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

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第二部優雅的貪官生涯


“呀,老師那里的禮物送了嗎?”趙興一邊爬起來穿衣服,一邊焦急的問。我看_書齋

程阿珠沒有回答,陳伊伊咯的一聲笑了:“啥事都等興哥做主,黃花菜也涼了。”

啥?黃花菜都涼了,這詞出自蘇軾“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怎么只眨眼功夫,越南人也知道“黃花菜”的典故?

程阿珠馬上以主母的身份接續:“眼看快正旦了,官人今天也把年禮準備一下……還有,明天要宴請學生。官人也要做好答問準備……我們今天還要冬臘風腌,就不陪官人了。快快,官人快點起來,府尊那里還等著釋菜先師呢!”

趙興趕緊披衣而起。

按規矩,今天的新襪子新鞋子,他只能穿程阿珠親手做得。原本他還想說幾句,譬如“以俺現在的身家,老婆你無需親手做鞋襪了,咱有錢,街上去買,不成嗎?”……

然而,冬至節里,穿老婆親手做得鞋襪,終歸是一種民族傳統禮節,他感激的捏捏程阿珠的手,翻過來看看那雙小手有沒有被針線磨出繭子,而后放心的拍了拍后者的肩膀。

這一習俗,現代連日本人都不遵守了。日本婦女在這天,常送給丈夫巧克力,寓意:感謝丈夫賜給自己一年的甜蜜生活。它已經失去了那種“中華味”。當此時刻,趙興能感受到老婆親手做的鞋襪,心里說不出的溫暖。

陳伊伊與廖小小沒閑著,緊跟著阿珠給丈夫獻上新鞋襪。伊伊邊遞上去,邊恭敬地說:“老師那里我們也送了一份禮。當時官人不在家。我們就替你做主了。請官人恕罪。今年的年禮已經備下,相公回來點看一下,若無不當,該趕緊送往京城,免得誤了時辰。”

“好的。不能誤了時辰”,趙興邊答應著邊穿起全套官服,整了整官帽,在衣服外頭加披一件短裘,他提著程阿珠遞上地食盒,老實地向府門外走去。

冬至日地“釋菜先師”是祭典將文字傳授給平民的孔圣人。因為有了孔圣人的廣收門徒,知識才從貴族階層向平民傳播。在這一天。全天下的讀書人都要在地方官的帶領下。拜祭這位至圣先師。

夫子不是嫌貧愛富地人,祭奠他的東西無需昂貴武士,兩碟小菜而已。一碟是芹菜,一碟是豆腐。豆腐寓意著“福”,是期望至圣先師在天國里能夠永享安福。

芹菜的寓意則深了點。據說,古時候,芹菜剛傳入中國,人們都認為芹菜有毒。有一位人勇敢的嘗試了芹菜,覺得很美味。于是就向自己最尊敬的人獻上一束芹菜,由此誕生了一個詞叫“芹獻”。意思是:一點小東西,自己覺得很好,但不知對方是否能夠滿意。

“釋菜先師”的祭禮是芹菜與豆腐,由此也誕生了一個詞。就是韋小寶的口頭禪:阿彌陀佛。芹菜豆腐。

意思是說:自己很尊敬佛,將自己心目中最珍貴地東西獻上。希望對方喜歡。

宋代文人”釋菜先師“時,不能由仆人提著菜盒,為表示虔敬,身為讀書人,必須親手提著菜盒步行前往孔廟。宋代之后,這規矩亂了,一般地文人坐轎子去,菜由仆人提著,也是被允許的。

趙興快走到孔廟時,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只見眼前人山人海,個個都做讀書人打扮,這些書生們大冷著天還搖著一柄折扇,在這神圣的時刻,他們忘不了與人拉關系談交情,上萬人前后左右找熟人交流共同,一時之間,整個孔廟廣場全是巨大的嗡嗡聲。

按規矩,張用他們屬于武官,沒資格參加“釋菜先師”。所以趙興找了半天,找不見半個熟人。他想了想,一晃龐大的身軀硬朝里面擠去,被他擠開的文人惱怒的望著他的背影,見到張興短裘下露出地官服,再比較一下自己的小身板……那些人終究將謾罵咽回了肚里趙興好不容易穿越了人群,來到孔廟大門,鄧御夫正守在門邊四處張望,見到趙興他長長地松了口氣,趕緊招呼:“簽判,快去進去,學諭大人催過幾次了。”

趙興回頭望著廣場上的人頭,低聲問:“這有多少人,天哪,黑壓壓一片。密州學子有多少?”

