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一百四十五章 賜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五章 賜婚

第一百四十五章 賜婚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類別:

作者:書名:


蕭璟的質疑得到了另外幾人的應和,包括蕭瑀,還有魏征等幾位行事嚴謹的人。

貞觀四年比貞觀三年的收成增長了近一倍,貞觀五年再比貞觀四年翻一番,這增長速度也太讓人恐懼了。若照此速度下去,再過幾年,大唐境內都沒地方堆糧食了…

或許殿內只有少數只個人對這個數據沒有持懷疑態度,宣布此數據的戴胄當然是一個,親自過問過這個數據真實性的李世民是一個,參加統計的民部一些官員也是如此,當然,王易也是屬于相信數據是大概真實的少數人之一。

天下間的田畝數量在各級官府各項優惠政策的鼓勵實施下,有了大幅的增長,許多拋荒的田地被重新耕種,一些原本沒人種的荒地也被人開墾出來,使得官方掌握的可耕種田地遠比貞觀四年多,這是收成增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幾乎能實行兩季種植的地方,都開始了作物的復種技術,包括稻麥、麥黍、麥豆等作物的復種,原本一年只種植一季作物的田地,大部都種上了兩季,甚至三季作物,單季作物的產量并未減少,反而因為優良種子的引進,耕作技術的改進,灌溉條件的改善而使得產量得到提高,一畝田地一年的總收成,翻上一倍,甚至好幾倍,并不奇怪。

貞觀五年并沒什么大災,王易在沒看到民部統計的數據前,就已經大概推測過糧食總產量有幾成增長,他是做了最樂觀的估計,在和李世民打賭間,保證今年糧食產量會有五成以上的增長,李世民當時并不相信,還和王易下了很大的賭注,但民部的統計資料卻讓兩人都驚訝不已。王易一個勁地感慨,幸福來的太容易了,而李世民在叨念這個數據時,興奮的嘴皮子都在發顫。

天下間如此豐產,李世民這個皇帝是欣喜若狂,他知道,天下百姓已經不要為吃不飽飯犯愁了,王易所提的建議,在短短的兩年之內,就解決了大唐兩千余萬人口的吃飯問題,他這個當皇帝的,再也不要為糧食問題,為天下百姓的吃飯問題擔憂了。只就這么短短的兩年,取得了神話般的奇跡,李世民即使心境再沉著,心內的這份興奮,也是掩藏不住的,這樣的喜悅,是需要與人分享的,也要把這份成就,當成威懾的手段讓人知道的,因此也就有了今日讓諸夷使節參加朝會的事發生。

不過蕭璟等人的質疑是必須要回應的,李世民也馬上令戴胄解釋數據的真實性。

戴胄也馬上解釋了這個數據的來源,還把每州統計的糧食產量都在朝堂上報告了出來,眾臣從這些數據上明白,糧食增長最快的地方都在南方,江南道、嶺南道、山南道等地,特別是以往他們認為是蠻荒之地的嶺南道,糧食產量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其他地方。

南方天氣比北方熱,年日常時間更長,平均溫度更高,無霜期長,利于作物生產的時間相應也長,一些地方甚至水稻都可以種三熟,在朝廷推廣多季復種的情況下,糧食增長這般迅速,還真的不奇怪。

在聽了戴胄更詳細的數據解釋后,沒有人再出列提出異議,戴胄所舉數據夠詳細了,可以將一切都說明了,除非是各地上報的數據有水分,州刺史欺蒙皇帝,不過相信沒幾個刺史敢這般做的。

沒有朝臣站出來表示異議,但私下間的議論聲卻起來,一些忍不住心內驚奇的人,在悄悄地和邊上的人說著自己的驚喜,一些人甚至還說,如此多的新增糧食,又要修建不少的糧倉了。

看到眾臣在聽了這些數據后,不顧朝會的禮儀,在那里私語,滿殿鬧哄哄的,李世民意外的沒有惱怒,也示意司禮宦官不要阻止,他在滿臉得意地看了一會朝臣的表現后,站起了身,親自要求眾臣安靜,準備聽戴胄后續的報告。

原本一向嚴肅的戴胄也是一臉掩飾不住的興奮,在殿內重新安靜后,隨后報告了各種糧食的大概產量,不出王易的所料,糧食產量主要以稻米為主,水稻的產量增長率最驚人。接著又宣布了一年賦稅的收入,貞觀五年賦稅的收入比貞觀四年增長了四成,這個數據,更讓百官驚喜。

賦稅增長能達到這般程度,比糧食成倍的增長更讓百官吃驚,因為每丁的賦稅并沒有增加,賦稅增長這么多,國庫殷實了不少,實是很不容易啊!

