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學家二四一、身向榆關那畔行(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大科學家 >>重生之大科學家最新章節列表 >> 二四一、身向榆關那畔行(下)

二四一、身向榆關那畔行(下)


更新時間:2012年09月18日  作者:何事公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何事公 | 重生之大科學家 
何事公作品

簡介:第四卷驪歌一疊

收藏好書,發表原創

第四卷驪歌一疊

第四卷驪歌一疊

歡迎您

.二四一、身向榆關那畔行下

作為濱江廳所在地、一個年青的城鎮,傅家甸里的場景讓眾人大為吃驚,它甚至比大家見過的任何一座城鎮都落后。()i.

四周房屋都非常低矮,卻在屋里掘地三尺,形成了半地穴式民居。墻壁是用粗糙的土坯隨意壘成,屋頂蘆葦茅草沒經過任何修剪。似乎只為能住人,不講究任何美感。

逼仄狹窄的街道就是個大垃圾場,各種爛菜葉、刷鍋水、人畜糞便被兩側住戶隨意傾倒在路旁。幸好現在是冬天,所有垃圾都被凍起來。要是夏天,這里必定污水橫流、蚊蠅亂飛、臭味撲鼻。

即便如此,眾人還是小心翼翼地在各種新扔的垃圾間,尋找可以落腳的地方。伍連德不小心踩到了一團人中黃,差點摔個大馬趴,不由恨恨說道:“這里完全是個不折不扣的貧民窟。”

趙景惠強忍著惡心問道:“先生,你說我們經世鎮也是十年,傅家甸也是十年,怎么環境會如此懸殊?”

程子寅撇撇嘴:“這哪能跟咱們經世鎮比?經世鎮垃圾場都比這里干凈一萬倍!”

孫元起一邊看路一邊隨口解釋道:“之所以如此懸殊,是因為傅家甸里還沒有出現士紳階層。”

“為什么這么說?”伍連德有些不解。

“傅家甸本是江邊的一片荒草地,因為修建鐵路、易于捕魚,才變成現在的城鎮模樣。里面住戶絕大多數是勞工、漁夫,剛到此處不久,還沒拿定主意是長久定居還是臨時落腳,而且限于自身的經濟和文化條件,他們只能搭建簡陋的房屋居住。”孫元起信口說道,“出現士紳階層,則表明大家在這里居住已久,出現了有錢、有文化的社會中層人物。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作為地方精英,他們有兩個選擇:一、搬離此地,到適合自己身份的地方居住;二、固守此地,主持改造周邊環境。前者促進了城市的形成與繁榮,后者則促進了城鄉的均衡發展。

“中國人觀念里向來是‘安土重遷’、‘故土難離’、‘落葉歸根’,所以留守的還是多數。等傅家甸再發展十多二十年,出現了士紳,他們會在修建好自己房屋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進一步改造其他住戶的行為規范,使得環境得以改善。[]i.”

程子寅有些不信孫元起的歪理:“大人,咱們經世鎮可不是先出現士紳,后來環境才好起來的!”

孫元起哈哈一笑:“我們是現有學校后有城鎮,學校里的老師就不是士紳啦?老爺我就是個不大不小的士紳,哈哈哈。再說,經世鎮最初也是這樣粗糙的茅草屋,難道你忘了?不信你問趙景惠。我們只不過是把別人要走三十年的路,用十年走完,美其名曰‘快速城鎮化’。”

說話間,眾人拐城里的主干道,明顯路更開闊,兩側還挖有排水溝,夾道的房屋也更整齊些。讓孫元起覺得驚訝的是,疫情已經到了爆發階段,街居然還是人來人往。

行人見突然冒出一支白衣白帽白口罩的隊伍,連忙讓出一條路,站在兩旁低聲竊語。隊伍前進時,路邊有個圍觀的賣瓜子小販突然倒地,鮮血從口鼻中潺潺流出,手腳抽搐幾下,眼看是不活了。手中提著的半籃瓜子撒了一地。周圍人看見,先是趕忙退后幾步,以示與自己無關;旋即看到地的瓜子,馬又前幾步,開始搶奪灑落在地的瓜子,擠鬧成一團。

