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上)

第1020章 如今金屋藏美嬌(上)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第1020章如今專門金屋藏美嬌(上)

福建僧人說完,還連忙解釋:“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建州(今建甌)海商周世昌遭海風漂流至日本,敝國(日本)商人收留了天朝商賈,七年后,日商藤木吉陪周世昌共歸中國。帝(宋真宗)問日本風俗,藤木吉作此詩回答‘上問’。”

趙興聽到這回答,搖搖頭。這里面有幾個詞他知道來歷,比如“清酒”就是米酒的意思,現代中國稱之為“醪糟”,這種釀造法是在晉代傳入日本的。

“膾”這個詞也是中國的,就是“膾炙人口”的“膾”,它也是在晉代傳入日本。至于“金刀”則說的是三國時代曹丕賜給倭國的青銅刀,倭人稱此刀為“天縱云劍”。

這句詩里所說的“金刀膾紫鱗”,日本人的意思是說:用天朝賜給的金刀切割漢式美餐——紫鱗膾。

日本商人藤木吉在這里選用“清酒”與“膾”、金刀等詞,是向宋真宗表示:日本甚至連飲食習慣都尊崇漢唐——但他當時對牛彈琴了,因為大多數宋人并不知道……

然而,貴婦的話沒有“對牛談琴”,趙興明白:對方這是抱怨自己又是君子風度,“棺材里伸手死要錢”,還是乘火打劫式的。

趙興淡然一笑,以詩唱和這質問:“金烏臨西舍,鼓聲催短命,泉路無賓主,今夕離家向。”

趙興這句話繞了好幾個彎子,如果不是對漢唐文化及中國典故極為熟悉,可能不知道趙興說啥。這種繞彎子說話的方式,宋人以為“含蓄”與“中庸”,倭人以為“雅致”。他的話音才落,滿屋子日本高官兼中國“蘇狂粉”齊聲喝彩,他們用手中的折扇猛烈敲擊大腿,以示對這句話的贊賞。

他們之所以如此興奮,是因為這首詩是一位日本人做得,它作于數百年前,作者是日本大津皇子。

當年他因謀反罪被處死,死前做了這首《臨刑詩》。

但實際上,這首詩是唱酬詩,它是與五代人江為的《臨刑詩》所唱酬的。南唐后主李煜當權時,江為因借事諷喻朝政,被借此邀功的小人告發,判以死罪,臨刑前口一詩:“街鼓侵人急,西傾日欲斜。

黃泉無旅店,今夜宿誰家?”

在詩中,江為把死看成是一次旅行,以至發出“今夜宿誰家”這樣純真的疑問。

說實話,江為的詩要比大津皇子出色的多,但趙興在這里用大律皇子的詩來回答,也是種變相討好。他用這首詩說明的是:我老師蘇軾也因為寫詩被沈括告發,差點步上江為的后路,而我為了老師的生活,都冒著生命危險,帶天朝“金烏”來到“西國”,你卻讓我到戰亂頻繁的關東送信,“今夜宿誰家”我都不清楚,你還跟我計較錢不錢的問題——那錢是我該掙得,是我用生命換來得。

大津皇子這首詩,在日本文學史上有著無以倫比的地位。趙興剛抵達日本時,出于小心,曾詢問過

當地著名詩人的作品,此時恰值武士文化興起的時候,這首面對死亡充滿坦然的詩,立刻被人介紹過來。以至于趙興沒記住《古今集》、《枕草集》里的名詩,獨獨記住了它。

趙興的討好很見效。這時的日本人,對天朝充滿仰視的心情,突然有一名天朝舉子吟誦出他們最喜愛的詩,這讓他們感到非常榮耀,所以他們非猛烈喝彩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心情……嗯,結果他們都忘了剛才為什么而爭執……結果,他們喝彩的越激烈,反而越是讓那位貴婦以為:自己不給錢、不給很多錢,簡直都不好意思活下去了。

他們不是在為即將付出的高額報酬而喝彩的呀……嗯,大家都忘了這點。

“如此——天朝人,你說吧,想要什么?”貴婦爽快地詢問。

兩天后,蘇軾正帶著王鞏返回雪堂,原先雪堂的東側,臨江處已佇立起一間大磚房。工人們還在磚房頂上搭了個小竹棚。

這棟磚房外墻部分沒有絲毫裝飾,內墻則抹得很光滑,蘇軾覺得那墻面似乎不同于普通泥巴,隱隱泛著灰色。這讓他很好奇。

王夫人歡喜的迎了上來,由衷的贊賞說:“這群孩子,干活兒真快。瞧,他們在房頂還給你搭了個棚子,說是讓你坐在屋頂看風景。”

王鞏看著蘇東坡這棟明顯不符合當時風格的房子,很感興趣,他興致盎然的拉著蘇軾四處觀賞。

一架木梯沿著外墻盤旋而上通向屋頂。王鞏與蘇東坡站在木梯的盡處,看幾個工人在忙碌。程旺站在樓梯口,一邊攔阻二人一邊解釋:“師公,屋頂的泥還沒有硬,現在還不能踏……明天,明天就好。”

蘇東坡的目光落在那幾個忙碌的工人身上。一名工人正蹲在那里抹泥,另一名工人正將白色的石灰拌進泥里。他搖搖頭,指著那些石灰說:“這不對,你老師曾問過我灰石,但他的用法不對,這東西不應該拌入泥中,應該等泥干透了再刷上去才能粉白。”

程旺回答:“師公,這沒錯,是老師特地交代的。說用這樣的灰泥抹屋頂,才能隨意踩踏,而且不漏雨。”

一陣嘩啦啦的滑輪聲把蘇東坡的問話堵在嘴里,他順著聲響望過去,發現在屋角搭了個木架,架子上面綁了個滑輪。隨著滑輪的聲響,一大桶水搖晃著升上屋頂,工人們從滑輪上摘下水桶,將鉤子放下……不一會兒,滑輪又吊上來一捆竹席。

王鞏一拉蘇東坡的袖子,說:“走吧……你說的不錯,這弟子果然精通雜學,而且不是一般精通。”

他是在說趙興。趙興雖然不在現場,但這棟房子卻是在趙興的弟子帶領下建的。瞧那些孩子一副小大人樣兒,輕車熟路的指揮工匠,兩天搭起這樣一棟磚房,由此可以想象:類似的事情他們干過不止一次。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