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4344章 火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44章 火災

第4344章 火災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熱門作品推薦:

趙興笑著看了帥范一眼,帥范嘟囔:“我說他怎么答應的這么爽快……罷了,我南洋事務局也有多名宋商被搶劫,所以我們原本就耐不住性子,打算借保護宋商的名義尋找戰機,北洋事務局愿意領這個名頭,但此戰的收益要預先講清楚……”

帥范扯著那名官員,商量起戰后收益,趙興笑著拉著萬俟詠,走上青瓦臺的樓頂平臺。

一走到外面,趙興不禁打了個寒顫,自語:“這冰室效應似乎越來越明顯,現在臘月,天氣冷的凍死人。”

萬俟詠搖頭:“太尉大人總是丟給我們一大堆麻煩,北洋事務局的存在是為了制衡南洋事務局的,現在大人打著北洋事務局的名頭出戰……唉,一堆麻煩啊!”

趙興深深吸了幾口冷空氣,又問:“各地的預算方案報上來了嗎?”

萬俟詠答:“報上來了,大約有一億一千貫,我不打算把這些錢都撥付下去,打算按季撥放,讓他們花多少用多少,否則像往年一樣不還是麻煩一堆么?”

趙興眺望著北方,若有所思的說:“明年,我們無論如何要扶持一個人上位,我打算讓黃魯直出任禮部尚書,張耒出任戶部尚書,把吏部、戶部先拿到手再說。”

萬俟詠沉思的回答:“蔡京恐怕不會輕易撒手戶部,但么也該扶持上一個人?”

“范純禮!范老大人的弟弟,范仲淹的兒子,我準備讓他接掌樞密院,而后選一名關黨人員,接掌工部,李誡、單鍔再歷練一番,也有資歷掌管工部。如此一來。三省六部,新黨舊黨浙黨三黨分立,新黨拿走一個宰相,也算均衡

萬俟詠也學著趙興的樣子深深吸了口氣,接著又說:“明年開始。我們要挨個審核東南事務局下轄的各個鄉老議會,爭取讓這些鄉老議會都發揮監督作用,另外,福建也要下大力氣整治……”

趙興打斷了萬俟詠的話:“福建大宗姓欺壓小宗姓,這也是福建的多數意志,既然體現了多數意志。那就是大多數百姓的決定,我們無權用任何名義壓制他們,否則引起反彈則不好說。\\\

在我想來,官家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體現地是上層共和,而基層共和,就需要藍田鄉約的指引。在鄉約下,官吏與鄉老共治地方。這才是完全徹底的共和。唯有共和,我們才能保證自己不被當作猴子。

有了自下而上的共和制。無論朝堂怎么亂,我們至少能保證東南半壁江山穩固。剩下的。就看我和諸君地努力

說起來,自從趙興出征回來。出征將士放假回家過年大宋百姓對世界的認識在悄然變化,海事新聞報連續出了幾份連載,刊登南下將士的見聞錄,在將士們的描述中,大宋之外的世界逐漸清晰起來。大宋人漸漸知道,在大宋之外還存在著另外的文明,還存在另外強大地國家,同時也知道,借助文化與武力兩種手段擴張,大宋可以憑借自己的貿易,將世界的財富都搜刮過來。

伴隨著這種了解,也帶來大宋百姓自信心的膨脹,他們對于數百年來,屈辱在遼國之下地待遇越來越不滿,都想做出一種變化,而趙興向北方伸出觸角,這是大宋百姓希望見到的,他們都希望這位百戰名將能夠不斷的削弱北方強敵,這種心態折射到北洋事務局,也就是韓忠彥突然降低了報價地原因。

與此同時,趙興在海外遍地開花的開設自由貿易領,那些自由貿易領地治理方式也反饋到了國內,大宋本土離海外那些小島實在太遠,要治理那些孤懸海外的貿易區,大宋本國根本無法承受行政壓力。但把這些海外領地方行政工作承包給商人,大宋官府只派一個名義上地總督,這種全商業化運作的行政機構,不僅不讓大宋財政額外支出什么,反而輕輕松松掙取了大筆地貿易收入與賦稅。這種模式影響逐漸擴散,國內某些人不免也想,這種行政體制是否也能推在這種思潮影響下,南洋事務局下轄的東南沿海地區,鄉老議會地地位也越發重要,并逐漸從一個毫無約束力的地方平民機構,逐漸向握有部分行政權的實權機構轉化。也因此,這一年,東南沿海的鄉老議會推廣的很順利,剩下的就是需要對東南鄉老議會的發展做出規劃了。

