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六十三章 千萬不能許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 千萬不能許婚

第六十三章 千萬不能許婚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全文閱讀

作者:


王易還有一些提議被李世民采納,但暫時沒有實施包括軍隊組成可以分京軍與地方軍,還有水師之分的提議;及大范圍開展軍事屯田的建議。都市小說

王易的提議中,建議軍隊分京軍、地方軍和水師,京軍為全國軍隊之精銳,平時宿衛京師,戰時為征戰的主力,訓練最正規,裝備也是最好,各級主官都由經過系統培訓,并上過戰場的人員組成;地方軍包括各道所轄之衛軍、都督府邊兵,這些地方軍除應備戰事外,還負有維持當地治安的使命;水師則負責渡海作戰的事宜。目前大唐水師組成雖然有一定的規模,但無論在人員編制還是戰船配備上,都比王易所期待的差上很多,他期待有一支強大的大唐海軍艦隊出現在歷史中。

各衛軍可施行軍事屯田,屯田所得可供軍用,特別是邊軍,以備軍衛在所駐之地能長期駐屯,穩固我新占之地的治理·這點是王易最為上心的。

后世那生產建設兵團的模式,是對西北那最大的省份進行有效治理的極佳模式,在原東突厥屬地,及青海之地試行下來,效果非常不錯。

這些提議李世民雖然很是贊賞,也認可并采納了王易的提議,只是李世民告訴王易,要做這些事,需慢慢來,按部就班,待募兵制開始實施一段時間后,才慢慢地展開。軍事屯田這項提議,因為在新占之地上已經實施,李世民的計劃,以后新占之地上依然采納此道,但其他內地物資可以方便供給的地方,軍隊還是不采取軍事屯田的方式。

當然王易提出軍事屯田的初衷即是如此·只提議后方物資供應不及的地方實行,可以非常方便供給的軍隊駐所,還是由朝廷通過各級州縣進行供應。

由王易提議,蘇定方主領的建立一攴特別作戰部隊的建軍方案·李世民是最先批準的,在王易忙著軍備改革的事項時候,由蘇定方當主將的、差不多與后世特種部隊類似的新型軍隊,已經在籌建之中,正在選拔人員。所有軍士都從駐扎在長安城內外的各衛軍中選拔,選拔條件非常嚴格。

初步選拔的人員將定在五百人·這五百人訓練出來后,看他們的訓練成果再決定后續的規模。

許多方案正在或者即將實施中。王易知道·要實施這些軍事改制方案,需要雄厚的財力、物力作基礎,才能保證一切都能順利實施,而初現盛世情景的大唐,已經基本能承受這些了。

貞觀七年,天下遭災,許多地方糧食歉收·但全國糧食總產量還是維護在較高水平,各地官倉內糧食儲存量挺多,賦稅收入也不差,因為各級官府救災及對,百姓并沒有出現逃荒現象·也沒什么亂事起來。貞觀八年,沒有大災,天下糧食再獲大豐收,許多州縣再次為無處堆積糧食而發愁,各地的糧價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天下間出現這樣的景象,在朝議軍備改制時候,李世民說的有底氣·朝中反對的官員也不多·最終得以實行。

與大唐盛世情景反差很大的是,周邊的諸夷部落卻因這些年的天災·還有戰事而遭到重創,許多部落在草原上無法立足,不得不依附大唐而維持生存,每年來歸附的胡夷部落都不在少數。

八月,曾經在西北一帶呼風喚雨多年的突厥拓設阿史那社爾舉部來降。

阿史那社爾為突厥處羅可汗次子,在貞觀初時候,與頡利可汗的兒子欲谷設分別統領鐵勒、回紇、同羅等突厥別部,貞觀三年,因與反叛頡利可汗的薛延陀部作戰失敗,阿史那社爾率眾西走,依附可汗浮圖城發展勢力,以圖自立。

貞觀四年李靖率軍滅掉東突厥,漠北大亂,此時西突厥汗國內部也是混戰不休,咄陸可汗兄弟相爭汗位,阿史那社爾乘機引兵攻打西突厥,攻占西突厥近一半國土,自稱都布可汗。

在自封可汗后,阿史那社爾手下有十余萬人,勢力非常強大,因其向大唐示好,李世民派出使者封其可汗位,強大后的阿史那社爾仍不忘薛延陀反叛之事,不顧手下勸阻,親率五萬余騎攻薛延陀于磧北,交戰百余日,不分勝負。時西突厥利失可汗立,派人離間阿史那社爾手下,阿史那社爾的部下苦于長戰不休,多名重要人物被策反,率手下逃回西突厥,得知此消息的薛延陀可汗夷男縱兵攻擊,阿史那社爾大敗而逃,退走至高昌,手下僅剩萬余人。

