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2127章 那一場風花雪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27章 那一場風花雪月

第2127章 那一場風花雪月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第二部優雅的貪官生涯

熱門作品推薦:

趙興似乎格外偏愛他的茉莉亭。

坐在這座宋代的北魏風格石亭中,趙興劃著了宋代的火柴法燭,點亮了用天下第三銅礦出產的紫銅制作的玻璃燈,而后以這盞燈為媒介,接二連三的將一連串玻璃燈相繼點亮,他每點燃一盞,女使就拿去擺放在亭角,不一會,一地的琉璃燈照亮了整個石亭。

石亭有風,微風輕輕吹動燭火,一陣搖曳。幾名女使抬來薄紗制作的屏風,繞著亭子一一擺開,擋住了亭外吹來的秋風。這些屏風有字,書寫著“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

無數的讓石亭變的璀璨,像群山中一顆墜落的星星一樣,跳動著,似乎在向周圍吶喊。

趙興又劃著了一根宋代火柴,點亮一盞酒精燈,而后輕輕將這盞酒精燈移到一臺玻璃茶壺下,出神地看著青色的火焰燒燎著透明茶爐里的水,看著一個個氣泡從玻璃壺底部泛起,飄向水面。蘇軾坐在旁邊,不愿打攪這一刻的寧靜,他屏息傾聽氣泡翻滾的聲音。

水開了,第一壺水只是清潔玻璃壺的,趙興拎起壺將滾燙的水倒入茶海,而后又從身邊取出一把宋代暖水瓶,將里面的泉水倒入玻璃壺中這玻璃壺不是為保溫而裝水的,那里面裝的泉水是特地從浠溪取來的“天下第三泉”蘭溪水。

第二壺水開始翻滾的時候,蘇軾從身上摸出一個茶團鄭重遞給趙興,趙興恭敬接過。掰了一小塊茶團投入壺中,茶團慢慢沉入壺底,又被水泡帶回水面,緊接著,一團褐色如絲如縷地從茶葉中飄開,壺內清澈地水緩慢變成香檳酒色。蘇軾看著晶瑩剔透的茶壺內那團細密的魚眼泡從壺底向水面翻騰,禁不住嘆了口氣。高俅不知道蘇軾為何嘆氣,但他附和地點點頭。

一切的變化就在方寸間,就在眼前,目睹這一神奇變化的人禁不住重重松了口氣。蘇東坡感慨:“想不到,煮茶也有這樣的樂趣。”

石亭外,秦觀的聲音響起:“好香的味道,恩師與師弟星夜煮茶。煮的是小龍團吧,如此雅事,怎不喊上我秦少游。”

倭女撩起簾子,秦觀便往里鉆便感慨:“我都站旁邊看一會兒了,也沒人招呼……原以為世間茶藝也都欣賞遍了,沒想到用琉璃壺現場煮茶。竟也如此雅致。”

高俅在秦觀這些大佬面前插不上話,但能與這些人并排而坐,已經感到很幸福了。所以秦觀一進來。他連忙欠身讓座,還頻頻用力點頭表示附和對方。

秦觀是在蘇軾到任后不久,趕來杭州出任蘇軾的掌書記地,他來了,高俅便成為了押司,主要管理刑案。但不久,高太后又任命秦觀為推官。高俅又重新做回了掌書記。

趙興似乎不愿破壞這股寧靜。他沖秦觀無聲地點點頭,提起玻璃茶壺在幾只透明的玻璃杯中緩緩的注滿茶水。幾個早已期待的人眼看著琥珀色地茶水斟滿杯子,也不管是否符合禮儀,直接從趙興面前奪過茶杯,用力深深嗅著茶葉的香味。

這是小龍團,如今這種茶葉已經很少制備了。因為高太后嫌這種茶制備起來過于奢侈,故而下詔停止進奉。但蘇軾出京的時候,他的粉絲高太后特地向他贈送用銀盒裝的小龍團,以示恩寵這種待遇一般都是給予前任執政,也就是宰相的,而蘇軾出京地時候不過是一個給皇帝書寫詔書的小秘書。

蘇軾捧起茶杯,先深深的嗅了嗅茶香,然后慢慢地酌了一口滾熱地茶湯,閉起眼睛享受了一會,將身邊一個盒子推給趙興,并用手指敲了敲盒面。

“什么?”趙興問。

“你的官印和官身文誥”,蘇軾回答。

老師是一方首腦,弟子成為輔助官員,整個大宋只有蘇軾享受這種待遇。在正常的歷史上,蘇軾在杭州身邊有秦觀,轉任揚州知州,高太后還特地把他的另一個弟子晁補之派去揚州做通判……

