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3268章 投石沖開水底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68章 投石沖開水底天

第3268章 投石沖開水底天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第三部大軍閥的狐步舞

宋時明月VIP第三部大軍閥的狐步舞

祝賀歪歪書吧網站整體升級成功!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趙興不以為然的搖搖頭:“開發兩湖是我下一步既定方針。湖廣足,天下足。兩湖兩廣土地肥沃,稻谷一年三熟,水系發達,如果將這些水網編織起來,我們能造出一個更加富裕的大宋。

朝堂那些人現在忙著黨爭,我們地方官不得不多加努力我跟謝麟商量好了,從今年起,兩湖兩廣各自移民五十萬,我出錢修路修河,謝麟用稻谷向我兩廣還賬,我們聯手好好經營湖廣。”

單鍔笑了:“我無所謂,能夠升任一個知州,大大小小也是五品官,雖然都是指射之地,但荊湖總比兩廣地位高點。你花錢,我升官,我還有什么可抱怨的。不過,今后你后不后悔,那可就難說了。這幾年你開墾的土地還少么,廣東的糧價一年比一年低,指望荊湖靠糧食還上一千萬貫巨款,我估計他們要還一百年,也許兩百年。”

詹范與周文之一直在聽單鍔與趙興斗嘴,聽到這,他們樂了,一起插嘴補充:“那是那是,現在廣州最不缺的就是糧食,這幾年單大人整修河道,廣州風調雨順,農夫都不怎么照顧田地,也就是春天的時候撒上種子,然后自己去工廠作坊做工。本地糧食,已基本上是天種天收。

我二人從惠州、循州過來,恰好是夏糧收割地時候。田地里都沒有見到一個青壯男丁,全是老人與婦女。可即便是在這樣,廣州的糧價也沒有漲上去,單單靠荊湖的糧還清一千萬貫,你我這輩子恐怕見不到他們還清欠款的一天。

趙大人讓謝應老騙了。指不定謝應老現在拿上一千萬貫。正樂的滿地打滾呢。”

趙興臉上地笑容不減,他回答:“這就叫投石效應,我花這筆錢,原沒有打算他們還上,只要投下去就行。這筆錢投下去。沿著韶州這條線地經濟就盤活了。另外。我兩廣的小商小販。小農小戶都可以將我廣州的貨物販向富饒的洞庭,這叫強勢經濟的吸籌作用。我們廣州地貨物會將荊湖南北地財富都吸收過來。

你們別看謝麟現在樂,指不定以后要哭。當然。他這輩子估計沒有哭地機會了,因為這個吸籌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萬卷書屋)很可能在一兩百年中才能完成。

想一想,人要在陸地上行走,翻山越嶺的,太陽升起出發,太陽落下要找旅店住宿,趕路地時候唯恐錯過宿頭,所以一天走不了多少路。而坐船走就不一樣了,人在船上住、船上吃,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在這個時代,還有比坐船旅行更輕松的嗎?

我廣州富饒,現在名聲在外,內地人們都知道,但他們不一定知道怎么來我廣州謀生。揚州以北地人只知道往揚州趕,那么,四川府的人呢?有了這條小運河,成都人可以順著長江一路漂流,漂到廣州。

不要低估了老百姓的勇氣,百姓一旦知道活路在哪里,就不用怕天高地遠,如此一來,我廣州吸納移民的能力會加快數倍,數十倍,而且不用負擔他們的移民費用。”

趙興提到成都,單鍔臉色變了一下,小心的看著趙興,斜著眼問:“大人提到成都,莫非大人吞下荊湖,依然意猶未盡……你又轉什么心思?成都與吐蕃接壤,吐蕃人才偷襲你不久,你是不是……算了,你不用告訴我,我這就去郴州上任,不就是挖一條百里長的溝嗎,小事!哦,借這個理由,你是不是又要讓朝廷給你調撥廂軍了?”

趙興笑而不答。單鍔也沒客氣,他站起身來,邊往門外走邊說:“我走了,西江河上的船運股份我可不打算賣你當初答應我,等我把那條河整修完畢,河上每條航行的船,每個單程付給我一個銀幣,這筆錢我可從沒有收到過……算了,我不跟你要賬,我找你家陳夫人算賬去。”

“找張卓為”,趙興沖單鍔的背影喊:“陳夫人大半年不在,現在這筆錢由張卓為分管,你放心,一個銅板都不會少你的。”

張卓為就是趙興從遼國擄來的那名縣尉,他現在也登上大陸,成為趙興的管家。

單鍔一轉眼跑的不見影子,趙興順勢把目光轉向了詹范與周圍之,他坦白的說:“兩位在任上很是照顧我老師坡公,如今兩位任期滿了,還想轉任什么官員,兩廣地帶任你們選。(萬卷書屋)”

