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學習系統第二百零八章,“因材施教”(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天才學習系統 >>天才學習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八章,“因材施教”(一)

第二百零八章,“因材施教”(一)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依然忘情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依然忘情 | 天才學習系統 
當然,這些東西短時間內是不好實行的,最起碼得準備個粑月的時間,辦理各種各樣的相關手續,這年頭,學是不能隨便辦的,必須得有上頭批示下來的文件才行。

而且,學校場地也是一個問題,不過,第一批招收的學生必然不會太多,這些可以先在現有的飛揚中小學里借用幾個教室,應該就可以勉強夠用了,等到招生的規模真正大起來之后,就必須要啟用專門的學校了。

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辦理這種專門的中醫學校是勢在必行了,而且是越快越好。

陳揚早就覺得我們中國的教育有問題,而且是很大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方法太過于統一了。古語有云:因材施教。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些專家學者們就該跳出來說了:“我們也是在‘因材施教,啊,到了大學的時候,有這么多的分類科目可以選擇,已經劃分得極為詳細了,這樣難道還不算是‘因材施教,嗎?”

眾所周知,一個人最佳的學習時期,就是從5歲左右開始,這段時期人的大腦還在繼續發育,對于新事物的接收能力非常強,到16歲以后,開始慢慢的放慢提高的速度,直到25歲以后才開始走下坡路,這也是一個正常人學習能力的規律。

不過,在我們中國,5歲的時候開始,差不多都有人開始準備上小學了,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都放在了九年義務教育和準備高考上面,說的是什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然后戰戰兢兢的去過高考那條獨木橋,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

并不是說九年義務教育完全不好,起碼這讓現代人基本都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權利,避免了當文盲或半文盲,這種道路對于一個資質平庸的人來說確實是一種還算不錯的方式,可是,對那些在某方面特別有天分的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方式完全是一種煎熬。

陳揚小時候各方面都還算優秀沒有什么偏科現象,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的。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的,都有偏科現象。比如說,有的人在數學方面極差,但是在文學方面特別有天分,語文考試隨隨便便都可以拿高分但是數學卻總是不及格,然后他就得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開始活活受到打擊,來自老師的,來自家長的,來自同學們的,一直被打擊到讀大學的時候,到了大學之后才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學類專業。

這還是那些很自信、意志很堅定的人才能堅持這么久否則的話,應該早就已經崩潰了。試想一下,讓一個人做自己非常不喜歡的事而且一做就是十幾年,人生都過去四分之一了,這是一件多么殘忍的事!

相信這種情況的大有人在,經過了十多年的苦讀,那些原本的特別天賦基本上已經被耗光了,磨掉了天性和創造力,而剩下的就只能是平庸了。因此,這也造成了大學畢業生的尷尬之境,因為大學里學的那些東西,在踏入社會之后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完全用不上的,要想實現他的個人價值,一切都必須要從頭開始。

因此,社會上絕大多數的用人單位,都不想聘用應屆畢業生,而是聲明有工作經驗優先學歷之類的要次要的多,學歷稍微低點,用人單位還可以少付一些工資呢!因為國家出于對大學生的保護政策,出臺了用人單位聘用大學生的相關規定,根據學歷的高低對應著相應的工資標準。

有這樣的規定,國家確實是出于一番好意,想要保護大學生的權益。可惜的是,因為有這樣的規定,很多人都不敢再將自己的學歷公布出來了,因為用人單位不可能在一開始就能給出對應等級的工資,必須得有一個適應過程,這種過程被稱為“試用期”,只有撐過了試用期,才有著加薪升職的機會,如果過不去,那么對不起,沒有以后了!

