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向后推移,正月二十四,攻南陽此戰的第一支開拔部隊,也就是從許縣開往河南尹的這支部隊,已從許縣軍營里邊出來,正往河南尹的方向而行,共約兩千步騎,以步卒為主。
中軍有一個二十上下的年輕文吏,沒有與其它的文吏一樣乘車,卻是騎馬,腰中佩帶寶劍,馬上的身姿玉秀,氣宇軒昂。同行於附近也是騎馬的諸多將校之中,他雖未著戎裝,但是沒有半點的違和之感,——這或許是因他具有英武之氣的緣故。
這文吏正是現任荀貞車騎將軍幕府從事中郎的周瑜。
周瑜前頭不遠,川流不息的行軍隊伍中,一面將旗迎風招展,上寫著“中郎將劉”四個字,又在這面將旗近處,一將乘在紅色的戰馬上,頭裹黑幘,身穿褶袴戎衣,方面大耳,相貌忠厚,頷下無須,這將轉過頭來,在隨行的眾多軍吏中找到周瑜,笑道:“公瑾,卿為江左士,不曾想卻居然還是個騎馬的好手。”這將不是劉備,又是何人?
周瑜輕拽韁繩,雙腿一夾,催馬快行,趕到劉備坐騎邊上,笑著回答說道:“好叫將軍知曉,瑜之家鄉揚州雖然不產良馬,然瑜年少時就喜好騎射,頗是下了點功夫的,不敢說精通於此,但較以常士,亦自以為強過少許。”
劉備叫他再上前些,與他并騎而行,笑道:“卿方被車騎辟為從事中郎,即又被車騎任為我此次往扼武關的副將,車騎對卿之厚愛,委實令我羨慕。”
劉備這話是實話。
他跟了荀貞這么多年,并且這回討伐袁術,他還是早就向荀貞主動請纓,求做先鋒,可是末了荀貞卻只是讓他帶兵往武關扼守,相比之下,周瑜投到荀貞帳下才一個來月,而荀貞卻就把他配給劉備做了副手,這等重視和重用,確非一般人可比。
於劉備看來,只有戲志才、郭嘉、徐卓等寥寥數人,或可與周瑜現在荀貞心目中的地位相較。
卻原來,荀貞提出的扼守武關的主將人選便是劉備。
又之所以把周瑜派來給劉備做副手,則是出於鍛煉周瑜的目的。
盡管如陳群所說,武關這邊可能不會發生什么大戰,但好歹也是一路偏師,擔負的乃是方面之任,將周瑜派過來,讓他給劉備做個副手,那么無論是在熟悉部隊的行軍、筑營、軍紀,抑或是臨戰準備等各方面,就都能夠對周瑜起到一個很好的實際鍛煉作用。
荀貞對周瑜這般厚愛,不僅令劉備眼羨,也出乎了周瑜的意料。
回想之前荀貞派人相召,而他當時躊躇,未有應召的往事,雖稱不上后悔,然周瑜此際,卻也難免會有一點遺憾。如他當時應召,能夠早一點投到荀貞帳下,荀貞的勤王等等諸戰,他就能參與其中。廬江周氏豪富,富貴利祿,周瑜不看在眼里,可若能參與到勤王這樣的盛事之中,卻在實現他的抱負上必然會有極大的作用。不過,過去的事再說也都已經無用,好在他總算沒有走錯路,還是投到了荀貞的帳下。周瑜相信,憑他自己的能力,加上荀貞對他這等的青睞,值此亂世,遇逢明主,他一定可以是成就一番事業的,何止是遂了他建立事功於當下,留播美名於后世的壯志抱負,且再把他廬江周氏的族望往上推高一層亦不是難事。
與劉備接觸的時間還不長,但是周瑜已經感覺到劉備是個仁厚長者,因雖以他之年輕氣盛,鋒芒畢露,在聽到劉備這番似乎充滿了羨慕的話語后,卻也沒有就展現出什么自矜之態。
他沒有回答劉備的話,而是轉開話題,笑與劉備說道:“將軍,瑜非唯好騎射,并好擊劍之術,卻一直未得名師指點,常自懷憾,久聞將軍劍術習自王越,出眾絕倫,今扼武關,幸能為將軍輔佐,瑜斗膽敢請將軍,軍務之余,夜宿之時,未知將軍可否指點瑜劍術一二?”
於今士人學劍、比劍之風甚盛,廬江又民風剽悍,兼以周瑜胸懷大志,要做的是一個文武兼資的棟梁,非是尋章摘句的老雕蟲,故他雖右姓子弟,卻是既喜騎射,又好擊劍。
王越是桓帝、靈帝間的一個劍術名家,做過虎賁郎,其劍術有名於洛陽,不乏好劍之士遠涉千里向他拜師求學的。劉備少年在偃師緱氏山中讀書時,跟著公孫瓚認識了一個王越的弟子,他的擊劍術就是從王越的這個弟子那里開始學起的,后來他回到沛郡,又從幽州的一些擊劍高手那里學到了幾派其它的擊劍之術,綜合一起,遂有了他今日的劍術。
劉備撫著光滑的下巴,沒有說他的擊劍術其實不是王越嫡傳,只是笑道:“備之劍術,何足掛齒!公瑾,昨日聞卿撫琴,才當得起‘出眾絕倫’四字!卿可能不知,昔年我求學於盧公門下時,對音樂就已經極感興趣,但與卿相同,也是苦於一直未得良師,故在音樂此道上,至今無所成也,卿如不嫌我愚鈍,我有冒昧一請,尚盼卿於此道上能對我稍加指教。”
“如此,便以將軍劍術,換瑜音樂,何如?”
