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2166章 不拿“人才”當個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66章 不拿“人才”當個寶

第2166章 不拿“人才”當個寶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第二部優雅的貪官生涯

熱門作品推薦:

這點帥范似乎有點經驗,他雖然是第一次聽說這事,但說到了點子上:“坊場以前之所以入不敷出,乃是官吏不顧恤財力,只管提錢花銷,卻不知道坊場運營,也需要錢財流轉,東翁只要清楚這一點,雖然分給他們紅利,卻是固定份額的紅利,經營上面不讓他們插手就行。”

萬俟詠得意的回答:“這點東翁早已想到了,那些人干拿紅利,他們的股金從購買坊場的價格中扣除,官府只要少收點,就等于那幫馬軍出資了。

除此之外,日常經營由我們的家仆出面,賬目由鰍棧的一賜樂業人監管,那群一賜樂業人并不會壞了自己的名聲,讓賬目混亂的。”

萬俟詠在那得意的解釋,趙興向著單鍔說:“這恐怕是我們在揚州最大的活兒了,上面有蔡京壓著,今年我們干不成別的,單先生今年且隨我四處查看一下吧。”

單鍔一拍肚子:“無需查看,我在附近轉了三十年,揚州每一條枝杈我都知道,前幾日我查看了縣庫,揚州雖富,縣里卻沒幾個錢,沒錢,啥事也干不成,今年我們且小打小鬧一下,我知道幾條小河,稍稍疏浚一下,花不了幾百貫,不如我們今年先試試手。”

趙興嘆息的說:“揚州這片繁華的地方,僅僅只有十萬多戶,你說人都到哪去了,以我看,現在春耕尚未開始,不如我們上書朝廷,從山東一帶移民幾萬,單夫子挑一塊地方。我們讓百姓移囤,如何?”

單鍔高興的很:“如此。甚好。”

萬俟詠聽說。連忙又建議:“不能從山東一地移民,我聽說秦鳳路戰火不斷,其地百姓流離失所,但那里百姓經擅養馬。養牛,也需從那里移民,大人可以把奏章寫的婉轉一點,令多路輸送。這樣才能盡快遷移足夠的流民。”

“三萬,三萬就夠了”,單鍔興奮的拍著膝蓋,多年積累。如今正可以大展宏圖,他興奮的語不成句:“揚州戶籍雖然只有十萬,但城中百姓務工的,經商地,不下五六十萬。如果移來與本地戶籍相當的人口,恐怕會引起宗族沖突。

萬俟兄剛才地想法好,從各地移送來百姓。依托這條大運河。人少則轉運地快,大約三四個月三萬人就能到齊。等他們耕作完畢,收獲一季之后,明年投親友的都來了,我們只管拓地就行了。”

趙興繼續說:“春耕稍晚點也不怕,這幾年我在密州引種麻薯,這東西產量高,土地貧瘠也不怕,而且長的瘋快,兩三個月就有成熟的。只要百姓挨過了兩三個月,他們就能落地生根……”

萬俟詠也很興奮,他原本以為做趙興地幕僚只是處理一些雜務,沒想到這一下子竟然要干這么大的事,這份奏章送到朝廷,今后別人問起誰經手的,他萬俟詠豈不光彩了。

蔡京動作很快,沒兩天,他已經拿著一疊圖紙來找趙興,進到趙興這院子,他又幾乎忘了自己來的目地,只顧盯著院里的仆人,眼珠轉個不停。

趙興連聲呼喚,總算把他的魂叫了回來,他看了看手中的圖冊,立刻注意力回到了正事上:“離人,你送我地那箱物件我可算好好研究了一番,先不說七級浮屠,說鏡子吧,你箱中有幾件玻璃鏡,照人千毫畢露,一點不變型,我遍閱古書,從古文中找出一百余種古鏡式樣,此外,我亦琢磨出百余種新樣,你瞧瞧,這是漢鏡款式,龍鳳鏡、銅雀鏡……這是晉代銅鏡模樣……;這是唐鏡……

此外,我還找了一些金石圖錄,翻出各個時代匈奴、突厥、柔然鮮卑古鏡模樣,做了刪改,別發籍樞,作出約五百種鏡樣,離人看看,這些鏡子怎么樣?中意否?”

