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0:16)
升級改版成功,請書友們多多支持,發現BUG也請及時告知,我們好及時更正,如果需要文字章節也請告知,我們盡量給予熱門書籍文字,當然因為書籍較多,完全工作量太大,沒有的請多多諒解
十(0:16)
燕王在當天傍晚時分進了宮因為是來謝恩的又只在宮中逗留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所以沒引起幾個人的注意平常皇帝就時不時召燕王夫妻進宮閑話家常也有向燕王問策的時候那一般都要耽擱上大半日因此今日這一番君臣奏對由于時間不長外人根本就沒多想燕王會向皇帝說些什么
不過皇帝送走了燕王后就獨自一人在殿內沉思了許久后來胡四海進殿去問主仆二人又不知說了些什么到得三日后的早朝有老臣再次提出皇后人選不能再拖延了必須盡早定下皇帝就說:已經決定了人選只是目前還不是宣布的時候等入了秋后他會公之于眾的說完就轉向了其他話題
這個答案自然不可能讓群臣滿意的在場的大臣勛貴中有不少推出自家女兒來應選總要從皇帝嘴里討個具體的名字才能甘心不過皇帝并沒有當眾回答只在退朝后宣了幾個最得信任的老臣去向他們透露了自己心中的人選并說出自己這么決定的原因
這幾個老臣出宮后其余朝臣勛貴見他們雖然露出了不甘心的神色卻并不憤怒便知道那人選不簡單忙紛紛想盡辦法向他們打聽那是誰家女兒老臣們早已在皇帝面前保證過不會輕易泄露消息的怎么可能告訴他們盡管如此眾臣勛貴也探得了幾分口風知道那人選似乎并不熱門但也不會讓人不滿應該是個叫人挑不出毛病來的人物
一時間眾人猜測紛紛京中但凡是家世品貌才學都過關的大家閨秀全被人拿出來品評一番猜想哪一個才是將來的皇后
不過與此同時這些被人議論的閨秀千金們還有另外一批出身老臣勛貴家族的夫人小姐們則開始進出于各藩王宗室皇親府第名義上是去拜訪做客的私下做什么就不知道了京中開始有傳言說皇帝看中的人選老臣勛貴們其實并不滿意家中有女兒的人都忙活開了希望能趕在皇帝宣布人選之前促成皇帝改變心意他們不好直接向皇帝推銷自家女兒便轉而求助于那些皇帝的長輩親人們
然而目前看來這種做法不太管用因為皇帝絲毫沒有改變想法的跡象這就更讓人好奇他所屬意的皇后人選究竟是誰居然能讓皇帝一往情深
章家人也很好奇明鸞趕著朱翰之過府探望章寂的時候便向他打聽了朱翰之絲毫沒有為兄長保密的想法直截了當地說出了答案
這個皇后人選其實是燕王推薦給皇帝的是武陵伯的一個孫女原是他已經去世的次子唯一留下的女兒是嫡出的自小與寡母相依為命這位姑娘今年十五歲從小就在京中有賢名知書達禮容貌也十分端莊秀雅在家族中是出了名的孝女先前武陵伯帶著一幫兒孫避出京城留下老妻和一些旁支或庶出的子女在府中迷惑建文帝與馮家等人的耳目不料庶子李兆年貪生怕死向建文帝告發了祖父與父兄的秘密導致了李家海上船隊沉沒武陵伯全家逃亡在外的結果這位姑娘當時一直陪在生病的祖母身邊侍候她起居無論那李兆年如何威逼利誘也不許他接近、傷害到祖母還為此被掌摑數次都默默忍下來了可惜她祖母最后還是選擇了自盡身亡一應后事都是她帶著下人料理的后來燕王大軍入京李兆年隨馮家人逃走武陵伯返回家中知道這個孫女所做的一切十分感動