趙興點點頭,也沒打開木盒,直接將盒子挪到自己身邊他這就算正式接任了,程序有點草率,可這是特例,是高太后給予蘇軾的特例。

在他接過官身文誥之前,趙興已經創下了一樁歷史記錄密州貪污的歷史記錄。他到密州擔任簽判一年,通過整合密州勢力,開展大規模針對遼國的走私活動……在趙興接過官身文誥地那一刻,對遼走私總額以達到了創記錄地五百萬貫。然而這還不是終結,由于他在密州各項產業中擁有股份,最終,他從遼國搜刮走的財富達兩千萬貫之巨。

此后若干年,繼任官員面對趙興這項貪污記錄,只剩下哭死地心情。因為趙興的記錄簡直無可超越,他已經將密州的資源發掘殆盡,通過緊密詳見的“環環套”計算方式,以及“累進式分紅方案”,使得繼任官員想插手都要遭受全體密州官員的反撲。他們唯一可以做的是:遵守趙興留下的規則,分享自己該得的那份微薄分紅……當然,相比于其他任上的官員,這份紅利足夠豐厚,以至于密州任上的后繼者都想方設法謀求連任。

密州從來沒有哪位官員貪賄的數量如趙興般龐大,然而,令人陡生哭死之心的是趙興那不可思議的受擁護程度。他從密州他刮走了如此巨額的財富,許多密州人家里還供養著這位巨貪的長生牌位。逢年過節,這些小民還要焚香禱告,祈求這位有史以來最大的密州貪官能夠長命百歲,并庇佑他們順風順水的……

這后一項記錄簡直無可超越。也無從超越,面對這項紀錄,怎不令人眼淚磅礴……

此刻,杯中地茶漸漸溫了,趙興輕輕將這杯茶遞給蘇軾,順手將一張飛錢票據壓在茶杯底下,蘇軾一見票額,吃了一驚:“九萬貫。怎么還有九萬貫,我當初只給了你三萬貫購糧款?”

趙興臉不紅心不跳的又掏出一張飛錢,答:“賑災糧船。誰敢征稅,我借著你給開的官引夾帶了點私貨,這是那三萬貫帶來的紅利。”

蘇軾也沒看那張票據,他捧著茶杯回答。啜著茶說:“賣度牒的錢我以工代賑,疏浚了茅山、鹽橋二河,現在還有些剩余,明年我打算再疏浚西湖,修堤橋,還要設義診。使饑者得食,病者得醫。杭州這次大災,路有遺尸。鄉民都來不及收葬。離人啊。這事需好好籌劃一下,你干這種事在行,回頭……”

蘇軾即將建的那座醫坊在歷史上也赫赫有名,它叫“安樂坊”,這座向貧民百姓提供免費醫療的機構,是古代中國第一個公費醫療機構,此后高太后借鑒蘇軾的方法。在全國各地設立安樂坊。使得公費醫療變成了一種國家行為宋朝國家行為。

趙興端起茶杯,回答:“這可是流芳百世的好事……我隨船帶回來了二十多位一賜樂業人。其中有幾位醫師,擅長疑難雜癥,便讓他們每月去醫坊免費坐診兩三日,以此,凡在杭州府行醫,每月數日去官辦醫坊坐診,要成為一種慣例。”

蘇軾接過話頭:“這法子好醫生免費坐診,百姓看病不愁。可惜買藥還需要錢,恰好我京城的產業處理了,還有點余錢,便捐五十兩金子,加上一點州府公費,也該能令百姓免費拿藥。”

趙興一指面前地那套玻璃茶具,回答:“我不跟老師爭,我就捐百十套玻璃器皿吧。”

秦觀馬上勸阻:“這不行,這玩意太昂貴了,那些醫生怎舍得用?”

趙興笑而不答因為他知道,醫院怎可能沒有透明的玻璃器皿呢。

這套玻璃杯是趙興的新產業。

原本,玻璃器皿在宋代確實是價比黃金的昂貴玩意……但現在情況改變了一些,至去年開始,一些海商不約而同地拋棄了長久的貿易業務,突然開辦起了玻璃坊。一夜間,大宋境內玻璃坊四處開花。之后不久,玻璃鏡子也出現了。隨著競爭的激烈,玻璃價格已經掉了很多。可不幸的是:堿面的價格直線上漲,這種漂白真絲的原料價格瘋長,也讓真絲價格出現波動……

中國天然堿資源匱乏,所以趙興相信,無論競爭再激烈,玻璃價格掉地再低,它在一兩百年之內,還將是個奢侈玩意。所以在大宋境內玻璃坊四處開花時,他支持廖小小也投資開了一個。不過廖小小不愧是在文人圈中熏陶過的人,她無師自通地瞅準了這種文人雅士最喜愛的風雅玩意,比如透明茶具、玻璃燭臺等等。