可以說,如果民部尚書戴胄所宣布的數據是真實可靠的,那大唐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內,就從貧窮走向富強,這簡直是神話故事里面才有可能發生的。

接著戴胄又宣讀了一系列讓百官驚喜,李世民自傲的數據,在戴胄宣讀結束后,又有其他一些各部的相應官員,在李世民的令下,站出來向百官及眾使節宣讀這一年的成就。

糧食極度豐產,其他各項基礎建設進展順利,運河全線貫通,連洛陽到長安的永通渠都可以方便地行船,平叛戰事輕松取得勝利,這么多的成就,在一年內出現,真是讓人不可置信的奇跡。

今日朝會上公布的所有數據可以總結成一點,那就是貞觀五年,是個極度豐收的年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大唐在“一夜”之間,從貧窮走向富強。

在一系列的數據宣布完畢后,馬上有一些大臣站出來,盛贊皇帝的英明,他們表示,正是因為有了皇帝的勤政,采取的政令合乎天意民心,在上天的護佑下,大唐在短短幾年內,空前繁盛起來。

在眾臣和諸使節們魚貫而出,以美麗的詞藻盛贊了李世民一番英明后,嘴角都差不多笑歪了的李世民從御座上站起了身,擺手示意諸臣安靜。

在眾臣都安靜下來后,李世民也走到了殿下,帶著笑容看了看站在朝臣隊列最前面的幾位重臣,又以眾臣很少看到的親切眼神掃了一遍密布排列的諸臣后,這才朗聲說道:“我大唐能取得這般成就,與一個人的提議是分不開的,正是他向朕提出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良策,我大唐才取得了這般的成就…”李世民說到這里時候,故意停頓了一下,在許多大臣把目光投向比較靠后站立的王易時候,這才提著嗓子繼續說道:“此人就是通議大夫、右親衛府郎將王易!王易何在?”

“臣在!”好不容易才把自己表情控制住的王易,聽到李世民如此大喝,應聲后馬上從班隊上走了出來,快步走到殿前,在李世民兩步遠的距離站定,對依然站在殿下的李世民行了一禮。

“王愛卿,免禮!”李世民上前親手攙起王易,托著王易的手,面向諸臣,于次大聲說道:“正是王易王愛卿所提的諸多建議,才讓我大唐取得了這般成就,朕不必再為天下百姓吃不飽飯,流民四起而擔憂,朕也不必再為國庫空虛,無力做一些事而無奈,朕會重賞王易愛卿所立之功…朕也希望眾愛卿,都能與王易愛卿這般,向朕提獻更多有利于國計民生之議,朕自有重賞…”

被李世民當殿拉著手的王易,有點發窘,被皇帝當著眾臣的面表揚,又被數百雙神態各異的眼神注視,這滋味還真的說不清是什么,但也趕緊將手掙脫出來,對李世民恭敬地行了一禮,“陛下,我大唐取得此般成就,全是陛下英明決策,和殿中諸同僚齊力做事之結果,臣只是提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而已,萬不敢當陛下如此夸獎…”

“不!”李世民一副非常堅定的神色,打斷了王易的謙辭,只是沒再來拉王易的手,繼續大聲說道,“這兩年,大唐取得這般成就,你居功至偉,沒人能比的上,朕定會給予你重獎,”李世民說著回到了殿上,在御座前站定,聲音提的更響了,“無論是何人,只要他所提之議于國于民有大利,朕都會采納,并會給予重獎,王易愛卿提出了許多一般人沒有想及,但于國于民非常在利的良策,朕如何能不給予重獎?諸位愛卿說是不是?”

這時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快步走了上來,對李世民行了一禮后,恭身說道:“陛下說的極是,對我大唐做出重大貢獻者,必須要給予重獎,以此來鼓勵有更多能者,為我大唐的繁榮獻計獻策!”

魏征也馬上站了出來,“陛下,臣附議,有功當獎,有過必罰,此是治國之良道,若朝中大臣立下大功,不給予相應的重將,定會讓人寒心,也會塞了忠諫之路的…”

“房愛卿說的極是,魏愛卿言之有理,為我大唐立下大功者,朕如何能不給予重獎!傳朕旨意,授王易以渭南縣伯爵位,并賞黃金十斤,帛一千匹,”李世民在宣布此獎賞后,頓了頓,并在殿上走了兩步,這才在殿階前站定,神色也嚴肅了起來,聲音提的更高了,“朕為示對王易王愛卿的特別嘉獎,特將朕與皇后所生,封號為長樂的第五女李麗質,許以王易為妻,授王易為駙馬都尉,待來年完婚…”

“啊…”李世民剛一宣布完畢,殿上有數人發出了驚嘆…。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