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3324章 大宋第一建筑大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24章 大宋第一建筑大師

第3324章 大宋第一建筑大師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第三部大軍閥的狐步舞

天氣炎熱,宋軍士兵都穿著短褲背心,戴著巨大的草編范陽帽,手里拎著一根仗刀,腰上別著兩只手銃,手里拎著一只包裹。書家文學..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敬畏的立在山腳下,連平常最多嘴多舌的士兵也保持沉默,生恐自己說錯了話觸怒了佛祖。

聽到趙興的招呼,他們踮起腳尖,小心翼翼的走到獅爪平臺口,一個一個依次撫摸獅爪,許多人還將身上戴的護身符掏出來,用它去摩擦獅爪……

趙興立在石階口,眺望獅爪平臺附近,在他想來,這座供奉佛祖的圣殿,應該朝覲的人流不斷,但現在只有他們這隊士兵存在。

或許,是僧侶們為了迎接宋軍,特地做出的安排,但從這個冷清,獅爪平臺或許也走向了落日。

但是,現在歷史出了變故。原本阿拉伯人壟斷了東西商路,他們靠轉手貿易積累的巨大財富,推行自己的殖民與宗教入侵政策。現在宋商也參與了,宋商不再像原本的歷史上,只做一個初級生產,只做一個批商,他們開始進入二級市場,開始直接面對消費,如此一來,阿拉伯人還能像往常一樣,獨霸整個南洋嗎?

也許,獅爪平臺的命運改變了,它迎來的這批客人使自己避免了覆滅,只是它自己不知道。

平臺頂端的迎客鐘敲響,巨大的鐘聲在獅爪宮刻意營造的共鳴效果下,仿佛整個山峰都化作個一口銅鐘,讓人聽起來不是鐘在響,而是山在響。\

這就是佛教界流傳甚廣的“佛門獅子吼”:獅子山上的鐘一敲響,整座山峰像是獅子在怒吼在現代,“佛門獅子吼”成了一招非常厲害的少林武林秘技。

趙興著士兵一個個虔誠的撫摸著獅子爪,輕輕搖頭微笑,他手下的士兵多是些景教教徒,而景教要求唯一神唯一信仰,可惜。中國人向來喜歡“寧信其有,不信其無”。這些士兵雖然信仰的是唯一神。但他們依舊虔誠的撫摸獅爪,敬畏的準備去獅子宮朝拜。

許久,士兵們撫摸完畢。趙興在嘹亮地鐘聲中邁步登上獅子山臺階。穿過獅爪城門,便登上一條狹窄貼著懸崖的鐵梯,幾乎呈直角攀登。勁風擦身而過,僧侶們步伐矯健。氣溫依舊是那樣炎熱,但士兵們卻不再叫苦。他們一邊攀登,一邊揮汗如雨。但兩眼中充滿著狂熱與虔誠。

登上了獅爪平臺(LionsPawsPlatform),獅子宮到了。迎門處不是佛殿,而是那座著名地“空中花園”。站在平臺。四周沒有什么遮擋物,只覺得山峰林立,周圍鳥語花香,入目處,繁花似錦,奇花異草不斷。

一只火紅尾巴的小鳥鳴叫著從士兵眼前掠過,一名士兵驚叫一聲:“鳳凰?!”

趙興輕輕頭:“沒錯,是鳳凰!”

這是極樂鳥,它有著鮮艷火紅的尾羽,體型酷似傳說中地鳳凰。\現代人推測,藏緬始祖從非洲大陸向亞洲遷移的時候,可能在遷移途中見過這種極樂鳥,于是留下了鳳凰的傳說。后人沒有見過這鳥地具體形象,便為這傳說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于是就成了現代之“鳳凰涅”。

