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樞一木匠第二十六章 各有算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中樞一木匠 >>明末中樞一木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六章 各有算盤

第二十六章 各有算盤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鳳之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鳳之翼 | 明末中樞一木匠 

人說人老奸、馬老滑,這句話一點沒錯,畢竟年紀大了,過的橋要比年輕人走的路還多。錢公公在宮里打滾那么多年,什么沒見過,眼前這事,馬上看出利弊。

“王爺,您還記得當年先帝在位時,立太子的事嗎?”說這句話的時候,錢公公的聲音壓得很低。

“記得,怎么了?”福王納悶地道。

在這二人的心中,所謂的先帝,并不是指朱木匠的那位只干了一個月皇帝的朱常洛,而是指福王的老子萬歷皇帝朱翊鈞。

“先帝那時,一心想立王爺您為太子,繼承大統。無奈百官百般阻撓,最后才立了您那短命哥哥。可先帝總覺得愧對王爺,凡事都給王爺最好的,偏袒之心,百官皆知。您那短命哥哥和他兒子,難道就不知道么?還有貴妃娘娘當初又是怎么對待他們父子的,他們的心中就不會存有恨意么?或許是老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王爺……眼下王爺在洛陽循規蹈矩,別人抓不到把柄,一旦真的派人打了巡撫的人馬,那必然落下口實。想那岳肅,是奉旨的欽差,巡撫河南,手握尚方寶劍,三口銅鍘,代天子巡狩,這是何等的聲勢。記得京里有消息傳來,說岳肅打了張國紀的兒子,皇上不但沒有懲治于他,反又賞了國舅廷杖,由此也能看出,皇上對他是何等的器重。這等人,要是在皇上面前說上王爺幾句壞話,比如說勾結監軍,陰養死士,對抗官軍,意圖不軌,那可如何是好?皇上再想起往日恩怨,借機發難,便是王爺的滅頂之災。還望王爺三思……”

錢公公的聲音不大,但卻聲情并茂,語重心長,說到最后,竟然給福王跪了下來。雙眸之中還流出淚水。

“錢伴伴,你快起來。孤王聽你的話,你讓本王怎么做,本王就怎么做,快起來,快起來……”

福王也不是傻子,雖然剛剛氣急,但聽了錢公公的一番話,也深覺在理。他偌大的身軀,實在行動不便,想要攙扶錢公公,可在椅子上,半天也沒站起來。

錢公公自行爬了起來,再次低聲說道:“王爺真愿聽老奴的?”

“當然。伴伴說讓本王怎么做,本王就怎么做……”福王肯定地說道。

“老奴以為,那兩三萬石糧食,對王爺來說,其實也算不得什么,只不過王爺是礙于面子,才硬行給搶回來。”

“伴伴說的極是,那點糧食實在不算什么,本王就是氣惱,那岳肅不給本王面子,讓本王下不來臺。”

“所以老奴想,王爺不如上一道奏折,給自己辯解一番,言辭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我看就說岳肅強征糧食,又抗旨不遵,故意推脫,硬不歸還。因為王爺不能擅離洛陽,故此去找洛陽監軍石公公訴苦,希望他能主持公道,幫忙討回糧食。不料石公公竟擅作主張,趁岳肅不在,自行取回糧食,此事王爺實不知情。眼下聽說岳肅因糧食被石公公帶走,勃然大怒,要查抄石公公府邸,并要求王爺交回糧食,王爺不知該如何是好。畢竟糧食本來就是王爺家的,還請皇上定奪。如果皇上說,將糧食暫時再借給岳大人,那也可以,但請岳大人寫明歸還日期,以免不遵旨意,再次賴賬。還有,張國紀也住在洛陽,王爺不如把他捎上,讓他也給皇上遞一道本章,言明岳肅抗旨不遵,拒不還糧,希望皇上下旨給岳肅下個期限,按時還糧。同時再給京里的魏公公送點銀子,讓他盡量為王爺說幾句好話,盡量保全石溫。這一來,王爺不失臉面,又和石溫劃清了界限,或許也可保住石溫,給足趙州面子。”

錢公公將心中的盤算說了出來,倒也是一舉兩得。

福王聽罷,點點頭,說道:“伴伴之言有理,就這么定了,本王這就讓人去找張國紀,一同上本。”

