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七是個青臉瘦漢,帶點文氣,唇上兩條八字胡,粗藍布的長袍左角時常掖在元青束腰帶上,著著極是精明干煉,一口地道的京片兒,卻不知是旗人還是漢人。
他帶了三個幫閑,趕著騾車在土路上顛簸了幾天便到了京城附近通州張家灣漕河碼頭。
此時雖已立春,漕河水面厚冰未消,河面如琉璃般凍得剔透,卻極是熱鬧,來來往往全是木制冰筏。冰筏下釘鐵條,或載人,或承貨,轉瞬即去,甚是快捷。焦七尋了四個大冰筏,載著眾孩童,不過幾日便過了通州、直隸。待得冰封漸消,焦七在山東臨清尋了艘因故滯留的江蘇漕船帶上,揚帆順流,直下江南。
因是在河上,焦七也不禁他們亂走。齊粟娘終日站在艙面上眺望發呆,見得開春水淺之時,河道堵塞,淤堵處不時有民夫赤腿站在冰水中清淤。便是順風,五百石以上的大船仍需纖夫沿岸拖曳而行,岸邊纖夫口中“邪許”聲聲,如耕牛粗喘,響徹千里漕河上空。
崔浩見得齊粟娘日日呆愣,只道她想爹娘,又在白楊樹林里見了死人,受了驚嚇,便時時逗她說話,平日里也頗多照應。過得幾日,齊粟娘終是少了些發呆的時間。
齊粟娘雖是學了些說話時的腔調用詞,但自知破綻仍多。她只是個被爹娘賣了的孤女,比人牙子的命更不值錢,哪里敢隨便多行一步,多說一句?她平日里不和女童們在一起,只緊緊跟著小崔,卻又因著她纏住了小崔,女童們暗地里都不帶見她。
小崔自不會提防她,每日里帶著她說些閑話,吃飯耍玩。這般過了幾日,齊粟娘便也知曉他原識得幾個字,父兄皆是滄州鏢局趟子手,他也隨父兄在河上跑過幾回漕鏢,比眾孩童醒事明理。那些孩童多是河邊人家,對漕河沿岸熱埠大鎮知曉一二,時時沿途指點。托他們的福,齊粟娘也慢慢知曉了康熙三十七年的世情,面上的說話行事也脫去了前世的痕跡。
“小崔哥,你知道這船是打算到哪里去么?”齊粟娘抓著剛剛分到手的窩窩頭,悄悄地問小崔。
小崔笑著將過來尋他玩鬧的女童蓮香、雙虹哄走,正要回答,船頭一個漕船水夫卻與焦七的幫閑吵了起來,只聽那水夫大聲罵道:“狗攮的殺才!老子的火煤方才分明放在這里,就你這殺才過了身,不是你還是誰?上回不過是塊破油布,俺沒有理論,你這殺才越發猖狂了!”那幫閑似是爭辯了兩句,水夫越發大聲:“狗殺才!你需看看這是什么地方,還敢嘴硬?小心老子給你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焦七連忙將手中食籃塞給另一個幫閑,趕過去勸解。
齊粟娘聽得這水手粗狂,不免吃驚。小崔似是司空見慣,拉著齊粟娘走遠了些,低聲道:“江蘇淮安是黃、淮、漕三河匯流之地,河上大鎮。我聽人說河道、漕運總督府都在那邊,他們多半是要去的。再者,他們既是要到南邊去,也總會去揚州、杭州走一趟,替京城里的貴人買幾個揚馬蘇戲回去。”
齊粟娘一驚,“揚馬蘇戲?”小崔摸了摸她的頭,沒有出聲。齊粟娘看他臉色,隱約知曉“揚馬蘇戲”所指為何,她所知不多的詩詞除了“床前明月光”,“鵝鵝鵝”之類外倒還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便有些憂心,再想想李全兒夸焦七的話,自我安慰了一番。
“粟娘,你怎么不吃了?”小崔見得齊粟娘咬了兩口窩窩頭便停下,不禁問道,齊粟娘猛然驚醒,含糊道:“我呆會兒吃……”說罷,便推說口渴,走開了,卻只覺小崔的目光落在她背上,久久不放。
齊粟娘隨著眾人上岸,果然見得江蘇淮安府城門口人流如潮,城內南北貨物如山,極是繁華。焦七老于此道,早早尋好地方安頓下來,一邊從眾人中點選出色孩童,一邊教訓道:“你們聽著,焦爺我也算是養了你們一場,給你們指個明道,在大宅里做奴才可不像在鄉下家里,你們原是沒根底的,人人能欺,切記嘴巴啞著,耳朵聾著,眼睛瞎著,否則賤命一條,沒人稀罕!”