一些士兵雙手合掌向鳳凰禱告,祈福,這花園中地鳳凰一不怕人,它們在花島中穿來穿去,有時停在僧侶的肩上,蹦跳幾下,有時甚至跳到了士兵頭上,把士兵地草帽當作了窩。

花叢中散落著不少僧侶,他們有的在打坐,有地在冥想,有的在喃喃自語。花園忠心地大道上,兩排僧侶整齊的站著,做出迎客地姿態,他們從獅子宮門口一直排到后方的佛牙大殿處,近出的人影可以到披著一身白麻衣,遠處,林霧掩映下的僧人,只到他們身上黃色的絹紗大宋的絹紗。

一百八聲鐘、一百八位迎客的僧侶,獅子宮排出了最高規格迎接趙興,趙興卻還有閑心,他一指其中一棵樹,向士兵介紹:“那是菩提樹,昔年佛祖在菩提樹下頓悟,據說這棵菩提樹就是用當年那棵菩提樹的枝條引種的,你們回頭可以折一枝,珍藏回家。”

迎接的知客狠狠的咳嗽了幾下,提醒趙興,趙興一擺手,下令:“呈上禮物!”

士兵們將手里的包裹打開,有的人手上提的是幾匹絲綢,有的人提的是絹紗,有的人提的是錫罐,里面裝的是上好的大宋盤茶。.\僧侶們的眼睛亮了起來,齊齊向趙興躬身,趙興咳嗽一聲,順手從一名士兵手中取過幾副絹紗,當先向佛牙殿走去。書家文學

此刻,歡迎宋軍的宴會還沒有正式舉行,那場宴會的主客是陳不群,趙興打的旗號是預先替宋軍向佛牙呈獻香油與禮物,故此提前來到佛牙殿,引領士兵觀賞這天下奇跡。

建中靖國元年秋,趙興帶著船隊重新返回杭州,這次他帶回來的商隊可以算是杭州市舶司開埠后的第一筆大單子,隨他艦隊南下的海船上千艘,在戰艦的保護下,幾乎沒有損失,而且船隊的數量擴充了三倍不止,每艘船都載滿了香料、珍貴木材、珍珠寶石,以至于貨船抵港之時,整個大宋的寶石香料價格下跌了六成,對珠寶商來說,這是一個災難。

隨行的士兵上岸后,立刻開始宣揚他們在南洋的經歷,數不盡的寶石,數不盡的優美景色,外加佛牙奇觀。頓時,整個大宋再度掀起一股下南洋的熱潮。

狡猾的趙興這次帶回來的貨物不是不易保存的香料等物,他的貨物全部換成了寶石與黃金,而且他也沒有著急出手,直接將這些貨物搬入了城堡中,靜等寶石價格慢慢回升。\

他回到城堡,隨船的士兵也放假了,他們在杭州市集上出售自己南下時購買的珍寶貨物,現在那些東西價格雖然跌慘了,但對于士兵來說,他們這些東西本來就是戰利品。即使價格下跌的再慘,也是一筆豐厚的意外之財。

稍后。萬俟詠跟帥范聯袂而來,他們拖家帶口,孩子鉆進城堡尋找玩耍之物。兩位大人帶領著市舶司部分屬官登上了青瓦臺的樓頂平臺,一邊欣賞園內的風景,一邊介紹著別后地情景。

“蔡元長已經重新回到了朝廷。擔任翰林院臣子”,萬俟詠喝著香茶。閑閑的介紹朝廷地動態:“據說他第一項主張是仿效成都府,印刷飛錢。稱之為交子,也稱之為交鈔。據說戶部的一賜樂業人正在設計票樣。”

世界第一紙鈔就要誕生。

在此之前。大宋各地也有飛票,但那都是商戶之間用于結算的票據。甚至連趙興設立地“銀行”,其行的紙鈔也只能作為熟識商人之間的結算憑證。它與其說是鈔票,更像是銀行票據。而交鈔卻是世界第一個由政府出面行地交易貨幣,所以它被稱之為“世界第一紙鈔”。

說實話,在這個時代推出紙鈔是一件極不成熟的事情,因為大宋目前沒有預算制度,沒有收支平衡概念,倉促推出紙鈔,只會讓紙鈔成為一種掠奪百姓財富地手段只要開動印刷機,不管收支狀況,只管印刷,而后以政府的名義用紙鈔收購老百姓地勞動所得,伴隨著這種無信用的莽撞行為,政府地信用也破產了。\

現在是秋末,杭州的秋天依舊有悶熱,這季節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地“秋老虎”,趙興搖著輕羅小扇,淡淡的詢問:“有沒有可能,我們所管轄地地區抵制交鈔?或限制交鈔的流通?”