萬俟詠沉默片刻,有氣無力的回答:“大人說的也對,眾數者,民愿也。\//\既然福建百姓接受了他們這種體制,我們也無可奈何,不過,大人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不立。現在各地鄉老議會都建立了,而藍田鄉約只是個泛泛的倡議,我們是否要確立一系列的規則,來校正它的發展。”

“當然!”趙興走到了青瓦臺樓頂的女墻邊,眺望著遠處,萬俟詠被趙興的動作所驚醒,他也走過去眺望,他們眺望的方向,一股濃煙直沖天際,萬俟詠看了一會兒,從懷中掏出一個袖珍望遠鏡,邊舉向濃煙升起的方向,邊說:“奇怪,那里是……”

燃起濃煙的地方是杭州紗場。

那片地方臨河,原先是利用水力紡紗,后來紗廠越蓋越大,水力紡紗機顯得動力不足,恰好這時,沈括主持研究的蒸汽動力紡紗機應用而生。臨河的區域便改用了蒸汽動力,并不斷擴建,形成了綿延升起的時候,恰好是火勢最強烈的時候,等他帶著廂軍趕到紡織區,著手滅火時,大火已不可控制。

“傷亡多少?”趙興著急的問救火隊長。

伴隨著叮叮當當的銅鐘聲,一輛輛水車正在往著火區域趕——這就是陸游與范成大在自己的筆記中所記述的宋代城市救火隊,它由一個木制的大水車組成,依靠風箱水囊往水箱里鼓氣,增加水量。而后噴出水流滅火。

與此同時,河面上現在已經禁止船只通行,幾輛水軍的滅火船正在竭力靠近岸邊,利用自己強大地水泵向周圍噴灑水流,依據水軍救火操典。滅火船噴灑的水流不分對象,他們向沒著火的房屋灑水,是希望給這些房屋降溫,以便阻止火勢蔓延。在水軍噴出的強大水柱下,過往的人都被噴地濕漉漉的,連趙興也像落湯雞一樣。

滅火隊隊長是一名退役廂軍。他是在蘇軾與趙興主持杭州的時候,從筑路廂軍那里退役,轉入官府滅火隊。他認識趙興,趕忙停止了發抖。沖趙興行了一個不倫不類的軍禮,而后回答:“相公,太慘了。火起的時候,女工爭先恐后向外逃散。\\\\許多人不是被火燒死的,而是生生被人踩死地。我們已經發現了數百,現在有三間紗廠火勢已經無法控制了。只能讓其燃燒。

不過,相公。周圍的廠房已經安全了,我們正在周圍灑水,那些場子的人都跑散了,所以,下官估計,情況已經這樣了,不可能再糟

“也就是說,現在,最糟的情況已經出現,剩下地只是財產損失,人員上已經不可能再有傷亡了”,趙興沉痛的說。

趙興與救火隊長這番對話,體現的是人本思想,財產損失不算什么,人員損失卻最值得人傷心,東西失去了可以再彌補,人失去了再也回不來

這番對話出現在宋代,這不足為奇,因為在宋代地商業氣氛下,廠房損失,機器損失這不算什么,只要有熟練的工人,立刻就能恢復生產。而培養一個熟練地工人,卻需要許久。杭州最近的發展已經使它出現了勞動力危機,要從各地招收勞動力,千里迢迢運到杭州,而后訓練成熟練地紡織女工,錢財上的花費不算什么,由此耽誤地時間讓人等不起。

救火隊長默默點頭,認可了趙興的話,趙興搖著頭,傷心地問:“怎么會這樣,紗廠不是都已經改成石頭建筑的嗎,火勢怎么還不能控制?”

原本,杭州都是木頭建筑,亦如柳永《望海潮》詩中所描繪的,自從水泥這種新式后,經過蘇東坡與趙興的大力提倡,杭州已基本上改為石頭建筑,而這間紗廠最初還是趙興興建的,等他去了廣州之后,將這些紗廠轉手賣給了它現在的場主——五駙馬唐棣。等趙興重回杭州后,唐棣轉而跟趙興做南洋海貿,又將這座紗廠轉手,給了它現在的主人、杭州富商仰充。

仰充也被淋的濕漉漉的,這么寒冷的冬天,他還在不停的擦著汗,趙興與救火隊長的那場對話聽得他頻頻點頭,禁不住嘮叨:“損失大了,這下子損失大了。紗廠女工每個月有十貫薪水,這一過世,撫恤金怎么也得百貫上下,幾百個人,天吶!”