詹范也不客氣,他跟趙興交往較多,知道趙興一旦把人視為朋友,就格外慷慨大方。他指點著桌上那副地圖,說:“我聽說最近海外事務司弄的轟轟烈烈,這一任任滿了,我想去海外事務司轉轉,聽說勃泥總督還有空缺,我愿去做一任勃泥總督。”

趙興悚然動容,起身拱手:“廣南現任官員都很少愿去海外任職,詹守竟然愿意替我解憂,很好,勃泥總督就是你的了。”

詹范咧嘴笑了:“那是他們傻,我看了你的海外事務司條例:知州品級,到了外藩,儼然國王一樣,而且什么事不用操心,只管收錢蓋章。海外待個五年,撈足了錢財與珍奇玩意,回鄉之后,何必再做官,只管教導孩子就夠了。你不是說過:海外蕃人可不是我大宋子民,擔任一屆總督,生殺予奪,一切以我大宋利益至上。一任總督,連外藩國王都可以呼來喚去,此種威風,怎一個知州比得上。”

周文之笑著補充:“外藩外領的稅賦額,朝廷也沒有定律,隨總督上交多少,其中三成是總督地收入這規定好。詹守挑了個好地方,勃泥油礦銷往大宋,每年也有一百萬貫上下,三成就是三十萬貫,五年任期就能拿一百五十萬貫。這還是合法的收益。子孫三代足夠花了。”

趙興感興趣的望著周文之,問:“周守也有興趣?”

周文之哈哈一笑,答:“下官跟謝應老有點交情,聽說趙大人跟謝應老要了兩個知州的位置,一個被單大人要去。下官也想去荊湖轉任一下。不知趙大人可否許可?”

趙興點頭:“我準備修建那條運河。所以跟謝應老要了郴州與衡州的位置,耒水貫穿這兩個州縣,直通洞庭湖。修好了那條運河后,我廣州通向長江地路打通了。珠江水系也與長江水系連接在一起,所以這兩個知州地位置非常重要。

我跟謝應老約定,誰坐在那個位置上,需要接連兩任,任滿六年。周守愿意去,我可以推薦,但周守已經做過兩任知州了,你只需要一任就可以升遷,還愿意再第二任上,繼續待在知州的官品上?”

周文之端起茶杯遮住了臉,笑嘻嘻的說:“我曾聽人說過,大人抱怨邸報上幾年不見一個兩廣的消息。()我去翻查了一下,今年我兩廣發生了那么多大事,邸報上也只登了一句話,閑閑敘說廣西出兵滅了大理,除此之外,再沒有片言片句。

大人坐在廣州的位置上,干了那么多大事,朝廷不聞不問,我在一個知州地位置上干兩任期,又算得了什么。但在荊湖之地連任兩屆知州,或許能入朝廷法眼,但也可能,朝廷根本不聞不問除了我們這些兩廣地官員,除了那些貶官,還有誰愿意來這指射之地?

我不貪心,朝廷黨爭如此厲害,等再坐滿兩任后,升官也罷,不升也罷,我能接觸一下中原人物,也算不枉此生。生下來地事,且聽天由命。”

“好!我這就給你們發放官印。兩位,兩廣官員退職后,如果賬目上沒有問題,我還會發放一筆養廉銀這是用大理繳獲建立的基金,兩位可以去計司萬俟詠那里結算一下……”

兩位官員滿意的拱手告辭,這會功夫,李源與陳公川也在趙興地后院商議好,陳伊伊領著兩人來找趙興,她滿臉憂愁的俯首在地,再三叩首:“相公,你常說天地君親師,人間五綱常,又說:不愛其親,何愛其家,不愛其家,何愛其國……現在妾身地家人,生死在于相公指掌之間,請相公憐憫憐憫。”

趙興伸手攙起陳伊伊,表情平靜的回答:“身為宋官,我的憐憫只針對宋人。你是我宋人的媳婦,你無須向我懇求,我的憐憫與愛都包含你……”

趙興接著轉向陳公川,繼續說:“原本我們是親戚,還是朋友,原本我出兵大理時,我沒想到提防自己的內親,但我沒想到,陳氏家兵竟然在我最抽不出兵力的時候,背后捅了我一刀子。