萬俟詠搖搖頭:“若我們限制交鈔,且不說符不符合朝廷法度,若是其他地方用交鈔支付我們杭州的各項勞役,這豈不是其他地方用一片輕飄飄的紙,換去我杭州的財富。”

趙興又問:“可不可以讓朝廷不要行交鈔?”

萬俟詠一聲輕笑:“大人擔心什么,我們不也在推行紙幣嗎?最近南洋貿易越做越大,每船貨物動則以十萬貫為計,一貫銅錢有數斤重,若他們都用銅錢納稅,光那些銅錢都能沉死他們。紙鈔便于結算,有官府作保,豈不比我們那票行更據信用,我怕阻止不了商人們用交鈔納稅。”

趙興歪了一下嘴,回答:“現在是商業時代,我們推出的紙幣由票行承擔兌付,票行為了經營獲利,自然會保證信用,而我等做出的票行聯保,以及保證金制度,也能保證各票行有兌付能力,但朝廷呢,朝廷若是不兌付交鈔,你找誰哭訴?”

萬俟詠沉思片刻,答:“若是如此,我南洋事務局現在趁著交鈔尚未行,便搶先立下規矩,規定市舶納稅只能用銅錢,或三大票行的飛票納稅,對,是要搶先推出,免得蔡元長事后忌恨。\”

趙興順嘴又補充說:“朝廷慣例,市舶抽稅是十中抽一,以貨抵稅,而后由官府變賣,這期間存在弊端,比如這次,返航的船一時太多,使得貨價大跌,官府取十分之一貨物,若遇一個貪官,那更有弊端,賤買賤賣,豈不把國家的稅錢搬到自己的口袋。

我們在廣東推行統一結算制度,要求海外蕃商只能通過三大票行結算貿易,而后按貿易額抽稅,這次我們干脆明確起來,今后所有的海貿事宜,都必須通過三大票行劃賬,納稅統一由三大票行結算,否則的話,便以偷稅漏稅計,罰沒貨物。”

萬俟詠拍手:“這法子好,我們用嚴防偷稅做理由,海貿征稅全通過票行結算,恰好可以杜絕交鈔進

此時,一隊隊歌舞伎走了上來,這隊歌舞伎是趙興下南洋的收獲,她們穿著艷麗的印度紗麗,佩戴的金銀飾極盡華麗,在軟綿綿的印度音樂中,一個個舞娘扭動著腰,跳起了天竺舞。另有幾名三佛齊戲子上前,給大家表演著名的印尼藝術瓦揚皮衛。\

瓦揚皮衛,傳入中國后初稱“皮衛”,后俗稱“皮影戲”,或稱“爪哇影戲”。在11世紀。這一藝術盛行于泰國、印度、馬來西亞、緬甸、柬埔寨、越南等地,并隨大宋商人的腳步。逐漸傳入中國。

官員們停住了話題,觀賞皮影戲與舞蹈,帥范無心觀這些。舔著臉問:“大人,你一去南洋數月,南洋情況怎樣?”

趙興笑了一下。一指那些歌舞伎,回答:“我們占領了斯里蘭卡。通向非洲已無障礙,但是我認為。現在進入紅海,還不是好時機。所以,在南洋耀武揚威一番。便返回了。”

帥范悠然神往:“斯里蘭卡,寶石之國。那里的寶石很有名,難怪你們讓大宋的寶石價格下跌了六成。”

萬俟詠在音樂的喧鬧中插嘴:“大人,朝廷等待答復。”

趙興馬上問:“這次我們能籌多少稅?”

