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一百零二章 不和諧的爭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二章 不和諧的爭論

第一百零二章 不和諧的爭論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類別:

作者:書名:

與李世民一樣全身心高興的王易聽到這不和諧的聲音,不禁一愣,順著聲音望過去,發現是太常少卿蕭瑀站出來說話。

蕭瑀在貞觀初的幾年內,已經數次起伏,上上下下,置相、罷相好幾個回會了,都是因為其性子過于耿直,惹惱了同僚及皇帝李世民之故,今次也是被罷了相,在賦閑了一段時間后重新被啟用,但只任太常寺少卿職,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職比蕭瑀先前所任從二品的尚書左仆射,可是相差了好多級,更不要說各司的職,那重要性可是相差更加的大。

看今日蕭瑀的說話的語氣與內容,他絲毫沒有顧及自己因言獲罪的教訓,又站出來,發表不同于一般人的見解了。

只聽蕭瑀繼續說道:“陛下已經同意了頡利內附的請求,朝議后做出了允許頡利內附的決定,派出了使者前往突厥部宣布陛下的詔令,同時令定襄道行軍李大總管派人馬接應,但李大總管卻未執行陛下的命令,私自決定派大軍趁突厥人疏于防備間,偷襲突厥人的大營,此戰雖然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并沒什么可以稱耀的地方,此是置陛下、置我大唐不義,失信于天下間,實是我大唐之恥,陛下應該重責前方的領兵將領,再將俘虜的突厥人全部釋放,以示我大唐誠意!”

“陛下,臣附議!”魏征也站出來,表示支持蕭瑀的決定,只不過魏征是有條件的支持:“陛下,臣覺得剛剛蕭少卿說的有一些理,此戰確實有些勝之不武,突厥人接到了陛下同意其內附的請求,肯定疏于防備,這才讓我軍有可趁之機,朝廷應該為此失信天下之信謝罪,只不過,突厥人已經被殲滅,頡利也被我俘虜,其原本就已經請求內附,正好可以讓他們到長安來,俘虜的突厥人,給予他們良好的安置就行了,前方的領兵將領,需要要重責一番!想必我大唐以此誠心,可以挽回一點信義,不讓諸胡寒心,我大唐一向以信義治天下,威服四夷,豈可因小失大!”

聽這兩位重臣這般言語,王易有點忍不住,想站出來批駁一番,但在看到李世民的神態,及百官的神色后,還是止住了這念頭。

今日在殿內的,大多是二、三品的大員,四品極的都不少,就他一個官職最低,其他那些官員也肯定有意見,先聽他們說說,再站出來發表,那樣可能可以少被人攻擊一些,何況李世民都沒表示態度呢。

蕭瑀和魏征的話讓李世民勃然變色,好心情被毀了大半,但他還是忍住了,用淡淡的語氣解釋道:“朝廷的詔令雖然是以六百里加急送出,但北方天氣惡劣,連降大雪,車馬行進困難,再加上我大軍正在快速追擊突厥殘部的過程中,特別是李大總管親自率領前鋒軍急襲突厥大營,行蹤無定,朝廷送出的詔令,沒能及時送到他們手上,并不奇怪!還有,兩軍對陣,前方軍情瞬息萬變,說不定李大總管也發現了突厥人的異動,才采取此策也不定呢!朕并不認為李大總管此舉有何不妥當…”

李世民說到這里的時候,瞄了一眼朝臣隊列后邊垂頭而立的王易。

王易隱隱地感覺到,李世民是希望他站出來說事,他不知道他的感覺是不是正確,在李世民話說完后,馬上站了出來,對李世民奏道:“陛下,對于頡利此番請求內附之事,臣有一事很不明白!”

李世民眼中有贊賞的神色露出來,對王易點頭道:“王小愛卿對此事有疑慮盡管說來!”

“是,陛下!”王易再作一禮后道:“陛下,頡利在遭到我大軍的突襲后兵敗,自知不是我大軍的對手,所以派出使者來長安,向陛下請求內附!但臣很奇怪,頡利為何不向近在咫尺的李大總管及其他定襄道大軍麾下分總管請降,而派出使者,千里迢迢來到長安,面見陛下請降,請求內附,他們完全可以派出使者,照會李大總管或者其他將領,向他們請降,或者通過他們向朝廷遞交請求內附的奏表,那樣可以馬上息兵止戰,后續的戰事不會再進行…”

王易說到這里,稍停了停,有點傲然地看了看那些驚異看著他的朝中重臣們,以非常肯定的語氣下了結論:“因此臣以為,他們如此決定,并不是真心請求內附,而是想通過請求內附,讓朝廷下命令給我各領軍將領,停止追擊,或者拖延我定襄道大軍追擊的步伐,為他們逃脫我大軍的追擊,避免覆滅而采取的緩兵之計,李大總所采取的攻擊手段,應該是非常正確和及時的…”

“陛下,臣附議!”王易剛說完,長孫無忌馬上站了出來,支持王易的猜測,“臣覺得完全有這種可能,兩軍對陣,頡利若真心請降,他們派使者向李大總管及我各軍將領表示此意,是最快捷的途徑,但他們一邊逃跑,一邊派出使者,十萬火急趕到長安,面見陛下,請求內附,實是非常不合理,其中定有詐,我們可以將此事調查清楚后,詔告于天下,提示頡利請求內附,只是緩兵之計!那樣天下的百姓,定然不會說我大唐失去信義的!”