劉備也不知是真喜,還是假喜,反正看起來是喜不自勝,立即應道:“好,那就一言為定!”
一邊與周瑜閑談,劉備一邊琢磨想道:“且待到了偃師后,若有機會,我當邀公瑾與我同上緱氏山,探訪下昔日我求學時的精舍,……只不知那精舍是否尚存?”
劉備端得求賢若渴。
每一個見到的賢才,他都想與之交往。他與周瑜相識的這不長的時間里,周瑜感覺到了他是個仁厚之士,他則已經深深地感覺到了周瑜杰出的才干。卻唯是周瑜家乃揚州冠族,其從祖做過太尉,其再從父周忠現為朝中九卿之一,那么劉備要想引得周瑜對他的看重,就必須要在自己的身份上作些文章,——他宗室的身份,不值一提,就他那旁支到不知哪里去的“中/山靖王之后”,拿來糊弄糊弄成定、石關還行,放到周瑜這里,根本拿不出手,除此以外,他最能拿得出手的,即是他曾為盧植門下的弟子,所以他乃把心思動在了這上面。
把劉備、周瑜兩人任為一主、一副,付以扼守武關的重任,這一對組合看起來好像有些奇怪,但事實上,他倆還是挺適合此任的。
劉備早年在緱氏山求過學,他對河南尹的情況不陌生;周瑜的父親早年做過洛陽令,周瑜在洛陽待過,他對河南尹的地理、人物、風土人情也不陌生。
卓膺等將校的從扈下,劉備和周瑜二馬并行,率領部隊迎著寒風,西向河南尹行軍。
按照荀貞的部署,他們在到達偃師之后,會在偃師稍作停駐,隨后就南下,轉往武關。
劉備尋思著邀請周瑜上緱氏山,周瑜那邊,回想起了那天晚上荀貞給他下達命令時的場景。
那晚雪下,堂中軍議。
荀貞說出了他的主、副人選之后,劉備不在堂上,且先不論,目光看向周瑜,笑問他,說道:“公瑾,可有信心完成此任?”
周瑜大喜,絲毫的猶豫未有,起身下揖,慨然說道:“明公放心,若是袁公路果欲經武關逃往長安,有瑜在,定讓他難過武關半步!”
這份勇於任事的作風,讓荀貞很滿意。
荀貞笑道:“我正是相信卿有此能,故才委卿為玄德輔佐。公瑾,你與玄德雖只見過兩面,尚不很熟,然玄德長者也,你倆必能合得來。”
周瑜投到荀貞帳下后,與劉備只在公眾的場合見過兩次,兩人沒有什么私下的來往接觸,若換個別人為主將,即使是樂進、許顯,在這樣互相不熟悉的狀況下,就讓周瑜去做副手,可能會出些問題,但劉備不同,他性格寬仁,或言之城府深沉,不會輕易與人鬧矛盾,尤其是與荀貞青睞的吏員,所以縱然周瑜的性格有點崢嶸頭角,然荀貞相信,劉備還是會和他處好關系的。也因為有這個把握,他才會做出這個決定。
周瑜應道:“請明公放心,瑜一定盡力輔助劉將軍。”
軍糧和兵馬調動到此算是已經議定。
荀貞叫周瑜回到席上坐下,顧視戲志才,說道:“志才,你說有三事需得先做預備,調兵籌糧是頭樁事;這第二件事,卿意所指者,當是袁紹?”
“回明公的話,第二事正是袁紹。盡管已得幽州相助,可為明公牽制袁紹,然一則,幽州的牽制作用有限,二則,袁術一旦被明公消滅,袁紹將孤木難支;三則,袁紹應能看出,并且大河以南,自此他難再染指,明公聲勢必然大振,故還是得提防他會進攻河南尹,威脅許縣。”
荀貞以為然,說道:“卿所言甚是。雖然已得幽州相助,然而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無論做什么事情,首先都還是得靠咱們自己,別人的相助,那只是錦上添花。對於袁紹,我已思得了幾條防范之策,只不知我之所慮是否周詳,還要再聽聽卿等之高見。”
戲志才問道:“公之對策自然高明,忠等洗耳恭聽。”
“我所慮得的防范之策,共有三條。”
“敢問明公,都哪三條?”
荀貞撫頷下短髭,笑與戲志才說道:“這頭一條,需勞煩於卿。”
三更!求月票、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