是兩者之間的明爭暗斗了。本初,四海紛亂,江山不平,亂世將至,外戚與宦官只顧在朝中爭權奪利,為父卻希望你將眼光,投向朝廷之外,這萬里江山之中。”


袁紹心頭劇震,他已經深刻感受到了父親這句話的深意。


袁逢同樣目光如炬地直視著袁紹,見他神色,欣慰地浮起一抹微笑,說:“先帝與陛下重用宦官外戚,將士族批為亂黨,天下士族門閥皆心生怨憤,我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只待時機一到,便可登高一呼,天下有志之士必將爭相投效!”


呆呆地望著父親在自己面前握住的拳頭,那澎湃的氣勢哪像一個儒雅文士會有的袁紹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父親,此時此刻,他躬身一拜,鄭重而謙卑地說道:“請父親教我。”


袁逢將袁紹扶起,嚴肅地說道:“十常侍與大將軍之爭,你可在暗中推波助瀾,待兩方生死不休之際,你可自立門庭,待兩敗俱傷時,一舉上位。”


袁紹忽現愁容,問:“這兩方雖勢同水火,卻不見得會生死相搏,此事難為。”


袁逢卻鄭重地搖了搖頭,同時手指指了指屋頂。


袁紹即刻會意,心驚不已。


陛下殯天?再一想,恍然大悟!


天子膝下兩子,長子劉辯乃何后所生,次子劉協乃王美人所生,若陛下殯天,儲位之爭將事關兩方身家性命。


不過,袁紹還是心存顧慮,說:“可陛下未過而立之年……”


此時漢靈帝連三十歲都沒到呢,到了明年才剛滿三十,就算他再短命,袁紹此刻也只敢設想天子四旬才會去世。


可是袁逢卻低聲道:“天子雖正當壯年,龍體卻每況愈下,不出十年,恐辭世歸天。”


袁紹目瞪口呆,再也說不出什么。


袁逢最后囑咐道:“本初,袁家盛衰皆交托于你了,千萬記得,若天賜良機,不要猶豫,你登高一呼,天下士族必以我袁家為首,只要你一手掌握兵權,一手掌握士族,天下盡在袁家囊中,那時,若天命在我袁家,你便自取,若不在,你就效仿齊桓晉文即可。”


袁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狀態走出司空府的。


與父親的密談讓袁紹在心中埋下了野心的種子,他不禁在心中想道:我袁紹原本不過只想做一個效忠漢室的大將軍,我袁家也能有機會問鼎天下?


將來的事,誰也說不準,但是袁紹今天聽了父親一席話,猶如醍醐灌頂,他的眼界和志向,有了本質的變化。


帝都之危雖化解了,可各地還是有叛亂需要平定,那些在洛陽之戰嶄露頭角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各自領兵離去。


董卓懷著難以平復的怨氣返回涼州,更是將大將軍送他的寶劍丟棄荒野。


陶謙和公孫瓚同樣憤憤不平地離去。


有人歡喜有人愁。


孫堅帶著江東子弟志得意滿地去長沙上任,本來只想討個吳郡太守,卻沒想到坐上了荊州長沙的太守。


在歸途路上都情不自禁咧嘴輕笑的劉焉顯然是最為高興的,他現在已經不是幽州刺史了,而是幽州牧,總領軍政大權,跟著他一同返回的劉關張只有劉備撈了個平原令的芝麻小官。


黃巾之亂后,天子下詔將各州刺史改為州牧,州牧總領一州軍政事務。


在潁川得到消息的郭嘉聽了之后哈哈大笑,心中暗道:漢帝自掘墳墓,州牧權力如此之大,時日一久,各州牧必定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號令,那時,漢朝江山也就名存實亡了。


上一章  |  三國之寒門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