趙興翻了幾頁,仰天嘆了口氣。

要說這大宋誰能是第一產品設計師,非蔡京莫屬。趙興箱子里只放了三張玻璃銀鏡,竟能觸發蔡京的靈感,兩天之內畫出三百多種古今銅鏡款式,每種款式都稍作改動,讓它既古樸,又頗有新意,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這還不止,蔡京不光做了鏡子款式的追溯,他對趙興箱中的其他雜物多有設計,比方說玻璃仿造的古玉器,古擺件,零零總總,兩天的時間,蔡京居然畫出了一千幅畫,這種創作速度,估計連范思哲來了也要搖頭嘆息。

趙興還不知道,蔡京當了丞相之后,開始慫恿宋徽宗開設官辦造假渠,專門仿造歷朝歷代古玉器,從蔡京之后,在中國制作假古董騙人,不再是一樁罪惡,而是一件文化雅事,據說現代有人統計過,蔡京一輩子伙同宋徽宗,制作了不下十萬件假冒產品,在整個地球來說,他都是古今中外造假第一人。

趙興張嘴結舌看了蔡京半天,蔡京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錯誤,相反,在這場造假籌劃中,他充分顯示了對古文化歷史的淵博知識,如今,他牛刀小試,自我感覺有一種平身所學終于能一展所長地快樂,面對趙興這個知音,他越看越順眼:“揚州碼頭上也有黃州程族地人來往,我聽說趙離人看了蘇學士的雪屋,突然迸發靈感,竟然想出了把字畫印到盤子上地妙招,哈哈,你我二人都是觸類旁通的人,可是我勝你多一點。

不過,我可以理解離人,因為你畢竟生在黃州,長在山野之中,蘇學士所學甚雜,但要說到對古今典籍的精通,大宋除我之外,不做二人也。這是什么,這就是學識,我自幼飽讀詩書,古今典籍未嘗有遺漏,這古今器物……蘇學士讀書雖雜,不如我遠矣。

離人也無需過度驚愕。此乃小試牛刀也,且待我再花點功夫。細細研究一下。定讓那七級浮屠塔古今無雙。”

蔡京誤會了,他以為趙興是驚愕他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設計出如此多的銅鏡花樣,但趙興對此只是一閃念。他更加驚愕的是,身為四路轉運使,揚州主官,蔡京把心思全花在這些小玩意上。那么民政呢,兵事呢,稅賦呢,蔡京還有精力處理日常雜務嗎?

可這些不正是趙興所期待的嗎。他張了半天嘴,只覺得嘴巴發干,費了老大力氣才合攏了發木的嘴唇,咽了口吐沫,趙興伸出手,招呼仆人:“拿合同來,蔡大人。我要和你簽約。放心,我會給你VIP待遇。”

蔡京不懂。但趙興懂,趙興拿來的合同秉承了他在密州任上與團練簽署地彎彎繞風格的協議,那協議地條款一層套一層,蔡京一文化人,哪能搞懂那么復雜地算術公式,他摸著合同封皮,猶豫半天,反問:“我這合同也是與李公麟、米芾一樣的合同?”

趙興才一點頭,蔡京已經翻開了合同的尾頁,提起筆,邊簽名邊說:“我聽說過了,離人在密州與團練簽的合同,沒人能看得懂,此事已經成為官場奇聞,但三年過去了,密州百姓無一人覺得吃虧,十萬密州百姓都不怕,李公麟、米芾他們都不怕,我怕什么,離人總不會讓人吃虧吧。”

趙興摸著下巴,他滿肚子地得意不敢顯露在臉上,心里卻直在佩服自己:原來有信譽的人,詐騙成本就是低廉。嗯,別說詐騙了,就是正常商業運營,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蔡京簽完合同,趙興一把奪過,立即吩咐從人前往江都縣縣衙存檔。等萬俟詠興沖沖的捧著合同奪門而出,蔡京才來得及問:“離人,這契約上寫的什么,你簡單與我說一下?”