鄧御夫低聲回答:“按今年學宮典籍,大致有八萬人……這孔廟門外還都是些沒進學的村秀才,貢士才能入廟,待在第一進院落,他們大約有六千余人;進士在二進,大約有一千余人。有官身的在大殿,不過五百余人。”

天哪,八萬人。密州一個地方就有八萬名大學生。難怪后來不允許祭孔了,這可是八萬人地“群體件”……然而,奇怪地是,在宋代,這么多人聚集,現場竟然沒有一名衙役。

趙興悶頭跟著鄧御夫一路往廟里走……嗯嗯,原本鄧御夫也沒資格進入大殿,但托趙興的福,他現在也是“官人”了,所以便“登堂入室”。最近這廝也發了,身上披著件珍貴地白虎皮,腳下穿的靴子也升級換代,換上純正的鹿皮,用一種黑色染料染的锃光發亮。看小說來喲更新渾身上下都透露著一句話:我很有錢。5CCC.NET

此際,天上飄著鵝毛大雪。這是今年的第一場大雪,大雪里,人的視線變的只有十數米。大殿里因此有點昏暗。密州學諭正板著臉坐在首席,陰陰的看著趙興進來。王子韶與索問道陪著笑臉坐在其下首,一見趙興進來,連忙熱情的招呼。

學諭的品級比趙興還低,但今天,他是場中老大,連知州都要聽他的擺布。趙興來晚了。那兩人熱情打招呼就是不想讓學諭在孔圣人大殿訓斥趙興。

趙興啥人。那學諭板著臉才說了一句“趙離人,你今日……”,趙興已經竄到對方跟前,熱情的握住對方地雙手連連搖晃,嘴里還喊:“學諭大人。辛苦了,我代表密州學子、代表密州庶民,代表密州團練,感謝學諭大人一年辛苦,教書育人……”

其實,他說地那些都是廢話,手中的東西才是現實。在趙興握上學諭的手時。學諭感覺手中一涼,左手、右手均給被塞進了一件東西。

左手的東西冰涼,學諭騰出食指,食指一摸,知道那是一方光潤圓滑的密石硯;右手地東西則成八棱柱形,木質堅硬。

這比十個代表更有用學諭立馬臉上化了凍,他滿意的點點頭。

自密州石發現以來,密州團練牢牢的把持著石材的制作,做好的成品大都作為貢物上交給皇宮。僅從王子韶那里流傳出來的幾方硯臺看。其構思可算是奇思妙想,雕工簡直是鬼斧神工。每一方那都是藝術品,里面透著濃厚的文化味,現如今,身為密州人家里沒有一方密州硯。彼此見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這位學諭早想跟趙興湊湊近乎。也弄幾方硯臺回家賞鑒,以顯示自己“密州文化第一”地資格。但趙興幾乎整日不在家,讓他無從下手……終于,今日能了結心愿,想起來他可是倆把淚呀。

至于他右手被塞入地那個八棱柱體,也不簡單。傳說它是趙興特地替蘇東坡制作的。蘇軾這廝喜歡漫步鄉間,在黃州時,經常寄情于山水,為了方便老師在野外寫詩畫畫,趙興便召集能工巧匠制作了這個野外寫生筆,命名為“八卦筆”。

八卦筆很八卦,這個八棱柱體,裂開八棱盒,每一個柱面都是一個小匣,匣內掛著長長短短的八支筆。八瓣合起來,則成為通體沒有縫隙的八棱木柱。

這種八卦筆選用高檔的越南紅木、或者非洲黑檀制作的,比較罕見的則用綠檀木。據說這種木頭堅逾鋼鐵,危急時刻可以當武器抵擋刀劍砍擊。因為它制作的精巧,現在成為北宋高層次文人賞玩的必需品。目前成為文人身份地象征。沒有這玩意,說明你的詩歌不行,無人賞識。學諭只聽說過少數幾個詩名卓著的大文人擁有這個東西,所以,當學諭得到密石硯并不覺得喜出望外,但摸索袖中發現獲得一套八卦筆,喜出望外。想到此后也可以拿著這套筆向人炫耀,他的臉上如沐春風,緊著說:“既然人都來齊了,那我們就開始吧。離人賢弟,站我身邊來,我們一同拜祭。”