孩童們面面相覷,因這焦七平日待人也不算刻薄,便有膽大的問道:“焦爺,老爺們買我們是要做工的,若是眼睛、嘴巴、耳朵都閑著,哪里還能干活?”
焦七正忙著除下粗藍梭布袍,換上蔟新的暗紅繭綢長袍,罩上羊皮襖子,打理得體體面面。他原不耐煩,卻見得這些孩子個個面黃肌瘦,一臉迷惑,全不知深門宅院里水深水淺,人心難測,也不由得嘆了口氣。
他緩著道:“你們原也不懂,我只說個事兒,你們便明白。”說罷,在歪腳凳上坐了下來。
“前年永定河水災,我老家托人將一個孩子送我手上,只求找口飯活命。我見那孩子勤快,模樣也不錯,特地找了戶讀書人家賣了。原想著主人家多是知書識禮,又素有善名,可以少吃些苦頭。沒料到他殷勤過了頭,不過是抱著七八歲的小姐喂了次飯,便惹得老爺大怒,指他居心不良,壞了小姐的名節,立時一頓板子打死,丟到城外的亂墳崗里。”
焦七說罷,又指著一眾女童道:“你們更是要仔細著,深宅內院里,一個行差踏錯,名聲便臭了。性命事小,辱了父母祖宗卻是事大。那孩子雖是可憐,那小姐卻更是冤,嫡嫡親親的女兒,年紀小不曉事,不過因著這事罵了一頓關進房里,受了驚,再不敢吃飯,活生生地嚇死了。”
孩童們個個驚嚇,便是齊粟娘也聽得目瞪口呆。她這幾日已是反復思慮,見得身份卑微、世道兇險,便想低頭。原也是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打算,為奴為婢地先熬過眼前這段再說。如今聽得這話,心里涼透,方知這世道果真與她前世大不一樣。
貴賤上下,男女大防此等舊時規矩她不過大略聽過,何時又真正知道?她越與此地之人相處,便越覺習俗大不一樣,一船上的孩童個個都比她醒事懂理,知曉進退分寸。她無父母教導相護,在民間倒也罷了,若是這樣冒冒然進了富戶官宦之家做奴才,只怕動輒出錯,一條小命不知何時就丟了。更何況她還有不知會何時發作的癲癥,若是賣進去了發作起來,哪里能在大宅里立得起足的?
她想到此處,摸摸了懷中的硬物,暗暗慶幸,起先雖是打算為奴,卻又忍饑挨餓將日日的窩頭省下不少,藏在身邊,如今決心一下,果然用上。
小崔模樣端正,人又曉事,在焦七早早選出來的八個人中仍是出挑,齊粟娘料著他必是能被人看中。她平日里思前想后難免焦慮彷徨,少言少行免不了要受人白眼,多虧小崔方撐了過來,心中情誼已生。
她不顧焦七不耐煩,趕著替小崔打水,幫他洗凈面目雙手,小崔亦是大異往常,默默無語,任由齊粟娘替他收拾,到得最后,他將聲音壓得極低倉促道:“……你……若是……來尋我……”齊粟娘正心不在焉,只是胡亂點頭,看著他一步一回頭,滿眼擔憂地離去,已知此時離別,今生再不能見,心中一片茫然。
焦七穿著新衣,帶著孩子們走了,天未黑便滿臉喜色地回轉,除了腰包錢袋漲了幾分,手中還抱著兩匹上好的蘇州重錦并一個包袱,未進門便笑道:“到底是河道總督府,出手竟是比京里的貴人們還要闊綽,這幾年皇上忙著打噶爾丹,各處費用俱都減損,只有這治河的銀子一點不少。”
焦七一邊說著,一邊看了看仍是如他出門時一樣,默默站在一角發呆的齊粟娘,招手道:“粟娘,你過來。”
齊粟娘一時驚醒,疑惑地走到焦七身前。焦七打開包袱,拿出里頭的破棉衣褲,笑道:“小崔叫我把這舊衣帶回來給你穿,你這女娃娃生得五大三粗的,倒也虧小崔上心。”
齊粟娘伸手接過舊衣,焦七知她奇怪,仍是笑道:“這府里買奴才原是管事兒的事,小崔運道好,正遇上總督公子,被他一眼看中,說他干凈爽利,模樣體面,立時就賜了新衣,做了跟前的小廝,其他幾個都是干粗活的命。”