趙興鄙視的看著仰充:“百貫小錢就想打發一條人命,你以為這是奶牛奶馬?每個死亡女工,至少要撫恤一萬貫,你等著吧,少了一萬貫,等我收拾你。\\”

救火隊長這時插上話,回答趙興的話:“紗廠現在雖然是石料建筑,但紗廠里針頭線腦的到處都是,冬天取火困難,我估計是爐火引燃了紗團,無法撲救,結果釀成大禍。

好在這里都是石頭建筑,也就是三間廠房火勢很大,但卻無法擴散,幸好啊幸好。”

趙興聽到這,突然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你讀過書?”

救火隊長一挺胸膛,驕傲的說:“相公,你忘了,退役都要考核,我這個隊長是考到手的!”

趙興點點頭:“怪不得,怪不得你說話如此文雅。”

救火隊長說話文雅,而且讀過書,這在宋代并不罕見,宋代一個賣香翁,一個賣帽子的,一個仆人都能成為門派宗師,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宋代是個機會均等的商業社會,只要肯努力。不管出生如何,不管所從事的職業如何,都能出人頭地。

仰充還在那里流汗,他喃喃的說:“至少三百萬貫,天吶!”

趙興笑了:“三百萬貫。你出的起。記住,遇難的家屬我要挨個訪查,旦有撫恤不利的,我再找你算賬。”

仰充汗流滿面地說:“三百萬貫,這許多年賺的錢都要倒出去,天吶。家底賠光了,家底賠光了。”

仰充說完這話,不流汗了,他眼中滿是絕望的神情。眼珠四處轉著,似乎在尋找著救命的稻草。趙興望著周圍驚慌的人群,忽然想起一事。他帶著追悔地神情說:“應急措施,我們該訓練女工們懂得應急措施。天吶,這是我的失誤。我怎么把這個忘

趙興想說的是“婦女的職責”。古代也把這種婦女職責稱之為“女德”。

宋代經濟發展,文化普及。社會開放程度較高,隨來的方方面面的競爭亦日趨激烈。與之相應。家族中地管理職責日益繁重,擔任管理事務的主要角色之作用日形突出。而士人家族的經濟來源決定男性是家族中的核心。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族中地主要男性成員,或在外仕宦、或居家治學,難以經常管理產業、照應族群。

為了順應這種變化,宋承唐制,家庭主婦因而成為家族內部大量事務的實際主持者。這就是宋人說的:“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基于這種情況,宋朝女德要求女子懂數學,會管賬,會經營家族企業,會維持家族內地現存秩序——即“綱紀門戶”。

司馬光說,“婦者,家之所由盛衰也。”宋代士人傳頌的取妻標準是:“婦人有以其夫蠢懦而能自理家務,計算錢谷,出入不能欺者;有夫不肖,而能與其子同理家務,不致破蕩家產者;有夫死子幼,而能教養其子,敦睦內外姻親,料理家務,至于興隆者:皆賢婦人也。”

宋代此類杰出女性比比皆是,比如蘇軾之母程氏。王安石也曾稱道他地妹妹、比部郎中張奎的妻子王氏“為婦而婦,為妻而妻,為母而母,為姑而姑,皆可譽嘆”。

正因為宋代這種對女德地要求,才出現了梅三娘等以打在家中,以繼承家業這樣特殊的社會現象。也出現了類似做妾當作打工,掙下一份家業,而后嫁做良家婦地特殊現象。

而中國之外的“女德”,與中國式“女德”不同;非中國式女德要求家庭主婦既要是一位敬業地家務工作者,還要是一位護士,懂得簡單的護理知識,還要知道各種救災避險知識;同時還應是一位心理治療師,能夠治療一些心理疾病等等。

遠在中國甲骨文時代,城邦時期的希臘是這樣要求婦女的——“當丈夫勞苦歸來時,用一顆感激、充滿敬業而且專一的心來回報他;當丈夫生病時,她應該知道怎么照顧;當災難發生時,她知道如何引領自己的孩子規避危險……”

宋以后,對女子道德的要求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紗廠里的女工都是一群符合宋代“女德”的可憐女人,她們出來掙錢打工,以養活男人,撫育兒女。所以趙興要求仰充撫恤從厚。然而,紗廠畢竟是杭州的一項支柱產業,紡紗業受到重創,杭州的賦稅就要受到影響,所以趙興在逼迫完仰充后,轉而給他尋找理由,尋找政府介入的機會。

