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一百十四章 是不是朕的兒子也要教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十四章 是不是朕的兒子也要教訓?

第一百十四章 是不是朕的兒子也要教訓?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類別:

作者:書名:

在舉行凱旋儀式后的十余日后,朝廷再發詔命,授以歸降的突厥各部落頭領官職。

以頡利為右衛大將軍,并授懷善郡王爵,在長安為其置豪華的府弟,數百侍候的人供差遣。

授頡利手下的大將阿史那思摩為右武衛大將軍、懷化郡王,并令其為頡利降眾的新頭領。

在頡利被我大軍包圍,即將當俘虜的時候,大部的突厥頭領都向我大軍投降了,但就作為夾畢特勒的阿史那思摩還忠心地護衛著頡利,率手下拼死抵抗,最終被擒。

李世民得知此情況后,感嘆其是一條真漢子,并未給予阿史那思摩處罰,反而嘉其勇,授其右武衛大將軍、懷化郡王,與頡利一樣級別的職、爵,還特別授其為暫時還存在的突厥部落的頭領。

這可以說是突厥降將里面待遇最高的一個,在明眼人心里都會明白,雖然歸降的突厥頭領中,有好幾位被授以郡王的爵,但就阿史那思摩得皇帝的另眼相看。

王易因為知道歷史上阿史那思摩歸降后對大唐的忠心,對李世民如此的授獎,由衷地敬佩。

李世民識人手段還真的有一手,差不多就是從阿史那思摩還有執失思力開始,許多歸降的胡人將領得到大唐重用,包括后來的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等,這些胡人將領歸降后,一直忠心耿耿地為大唐做事,甚至數次領軍出征,為大唐征戰四方,立正卓著的戰功,一些胡將還只身前往北方,勸降其他部落來歸降,他們為大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李世民駕崩后,不少的胡人將領悲天愴地,哭著喊著要為李世民殉葬,雖然因為李世民遺詔的特別吩咐,這些胡將沒有殉葬成功,最后按他們的模樣雕了一些石像在昭陵邊上守衛,但也從中可見他們對李世民,對大唐的忠心。

若不是因為知道原來歷史中這些人物的事跡,李世民對待歸降胡將不同的方法與手段一定會讓王易不能理解的,甚至會勸諫阻止的,如今他只有敬佩的份。

數次作為使者來長安的執失思力為左領軍將軍。

先于頡利歸降的突利可汗,被授以右衛大將軍、北平郡王,原本在支持頡利和夾擊頡利間猶豫徘徊、最終所領部被迫降唐的阿史那突尼失為左武衛大將軍、懷德郡王,其手下的頭人史善才為右武衛中郎將,被李靖策反的康蘇密為左武將中郎將。

不過這些胡人頭領雖被授以軍職,但他們并未能直接到軍中領軍,他們的將軍、中郎將職只是閑職,挾蕭后及楊廣之孫楊政道來降的康蘇密,也沒有得到重用!

此次幾乎所有隨頡利一道歸降的突厥部落的頭領,都被朝廷授以官職,被授五品以上職務的突厥人,差不多都有五百以上。不過這些突厥頭人所授的職務,大多都是散官或者閑職。

這些歸降的胡將,以后職務上會有何變動,能否到朝中任實職,那自然要看他們以后的表現,而且這些人全部留在長安任職,沒有任何一名有影響力的突厥頭領回到原來的領地上任職。

王易不知道這是不是他的影響之故,或者是李世民謀略更加長遠的緣故,反正幾乎所有的突厥頭人,在歸降后被授以的新職,都已經和原來歷史上的大不相同了。

這樣個新的歷史起點,王易不得而知,但他知道,北疆的歷史,一定不會和原來的相同了,至于會如何發展,誰也無法預料了。

在對這些歸附的突厥頭人封賞授職的同時,朝廷也宣布了詔命,在定襄大都督府下,設置云中、定襄、桑乾三個都督府,及順、祐、化、長等六個州。各都督府及州的長官由漢人當作,副長官由當地的突厥頭人擔任!