萬俟詠眼也不眨地回答:“雖然貨物價格下跌厲害,但總的算起來,也有八十萬貫地稅收,今年開辦費夠了。”

趙興頭:“這次我去南洋,取得了幾片土地,將這些土地所在的地圖呈送給朝廷,讓朝廷出面售,也算是給朝廷增加收入,此外,杭州市舶司的利潤,上交十萬貫吧。\”

在座地官員雖然在欣賞著充滿異域風格的歌舞,但耳朵一直豎起來聽著趙興說話,趙興說到這,一名七品小官服色的官員插話:“太尉,今年南洋事務局諸事草創,正是用錢地時機,上交朝廷十萬貫,我怕衙門里修筑不齊。”

趙興轉眼掃去,萬俟詠趕忙介紹:“這是工部派來的督造使,李誡,字明仲。”

趙興馬上直起了身子,鄭重地拱手:“原來是李明仲,有禮了。”

李誡誠惶誠恐的站起身來,還禮說:“不敢不敢!”

趙興馬上又問:“李明仲地怎么樣了?”

李誡拱手,恭敬的說:“原本已經成稿,但下官不久前了《海事新聞報》,那上面提了個問題,問羅德島神像地合理高寬是如何推算出來的。下官想了許久,不解其意,此次特地討來杭州職事,正想面詢趙大人。”

趙興與李誡談論地是《營造法式》,這本是由《元法式》一編撰而成。后世公認的《營造法式》是中國第一建筑,其中系統地講述了建筑大型建筑的手法與建筑技巧。這本是在《元法式》基礎上總結而來,而《元法式》因為名中有一個“元”二字,觸犯了宋哲宗的忌諱,他便下令由將作監官員李誡等人重新編撰,而后焚毀《元法式》這本,于是,中國第一建筑的榮譽落在了《營造法式》這本頭上。\

原本這本應該在這一年截稿,三年后由宋徽宗刊印推行天下,沒想到李誡居然推遲了截稿日期。

趙興納悶了:“修筑杭州市舶司與杭州水軍營,工部隨便派過來一個官員就行了,李大人就為羅德島那一問,特特來到杭州?”

朝廷派遣工部官員修建南洋事務局衙門,與南洋艦隊總督衙門,這實際上是宋朝的一種官場體制。趙興擴充私軍也罷,用海商的錢動南洋戰爭也罷,工部官員來杭州建設軍營及衙門,體現的是朝廷的權威,以此向趙興手下的軍隊顯示:他們畢竟還是大宋的軍隊,所以他們的衙門與軍營都由朝廷建造。只是,他們故意被手下的士兵省略了所有的建設費用,都由南洋事務局來管。

李誡回答的很干脆:“下官早就聽說趙大人蓋房子的本領一流,昔日王詵曾說過此話,在下也曾聽說過大人在廣州新建春江花月夜的事情,還聽說大理因一座金鐘大廈而亡國。下官此來,是特地向大人請教建筑技巧的,還請大人不嗇賜教。”

李誡這番話的意思是說,這項差事是他特地求來。而李誡心中還不停嘀咕:“你以為這項差事求的容易嗎,人都知道這位趙大人對屬下慷慨,廣南兩地官員沒明堂的補貼不斷,連李格非那個窮鬼在廣南當了幾天官,也成為大富豪。\聽說來廣州修建衙門,工部的官員都打破頭,我可是散盡家財才謀得了這份工作,容易嘛我?”

