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六十二章 兵制改革進行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二章 兵制改革進行時

第六十二章 兵制改革進行時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全文閱讀

作者:


(感謝夕顏856、復我漢唐雄風書友的打賞N

貞觀九年五月底,也就是王易再次大婚后的三個月左右,新婚的妻子慕容雪產下一女。都市小說

因為與婚期的時間隔得實在太短,再加上生了個女兒,慕容雪生產之事,王易府上并沒有聲張,除了府上的人、最親近的一些親眷,慕容順那邊的一些人知道這事外,其他的人大部都不清楚此事。

慕容雪生了個女兒,王易都有點慶幸,若是生個兒子,還真的不好捂這事。在這個兒子比女兒尊貴許多的年代,像他這樣身份的人,嫡長子出生了,不好好慶賀一番,都說不過去。但要慶生的話,那就不打自招他在青海與慕容雪之間的私情了,還讓這位原吐谷渾的郡主懷了孕,這事肯定會成為街頭巷尾百姓談論的話題,轟動一時。

無論哪個時代,這樣的事都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大多的人都生著一副八卦的心思,無論什么時代,這樣的風流事會在八卦十足的百姓口里傳播的最。

王易的妻子生了個女兒,親近的人自然不能不來慶賀,那些來恭喜的人也是很低調,送來了禮物,看幾眼剛出生的小兒,再對王易恭喜幾句,留給王易幾個含意很深的眼神,就走了。

親朋好友們知趣,王易也松口氣,趁著李世民給他的幾天“產假”期,在府中好好陪妻兒們。

每一個小生命的降臨都非常讓人欣喜的,特別是為人父母的人,王易也不例外,雖然前面已經有兩個女兒了,這個剛出生的看起來肯定是個美人胚子的小東西他也非常喜歡,時常抱著逗樂,相比較其他兩個女兒,這個生出來時候足足有九斤重的丫頭,粗粗看去·眉眼更像王易。

看著嘰嘰喳喳來看妹妹的另外兩個小丫頭,王易在感慨,不知等這幾個小東西長大后,上門說媒的人會不會踩破門檻,他不知道他為哪些權貴的公子謀福利,為他們陪養出色的妻子。

只是這樣的感慨不好說出口·說出來的話要被妻妾們唾沫淹死,被人鄙視死。

對自己生了個女兒,沒能搶在其他姬妹前為王易生個兒子,拔得頭籌,慕容雪非常懊惱,即使王易非常喜愛這個女兒也是如此,在王易陪他時候,也發過牢騷·王易只能以他更喜歡女兒為由來開脫·讓慕容雪再接再厲,養好身體,爭取明年折騰個兒子出來。

在安慰慕容雪的同時,王易也很奇怪,為何妻妾們所生的都是女兒·這難道是他所生活的環境偏酸的緣故?他希望長樂公主肚子里懷的是兒子,長樂公主生了嫡長子,那在所有人面前都好交待了,包括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面前。

在慕容雪生產之前,王易大部時間都在兵部衙門忙著事兒,在慕容雪將生產之時,才抽空回府來,親自準備產前及產中的事兒·幾天的特殊“產假”結束后·王易又回去忙事了。

除了十天一次的旬休日,每天只有晚上時間能陪妻妾們·這讓肚子挺得有點大的長樂公主,還有剛生產的慕容雪,及焦躁于自己沒有懷孕的長孫凌和蘇燕很是不滿,長樂公主還偷偷地進宮,向父皇的母后訴苦,只不過對王易所作事寄于厚望的李世民,在變著法安慰了長樂公主幾句后,也沒如長樂公主的愿,給王易更多的假,只是允許王易把一些事帶回府處置。

父皇這樣的特許讓長樂公主稍稍的滿意,再加上懷孕后身體不錯,沒有犯什么病,心情不錯,又有王易親自的調理,這個火熱的夏季,長樂公主是安然度過的。

王易只得兩頭都忙,要把事兒辦好,還好把家中的妻妾們服侍好,還真的有點累。

以李世民為首的大唐統治階層辦事效率還是挺高的,在三月底的一次朝議,及隨后的政事堂議事通過了進行兵制的事后,以兵部尚書侯君集主領,檢校兵部侍郎王易相助,其他兵部官員及許多朝中武將參與進去的兵制改革事宜,也慢慢拉開緯幕。