兵敗后的阿史那社爾心灰意冷,畏西突厥逼迫,不敢在高昌久居,率殘部向大唐請降。

李世民聽從朝臣建議,特別是王易的建議·接納了阿史那社爾的歸降,將其殘部安置于靈州一帶,并令阿史那社爾到京任職,授其為左驍將軍,還將皇妹南陽公主許其為妻。

危難之際遇到這般待遇的阿史那社爾感激涕零,在李世民面前長跪不起,表示愿意一直效忠于大唐皇帝,一輩子任大唐皇帝驅馳。

阿史那社爾的請降具有連動效應,在其歸降后,有不少在西北一帶無力生存或者原本依附其他較強勢力的部落,紛紛向我大唐請降,及至貞觀九年下半年,前束歸附的突厥部落計有二十余萬人,這些歸降的部落族人都被拆分安置,他們的頭人俱進京任職。

除許多大小部落來歸附外,還有很多的西域部落或者小國派使來長安朝貢,希望得到大唐皇帝的冊封,連位于伊列河一帶的處月、處密等西突厥別部皆遣使進貢。

李世民趁機派出使者,前往西域,將大唐皇帝的天恩宣示給西域諸國,還有西突厥各部落,授以他們大唐的官職和爵位·并調停各部落間的爭斗。

大唐在西域一帶的影響力日增,這讓與大唐接壤的吐蕃惶惶不安。

貞觀九年底,吐蕃贊普棄宗弄贊派出了以大論祿東贊為使者的使團來到長安,向大唐皇帝請婚,請求將公主賜嫁于吐蕃贊普棄宗弄贊,棄宗弄贊在親筆信上還說,若大唐皇帝許婚,吐蕃愿世世代代唯大唐為尊,以臣自居,歲歲進貢。

在祿東贊當殿表示此請求后,李世民立即問詢于朝臣,是否許婚。

出乎所有人的意外,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意見的是當朝駙馬,皇帝面前的紅人王易。

正在為遇到這千載難逢機會,并撈到第一個當殿發表意見而興奮不已的王易,在得李世民應允后,馬上就用他那高亢的語調,大聲地表達了他的反對意見。

“陛下,臣以為,萬不可許婚在殿中諸臣驚異的目光中,王易昂首挺胸,娓娓而道;“吐蕃剛剛崛起,內部叛亂平息不久,對周圍部落的征服也是剛開始,無論是周圍的羊同、羌、蘇毗、多彌等部落或者小國都不愿意聽服于吐蕃,與吐蕃對抗的。如今諸胡來附,吐蕃人認識到我大唐的強盛,他們正是寄希望與我大唐的聯姻,提高其在周圍部落和小國中的威望1因此,陛下萬不可許婚

“陛下,臣反對1”王易話剛說完,魏征馬上站了出來,駁斥王易的說法,“陛下,臣覺得應該應允吐蕃人的請婚,吐蕃使者剛剛表稱,若我大唐許婚,吐蕃愿稱臣納貢,世世代代以大唐為尊,以一個女子的下嫁,換取一個國家的稱臣納貢,這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我大唐連歲起兵戈,這是有違天道人和之事,若能不動兵戈,就獲取吐蕃的稱臣納貢,何樂而不為···”

“陛下,臣不認同魏侍中所說的王易繼續強勢地辯駁·“棄宗弄贊雄才大略,剛剛即位幾年就平定了內亂,并向外擴張,若聽之任之,終有一天強大的吐蕃會危及我大唐。去歲我大唐出征吐谷渾的時候,就曾遭遇到吐蕃軍隊,他們覬覦青海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吐蕃軍隊的戰斗力非常強大,是不可小視的力量·我們應該趁其還未強大之時,將其力量削弱,而不應助長他們的力量。吐蕃請婚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攀附我大唐上國,提高在其他部落中的威望,以達到其威嚇其他部落,讓其他部落臣服的目的,我們不應讓他們這目的實現···”

王易吞了口唾沫,在魏征沒來得及辯解之時繼續大吼“吐蕃人目的不僅如此,他們還想在請婚的同時,獲取我朝先進的耕種水平和制造水平,提高他們的國力。如今的吐蕃只以牧業為主,沒有什么種植業、制造業,若陛下許婚,他們必定能很方便地獲取這些技術,那樣他們的國力將會突飛猛進地發展,以吐蕃人強悍的征戰能力,到時一定會成為我大唐最大的邊患,因此,我們萬不能讓這櫛的事發生。吐蕃人的稱臣納貢只是個幌子,目的就是迷惑我大唐的君臣,到時他們強大了,定然不會遵從當初的承諾,犯我大唐邊關的

說到這里,王易心內有憤怒起來,不顧一切地大吼·“陛下,國家的強盛,邊關的安寧是靠將士們用血肉之軀戰出來的,外敵的入侵也是靠將士們的奮勇作戰擊退的,而不是靠送女人的下嫁和親來換取的1我大唐有千千萬萬善戰的將士,若陛下要用女人的身體來換取邊關的安寧、胡人的稱臣內附,那千千萬萬的將士一定會蒙羞,臣等這些軍中的武將,再也沒有面目面對我大唐的任何一位女子1因此,臣請陛下拒絕吐蕃使臣請婚的要求···”(未完待續。

2011-2011,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