原本我不會放過這樣背后下刀的人,有這一個人睡在我臥榻之側,會讓我睡不安神,但看在伊伊的面上,我把刀已經擦亮了,卻砍不下去。

罷了,既然你們已經說動了朝廷,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實話說,十年之內我不打算交還北方五城,就是為了朝廷,我不能交還;為了伊伊的孩子,我也不能交還。(萬卷書屋)因為金蘭地區必須有十年的建設時間,否則,我怎么知道它已經會不會被人侵吞,而有了十年建設,我相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不怕。”

李源直翻白眼。

什么叫顛倒黑白,這就叫顛倒黑白。咱家出兵攻占的不是大宋的土地,連大理國的土地都算不上,頂多算的上大理國的羈絆土地,你設了個陷阱,讓我一不小心越境,隨后,早已經等在那里的大軍伏擊了我們,還一下子攻入我交趾國,奪去了我們最肥沃的五個城市,現在你還滿把的道理這世界還有沒有天理?!

然而,李源只有忍下這口氣,誰叫他“一不小心越境”!

“趙大人,我相信你,但是。從今往后我們不再是朋友,我與你只能是兩國官員而已,告辭!”李源拱手告辭。陳公川猶豫了一下,狠狠瞪了趙興一眼,追上了李源地腳步。

等他們這二人走遠了。趙興笑著對陳伊伊說:“陳氏與李氏是親戚。我記得陳氏也有繼承大越國主之位的資格,那是不是說,我們的兒子、那位小金蘭王,也有資格當上大越國王?”

陳伊伊茫然的瞪大眼睛,趙興慢慢的敘說:“我讓你地孩子去金蘭。并下令其經營那片土地。是給越南人做示范地。你今后要多想想你的孩子,不要打亂我的步驟,要知道。你的兒子也可能當上越南國王。”

陳伊伊眼睛越來越亮,母親總是向著自己孩子的。趙興這么一說,陳伊伊地心一下子偏到了丈夫這里。她轉動著眼珠說:“此次兩國交鋒,損失地都是我陳氏家兵,李氏并沒有受到損傷,我哥哥不得不來,如果他敢表露出一絲傾向……”

趙興繼續說:“現在時機未到,你哥哥那里不要吐漏口風,如果再有十年時間,把持了湄公河入海口地金蘭城,就不是越南小國所能制衡的你心里有個數,當下次越南要求我歸還北方五省的時候,就是我發動地時候了,那時候,越南能不能存在,要看你兒子的意思。(請歡迎訪問wap.yys8.net)”

“我們地孩子!”陳伊伊眼睛亮亮的補充。

“好啦,人常說天無二日,一個國家的不能出現兩個權威,所以我不愿意去金蘭,因為一旦我踏上那片土地,那小子需要向我行禮,他獨一無二的權威也就受損了。你也一樣,為了豎立咱兒子的權威,你今后最好少往金蘭跑,讓孩子自己去折騰。

我打算今后每年正旦讓孩子回到金蘭,接受臣民的朝拜,其他時間就在廣州接受教育,直到他成年。程爽在那里,正按自己的心愿建設那片土地,我相信他的能力,你我就放手讓他折騰去吧,程爽是程族子弟,終有一天他要回到黃州,回到祖地,如此,我們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趙興的一番話終于使陳伊伊放下了心理負擔,她站起身,有力揮了揮手,說:“是妾身目光短淺了,只看到那金蘭宋商城一日日興旺起來,便想著守好那片土地,渾沒想到還有一份更大的家業。”

陳伊伊懊惱完,橫了趙興一眼,抱怨說:“相公,你怎么早不提醒?”

趙興笑了,女人不可理喻起來,是沒有道理可以講的,不過看到陳伊伊重新開始撒嬌,趙興滿意的點點頭,說:“金蘭那片地方確實是好地方,它港灣很深,能駛進去萬噸大船,可惜我們目前的技術達不到萬噸船的水平。有了那個港口,有了那個要塞群,我們的艦隊可以直接封鎖馬刺迦海峽(馬六甲海峽),如此一來,凡是去南洋的船只,或是進入大宋海域的船只,都必須我們點頭放行才行。

金蘭城這幾年發展已經夠快的了,但還不夠,我準備從大理開始,整修那條通向金蘭城的河道,這樣,沿途的真臘、大理,都在我們控制之下,那個南洋聯盟的貿易,就可以涉及水陸,溝通東西……下一步是占領湄公河口西岸,而后修一座雙塔斜拉橋,廣州河面上最近修了好幾座雙塔斜拉橋,等這技術成熟了,就在湄公河也修幾座橋,將兩岸肥沃的沖積平原,全部掌握在手里。”

陳伊伊眼珠亂轉,心里不知盤算著什么,趙興揮了揮手,說:“今天,香港浮屠燈塔落成,我晚上準備前去觀賞,你收拾一下,陪我一起去?”