李家這位二姑娘在家族危難之際的仁孝之舉沒多久就傳遍了京都不過她是個非常低調穩重的人很少出門與人交際平日只默默陪著寡母度日因此傳言很快就沉寂下來然而沉寂不代表著遺忘她家世只能算平平父親又早逝家族雖有爵位又出了位燕王妃但父兄叔伯中并沒幾個人手握實權做為皇后的人選有些不夠份量但是若論品行卻是綽綽有余的即使有人反對也頂多是說她家世不夠顯赫卻不會嫌她本人不夠好
而對于皇后家世的非議朱翰之也說了:皇上對老臣們明言先帝在時就曾說過希望皇后與太子妃的家世都不要太過顯赫最好是三代直系血親中無人握有一千人以上的兵權或是任職實權高官免得外戚勢力過大不好管束先帝時的皇后呂氏還有我父親時的太子妃沈氏都是中等官宦人家的女兒娘家親人不是死得差不多了就是沒有實權的翰林當年先帝雖看中了章家大表姐為太孫妃但一來章家沒什么實權二來大表叔在遼東為將也有幾年了只要一紙詔書就能把他召回京城投置閑散所以沒什么妨礙而姨祖父婉拒此議雖然失去了一位數十年后的皇后卻也為幾位表叔留下了錦繡前程因此外頭也沒幾個人說姨祖父犯傻的連章家都這么想別人就更不用說了老臣們都是老糊涂了才會勸皇上立勛貴大臣家的千金為后皇上抬出先帝來有誰敢反對呢
明鸞恍然大悟心道怪不得祖父不愿讓章家再繼續頂著一外戚的帽子大伯父章敬雖然人品不好但打仗的本事毫不含糊四叔章啟當年在禁軍中任職看他處事為人就知道遲早會有出息可一旦元鳳嫁給了太孫這些前程就變成泡影了太孫妃想要成為正式的皇后不知還要等幾十年呢對家族也未必有什么實質上的好處章敬手中的兵權與章啟的前途卻是實實在在已經握在手里的東西沒理由放棄
這么想著她又問朱翰之:這位李二姑娘可是燕王推薦給皇上的人選先前怎么聽說皇上問燕王夫妻有什么建議時他們都不肯說
朱翰之笑道:那怎能一樣若那時候燕王叔或燕王嬸說了朝中大臣定然會非議說燕王嬸其實是故意抬舉自己娘家侄女但如今人選沒有公布自然也沒有證據說明這個人選是燕王推薦的皇上又拿定了主意自然沒人敢不知趣地跑出來說三道四了當然那些想把女兒送入宮中為后的人當然是不會死心的但也只能在暗地里搗鬼罷了李家二姑娘完全不出府武陵伯一家又護她護得緊誰也別想找著她的錯處來更何況即便找著了皇上也可以暗中選定另一人橫豎這人選又不曾宣揚開來沒什么丟臉不丟臉的
明鸞聽得點頭又壓低了聲音:這姑娘就算做了皇后想必也在燕王掌握中吧這位新皇后沒有親兄弟只有一位寡母一旦她進了宮寡母自然由李家奉養她乖乖的她寡母就能過得安好但如果她有了異心她寡母就危險了李家已經有了一位燕王正妃還生下了兒子地位穩固燕王又有實權李家人會選擇支持哪一位的夫婿簡直不用懷疑
朱翰之心里對此有數卻不愿坦白回答只是微笑說:放心她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李家也不會虧待了她這都是李家家務事咱們不必理會
明鸞撇撇嘴扭過頭去不理他不過在沈家父女入京前皇帝能把皇后的人選定下真是一個好消息雖然暫時秘而不宣但至少沈昭容不能在這件事上搞鬼了
只是想到這里她又有些不安:皇上為什么不直接公布要立李家姑娘為后呢現在外頭家家戶戶都在暗地里活動萬一有個什么變故可怎么辦
朱翰之笑話她:你忘了李家老夫人去世還不到一年呢李二姑娘身為孫女兒至少要到七月里才能脫孝皇上向來是個守禮的自然不會忘了這個規矩
李家二姑娘的孝要到七月中旬以后才滿因此皇帝才會推遲宣布消息的日期這個猜測在京城勛貴大臣圈子里十分熱門也進一步證實了皇帝看中的皇后人選就是李家二姑娘隨著時間過去皇帝始終未改變心意開始有大臣推卻了他們覺得自家女兒都是品貌雙全的就算做不了皇后也可以嫁給門當戶對的人家做嫡妻不一定非要入宮要是強求太過萬一叫旁人議論幾句女兒的名聲就難保了有這種想法的人家漸漸增多等入了七月就只剩下幾家勛貴還不死心了