孫元起現在已經怒不起來了,反而感到一種悲涼。對身邊的程子寅說道:“鳴槍驅散圍觀者。”

程子寅命令道:“第三、第四小隊,驅散圍觀者!”說罷自己掏出子彈壓進槍膛,朝天開了一槍。

聽到槍聲,圍觀的行人俱是一愣,再看見數十人端著刺刀沖了過來,頓時慌了手腳,顧不手中物事,四散奔逃,很快主干道空無一人。

這時從兩側店鋪里蹦出幾個手持警棍的巡警,一邊整理衣冠,一邊大聲嚷道:“剛才誰開槍?誰?”等看到二十多人正端著鋼槍一齊瞄準自己,頓時像被切了電源的收音機,再也發不出半點聲音,沒出來的則以更快速度縮進了店鋪,出來的人則很明智的跪倒在地,抱頭求饒:“大王饒命!大王饒命!”

孫元起說道:“讓他們所有人都過來。”

程子寅狐假虎威,一腳踹開店鋪的大門:“欽差大人有命,所有巡警全部出來參見,否則就開槍了!”

孫元起一頭黑線:誰說要開槍了?

不過這個威脅確實很有殺傷力,屋里的幾個巡警乖乖走出來,和剛才那些人一樣抱頭跪倒。[]不待孫元起前問話,早有濱江廳的官員摘下口罩呵斥道:“你們還不滾過來參見欽差大人!”

巡警見了熟悉面孔,心里長舒一口氣:看來真是欽差大人,不是山里的胡子,這回算撿了一條命!當下連滾帶爬來到孫元起面前,參差不齊地喊道:“小的參見欽差大人。”

孫元起問道:“你們濱江廳巡警局有多少人?局長是誰?”

巡警還沒有說話,剛剛插嘴的官員打了個千:“回稟大人,下官吳存德就是濱江廳巡警局的局長,我們全局下共有62人。”

孫元起道:“你們回去馬寫公告,從明日起全城戒嚴,所有民眾不得隨意出門,嚴禁舉辦婚喪嫁娶等大型集會活動,所有發燒病人全部送到醫院隔離檢查,不得有誤!如有人隨意違背,先關進牢里再說。”

辦法,現在欽差最大,別說寫公告,就是讓大家圍著傅家甸裸奔三圈,還不得乖乖從命?

吳存德正要告退,孫元起又道:“這幾個巡警先留下來,我有用。”于是他們就被抓了壯丁,有的去尋找賣瓜子小販的家屬,有的則拆下門板,把尸體運到城外準備焚化。

此間事了,天色已經漸漸昏黃,一路奔波勞累,眾人都面帶疲憊之色。孫元起道:“伍先生,你再辛苦一下,陪我到養病院看看。其他人由濱江廳安排,先找個地方休息洗漱。如何?”

伍連德也是急性子:“在下正有此意。”

于是在十多名志愿者、七八名濱江廳地方官員的簇擁下,孫元起、伍連德前往養病院。剛到病院,大家就被嚇了一跳:在門口橫七豎八擺放著十來具尸體,每具尸體都有發黑的血跡。這哪是什么養病院,完全就是人間地獄!

其他人都是三十多歲的壯年人,閱歷多些,死人也見了不少,除了嚇一跳之外倒沒有什么。但那十幾個志愿者都是青年學生,哪里見過這些?一個個都嚇得面色慘白,把手里的鋼槍捏得鐵緊,幾乎可以肯定,他們今晚回去一定做噩夢。

陪同官員快步前喊道:“姚醫生、孫醫生,你們在嗎?欽差大人前來視察。”

兩位四十歲左右的醫生聞聲從屋里走了出來,他們應該是正在巡查病房,穿著白大褂,出門的時候才解下臉圍著毛巾。正要見禮,孫元起連忙前扶住:“兩位,辛苦了!”