陳伊伊搖頭:“相公,妾身以前的打算都錯了,還有很多事要重新規劃一下,妾身今日才知道,大宋才是根本,故此,我往日之非得趕快校正……相公便自去吧,妾身還有幾封書信要

趙興揮揮手,與陳伊伊告別,他漫步走到后院,發現大兒子趙風正坐在秋千架上,一邊孤寂的晃著秋千,一邊哼著不知名的歌。趙興本打算站在門口招呼孩子,看到孩子落寞的模樣,他不禁悄悄走到孩子身邊,輕輕問:“你準備好了?我們可以走了?”

趙風緩緩的說:“也沒什么準備的,嫡父,這種場合也要我出面嗎?為什么我不能像幾個弟弟那樣玩耍?”

趙興憐愛的摸摸趙風的頭,問:“幾個弟弟為什么不跟你一起玩,連你的親弟弟小云也不找你玩?”

趙風悶悶的回答:“嫡母教導我要處事穩重,一舉一動都要像個宰相家的衙內,還說嫡父是干大事的,不能讓孩子壞了嫡父的名聲。可蘇師公,還有黃師伯、晁師伯他們卻不喜歡弟子的穩重,幾個弟弟也說孩子不合群,所以我只能一個人坐在院子里蕩秋千,真不好玩。”

趙興苦笑著搖搖頭:“你母親……算了,她是用宋人的方法在教導孩子,這方面我不方便過多插手,但她說的也對,小孩子穩重點也好,你只要守住這份家業,其他的無所謂。

明年朝廷會給你蔭個官,此后你也是拿朝廷俸祿的人,我會給你安排好侍從,好伙伴,你的任務就是守好我們的家。至于參加科舉,上朝做官,那是你弟弟們的事,若有可能,我也不贊成他們去京城做官除非我改變了這世界。”

趙風慢慢的點了點頭,老氣橫秋的說:“嫡父說話,總是那么高深莫測,這是因為孩子的智力不夠,還是嫡父老喜歡說一些妄語。”

趙興大笑起來,他招手說:“來,孩子,今天我們要趕去海邊,參加光明塔的揭幕儀式,趕快走吧……對了,李家那個清照沒來陪你,她可是答應過我。”

趙風牽著趙興的手,一邊走一邊慢悠悠的說:“李家小娘子老喜歡捉弄弟弟,我不喜歡。但我又很羨慕弟弟,因為她從不捉弄我……嫡父,你為什么要讓我娶她?”

趙興一邊走,一邊賊兮兮的笑著說:“你父親寫詩不行,但卻知道誰寫詩行,李家小娘出身書香門第,一看就是聰明人,娶到我趙家,以后她寫的詩詞,都屬于我趙家的孩子,你要知道,才華是值得花大價錢的購買的。”

趙風這個小人居然理解趙興的話,他慢悠悠的回答:“我知道,嫡父養著秦師叔,就是因為他的才華,我還聽萬俟大人說,潘大臨最近來信,說是也要到廣州找嫡父討生活。我聽程族的兄弟說,這位潘大臨除了詩歌寫的好,其實本身沒有什么本事。他原先釀的潘生酒名揚襄樊,但自己經營卻弄得負債累累,討債人多的都打斷詩句的思路,唯留下一句滿城風雨近重陽。

但這個潘生酒到了父親手里,卻成了淮南名酒之一,每年給潘生掙來上萬貫的收入,然,這番火熱景象,那潘生卻毫不在意,也不知道觀察一下生意紅火的竅門,只知道天涯海角的追逐詩詞大家。

萬俟師叔說,這位潘生來了,恐怕還不好安置,因為他連貢士都不是,嶺南官場雖然是指射之地,卻也不接納非科舉正途的人。恐怕他來了,嫡父還要頭疼,因為這位潘生除了會作詩,連算賬都算不來。弄不好嫡父也要像養著秦師叔那樣,把潘大臨白養起來。這就是人常說的清客嗎?”

趙興還沒來得及回答,他們已經走到了門口。門口處,李格非牽著自家的女兒,正笑瞇瞇的看著趙風,李清照見到趙風出來,做了個鬼臉,趙風面無表情,目視前方。

趙興看見李清照,興趣來了,他沖小丫頭嚷:“清照,你要的象棋、圍棋,我可快準備好了,你答應的事,不能反悔喲。”

李清照沖趙風吐吐舌頭,李格非趕忙松開李清照的手,笑著說:“趙大人,讓兩個孩子自己去上馬車,你我二人正好在車上聊一聊。”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