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1023章 冒很大的風險(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23章 冒很大的風險(上)

第1023章 冒很大的風險(上)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徐知州的話讓蘇軾很感激。這話隱含的意思是:為了便于趙興就近照料蘇軾,所以他才給程家坳幾個人落士籍。

這群來自群山之中的山民最團結,從徐知州的安排看,他們的存在使官府實力大漲,與此同時,他們自己也變成官府大樹上一棵寄生的藤蔓,纏繞著官府勢力,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有他們照顧,即使新州官是蘇軾的對方,他們也有能力庇護。

實際上,蘇軾最近已感覺到這種變化。

自程族聚集地出城東門,就是蘇東坡那塊地。王鞏走后,孩子們乘著冬天枯水季節,領著工匠在蘇軾屋側添置了個小碼頭,說是方便蘇軾訪客就近停舟,但實際上,碼頭建成后成了程家坳私用碼頭。

現在,程家坳進出黃州的船都從蘇東坡屋后經過。雖然,“東坡雪堂”因此變得熙熙攘攘,但蘇軾明白,這也是一種關愛——每艘停靠的小船,都或多或少的給他帶點日用品。孩子們還經常不請自來,在他院里除草、打掃……

徐知州老了,才傍晚的時候,宴席便早早結束。升官的徐知州摟著小妾勝之,踉蹌回后堂,眾賓客紛紛辭去。

從徐知州府上出來,夜色已經黃昏,蘇軾經過城東時,興之所至,特意繞了遠路,到了趙興位于城東的、那座傳說中的“金屋”。

這果然是一棟“金屋”。

整棟房子充滿了“胡人”味道,完全不像是中土建筑。

房頂甚至還有個圓圓大穹頂,穹頂像寺廟一樣刷著淡金粉,讓它活像一座禮拜堂。

程夏正站在門口,看見蘇東坡,忙邀請太師傅進去,蘇東坡搖搖頭,指點著那個穹頂,問:“這樣式好眼熟,我好像在泉州清凈寺看過——就是比那里的稍小點。”

“師公好眼力,這屋正是泉州清涼寺工人所建”,程夏恭敬的回答。

泉州清凈寺是“中國第一清真寺”,它是由來宋經商的阿拉伯人建成的。建成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目前仍在不斷增建……

泉州清凈寺是磚混結構的,其中跨度很大的大穹頂非常具備阿拉伯風格,趙興招來清凈寺工人建房,是為了挖人,這伙人現在已完全被他的高薪誘拐,被封閉在杭州新莊園里建房。而眼前黃州這所居所,只是他們受雇前的“試手”,相當于試用期的“才藝展示”。

當然,后續的事情蘇軾并不知道,他只點點頭,好奇地問:“你怎么站在這里?對了,你家在那兒?”

程夏有點扭捏:“師公……老師曾給我定了門親,是福州柳家,他們前幾日來‘發奩(往新郎家送嫁妝)’,可老師遲遲不歸,我正在這里想:阿珠雖然未嫁,但也是下過定的師母,讓她……”

蘇軾笑了:“明天我來!”

蘇軾說罷,隨即昂然而去。邊走邊想:能請到清凈寺的建筑工人來為自己建房,說明程族這一年的實力增長很快,已經請得起大地方的工匠了——離人的手段,果然不凡!

不過,他似乎在恐懼著什么,動作很急,他似乎生怕錯過……他在擔心什么?

蘇軾身后,程夏一疊聲感謝:“謝謝師公,謝謝師公!師公,我給你拿個燈火,且等等。”

明州海面,幾日后,趙興又帶著船隊出航。

這次出航除了劉三的船之外,又增加了一艘個頭小點的船尾隨。這艘船屬于劉三一位朋友,趙興已把招攬水手的任務全部下放給劉三,所以他招來相熟的朋友,共同熟悉這條新航線。

此次航行添了一件新玩意——如果看過電視的人,看過這件“寶物”,就會發現它完全是古代風水師手中的“堪輿盤”。這個東西按照易經八卦的方位,精細的刻了六十四個方位,這次出航,完全是確認新航路,檢驗這副堪輿盤。

有了這件航海新武器,劉三在整個航海過程中都顯得神神秘秘,他日夜把自己綁在桅桿上,除了吃飯,剩下的時間,都躲在桅桿上,操縱著堪輿盤,在一張紙上神秘的寫寫畫畫,連趙興都不準靠近桅桿。

這次出海,除了劉三與趙興外,其余的人都沒有跟隨。程爽留在杭州,督建杭州的莊園,焦觸返回福州,與自己的兒子進行交接,順便幫趙興拋售貨物。長門不四則去了明州(今寧波),督建新船。

這樣的出海隊伍也是劉三特地要求的,趙興理解對方的行為,因為保持航海中的神秘方向感是船長的特權。一直到蒸汽船時代,海圖、羅盤……這些能在大海中確定方位的工具,都是由船長專門保管的。

這么做也是考慮到了人性因素——大海茫茫,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員,常容易患上幽閉癥,這種癥狀發生,會令人作出種種反常的不理智行為。而只有船長知道身在何處,會讓船員感到一種無形壓力,最大限度的減少海上叛亂。

第二次走這條航線,心中已經有了大致方向感的劉三,在趙興的指點下,快速的復制了這條最直線的航路,兩天半時間,耽羅島已經在望,胸有成竹的劉三連耽羅島都不屑登陸,他直接帶領船隊插著耽羅島,駛向了高麗境外。

“整個航程我們只花了一半的時間,一半呀,兩天就到了高麗。如此,加上裝卸貨物的時間,一個來回也就十天,一個月可以跑三趟……”劉三兩眼通紅,下了桅桿的他,困倦的身體直打晃,但他情緒高昂。

“別人一年跑一趟,掙十五萬貫,算是好收成,我們一年往少里算,也可以跑15趟……大官人,厚利啊,每趟只要掙五萬貫,這趟生意就劃不來!”

“五萬貫——你比我還貪心。一年跑15趟,還有個市場飽和問題,所以一趟的收成預期,應該定在三萬貫。有這三萬貫墊底,船不裝滿你也可以開航,單程貨不滿,回程能把貨物裝滿,那也是一種盈利——為人不能太貪心。”趙興訓斥。

劉三已經搖搖欲墜,但他還在拼命點頭。

ps:各位讀者,投票支持啊,多謝了!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