齊粟娘抱著棉衣,默默無語,心中百般揣測小崔用意。眾人歇了一宿,第二日便出了淮安城。仍是乘船沿漕河而行。
一路過了清河、寶應,到了高郵地界,船上只余下三四個女孩,齊粟娘從焦七與幫閑的對話中,隱約得知船向揚州而去,焦七將她們幾人在揚州鹽商宅里打發后,替京中貴人采買四名揚州瘦馬,再到蘇州采買幾個蘇州女戲便回北。
齊粟娘仍是日日站在艙外遠眺,見得除了碼頭繁華,沿岸七八里可見村落處處。雖是歡喜,卻不禁暗暗搖頭。分明是河床淤積,河水高于河岸,方能遠眺,水害只怕也不小。只是她所學只與橋梁水壩監理相關,與河道整治全無關系,況且現在哪有心思管這些,便也丟開。
齊粟娘既見得水淺岸近,村落不遠,暗暗咬牙,終是趁著眾人夜半沉睡之時,避開了幫閑的看守,用從船艙底撿來的舊油布包著小崔的棉衣、省下的窩頭、偷來的火煤,頂在頭上,從船后下水而去。
齊粟娘原本就水性好,又想著附身的女童是永定河邊人家,斷無不識水性之理,便仗著雖有隱疾卻甚是結實的身體,抗過了初春河水的寒冰,不多會便游上了岸。
她急急忙忙脫了濕衣,換上小崔的舊棉衣褲,不敢生火,拼命揉搓冰冷的手腳,在漆黑的夜里,緊緊裹著身上破綿衣,向有村落的方向狂奔而去。寒風冷冷地刮在身上,腳下泥濘不堪,齊粟娘踉蹌而行,被河水凍僵的臉上火辣辣地痛,手腳俱是針扎一般。一夜急奔,不過借著星月之光,轉眼到了天邊泛白之時,齊粟娘已是累得再不能動。眼見得村落不遠,她心中一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此處已是遠離河岸,腳邊仍是泥濘一片,澤地綿延,不見一個活物,全無一點人蹤。不遠處的村莊冷冷寂寂,如死城一般,與天津、臨清、淮安這些沿河大鎮的人物繁華全不是一回事。
齊粟娘悚然一驚,立時爬起,連滾連爬跑進村落,方一入村口,她便暗暗叫苦。船上遠遠看著竟全是假像,這村子處處斷墻殘垣,黃泥地里半埋半露著破布、斷枝、爛桌椅等各種物什,偶或現出雞、狗等各類家畜的殘軀,分明是一處受災后被遺棄的村子。
齊粟粟見得這般情形,知道活路已斷,欲哭無淚,呆了半晌,猛然想起小崔離去時的話語,轉頭看向運河方向,方要抬腳,卻又收了回來。
她喃喃自語道:“何必去拖累他?開弓沒有回頭箭,是死是活就是這一遭了。”說罷,她尋了處倘有墻、頂的屋子,將濕衣用樹枝晾起,自個兒依墻坐下,從油布中取出半塊窩頭,一邊歇息,一邊細細嚼吃下咽。
她雖是體壯,卻不敢疏忽,打了火煤,折些樹枝生了堆小火,不過微微瞇了一會,不待睡實,便起身收了濕衣,仍是向南而去。
她不敢喝泥水,不敢吃路邊尚青的無名果實,只仗著懷中五個半窩頭和清晨樹葉上的露水,忍著手腳的凍裂傷痛,一連走了十七天。她帶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走過了四個無人的村子,終于在干糧告盡的第二天,爬上了一處小青丘,看見了五里外一彎小溪和兩縷寥落的炊煙……
注1:關于古代女子名節這個故事,是看到野史明代《只見編提到,海瑞曾經因為五歲的女兒吃了男仆喂的餅,勃然大怒,認為女兒壞了名節,她的女兒后來是活活餓死的。個人認為中間的細節不清,事情真假如何難說。但考慮到明清兩朝是封建化最黑暗的時期,未必不存在可能。只是私心認為,海瑞當時發怒的時候,未必就一定想讓女兒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