隨后,錢公公又把眾人喊了上來。石溫的心中是七上八下,不知道這個老狐貍和福王說了些什么,那些內容是否對自己有利。

他剛走到階下,就聽錢公公說道:“石公公,現在岳肅派人去抄你的家,抄就抄吧,銀子沒了,以后還可以再賺,千萬別把命丟了。你當初在岳肅的行轅里,估計也是這么想的吧。”

“是、是……”石溫連忙點頭,一臉堆笑地應道。心中卻在暗罵,老狐貍,你又打了什么鬼主意。

“岳肅說你私下結交王爺,聽王爺的差遣去搶賑災糧食,這事好像也不盡然。糧食本來就是我家王爺的,我家王爺想要和他岳肅理論,無奈有祖制,藩王不得擅自離開封地,這才不能出洛陽,找他岳肅。無奈之下,這才找你這洛陽監軍訴苦,希望石公公能夠主持公道,幫忙出面和岳肅理論討回糧食。你說是不是呀?”錢公公笑呵呵地說道。

“是、是……”石溫連連點頭,心中已然明了,這是要把屎盆子都扣到自己頭上。可細一品味,這可能是最好的解釋。要不然不管是藩王結交監軍,還是監軍結交藩王,總之都是大罪,誰也沒有什么好果子吃。人家王爺起碼家大業大,不至于如何,自己一個小小的監軍,怕是要倒大霉。

接著,又聽錢公公說道:“皇上早在王爺奏折的批復上寫明,讓岳肅還糧,可岳肅抗旨不遵,堅決不還,實在是大不敬呀。石公公義憤填膺,親自前去找岳肅理論,想要幫王爺打抱不平,討回糧食。誰料到了黃河岸邊,沒有找到岳肅,這才擅自做主,提前將王爺的糧食取回來。結果,卻被岳肅扣上搶劫朝廷賑災糧食的帽子,要斬首示眾。好在王爺深明大義,怕連累監軍,決定再把糧食借給岳肅,石公公也愿捐出家產,賑災濟民,這才保全一命。這事是也不是呀?”

“是、是……”石溫再次連連點頭。這回聽了錢公公的話,他不由得在心中叫起好來。這老狐貍,確實是高明的很,他這一番辯解說出來,我好像也沒什么重罪了。

“既然事情是這樣,石公公是趕緊上陳奏章,為自己辯解吧。我家王爺也會上折子為公公開脫,保全性命就好。你的家產,沒了就沒了,全當破財免災。賺錢的機會,以后還有的是。”

“是、是……多謝王爺……多謝錢公公……”石溫連忙跪倒在地,又沖上磕了三個響頭。

福王讓人給他搬了把椅子,令他書寫請罪折子,自己這邊也讓主簿按照錢公公的意思書寫奏章。同時又讓人給張國丈家捎信,希望一起遞個折子,參岳肅抗旨不遵,希望皇上給岳肅定一個還糧的期限。

張國丈因為兒子的事,已然恨透了岳肅,既然有王爺帶頭,怎能不參合。當下答應,立刻草擬奏折,一起送往京師。

福王府里忙活著寫折子,王府外童胄帶著官兵查抄石溫的家產。監軍來錢的地方雖然沒有知府多,卻也不少,他主管后勤,一些軍械用具都歸他調撥,沒事私自賣點,也能賺上不少。自己偷著開點買賣,再加上送禮的,一炒下來,總共搜出白銀五萬余兩,黃金四千余兩,玉器首飾、古玩字畫什么的,也糟了四大箱。這還只是在任上的錢,老家有多少,那就不清楚了。

童胄在這里又等了石溫一天,左等右等,也不見這小子出來,而童胄也不敢進王府捉拿,無可奈何,只好帶著抄出來的財物先回行轅。

回到行轅,童胄將這邊的事情如實稟告,岳肅聽罷,倒沒有露出什么不悅的神色。倒是鐵虬幾人,心中不滿,放聲說道:“大人,早知道這小子說話不算數,當初就該鍘了他!”“就是、就是。”……

這是岳肅的大帳,鄒佳仁與羅振強二人并不在里面,所以他們才敢暢所欲言。

岳肅聽了,也只是微微一笑,沒做任何表示。倒是一旁的楊奕山說道:“你們誤會大人了,其實大人早就料到會有這么一出,之所以不鍘他,實在不想再多開殺戒。石溫終究是監軍太監,生殺予奪,都是由皇上做主,大人一進河南,已經殺了那么多官員,要是再殺監軍,肯定會有人說大人恃寵而驕,罔顧圣眷,越權行事。對大人沒有什么好處。抄了石溫的家產,已經足以抵上被搶的糧食,而且還有盈余,這些錢足夠大人為災民做更多的事。同時大人也在石溫走后,讓我擬了道折子,將石溫的認罪狀呈給皇上,到時他也得不到什么好果子。”