陪同官員道:“孫大人不顧病疫兇險,一路直奔濱江廳。前腳剛到,后腳就來養病院視察,足見對二位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周圍頓時響起一片溜須拍馬聲。

孫元起顧不和他們打哈哈,介紹道:“姚醫生、孫醫生,鄙人孫元起,忝任學部左侍郎,受朝廷委托,主持本次防疫事務。這位是伍連德伍先生,劍橋大學博士,主攻傳染病學,現任北洋陸軍軍醫學副監督,被孫某聘為本次防疫事務總醫官。希望三位精誠協作,早日消滅疫情。”

“一定,一定!”三人齊聲答道。

孫元起問道:“姚醫生、孫醫生,請你們實事求,最近疫情如何?我好有所準備。”

伍連德也說道:“孫大人曾留學西洋多年,對醫學頗有研究,二位直說無妨。”

這時候能來傅家甸參與防疫的都是熱血之人,姚醫生也不隱瞞:“形勢嚴峻啊!隔離工作尚未實施,被傳染者越來越多。疫死者橫尸街頭,防疫無從談起,傅家甸居民現在是人人自危!”

正話著話,遠處走來兩個伙計打扮的青年,他們抬著一個還在呻吟的病人往門口一扔,便匆匆離去。孫元起奇道:“他們這是?”

姚醫生嘆口氣:“聽說這種病會傳染,城里醫生、郎中都不愿出診,如今傅家甸只有我們這里能收治,所以得病之后就往這兒送。才幾天,我們這個養病院就人滿為患了。”說完,他進屋招呼看護把病人抬了進去。

“你們怎么治療?治療效果如何?”伍連德問道。

邊站著的孫醫生搖了搖頭:“說是治療,其實就是注射些葡萄糖、吃點退熱止咳藥片,剩下的只能聽天由命,等死罷了。”

孫元起又問道:“關于如何防疫,你們有什么建議?”

孫醫生說道:“我們經過十多天觀察,發現這種疾病可能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染,所以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隔離患者,開窗通風,對四周消毒滅菌。可是我們向濱江廳、西北路道建議之后,根本沒有下文。很多人知道這種病傳染之后,為了避免官府的查究,甚至趁深夜把死去的親人棄尸街頭。”

姚醫生這是走出來,憤憤不平地說道:“別說扔死人,就是扔活人的也有。昨天我出門,親眼一個尚未咽氣的病人被人從屋里拉出來,丟在街邊。旁邊正好有個站崗的巡警,我問他為什么不過問此事時,他大言不慚地說:‘我只是個巡警,他們愿意扔自家人就扔,我能怎么著?別說扔這兒,就是死這兒,又與我何干?’把我氣得夠嗆。”

孫元起從志愿者的背包里搜刮了幾個,遞給姚、孫兩名醫生:“來時路,我聽西北路道于大人說,你們二位發現此次疫情可能是依靠飛沫傳染,這是一個重大發現。這是口罩,雖然它對其他傳染沒有什么明顯效果,但對于依靠飛沫傳染的疾病卻具有很好的防護效果。你們戴試試,我們一起進去看看。”

雖然在元代宮廷里,伺候皇帝的宦官和侍女已經會在口鼻佩戴絹布,以防止污染食物。但真正普及口罩,尤其是醫用口罩,還是出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當東北爆發鼠疫時,孫元起想到的防疫措施里就是佩戴口罩,不過尋遍大江南北,在遍地紡織廠的中國居然沒有一家生產口罩的。孫元起只好畫出樣式,請紡織廠代為加工。好在樣式簡單,工藝更不復雜,很快第一批樣品就寄送到了山海關,并隨著孫元起等人一同北。

兩人大為感動,手忙腳亂地佩戴口罩,引導孫元起進入院內。

所謂養病院,是由一間公共浴室臨時改造而成,面積不過數十平米,里面擺滿了各式病床,病人太多,甚至地都鋪著被褥。病院里除了姚、孫兩名醫生,只有5名看護協助。

孫元起大致看了片刻,退出院外,寒聲對濱江廳官員說道:“你們現在就回去和劉鏡人說,我限他在明天中午之前,找到一座三十間房的院子做傳染病醫院。如果找不到,他這個濱江廳同知就當到頭了!”d

歡迎您


上一章  |  重生之大科學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