被俘虜的數十萬突厥部落族人,朝廷還未下達安置的命令,這差不多近三十萬突厥族人,分片關押在長安與洛陽間的數處集聚地,有重兵把守看押。

因為大部的頭領都被押送到長安,這近三十萬突厥族人差不多陷入群龍無首的地步,時常有小規模的騷亂發生,不過這些騷亂都被鐵腕的手段解決了。

在得知唐軍有連帶的懲罰手段處理歸降突厥部落的騷亂,那些已經被朝廷“招撫”的突厥頭人很是心急,一再要求去安撫他們的族人,朝廷也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在我看守俘虜的將領陪同下,這些突厥頭人進到營中,以自身的安排說服他們的族人,朝廷會給他們好的安置的。

這些突厥頭人現身的說法還是有效果的,突厥族人騷亂的事大幅度減少。

雖然在戰事勝利的消息傳來后,朝廷對如此處置這些突厥降眾已經有了大致的方案,但那只是一個方向性的政策,并不是具體的實施方案,如何處置這些俘虜,將哪部分安置在哪個道,哪個洲,作為戰俘的那些突厥人安排在什么地方進行勞動改造,都還在討論中。

朝會時候,朝臣們時常為這些事發生爭論,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不過那些歸降的突厥族人如何安置,已經有了大概的方案,只不過,安排進行勞動改造的那些戰俘,將置于何處,數次朝會時候朝臣們討論來討論去,暫時還沒個定論。

不是大朝會,一般性的朝會王易是沒有資格參加的,他并不太清楚朝中大臣為如何安置突厥降眾的事依然還在爭論,他以為李世民早有定論了,所以并未過多關注,他關注的還是上次與長孫渙等人沖突后,那些被他和手下人痛揍的紈绔子弟們的父親,會有何反應。

自當日在酒樓與長孫渙等人發生沖突事后,王易只拜訪了長孫府,向長孫無忌表示歉意,其他府上并不曾去,他只是派出手下,四處打聽這些府中對這件事的反應。出乎他的意外,當日被打的那些紈绔子弟的府上,并無什么異常的動靜,只不過相互間有過造訪而已。

自覺長孫無忌已經不會再找他麻煩,其他紈绔的父親也不會找上來門,王易的擔心也消除了大半。只不過就在王易稍感放心的時候,又接到宮內來人的傳報,宣他進宮。

李世民心情似乎很好,在王易進了殿,向他施禮后,即招呼王易落座:“晨陽,這段時間朕忙于處理歸降突厥部落的事,都未與你好好聊事了!今日我們坐下好好說說事!”

王易跟著李世民在案邊坐了下來,恭敬地作了一禮回話,“陛下忙于朝事,沒得空閑,臣這些日子卻無所事事,不能為陛下分擾,甚是慚愧!”

“你無所事事,就到街上去尋釁滋事,與人打架了?”李世民臉上帶著玩味的笑容說道。

李世民這般神色,又當面問起來,王易先前怕被皇帝責罵的擔心完全消除,當下故意露出一點尷尬的神色說道:“想不到臣與人在酒樓爭斗的這種小事,連陛下都知道了!”

“這還是小事?你不看看被你們打的都是些什么人?”李世民重重地拍了一下案幾,怒斥道,“臭小子,你真能啊,閑著無事到外面喝酒,還帶著朕的兒子去,竟然在酒樓與人爭風吃醋,為一個賣唱的女子大打出手,想不到你小子還有這般花花心思,公然和人家搶女人!你府上不是有個才貌都非常不錯的妾室了嗎?又想再找小妾了?你想要納妾,與朕說一聲,朕賞你幾個宮中女子即可!”

聽李世民如此說,王易有點著急,趕緊解釋,“陛下誤會了,事情并不是這樣的!當日臣與蜀王殿下,馬御史一道在酒樓喝酒,聽到隔壁有女子的呼救,過去看時候,發現是有人輕薄賣唱的女子,把那女子的衣服都拉破了,實是讓人看著惱怒!臣等好心勸那幾位喝酒尋樂的公子'放了那個賣唱的女子,但沒想到那些人根本不聽勸解,還對臣和馬御史群起攻之,臣和幾名隨從怕蜀王殿下被傷到,被迫還手,將那些人制服!只是沒想到,他們都是朝廷功臣的后人!臣并不故意和他們爭斗,也不是搶女人,事后把那名女子送回了住處,那是一名以賣唱為生,掙幾個錢供養有病老母的弱女子…”