趙興笑地很開心:“簡單,就是蔡大人每月幫我設計十來項畫稿,我把這些圖畫匯集成冊,雕版出書,書名就叫《精神圖譜》。此外,蔡大人每月尚需書寫一份字帖,多少字不拘……

蔡大人完成合約,我照價付費,刊行的書版權在于蔡大人,我只取其中五成紅利。不過,完不成,總有個制約吧,嘿嘿,蔡大人可要倒找我錢。”

趙興是帶著嬉笑的神情說出最后幾句話的,蔡京何人也,這點任務量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他壓根沒聽進去趙興所說地苛刻條件,恰好此時一名仆人端著幾盆水果進來,蔡京這才想起他才到趙興府上那一剎那的失神,便指著仆人問:“離人,這仆人穿的衣服,布料怎如此怪異?款式也如此妖異?”

“服妖”是宋代的說法,現代則稱為“奇裝異服”。

趙興得意的晃著二郎腿,笑著說:“蔡大人博聞,你猜猜他們的布料是什么東西?”

這個反問對蔡京來說不是謎題,蔡京一笑,答:“聽說一賜樂業人曾向太祖獻過藩布(帆布),離人手下有許多一賜樂業人,這該不會是藩布吧?”

趙興及皆贊成:“誰都沒有蔡大人睿智,通博、廣聞,這果然是藩布(帆布)。我在密州任上時,曾召集團練家眷,試用新型織布機紡織藩布,這藩布做船帆最好,密州船舶業近年來爆炸式發展,這藩布供不應求,以至于民間不得與聞。然而,好東西畢竟是好東西,密州團練曾偶爾發現,這東西滲了水之后,堪同紙甲,若兩層布縫制在一起,能擋普通的箭擊與刺擊。

近年來,已經有些效用密州效用私下里購買藩布布頭,用它制成隨身甲衣,套在外袍內當作貼身鎧甲,我地仆人現在穿地就是密州研究出來的一種貼身布甲,我將它命名為甲(夾)克衫。

夾克衫上地銅扣是我發明的,這扣子擋在心臟與胸前數大要穴附近,可以防止致命傷,至于他們肩上的銅星,那是一種級別。在我這里,一等仆婦肩上綴一顆星,做工滿一年添上一顆星,成為二等仆婦,經過考核,優異者可以再添一顆星,成為三星仆婦。

三年期滿。還有些識文斷字的仆婦,則升任內知(管家)級別。她們會在肩上加一道杠。依照級別稱為一杠一星、一杠兩星……至于他們袖邊的徽章,我稱為技能條,一把鏟子代表園丁,鏟子邊加一顆星代表二等園丁。再添一顆星則稱為上等園丁。

此外,菜刀圖形代表廚師,依此類推……”

蔡京不是傻蛋,論聰明大宋沒幾個人比得過他。趙興一番近乎炫耀的話沒把他繞暈,他指著這名端水果進來的仆人問:“菜刀、鏟子,這我倒沒注意,但我看這名仆人臂章上怎么有一匹馬。還有一張弓,那張弓上帶了一個橫條,上面綴了兩顆星,按你的說法,這位應該是上等弓手,如此人物,怎么讓他端茶送水。”

趙興似乎被水果嗆了一下。他激烈的咳嗽起來。咳嗽半天,才說:“這個張三啊。曾經隨我去過南洋,他是特等弓手,這不錯,可如今年紀大了,退下來做點家務。”