論理,站在學諭身邊的應該是王子韶,可王子韶早知道趙興地手段,他不以為然地撇了撇嘴這廝定是又掄起了糖衣炮彈,打倒了學諭……罷了,原諒這廝,嗯,只是不知這廝又拿什么東西誘動學諭。回頭得問問,不能便宜了這小子。

索問道也有類似想法,他警惕的盯著學諭,只見學諭大人借趙興地身材掩飾,一個轉身,袖子在腰邊一拂,兩只手露出了袖外,接過了別人遞上的食盒。

大殿內的官員們紛亂一陣,自發地按品級大小依次排班站定,現任知州王子韶終究還是與學諭并肩而站,他倆身后,第二排站的則是退職官員,他們依據封號、品位,從右往左按序排列。第三排才輪到現職官員。現職官身后,則是有進士身份,領了個閑官的讀書人的位子。

學諭領先念誦祭文……趙興聽不懂這種“駢四儷六,錦心繡口,宮沉羽振,笙簧觸手”的句子,他站在第三排,跟著大家嘴唇蠕動,仔細聽,嗓中卻沒不發出半絲聲音。

祭文念誦完了,主持祭禮的人獻上祭禮,分別是一個豬頭,一束新麥,一個羊頭……底下的學生們則紛紛從食盒里拿出自己帶來的芹菜、豆腐,傳遞給主祭官祭酒。祭酒將學生們的菜一個個擺上祭桌。這時,二進外的進士也紛紛取出自己的菜肴,但他們的菜沒資格傳進大殿,只能擺在地上。

除了這些外,知州大人還必須代表州衙地官吏獻上幾盤四時水果。九甕酒。幾只豬頭,幾只豬蹄……在知州獻酒地時候,趙興乖乖地夾在學生隊伍,按次上香。

祭奠直進行到中午,正午時分。祭典結束。祭酒親手持刀,在獻祭的豬頭上面割下了三塊肉,這三塊肉就是“禁臠”,只有知州大人、學諭大人與祭酒大人三人有資格品嘗。祭禮期間,這三塊肉別人不能觸碰,要等到第二天祭禮完畢,由廟人送到那三家門上。三家才能盡情品嘗傳說這肉能令人長智慧。還能幫助人中舉,所以三家多用來賞賜得意門徒。

祭禮進行到這兒,待在孔廟一進二進的人開始涌進大殿,趙興這伙人向殿外退去,涌進殿里的人直奔祭桌上的豬頭,很多人已經挽起了袖子赤膊上陣,還有人手里捏著雪亮地小刀他們現在表演的是“搶冷豬肉”。

傳說,祭臺上獻祭的那個豬頭沾染了圣人的慧氣,能吃上一塊這樣的肉。隔年準能金榜高中……由于祭奠實在冬至進行,祭臺上擺了半天的豬肉常被凍得又冷又硬又肥膩,所以被稱為“冷豬肉”。

進士們是沒份參與冷豬肉的搶奪,他們已經是進士了,所以只能站在大殿外。眼瞧著那些一進二進地村秀才、貢士。爭奪那份渴望。

貢士們搶奪完了,也退場了。輪到那八萬人涌進殿中,他們將分食獻祭地芹菜豆腐。

這些人都是斯文人,在孔廟外頭又冷又餓的站到了中午,雖然是盤凍得跟石頭一樣的芹菜與豆腐,還有豬蹄寓意“生花妙手”……他們也吃得很開心。因為有學諭在現場,八萬文化人很有秩序的依次上前,每人吃一小口,飲一杯府尊獻上的美酒如果這時他們敢越班搶奪,要被學諭除名的。

十年寒窗不容易,所以八萬人雖然人頭涌涌,但他們進入孔廟時,連呼吸都放輕了很多,整個廟里只剩下一片咀嚼聲,外加大殿外進士們的相互寒暄聲。

進士們這時相互寒暄,謂之拜冬。

整個大殿里人頭此起彼伏,人人都在相互點頭行禮。因為在場的都是讀書人,都算是彼此的學兄、學弟、學長、前輩,相互拱手寒暄,混個臉熟,以便今后官場相互提攜,認識不認識都彼此拱拱手,結果你把頭點過來,我把頭點過去,滿大廟全是搖晃腦袋。