就在這時沈家父女經過長途跋涉之后終于抵達了京城
沈儒平在路上病了一場因此神色十分憔悴但一想到自己回了京城后就能過上比從前更加富貴榮耀的生活他就覺得自己渾身都是力氣因此不顧女兒勸說只等病情有了好轉就立刻起程沈昭容拗不過他又覺得早些進京請幾位醫術高明的太醫給父親診治或許更好些也就不多說什么了她心中還有更大的期盼急切地想要回到京城去實現
然而當他們踏入京城大門不久就得到了皇上已經決定皇后人選的消息父女倆都不敢置信以皇帝的為人既然曾經與沈昭容定下婚約無論如何也會等到他們回來才會做最后決定的怎會明知道他們就要到達了還要提前定下皇后人選
沈儒平在心中埋怨長姐沈氏怪她不懂得為親侄女爭取而沈昭容則憂心忡忡害怕皇帝是怪她背約之事當初她誤會朱文至已死為了擺脫清貧生活硬是攀上了柳家雖然期間陰差陽錯沒能攀上更理想的人選但婚約是實打實定下了的章家上下俱知內情既對沈家心懷怨憤更比他們先一步回京定是他們在皇帝面前說了她的壞話這可怎么辦沈家日后尊榮都系于皇帝身上若是被皇帝厭棄她今后還有什么前程可言
更讓沈家父女受打擊的是護送他們的人只將他們安置在城內的驛站就進宮復命了半日后返回卻沒說要帶他們進宮反而將他們送到了外城的一處宅子中說皇上恩德賞了他們一處宅子讓他們安心度日同時附送一千紋銀另有米面、布料若干兩男兩女共計四名婢仆
那宅子是個三進的院子占地并不大坐落在外城地方倒還清幽但去街市也算方便本是個不錯的住處有現成的財物、米面又有婢仆服侍護送他們的人又送了一位太醫過來為沈儒平診病可以說這日子過得不錯了比起在德慶時簡直就是天上地下即使是在京城中一般的富家翁也未必有這樣的待遇
可沈家父女所期望的不僅僅如此
他們是皇上的親舅舅、親表妹可是皇上既無封爵也沒有恢復沈儒平的官職甚至沒說要歸還他的功名如今沈儒平只是個普通的富家翁一個白身而皇上甚至定下了皇后的人選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表妹已經與他有了婚約
沈儒平當即就吐了血嚇得太醫與一群婢仆慌亂不已而沈昭容則心亂如麻深信一定是皇上聽信了他人的讒言才會如此薄待舅家無論如何當初沈家好歹為了救他犧牲了唯一的子嗣又照料他三年有余于情于理皇上都不能這樣對他們
只是她無法面見皇帝只能求助于旁人第一個被她列入考慮的就是姑母沈氏
她立刻就開始利用皇上賜的布料連夜趕制體面的服裝然后正式穿戴了帶著仆從前去拜訪安國侯府進門前她遞上了父親的名貼不料那門房只掃了一眼就說:夫人有病在身久不見外客姑娘還是以后再來吧說罷就要將名帖塞回到仆人手里竟一句客氣話都不多說
沈昭容聽了仆人回報暗暗氣惱只是想著大局為重就讓他再遞一回并且說明自己是前來探望姑母病情的結果那門戶冷笑:您這樣的親戚咱們府里可不敢認二太太過世還不到一年呢殺人犯的女兒就上門了姑娘也太小瞧我們侯爺看在夫人的面上小的給您留幾分臉面還請您這就離了這大門別叫小的帶人趕客
安國侯府門外長年有外地來攀附請安的官員仆從候著將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眾目睽睽之下沈昭容坐在轎里都覺得臉上燒得慌只得灰溜溜地走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