年紀大了?!蔡京看著面前這位二十多歲,滿身肌肉地年輕人,心里直納悶,他還想再問下去,但一眨眼,他改變了主意:“離人,如此人物,我看他胳膊上掛了不止一個技能條,怎么,端茶送水也需要弓手出面嗎?那你可太糟蹋人了。”

趙興一笑,目光一閃,語氣平靜的回答:“我在船上跑慣了海,喜歡有組織有紀律地生活方式,這些家仆喜歡學什么本領,我并不禁止。不管學什么,對他們總有用處。而我只管發錢。”

趙興指點著仆人肩上地技能條,繼續說:“想當初,富陽盜匪跨江襲擊我的莊園,就是這些人打退了盜匪的襲擊,所以他們喜歡學什么,我都支持。會一項技能,我發一分錢。比如這人,他會射箭,就拿一份弓箭手的薪水,此外,這廝做菜地手藝也有點,所以還拿一份廚師薪水。他的弓箭水平是特等,所以拿特等弓箭手的薪水。拿中等廚師的薪水,此外,這還有一只舵輪,他會操船,還要拿船夫地薪水,會騎馬,騎馬水平為上等,拿上等騎手的薪水。

他現在只是一個門童,我或許用不上他其他的技能,但他既然擁有那些技能,我就給他發錢,總有一天,我會用上那些技能的。比如騎馬,我有急信,可以讓他傳送出去……”

趙興不厭其煩地解釋了一下自己對仆人的管理,蔡京點頭贊賞:“如此一來,離人府上的仆人一進門來,就會自發的學習各項技能,因為技能越多,拿的錢越多,是不是這樣?”

趙興心里暗自吃驚,臉上卻很平淡:“不錯不錯。我是這樣想的,我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把凡事都照顧到,我地優勢就在于我地錢財,既然如此,我便用錢財鼓勵別人為我做事,如此,則人人奮勇,我啥心也不操,只管發錢就行了。緊要時刻,便是盜匪來襲,自會有人拿起武器,表現一番。”

蔡京沉默片刻,又問:“我聽說離人準備讓家中仆人買下坊場,在揚州落地生根,可有此事?”

謝天謝地,蔡京終于把話題轉向了趙興期待的,他趕緊順竿爬:“不錯,這些家仆在我家中三年,也學會了許多技能,如今三年役期滿,我正打算放一批人出去,順便也做點有利于民地事……”

趙興接著用極其煽動的語言向蔡京描述了他與部屬的籌劃:用精銳團友參股的方式在揚州建立起一批可以快速反應的部隊騎軍,順便建立一支快船,清剿附近不太猖獗的匪患。除此之外,利用這支強有力的機動武裝,速襲盤踞在山林中的流竄匪幫,接著吸納流民,在揚州附近開發囤民……

“此乃不世之功也!”蔡京立刻發現其中的好處,他馬上表態:“奏章有我領先,我具名上奏,幫助離人推此事一把,整肅揚州環境,揚州的賦稅便會上去,此外,朝廷歷年災害不斷,我等身為朝廷官員,當為朝廷分憂三萬民夫,這還不夠,至少要十萬,我來寫奏章!”

趙興連忙勸止:“蔡大人,我們已經核算過了,最多吸納三萬流民。再多,我怕流民不服管教。反而四處為患三萬。絕不能多了。”

蔡京細致的又問一遍:“你說的是三萬戶還是三萬口?”

“三萬口,這是極限!”趙興回答的毫不猶豫:“我等本不想驚擾蔡大人……咳咳,蔡大人若是為流民安置的問題勞心勞力,那么圖譜的事情怎么辦?字帖的事情呢?”

蔡京回答很干脆:“昔年王荊公變法地時候。我也曾主持過汴梁變法事宜,這組織勞工的事情,我手下也有能人,不過。離人既然如此熱切,便由離人出面,如何?”