“陛下,臣也附議!”尚書左仆射房玄齡也站出來,支持王易和長孫無忌所奏,“頡利派使者來長安,請求內附,但在前方卻與我大軍死拼,沒有一點歸降的意思,實是非常不可理解!”

王易所說,及長孫無忌、房玄齡兩位重臣的附議,讓殿內諸臣都有些恍然,一些人皺著眉頭在思索起來。

李世民聽了也很是滿意,他也沉思了一會再說道:“幾位愛卿說的甚是有理,頡利請求內附,很可能只是緩兵之計,待問詢了俘虜的突厥頭人,及得前方將領的報告后,此是定然可以完全明白!”

蕭瑀雖然也覺得此推測有理,但還是不依饒地站出來,繼續奏道:“陛下,此只是為李大總管開脫的理由,即使頡利請求內附只是緩兵之講,朝廷可以不治領軍將領違反命令之罪,但從前方傳來的軍報看,我大軍襲營時候,鴻臚寺卿唐儉已經在突厥人的大帳中,正與頡利商議前來長安面圣的事,唐儉是定襄道大軍護送過去的,想必領兵的將領也是知道唐儉一行在突厥帳中,但他們不顧同僚的性命,在我使團還在突厥人的大帳內時,就發動攻擊,就憑此事,也要治前方領軍將領之罪!”

李世民瞪了幾眼牛脾氣上來的蕭瑀,慢條斯理的說道:“護送唐愛卿一行前往突厥大營的是大同道麾下的將士,李大總管并未知曉此事,他們如何知道唐愛卿一行在突厥帳內?再者,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方的將領無論在何時,都要審時度勢,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如何實施軍事行動的決定,即使他們在發動此次突襲戰前,已經收到了朕的詔令,但若他們有情報能證明,頡利只是以請求內附的幌子拖延時間,這才發動攻擊的,有何不妥當?他們完全可以依據他們所探的情報行事,而在事后報告朕知曉即可!頡利一向不講信用,在我大唐初立時,就與我結盟,互不相侵,但在武德年間,每歲必犯我邊境,武德九年朕剛即位時候,突厥的大軍還曾闖至渭水邊,長安告急,那時可曾想到頡利有否講信義?”

李世民說起此事,激動起來,手指頭都亂舞了:“突厥人是如此奸詐,趁我大唐有亂,四處遭災之際,舉數十萬大軍南下,想將我大唐一舉滅亡,連長安都差點被攻破,幸好當時終于挺過去了。如今我大軍已經將頡利部盡殲,東突厥汗國滅亡,你們卻想到為他們打抱不平,說我大唐不講信義,前方統兵將領讓大唐失信于天下了?朕決不認同,也不允許你們再以此事彈駭前方領兵將領…”

李世民最后一句截釘截鐵的話讓殿內諸人都吃了一驚,皇帝還決少有這樣對眾臣講話的時候,不惜在眾臣面前公然維護李靖、李世勣等前方統兵的大將,看來李靖等將領在前方的舉措是深得皇帝的贊賞,皇帝無論如何都不會治他們的罪了。

或許蕭瑀也明白過來其中的意思,在猶豫了一下后,沒再繼續說,和魏征一道退回了隊列中。

這時長孫無忌又站了出來,對李世民作禮奏道:“陛下,如今頡利所部已經被我大軍盡殲,東突厥汗國覆滅,臣覺得我們不應該糾纏于該不該治前方將領違令之罪的時候,而應該討論一下該如何善后,頡利統治大漠南北許多年,影響力非常大,其部被滅后,那一帶的勢力會出現真空,周邊的其他部落會趁機謀求各自的勢力范圍,如何有效地管理各部落,將我大唐在那一帶的影響力施展到最大化,臣覺得,這是我們目前最應該商量的問題,其他事,可以待大軍回朝后再議!”

李世民點頭認同,朗聲說道:“長孫愛卿所說非常在理,朕今日召各位進宮,即是為了討論此事,下面朕想聽一下諸位愛卿對此戰后善后事宜的建言!”

,到網址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