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唐風流第十七章 對付吐蕃的策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護唐風流 >>護唐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對付吐蕃的策略

第十七章 對付吐蕃的策略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護唐風流 
一會,魏元忠被傳入殿內。

“魏愛卿,聽戴愛卿說你曾上書御吐蕃之策,朕甚有興趣,今日你與朕和眾位愛卿說說看,到底是何策!”李治在魏元忠行禮后,即問道。

聽皇帝如此一問,魏元忠大喜,他沒想到寫的一封建言,剛剛交給尚書右仆射戴至德兩天,皇帝就召見了他,并且當堂問詢此事,心內也在狂跳,當下定了定神,娓娓而道:“理國之要,在文與武兩個方面。但如今言文者只以言詞華麗為首要出發點,而不涉及治國大事;言武的人只以騎馬射箭為本,而不知方略。這對國家的治理有何益處呢?所以陸機著《辯亡》之論,但挽救不了他自己在河橋的敗亡;楚國大夫養由基有射穿七層甲片的勇力,也不能避免楚軍在鄢陵之戰中的失敗,這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面對皇帝及朝堂上這么多重臣的注視,魏元忠心內有些興奮起來,“古語有云:‘人無常俗,政有理亂;兵無強弱,將有巧拙,’所以臣覺得,選擇將領應當以謀略為根本,勇力其次。如今朝廷用人,一般都錄用將門子弟及戰死者的家屬,彼皆是庸人,如何能擔當領兵重責?李左車、陳湯、呂蒙、孟觀,都是出身貧賤而建立功勛,臣未曾聽說他們世代都是武將,所以臣覺得,朝廷應該開創武舉,以武事及謀略取有才者,使其成為我大唐未來能善戰者,并不計出身…”

魏元忠的這番話引得朝臣中出現了竊竊私語,也惹惱了一些人,特別是那些父輩皆為名臣或者名將的人,就如父親為前朝名將來護兒之子的黃門侍郎來恒,馬上站出來想表示不滿,“陛下,此言荒謬…”

哪知道皇帝卻不給來恒機會,示意來恒退下,“來愛卿不必著急,待魏愛卿將事兒說完再議!”

來恒只得不甘心地退回班列,但還是怒瞪了魏元一眼,但魏元忠卻不以為意,繼續說道:“賞功罰罪,是軍國之要務,假若有功不賞,有罪不罰,雖堯、舜再生也不能使國家得到有效的治理。臣常聽市面坊間人們在議論:‘近來征伐,頒賞的等級、標準有名無實,’臣不知這是何因,想著許是小才之吏,不知大體,只擔心授給有功者財物與功勛,虛了國庫,卻不知如此之道,有多少將士不愿意舍命效國,如此帶來的損失有多大?”

魏元忠擲地有聲的說辭,震撼了朝堂上的諸臣,也讓李治和坐在簾后的武則天沉思起來。

“征募的軍士地位雖卑,但也不可欺也,如何能制定無信之令,設虛之科,而望其奮勇殺敵呢?自從蘇定方征伐遼東,李績攻破平壤,賞賜就不再實行,有功勞的人得不到提升,兵敗者沒有得到處罰。大非川兵敗,薛仁貴、郭待封等沒有處以重刑,假若當時誅殺薛仁貴等將,那以后諸將怎么還敢失利呢?若朝廷還是如此,臣覺得吐蕃的平定,并非短期內能指望實現的…”

魏元忠的話,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扔下一塊大石頭,激起萬丈浪花,把朝堂上的大臣們都砸懵了,這么一個小小的太學生,竟然敢當著皇帝與眾臣的面,指責當日沒有誅殺兵敗大非川的薛仁貴與郭待封,以致再出現后面的兵敗。

要知道,薛仁貴為大唐立下的功勞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征遼東,平鐵勒叛亂,正是因為其有大功,皇帝并不打算治其死罪,朝臣們也大部為薛仁貴求情,最終薛仁貴免死流放,如今魏元忠卻將這事提出來,恰逢朝廷剛剛宣布對兵敗的劉審禮處罰意見的時候,用此事說明朝廷賞罰不分明,似乎也說明對劉審禮的處置還太輕了,如此公開的指責,讓朝臣們更是惱怒,特別是與劉審禮相熟的人,也讓皇帝李治臉上也有些掛不住了。

正想發怒的李治,卻聽到簾后的武則天輕聲地說道:“陛下,臣妾覺得此子秉性耿直,心智不一般,是個可用之才!”

“哦?皇后覺得此子所說有理?”李治疑惑地問道。

“臣妾覺得剛剛此子所說的兩點,頗為有理,陛下你不覺得嗎?”武則天溫言說道。

“唔,是有些理!”李治想了一下道,再繼續對殿下的諸臣道,“諸位安靜,朕覺得魏愛卿此言非常有理,朕會細細考慮的,魏愛卿,你繼續說!”

“是,陛下!”很是緊張的魏元忠舒了口氣,繼續道:“陛下,我大軍出征討伐敵寇,全資馬力,如今朝廷所能掌控的戰馬數量遠遠的不足,不能滿足征戰所需,臣請陛下開畜馬之禁,允許百姓都可以畜養馬匹;若我大軍出征,可以委以州縣長吏以官錢加價買之,則這些馬匹皆為官有,吐蕃、突厥等胡夷,皆恃馬力以為強,若允許民間百姓購買畜養馬匹,則我大唐所控的戰馬數量將會大大增強,此是對抗胡敵的一個有效手段!陛下,臣所議就如上所言,一些狂妄之語,還請陛下責罰!”

見魏元忠說完了,殿上的朝臣們也都沉思起來,許多人對魏元忠提出的這些建言非常的贊同,尚書右仆役戴至德馬上站出來奏道,“陛下,臣覺得魏元忠此建言甚是在理,還請陛下多多考慮采納!”

但也有一些人有些不服氣,不過皇帝李治已經有了主意,不待其他朝臣們站出來發表什么意見,馬上開口說話,“魏愛卿所言幾點朕甚是贊同,如何會責罰你,朝廷這些年賞罰是不太公平,有功者沒有得到相應的獎賞,有過者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罰,朕一定會詔命有司,嚴格執行獎罰制度,就如這次的青海兵敗…”

“允許民間畜養馬匹,此也是良策,朕會使人去調查,再做決定,”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能否允許民間養馬,李治并沒當堂表態,再接著繼續說道:“魏愛卿所提從民間選拔善武、有謀略者,朝廷已經在做了。自上一年起,朕已經下詔,令各地推薦善武者,年內,朕再令各州縣選拔武藝、謀略皆出眾者,到長安參加競武大會,再過幾日就要舉行,朕和皇后將親自為前三甲者授官,并且此舉以后每年都要舉行,再將之完善,與科舉選仕同列…此次選拔的善武且謀略出眾,在競武大賽上取得名次者,不論其出身,祖上是否犯事,只要其品性出眾,沒有劣跡,皆可從軍且授官,對取得第一名者,將會委以更高職位,并將此人的事跡詔告天下,以激勵天下武士!”

李治繼續說道:“魏愛卿此議與國大有益,朕令卿到中書省奉事,即令魏愛卿也參預此次善武者的選拔大會,協助吏部裴侍郎、兵部岑侍郎,選拔智兼百勝、緯地經天之才!”

“謝陛下!”魏元忠大喜過望,他怎么也想不到上了篇奏疏,就會有這樣的奇遇,一飛沖天的時候來到了!


上一章  |  護唐風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