到午飯過后,約莫是下午上班時間,學生們自發地聚集在老師身邊,開始“拜燒字紙”。

古代文人愛惜字紙,不許亂用有字的紙擦東西。在民間、尤其在士子文人階層非常看重這點,他們認為愛惜字紙是對圣人所授文化的尊重,如果亂用有字的紙揩抹臟東西,那就是對先師的褻瀆與不恭。所以他們把寫過字地字都不丟,每年等到這時候講起帶入孔廟,在祭孔時一齊燒掉,燒字紙時也要師生一齊跪拜,這叫“授業有知”。

燒完紙,同學相互約好與次日去老師家拜訪,這就是“隆師禮”……

趙興忘了:冬至日,朝廷官員又放假了,還是個宋代四大小長假之一,前后放三天。原本趙興因為今天放假,想睡個懶覺,結果,這一天比上班還累。

王子韶身邊也圍了幾個自稱是學生地人,他們謙遜地向老師致謝鄧御夫也該在那行列中,但他卻立在趙興身邊。王子韶似乎沒邀請學生去家里的意思,見趙興還在那里沖人亂拱手亂點頭,他眼珠一轉,招手喚過趙興,親切地說:“離人,我看你的學生都沒來,索性明天去你府上,一塊,也請我的學生吧。”

這什么道理?

趙興還沒來得及反駁,王子韶的學生已經一片叫好聲……啊,他還能拒絕么?

趙興,密州人誰不知道,大財主一位,而且是會給別人帶來財富的大財主,剛才那么多人上前與他拉關系,就是想在團練走私活動中湊上一股。可惜趙興從不給陌生人機會,而王子韶的學生都是趨炎附勢的人,現在能夠貼上趙興這位大金主,見識一下傳說中那奢華至極的碧霞閣寓所。能讓趙興拒絕嗎?

王子韶這么一做。就從弟子拜師的“隆師禮”,轉為擁爐會飲地“扶陽禮”,雖然這兩者都是冬至節地宴請禮節,但性質變了……

師生們約好了宴客時間后,王子韶開始帶著現任官員向門廟外走去。至此,現任官員參與的祭孔活動結束,剩下的就是那群秀才繼續瓜分芹菜、豆腐、水果、美酒。

趙興走到府門口的時候,發現張用正坐在他家門口的石獸上,悶悶地望著天空。看情形他已經坐了很久,身上的黑色皮裘落了一層厚厚雪花,見趙興走近。他愣愣的點點頭。隨口問:“祭孔完了?今日天色黑的早,眼瞧著就快天黑了。”宋代門口立什么石獸都是有嚴格規定的,比如石虎、石羊是立在帝王墓前的。而虎是尊嚴與高貴的標志。羊個性柔順,形態淑美。我們祖先造字地時候,有羊面從美之說。所以自漢晉以來帝陵之前常置石虎、石羊為祛邪之物。

此外,宋代門前立仗馬與控馬官石雕,則表示將門世家;武將門前還立角端石雕獅形有翼,頭有雙角者一般稱為“天祿”;單角稱為麒麟;無角者為辟邪,立于一品文武官員門前。

政事堂官員可在門前再加一對瑞禽。而石象與馴象人則寓意“象生百態。滄桑何在?”,常立于宗室子弟門前……嗯,如果你在宋代看到誰家門前有沒翅膀地石獅子,可以肯定:他是穿越人士,而且是明代永樂年以后穿越來的。因為石獅是明代以后的產品。

趙興就欺負古人。他將門口的“上馬石”雕成禮儀規定中不存在的物種,比如第一排左面第一只為鴕鳥。右面第一只是溫順的貍貓;第二排則左蟾蜍、右孔雀……無形中避開了品級規定。

這幾只石獸高高低低,張用正跨坐在那只仰頭撒嬌,一臉媚態的貍貓身上。

趙興憋住笑,問:“怎么不進去,坐著干嘛。”

張用搖搖頭:“我渾家在里頭,你這主人不在,我渾家不讓我隨意來你家串門,尤其不許我來你家洗澡。”

趙興樂了,原來這又是一位宋代怕老婆的“陳季常”。

嗯,人在宋代,似乎不合適把怕老婆的男人叫做“陳季常”,因為宋代怕老婆地人太多,比如李清照他爹。

“走”,趙興招呼張用:“你不冷嗎。”

張用抖了抖身上的皮裘:“熊皮呀,很暖和。”

虎熊這樣的皮,似乎武將都喜歡。但這類皮裘比較厚重,穿起來沉重。趙興喜歡輕軟的狐裘、貂裘。他沒理會張用的炫耀,邊向府里走邊嘲諷:“原來你這廝坐在我家地石獸身上,是在炫耀你這身熊皮……女人都在忙,我倆現去那里舒服一下,這大冷地天,泡個熱水澡如何?”