蔡京這是讓了趙興一步,趙興能不識趣嗎。他趕緊回答:“蔡大人,我為官數年,這奏章上地事情還不熟悉,以前向來都是高俅負責。蔡大人既然愿意相助,這奏章就由蔡大人來寫,我還是按杭州地辦法當官,別人出主意我來干。別人寫奏章。我具名。”

蔡京很滿意,趙興這么說。等于把話語權交給他,由著他把功勞攬到自己身上,但蔡京連續受趙興那么大的恩惠,他自然也不會做的過分,怎么樣也要把趙興的功勞表一表……

蔡京地動作很快,三月中,他與趙興聯名上書,聲稱揚州尚有許多荒地,聽說朝廷各地受災不斷,揚州愿為朝廷分憂,今年接納三萬流民墾荒,整個過程無需朝廷花費一文錢,只需朝廷允許把揚州坊場買賣的錢,允許揚州官府使用一年。

大宋朝已經持續三年災荒了,這份奏章遞上去,朝廷的答復也很快,既然不花朝廷一分錢,朝廷下旨,大大的褒獎了蔡京與趙興。隨后將各地抓捕地流民拼命往杭州遣送。

緊接著,趙興與蔡京的第二道奏章上來了,他倆要求朝廷破例允許揚州雇用民夫與廂丁修建大工程,主要是為流民的屯墾點修建道路……朝廷爽快的同意了。

朝廷之所以同意地如此爽快,是因為趙興雖然不聲不響,但他在朝中卻有一套雙保險策略。一是時任吏部尚書的蘇軾,這位大才子能夠把奏章直接送到自己的粉絲高太后那里,高太后對偶像的要求是有求必應,從不打半點折扣。

另一項保險措施是一賜樂業人,蘇軾在杭州三年,跟一賜樂業人接觸頻繁,大家都是住一個城堡里的,抬頭不見低頭見,在充分領略到一賜樂業人會計能力后,蘇軾回京,也主動尋求一賜樂業人的幫助。熟人找熟人,那些一賜樂業人在吏部尚書蘇軾的大力幫助下,迅速進入中央各個部位,憑借自己出色地會計與組織能力,迅速成為各部門骨干。

這時,宋朝庭地官員雖然沒有像忽必烈一樣稱贊這群以色列人“他們無所不能”,但部門里有一群曾經做慣了奴隸,非常聽話且各項本領出色、又任勞任怨的基層干部,由不得部門官員不重用。

有了這群以色列人,趙興可以保證,自己署名地奏章哪怕隔著墻扔進哪個部門的院子里,也會有人撿起來,清理干凈后,呈遞給自己的主官而且優先級別滿高。

蔡京的奏章,他自己寫的前半部分,是一篇詞藻華美的詩篇,狠狠的夸獎了一下災荒遍地的大宋,而后預先夸獎了揚州墾荒完成后的場面,趙興則在奏章后面按現代企劃案的格式,附上了一份詳盡的預算案。

當然,這份預算案一般人看不懂,以色列人便成了征詢對象,他們的答復絲毫沒拖延,第二天便給出了詳盡的解釋……這解釋大多數官員們依舊看不懂,但大宋第一聰明人蘇頌看懂了,他對奏章大加贊賞……可惜,他贊賞的話別人也聽不懂。

于是,暈頭脹腦的大宋朝稀里糊涂的給出了許可,大多數人都是抱著看笑話的心情看待趙興的建議的。比如賈易,他就在私下里說:“人都說趙離人寫的契約沒人看得懂,我看他老師也看不懂,這奏章剛呈上的時候,蘇子瞻嘩啦嘩啦翻弄著,仿佛輕風拂過書頁,這速度是看懂的速度嗎。我覺得他也就是睜睜眼睛點頭而已。

呲,不花朝廷一分錢,只要求延遲交納買賣坊場的資金,這錢到期他還要交,一個大子都少不了,我就不信,這錢存放在他說的那個銀行里……是興業銀行吧,還能自己生錢了?!錢又不是婦人,會下小崽!我看趙離人這是狂妄了。等著,看我怎么收拾他!”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