如果一開始就有這樣高的門檻,用人單位虧的起嗎?培訓起新人來,難道不需要耗費額外的時間嗎?只有極少數的幸運兒才可以直接跨過這道檻。

不過,這同樣還是他們用自己的能力爭取到的,起碼能在面試的時候能跨過考官那一關。這是一般的情況,但是,現代社會有個特點,那就是可以走后門,只要有關系,舍得出錢,出現個把特例那完全是沒問題的。

一個人的處事能力會表現在很多方面,在學校里只能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而且這種證明還是有失偏頗的,只有真正的在實踐中證明自己確實有能力,那樣才真的算是自己的本◆。

可是,我們為什么要一直重復的去做這樣愚蠢的事情呢,一代又一代的重復著,明知道有很多東西是用不上的,卻還是要一樣樣的學,難道人的精力真的是無限的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在建國初期,國內曾涌現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神童”熱,那些“神童”們能在10歲左右的小小年紀,就能取得很多成人一輩子都遙不可及的成就,因此,那段時候還專門興起了專門培養“神童”的熱潮。

“神童”是能夠培養出來的嗎?這個問題不好說,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可是,人和人之儷是不一樣的,天賦不同,又怎么能對他們提出同樣的要求呢?

有天賦,還得要專門去培養開發,這樣才可以出現那種所謂的神童,而且,這些神童通常都是不和其他的孩子們一起讀書上課的,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獨特訓練方法,基本上是由他們的父母來親自把關,這才使得他們的天賦得以被開發出來。

不過,沒有天賦的人,再怎么開發,提高的還是很有限,畢竟這個世界還是普通人比較多,不可能每一個人長大之后都是牛頓、愛因斯坦。而且,牛頓和愛因斯坦之類的人,在學校里讀書時的表現可都不是那么那么的好,他們也都是得益于寬松的教育環境,才能有那么高的個人成就。

“勤能補拙”是沒錯,不過,有些事是強求不來的。一個本身沒有什么天賦的人,能達到的高度會極其有限,天賦是決定人成就的最好標尺。沒有天賦或者是天賦一般的人,最多也只能到達“匠”的境界,永遠成不了“家”,而且絕對沒有特例。因為一個人的天賦決定了他(她)的靈性和創造力,缺少了這兩樣最關鍵的東西,再勤奮也是沒有多少用的。只是,由于“神童”的不可推廣性,再加上那些“神童”在其他方面的表現確實非常的差,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了。

在現代社會,那些小孩子們都過的很辛苦,在學校里被摧殘了一次還不夠,那些父母們還會幫這些小孩們報這個或那個的學習興趣班,真的有興趣,倒也還能堅持下去,但是如果沒有興趣的話,那就真的是非常折磨人了。陳揚始終覺得,為人父母的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制性的加諸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明知道這種方式弊端很大,自己已經被荼毒了,為什么還不放過自己的孩子們呢?

在現代社會,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或者說是古往今來一直有之,那就是人與人互相之間喜歡攀比,就連給小孩子們報這些學習興趣班也要比,如果別人家的孩子有,你的孩子沒有,那會被別人認為你家里難道是條件太差了,沒有錢來弄這些嗎?這在現代社會,無疑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因此,就算再沒錢,在這方面也不能省,所謂的“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口號就是這么來的,哪怕是明知道孩子不樂意,也還是這么堅持的做著。

其實“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反過來說,應該是“再富不能瞎教育”,尤其是這種撒網一樣的學習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或者你又可以說,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又怎么知道孩子的興趣到底在哪里呢?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如果不知道孩子的興趣,那就仔細的去觀察,而不是這樣一種無頭蒼蠅的形式。

那些教育方面的“磚家叫獸”們總是批判古代的教育制度不好,那種參加科舉的八股文形式極不可取,讓很多讀書人都變成了書呆子,尤其是他們朗讀時的那種神態,還非要把頭搖來搖去的,極其可笑。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古代,我們華夏民族的很多方面成就都是世界領先水平,而到了現代,基本上就只能將古人獲得的那些成就拿來遮羞了。不說別的,就拿“博士”這個稱號來說,在古代的時候,敢稱為“博士”的人簡直是天下少有,鳳毛麟角。“博士”的意思是博學之士,博古通今之士,博聞強記之士。在古代的時候,必須要得到社會上很多方面的廣泛公認,才能得到“博士”這個光榮的稱號。纟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后閱讀天才學習系統更新連載


上一章  |  天才學習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