“原來如此。大人英明……”

幾日后,紫禁城,養心殿。

自岳肅出京之后,朱木匠連早朝都不愿上,要不是有魏忠賢時常敦促,估計這項工作早就省了。大多時候,朱木匠都是在養心殿做木工,偶爾抽空去一趟坤寧宮看下懷孕的皇后。

今天,朱木匠在養心殿內,干活干的興起,魏忠賢捧著一疊奏章走到殿外。見皇上悶頭干活,他不敢大聲打擾,小心翼翼地走了進去,低聲說道:“老奴參見皇上。”

朱木匠可能是干到關鍵時刻,雖然聽到魏忠賢的聲音,卻沒有抬起頭,更是沒有放下手中的家伙。而是談談地說了句,“什么事?”

“回陛下,內閣今天送來的折子里,又有參岳大人的。”魏忠賢小聲說道。

“這種事,以后不用再報之朕了,凡是再有參岳愛卿的,一律革職。”朱由校很不耐煩地說道。

“可是……這次參岳大人的又是福王和國舅……”

“怎么又是他倆,沒事閑的呀。又為什么?”朱由校不悅地說道。

“還是為了還糧的事。而且其中還發生了一點摩擦……”當下,魏忠賢就將福王上呈的奏章念了一遍,其中大概意思,無非是錢公公當日在欽安殿給福王擬的那些借口,以及參奏岳肅抗旨不遵,拒不還糧。然后,又念了石溫與張國丈的折子,石溫當然是自我辯護,哭訴自己冤枉,雖然自己處置不當,但岳肅也不該抄自己的家。張國紀的奏章,內容就比較少了,只是說岳肅抗旨不還糧,希望皇上主持公道,給岳肅定一個還糧期限。

在魏忠賢念奏折的時候,朱由校終于把手上的家伙放下,說道:“出了這么多事,難道岳肅就沒上本嗎?”

“岳大人自然也上了,看上面的落款時間,要比福王、國丈的奏章還早兩天。只是不知道,內閣為什么今天才一并送來。”魏忠賢小心地說道。

“有這等事,把岳愛卿的折子念給朕聽聽。”

“是,陛下。”魏忠賢跟著又讀了岳肅的奏折。

岳肅在奏折里,言明出京之前,內閣曾保證,會讓湖廣提前征收賦稅,在己到達河南之時,那二十五萬兩賑災銀子就會送到。然而,自己來河南已有多時,湖廣那邊連一兩銀子都沒送來,查抄犯官、惡霸的錢,都用到賑濟災民,修黃河上,實在沒有余錢再去還王爺他們。現在自己正在籌措糧食,搶修河工,可在這節骨眼上,福王竟然勾結洛陽監軍太監來搶賑災糧食,不僅搶走原先被借的數目,還有多搶了上萬石,害的災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還請皇上下旨,令福王交出搶走的糧食。等到湖廣那邊的賑災銀子一到,會立刻歸還。

聽完岳肅的本章,朱木匠怒道:“岳肅那邊暫時沒有,福王等等就是,又沒說不還,難道他家還缺米下鍋不曾。搶糧這事,朕就不追究了,你現在下旨,讓福王先把糧食退給岳肅,等湖廣的賑災銀子到了,再行歸還。還有,你去催催葉向高,問他湖廣的稅銀什么時候能送到。這事都是他惹得,當日他不是在朕的面前答應過,說等岳肅一到河南,銀子就能到么!”

見皇上埋怨葉向高,魏忠賢心中暗喜。眼下的事,魏公公心里跟明鏡似的,岳肅之所以不還,那是故意不還,料想是看不得那些王爺、國舅、市井奸商趁國難之際抬高米價,坑害百姓。說什么等湖廣那邊的銀子到再還,明顯是推諉,抄了這么多家,手上豈能沒有錢,真心想還,早就還了。

不過這等事,魏公公現在是不會說破的,畢竟皇上已經把話題扯到葉向高身上。這種機會,要是不加以利用,那就不是他了。


上一章  |  明末中樞一木匠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