趙興地長項是比別人多了上千年地信息量。別的作坊主還在追求手工制作的精益求精,趙興這里已開始用石膏模具進行工業化、批量生產了。不過,吹制玻璃的技術也不是一夜之間能掌握的,趙興雖有制作精細的模具,要想找出瓶壁均勻的貨品,也不那么容易。這套玻璃壺就是千中選一地,它地價值也不菲。

趙興不介意送人這么昂貴的玻璃器,秦觀有點不舍,他才看煮茶看地有趣,聽趙興說要捐獻這樣的玩意,表情好不情愿,所以出聲勸解這玩意雅致,我還沒有弄到一套呢,怎么舍得給那些醫生病人。

趙興不解釋,但蘇軾知道趙興從不做無意義的事情,所以他端起杯子,岔過話題說:“王鞏那里還來信說,你答應他的房子還沒建呢,眼瞧著就快冬天了,他還住在官衙里,這不好。”

趙興知道王鞏要什么,他笑著說:“他可以住進我在密州的房子,那套房子我不買,租給他,租金他看著給。”

蘇軾聽過王鞏描述的碧霞閣,從王鞏描述的話里,他早已看出那廝對碧霞閣的垂涎,所以哈哈一笑,答:“王定國這下子得償所愿了。”

趙興一聲嘆息。

今天這場賞月茶會,不知不覺變成了工作研討,蘇軾剛才第一位百姓的醫療問題有心,第二為朋友的住房問題發話,獨獨沒談及自身。想起來怎不令人傷感。

蘇軾這次出京是因為兩件大事鬧的,第一件事是因為他要求朝廷廢除青苗法,并減免因青苗法造成的百姓債務。蘇軾這一建議觸犯到了變法派。緊接著,他又作出第二件事,幾乎把那群人得罪個徹底因為周穗一案。

此時,王安石的黨羽暫時失勢,都被發配到偏遠地方為官,但他們時刻想卷土重來。那些魁首如呂惠卿、李定、蔡確等人雖已遭罷黜,但他們的好多朋友還都在京為官。為了試探朝廷對他們的態度,他們找了一個默默無名的書院教師周穗試上一表,表中提請將王安石的靈牌安置在太廟中神宗皇帝的神牌之下,好能共享祭祖。

如果太后準其所請,新黨人員就可以把它看做是個分明的信號,他們又可以出來公開活動了。蘇東坡看出他們如此試探的企圖,立即對這些唯功名利祿是求的投機分子大施撻伐。他舉出他們十六個人的名字,責罵他們是“機虱”、“蠅蛆”、“佞奸小人”、“國之巨蠢”。

這一次他對王安石不再婉轉其詞,而幾乎公然以“詐偽騙子”稱之。他向皇太后說,王安石托名“為民謀福”而變法,實際效果是老百姓的財產都被他派的那些貪官污吏詐騙一空。因為無論怎樣修飾王安石的變法,都無法回避這個事實:變法之后,老百姓更窮困了,而官府的財賦并未見大幅增長,反而因納稅者大量逃亡,稅賦來源逐漸枯萎。

蘇軾最后表示,人若不愿與蠅蛆為伍,只有遠避……

蘇軾這一激烈的言詞徹底觸怒了變法派,趙興已隱約猜到:恐怕這就是他后半生被得勢新黨百般折磨的原因。可蘇軾現在不覺得,他還在關心老百姓、關心別人。

趙興能看到了未來,但他卻對這一切無能為力,歷史的火車呼嘯向前奔騰,他一個人的力量拽不動這輛重車,所以他只能談,只能抓緊時間,好好享受每一刻的時光。

他向蘇軾又遞上一個木盒,蘇軾接過木盒問:“什么?”

“唐朝的越窯鳳嘴瓶,很罕見的玩意,老師看看是不是真貨?”

“唐朝的越窯?”蘇軾驚詫莫名:“這玩意,即使在我大宋也極為罕見,你從哪里搞到的?”

“麻逸,那里一個小國王將它視若瑰寶,我想老師一定喜歡,便討了來!”

蘇軾確實欣賞的這件盛唐鳳嘴瓶。這件作品是晚唐時代的產品,但依然保持著唐代那種恢宏大氣,充滿埃及風格與拜占庭風格的鳳嘴瓶,帶有阿拉伯風格的纖細筆觸畫出優美的弧線,青中帶藍的色彩像是蕩漾的西湖水,令人沉醉這翠色就是高麗秘瓷的祖宗,唐代越窯的“雨過天晴”色。

“價值連城啊,離人怎么弄到手這件東西?他怎么肯向你出售,你花了多少錢?”蘇軾在中欣賞著,喜愛的神情盡現于臉上。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