這就涉及到了兩種“女德”的要求。身為一個女人,按非中國標準,她應該懂得災后避險,以及簡單救護知上經常出現的場面——拉出一群家庭婦女,她們個個都是合格的護士,立刻可以救護傷兵。

“時代不同了,現在,我們既然讓女娘走入了工廠,她們就應該學會一些男人應該知道的東西,這是官府的失誤,我們官府以前沒有教導女娘們學會如何規避風險……”趙興沉思的說。

仰充像是溺水的人抓到了一根浮木,他眼巴巴的望著趙興,可憐兮兮的問:“太尉大人,您的意思是……”

趙興擺了擺手,讓救火隊長先去忙碌,他沉思的說:“我們應該成立一個避險機構——我準備把這個機構叫做保險公司。商人們每人都拿出一份錢來,存到這個公司,以便遭受災害時,有補償損失地機會。這不就是守望互助嗎,應該是古之君子道德風范。回頭官府會發布文告,倡導各行業商會組織行業聯保……

此外,這次災難也提醒了我,我準備在各地設立女校,專門教授宋之女德,其中也包括緊急疏散知識。緊急避險知識,以及簡單的救護知識……”

其實,趙興這么做,也是為未來的戰爭打基礎。他心中一直繃著那根弦,認為未來宋京之間的那場戰爭不可避免,到戰爭發生時。需要大量的救護者,借這個由頭。將其它文明地女德要求糅入宋求中,如此一來。會讓宋代的女性更加豐滿,更加可愛。

讓后世的人仰望著宋代“女德”標準哭去吧。就將是一個趙興版的“完美麗娘計劃”。

想到完美麗娘,趙興又想到了遠逃日本的米芾。他沖陰影里招招手,源業平竄了出來,點頭哈腰的。趙興馬上吩咐:“你立刻派人去倭國,一方面招募一些精通陰陽道地流浪武士,一方面通知米芾,告訴他,我已經不生他的氣了,請他回國。”

源業平笑了:“米大師如今在長門很受敬仰,宮廷里不斷的宴請,各國大名都奉若上賓,我怕他不想回來。”

趙興搖頭:“你不知道中國人的故鄉情結,只要你告訴他這個消息,我想他一天也不會停留。”

正說著,杭州官員已經接踵而至,宗澤帶著衙役竭力疏通人流,他陰沉著臉,巡視完現場后,心情沉痛:“太尉,死了三百二十一個女工,據說火場里還有幾十具尸體,太慘繼續說:“剛才我已經問了情況,已經要求仰充每人撫恤至少一萬貫,但我們地目的不是讓場主破產,這也是官府督導不力,我準備上書請奏,同時動用官府應急資金幫助賑濟。”

宗澤點點頭:“理該如,我看了,太尉大人原先建的場子里,每棟廠房之間都相隔著一片空地,我聽救火隊長說這叫火災隔離帶。

然,下官疏忽了,現在地廠主為了賺錢,便見縫插針,增蓋了許多新廠房,著火的另兩個廠房就是相隔太近,使得火勢波及。

大人放心,回頭我一定下大力氣整治,讓每棟廠房之間都留出足夠地空地,以方便眾人躲避火災,也防止火勢擴散……”

宗澤做事認真,他既然意識到了,趙興也不再多嘴,他將自己剛才的想法談了出來:“我準備出一份災害緊急疏散條令,要求各廠每月必須抽出一天演練,且由官府督導。宗知州以后要對費心。”

宗澤欣慰地點頭:“這就好,這就好。”

萬俟詠望著火勢漸漸小了下來,他憂心忡忡的插話:“太尉大人要幫助賑濟,不知道要花多少錢?如今各州處處伸手,對了,荊湖轉運使謝麟最近也來信,要求加以賑濟,缺錢啊。”

趙興詫異了:“他謝麟來湊什么熱鬧?”

宗澤陰著臉回答:“太湖結冰了,前日我聽說太湖全面封凍,冰上都可以跑馬車,湖上洞庭山地柑橘全部凍死。許多大船被凍在冰上,船板已經變形,估計化凍后船也不可使用。”宗澤嘆了口氣,繼面積這么大,明年柑橘絕收,冬季稻沒有指望了,這下子兩湖受傷慘重。謝應老正在四處求援,我聽說連淮南淮北他也求到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i章節更多,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