對面的趙興稍稍欠身,回答:“據我所知。搞建筑,不能不懂微積分。羅德島那座雕像,為什么不均衡,為什么會倒塌。西洋那群人是通過微積分計算出來的,這次我下南洋,弄回了許多。都是阿拉伯人翻譯的西方著作。

說起阿拉伯人,這倒使我想起他們的崛起。聽說那個國家當初還很弱小的時候,召集了熟十萬學。專門翻譯西洋地籍,并設立了一所全世界最大的圖館。而后,他們崛起了。成為世界上最強盛地國家,整個歐洲需要集合所有國家的力量。才能對付他們,這就是《海事新聞報》所登載的十字軍大戰,整個西洋所有有名地戰士都參與到了這次東征中,才勉強與阿拉伯人打了個平手。目前也只是稍占上風。”

帥范終于再次找到機會插嘴,他緊著問:“大人,南洋戰事如何?”

趙興頭,輕描淡寫的說:“我們占據了賈夫納,若是從北方海面前往科倫坡,就切斷了注輦國的后路,注輦國士兵為了避免孤懸島上地命運,他們在我抵達科倫坡數日后,從蘭卡地區撤退了。斯里蘭卡國王重新統一了那座島,為此很感謝我們,請求內附。

對于斯里蘭卡國王來說,做三佛齊的附庸是做,做大宋地附庸也是做,而大宋在南洋素有君子國稱號,以前大宋步出三佛齊,這次大宋強大的海軍壓地三佛齊人不敢動手,耀武揚威來到南洋,剎那間已改變了南洋的政治格局,因此,斯里蘭卡覺得投靠大宋。”

“他們地國王打算等國內穩定了,親自前來朝貢,這次我只帶來了他們的使節,等他把隨船貨物處理完畢,便讓他起身上京。”

這次,趙興卷回來地土地超過百萬噸頃,賈夫納半島他已經出售給資助大宋海軍的商人們,而賈夫納半島外圍幾個小島,加起來面積超過賈夫納半島,趙興全留給朝廷。

除此之外,還有三佛齊巨港外一片超過二十萬畝地土地,再加上真臘一個港口,廓爾喀海域外的一個小島。

大宋以前沒有出售海外領土的經歷,一時之間,接收這么巨量的土地有手足無措,掛牌出售頭幾天,汴梁城幾乎無人問津,但最新一期《海事新聞報》刊登了一副南洋地圖后,汴梁嗅覺靈敏的商人醒悟過來,開始涌向戶部,那些海外小島被一搶而空,京城富商們立刻組織家丁,拿著戶部刊的地契趕到杭州,要求南洋水軍護送他們南下查自己購買的土地。

這一年前后,大津巴布韋帝國開始崛起,它花了500年時間成為非洲南部最強國,又花了490年衰落,1890年后,其淪為英國殖民地。同年,瑞典開始形成統一的國家。1157年兼并芬蘭后,它成為歐洲最強國。也在這一年,一個叫庫彼的波利尼亞航海現了新西蘭。回到波利尼亞后,他向人們描述了這塊美麗的土地,并描述了當地的獼猴桃。

這一年,大宋商人大舉南下,開始在南洋圈地,許多商人一擲千金,購買下整座海島,自封為島主,開始墾荒種植……

最初時,南洋小島的價格一畝地只不過賣幾個銅板,但小島的數量有限,而大宋的商人是無限的,在趙興初次出征占領的官田被朝廷售一空后,那些官田的價格開始節節攀升,緊接著,呼吁大宋海軍再下南洋的喧鬧逐漸高昂起來。

當年冬,第一批下南洋的地主帶著他們南洋開的結果回來了,巨量的糧食,巨量的海外珍寶,巨量的香料,一時之間,使得原來昂貴的香料成為百姓的日用物品。連大宋最窮困的流民也能享用一份濃郁香料做成的食物,使得大宋的飲食業更加豐富多彩起來。

當然,大宋百姓更感興趣的是這些人的致富經歷。原來,贊助戰爭也能獲利豐厚,原來,南洋事務局交給朝廷的官田只是戰爭資助商挑剩下的,一時之間,“戰爭販子”這個職業也熱門起來。

網站分類導航: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