王易大概地把當日的情景說了一遍,還一再強調,李恪沒有參加斗毆,也沒露臉。

李世民已經聽李恪說過當日事情發生的經過,李恪當日所說的情況越加的夸張,把長孫渙那些人大大丑化了一番,把王易的行為當作非常俠義之舉講給他聽的,聽王易這基本接近事實的描述,反而有點意外,只不過責備的口氣依然保持著:“臭小子,朕知道你身手不錯,數個人都不是你對手,只是你那不錯的身手,沒用在戰場上,今番卻讓來對付朕那些有功之臣的子嗣,你那相好長孫凌的哥哥長孫渙,還有朕姐姐的兒子,蕭瑀的兒子,屈突通的孫子,你膽子還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把這些一般人不敢惹的人狠狠地打了一頓,這一下子,你把朝中這些重臣都得罪,下次你還準備再得罪何人?是不是要教訓朕的兒子,把朕也得罪一番?”

聽李世民這有點搞笑的責怪,再看這皇帝那古怪的臉色,王易剛剛提起的心又放了下來,“陛下,臣當時只是一時沖動,意氣用事,被迫還手的,根本沒想過要去得罪誰。臣年輕,性子急,容易沖動,一向愛打抱不平,不愿意看到有柔弱之人被人丈勢欺凌,看到不平事自然不能容忍,下次遇上了,還是會插手去管,只是不會采取這樣暴力的手段,不會再打人了!”

“好小子,你得了便宜還賣乖,還敢有下一次,”李世民有點被嗆住了,咳嗽了兩聲,笑罵道,“你打了人,拍拍屁股就走了,也不去想會不會有人認識你,會不會有人來找麻煩……”

“連陛下都知道了,他們定然也知道是臣的干的了!”王易小聲地嘟噥了一句。

“臭小子,朕還不知道你那點心思,”李世民用指頭指著王易,唾沫橫飛地罵道,“朕知道你腦袋好使,知道自己闖下了禍,會有人找個麻煩,特別是長孫府上,所以想到去你那相好府上道個歉,但你其他府上就不去理會了?還下次,下次若再如此,朕也懶得來管你的事,更要責罰你了!”

“多謝陛下的恩典!”王易趕緊起身作禮致謝。原來李世民插手管這事了,難怪被他們打的人的那些府上,至今沒什么動靜,應該都是李世民干預之故了。

“不過你所做并不過錯,遇到此種事,是不能置之不理,功臣之后,如何能做這般無禮之舉,被人知道,朕都要蒙羞!朕已經嚴責了這些人的父親,讓他們好好教管一下他們的兒子,不要讓朕再聽到有類似的事發生,朕希望他們成為朝廷的有用之才,而不是只知道游手好樂,調戲女子的紈绔!”李世民義憤填膺地說了兩句,再降低語調,似警告王易一樣,“不過你做事也不要如此沖動,要插手也不要親自動手,朕對你可有非常多的期望,不希望你與朝中大臣間有芥蒂產生,讓人對你心生誡意,以后難做事!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多謝陛下教誨,臣一定謹記在心!”

王易對李世民的包容和恩寵還挺是感激,他還真的擔心柴紹、蕭瑀等人找上門來,興師問罪,即使自己有理,就會他們也是很累的,幸好李世民的插手,讓這些事都不會再發生了。

只不過李世民所說,長孫凌是他的“相好”,讓他有點哭笑不得,這皇帝說起這事時候,為何口氣怪怪呢?王易又下意識地想起當日李世民酒喝多時候的言語。

只是不待王易細想,李世民開口打斷了他的思路,“好了,此事就這樣過去了,朕不愿意再聽到有人提及,朕今日來,是要問詢你一些事的!”

“陛下,有任何事,盡管問詢,只要臣知道,一定知無不言!”

李世民收起了剛才的神色,變得嚴肅了,“近三十萬突厥族人歸降,這些人一定要盡早安排,如何具體安置突厥降眾,將需要進行勞動改造的突厥戰俘置于哪些地方,朝中大臣爭論不休,將歸降的突厥人安置在內地是你提出的主意,朕今日想聽聽你的主意!”

,到網址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