兵制改革最重要的幾點瀣面,有一點是開始時候必須要實行的,那就是募兵制度的改變。

大唐現行的是府兵制,亦就是和后世時候后備役民兵一般的制度,亦農亦兵,閑時務農,戰時出征。府兵制可以說是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在他出現時候非常適合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但這樣的制度肯定有他固有的缺陷的,亦農亦兵的募兵制度在減低國家負擔的同時,也注定了軍隊戰斗力不可能達到很高的層次,在大唐軍隊對外的數次征戰中,這些缺點也都顯露了出來。要改變這個,必須采取募兵制,征召適齡段青年人入伍從軍,進行正規的訓練,嚴格培訓各級主官,使得軍隊組成員的整體素質有大幅的提高,并有實戰的鍛煉,從爾軍隊的整體戰力達到一個更高的度。

王易穿越前所處的后世時代,軍隊實力強大的軍隊,都是采取募兵制的,募兵方式還有多種,除募兵所得的軍士外,還有可以在極短時間動員的后備役兵源,類似現在唱主調的府兵制,常備軍與后備兵源有機結合,并有正規的訓練,還有實戰的機會,軍隊的戰斗力才能保證。

但剛開始兵制改革,不可能將以府兵制度下面組建的整個大唐的武裝力量一下子就全部轉換為募兵制所募集,那樣要亂套的,從府兵制到募兵制的改變,將是一個持續的、漸進的過程。

李世民采納了王易的提議,在今年秋收后·朝廷就要進行第一次的募兵,先一步募集一定數量的兵員,進行系統訓練后,看訓練的成果再決定募兵規模的大小,如何募兵,并針對其中的利弊做出相應的改動,在幾年內改革完畢,最終形成制度。

募兵制度改變后,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其他的變動,包括人事仕免,升遷制度,后勤供應制度,駐軍屯防、輪換制度,都要重新制定或者改動。

王易后世研究歷史的時候,對古代軍事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包括隋、唐,及后面的兩宋、元、明、清、民國及他所處現代的軍隊組成都有過研究,得出迂成果,發表過論文。只是如今他所處這個時代軍隊的基礎、將領的組成和任命,及后勤供應與歷史記載的不盡相同,要關注的方方面面更多,他后世時候的研究成果不可能全部照搬。

以侯君集為首的兵制改單領導小組大部都是久經沙場的將領,還有王易這個熟悉歷史上各朝代及后世現代化的軍隊組成體系的人在,在制度方案及開始實行時候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基本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兵部尚書侯君集辦事的效率也是很高的,做事的方式也是雷厲風行,若不是因為知道這員名將在歷史上因謀反被殺,王易都要和他成為摯交了。

募兵制可以說兵制改革的主引,其他方面的改變都是根據募兵制施行后的變化而改動的。

李世民也全程關注兵制改革的事,不定期召集負責此事的官員們了解情況,并親自布署。

如何設置軍隊模式,在保持軍隊戰力的基礎上·又不使領兵將領專權,使各軍隊都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最困擾李世民的問題,也是他考慮最多的。他在秘密吩咐王易時候,也著重講過管理模式的設置,只是沒對王易明說他的擔心而已。

王易當然知道李世民的擔心,他為此還專門寫了一個奏議·呈給李世民。

以現在十六衛模式管理募兵所得的軍隊,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十六衛的管理機關,也就是各衛的衙門都在京師,皇城之內,要有效地管理各級軍隊,這些衛軍的首腦機關肯定要隨軍隊一道設置,但所有的衛軍不可能全部都置于長安之近,十六衛遙領府兵的模式肯定要改變的。

不說這么多的軍隊放在長安周邊無用武之地,光這些人的各種消耗以京師之力都供應不起。

王易的提議是,在兵部管轄之下,按道的行政區域設置幾個類似后世大軍區的主管軍事的機構,每個軍事機構下面轄幾個類似集團軍編制的軍衛所,還有都督府,管理駐防在此道內的軍隊,各級主將設置也可以如同現在的十六衛,由大將軍、將軍負責其所轄軍隊的日常管理及碉練。

但大將軍和將軍只有管兵權和練兵權,沒有調兵權,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將領,率領各軍衛所調集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將領繳印回朝,軍士各回軍衛所,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而且隔二三年,各衛軍主將進行互換,避免原來大唐的歷史上節度使專制的局面出現·且武將不得干預地方事務,地方事務由文官主持,避免武將專權。

供給軍隊的各種軍需,如武器、鎧甲、馬匹、糧食,均由朝廷管理和供應,這些戰略物資的供應可由地方州府與各道的軍事分支機關共同主管···

王易所提的這些建議,李世民看了后大喜,與其他大臣討論后,馬上拍板決定采納,并以強勢的態度在朝議上通過,以宰相組成的政事堂議事也沒懸念地通過了。

以王易所提議的這些建議為大綱制定的一系列軍事制度,將在隨后的時間內,逐步實施。

可以說,動及大唐軍隊根本的兵制改革,已經正式拉開帷幕了··未完待續。

2011-2011,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