張用連忙擺手:“我聽說了,你的浴堂里有倭女貼身搓背,可溫柔、可舒服了我可不敢。我渾家就是聽說了這事,堅決不許我登你門。”

“那就去浴室樓上棲霞閣聽音樂,喝酒……冬至日,我記得要吃啥?”

“餃子、餛飩!”

餃子據說是三國時代張仲景發明地,他在冬至日做了一碗“去寒嬌耳湯”,里面的面食包餡,形似耳朵,便被叫做“嬌耳”,傳久生變,又有了“餃子”、“扁食”、“水餃子”、“水點心”等地方性名稱。

冬至日是陽氣初生的日子,吃“餃子”意味著“一陽出生”;吃“餛飩”是慶賀“混沌初開”。

到了后院,趙興發現滿院變成了婦女大集會,厚厚的大雪中,那些婦女每人跪坐在一張竹席上,正在熱火朝天的腌咸菜。趙興這才想起來程阿珠臨走時說的:冬臘風腌。

“這都什么時候了,還腌咸菜?”趙興驚愕的問。他這才看清,張用的渾家徐氏也在其中。

“是晚了點,可是小雪的時候相公不在,所以我等準備好了腌菜,拖到冬至才弄出來”,廖小小咯咯笑著說。

“大冷著天,趕快進來,別凍壞了身子”,趙興話說一半,看到幾個倭女也在其中,他猛然感覺到這個場面有點熟悉,記憶里好像見過。

是了,是在電視里見到的。每年小雪的時候,韓國人都穿著這樣的唐裝,幾萬個人匯集在大廣場上,場面壯觀的擺開腌菜臺,制作越冬的腌菜。原來這就叫:“冬臘風腌,蓄以御冬”。

原來,這不是韓國人的傳統,原來它是一種中國禮俗,是宋人的傳統。

除了腌大菜、腌蘿卜、腌咸肉、腌咸魚外,現場的人還在“風”,場邊立著很多木架,上面掛滿了風制好了的蔬菜,還有風雞、風肉等,這就是“風臘”。現在各種制作已經進入了尾聲。

趙興看到幾名倭女,想到倭女從不怕凍,她們在數九寒天只穿一個絲襪,敢上街掃雪,還從不得風濕病,這才想起。也許宋人的體質跟韓國人、日本人一樣,自有抵抗風濕的體質……在看到婦女們已經干到了尾聲,他索性不再勸解。

婦女們都在干活,碧霞閣上無人伺候,趙興只好自己動手,他除去了大衣,跟張用盤腿坐在熱烘烘的地板上,旁邊點著一座酒精爐燒著熱茶燙著美酒,吃著鮮魚塊,果脯,閑聊著今后的年景。不一會,樓下傳來婦女的歡聲笑語,她們開始洗浴了。

宋代的洗浴風格類似現代日本,據說現在荷蘭一地還有男女同浴的風俗。所以在樓下洗浴的婦女一點不避諱,她們大聲笑著,催促仆人們將火燒的再旺點。不一會,喀絲麗穿著一身輕裝,走上樓來,她出生于熱帶,沒有宋人那么耐寒,所以程阿珠沒有勉強她去參與腌咸菜。喀絲麗不耐寒,到了冬天最喜歡蜷縮在被窩里,她此時出現在這里,一定是程阿珠想起趙興無人伺候,所以才通知了她。

一上樓來,喀絲麗邁著舞蹈般的步伐,腳鈴叮當的走到趙興身邊,緊蹭著趙興坐下,斟了幾杯酒,她用胡語詢問趙興:“主人,姐妹們都去了南方,為什么不讓我去?主人,我如果哪里不好,請您懲罰我,但不要這樣。”

趙興笑了笑,敲打著她那不規矩亂摸的手,笑著說:“你想去,我明天就送你走。”

喀絲麗身子扭了扭,馬上回答:“主人,奴婢不在意走不走,但我想知道,讓姐妹們去南方是懲罰還是獎勵?如果是獎勵,我也要,否則,我寧愿留在這里。”

ps:剛才一不留神,把章節名寫錯了,為了掩飾俺的錯誤,加更一章,這樣,剛才的錯誤就是“甜蜜的錯誤”,不是嗎?嘿嘿,投票啊,俺已經彌補錯誤了,多謝諸位投票!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