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1016章 又得浮生一日涼(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16章 又得浮生一日涼(上)

第1016章 又得浮生一日涼(上)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趙興還在看著石灰墻感慨。

世界第一石灰墻呀,我竟然有機會站在墻下——扣墻皮!

感謝蘇東坡。是他,讓我們在這個喧囂忙亂的時代,依然能感受到一絲曠朗的清風迎面吹來;是他,讓我們再回首,重新走過一段美的歷程。

這時代,文人士大夫都喜歡醉情于山水——比如蘇東坡的老師歐陽修最喜歡說的那句話“醉人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間”,而唯有蘇東坡能靜下心來,觀察百姓的市井生活。

據說,他在謫居黃州期間,有一個老婦人因為賣不出去豬求他幫忙,他替老婆婆寫下了那首有關豬肉的廣告詩:“黃州好豬肉,

價錢等糞土。

富者不肯吃,

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

火候足時它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這首詩里隱藏著一種豬肉的做法,依法烹調出的豬肉就是中國名菜“東坡肉”。

唯有這樣一個關注市井的人,才能發現市井百姓所使用的“粉筆”,然后才能想到用石灰刷墻。如果古代中國的文化精英都像他一樣觀察市井,那么……

趙興心有所思,回答蘇軾的問題顯得有點心不在焉,再加上他確實說不出自己的師承來歷,所以回答變得不著邊際:“門生出身于鄉野,所會所能,無師自通也!”

蘇東坡流露出訝然的神情。

或許,這種訝然帶有點輕蔑,或許,是趙興的學生誤會了,他們看到蘇東坡不信任的神色,程爽忍不住跨前一步,驕傲的說:“吾師學的是武侯遺學,惜當世無人能識,故自謙學究天成!”

“武侯”——這名字正捎到蘇東坡癢處,他是四川眉縣人,武侯正是川人最敬仰的人物。蘇軾立刻悚然動容:“你去過蜀地?”

趙興拱手答:“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

四川可是蘇東坡夢魂纏繞的地方,他自從出了四川后,終身未能再返故鄉。

為何如此?

為了避嫌!

蘇東坡的遭遇傳到四川后,有個四川人認為朝廷待他不公,或者說:以朝廷待川人蘇軾不公的名義發動了“起義”,他并不是希望起義成功后迎接蘇軾回鄉,而是希望成功后自己坐上龍庭。隨后,朝廷費盡周折才把這場叛亂鎮壓下去……

此后,蘇東坡終生不敢提回鄉,結果他死在常州,葬在潁川。

蘇東坡是輕信的!

宋代是一個宗法社會,什么叫宗法社會。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況下,古人是不可能隨隨便便未經批準前往外地的。當時也沒有電影錄像,如果一個古人知道外地的情況——哪怕是知道片言只語,也只能說明,他絕對在當地待過。

趙興僅僅一句簡單的詩文,蘇軾就確信面前這人確實在四川待過,他一聲嘆息,長吟思鄉詩——“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

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張。

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聽到趙興介紹表字“離人”后,蘇東坡更高興了,他翻箱倒柜,摸出一件手稿,神神秘秘的問:“此詩稿被我去年中秋寫成,離人讀過這首詩嗎?”

詩寫的什么——“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趙興不自覺的念出他最欣賞的幾句:“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妙!絕妙!”

其實蘇東坡問的不是這個,他這首詩里最后兩個字是“離人”,謫居黃州之后,他在感慨自己是背井離鄉之人,偶然遇到趙興,看到對方狂熱崇拜的架勢,他以為趙興是因為讀了這首詩,心有同感,所以取字“離人”。

拿出這首詩時,蘇東坡是很得意的,趙興的表現的像自己的鐵桿粉絲。這讓他飽受世態炎涼煎熬的心感到溫暖,所以他才不顧危險,拿出詩稿。

為什么說“他不顧危險”?

通過交談,趙興知道了蘇東坡為什么會出現在浠水,是因為貧與病。這位在浠水邊逢人便問鬼故事的孤獨老頭,剛遭遇了一次出賣與背叛,大科學家沈括利用他的信任,騙取了他的詩作,而后獻給朝廷,斷章取義地說他寫詩諷刺朝政,也幸虧高太后是他的絕對“粉絲”,竭力替他開脫,才使他僥幸躲過了死刑。

貶謫到黃州后,蘇軾生活窮困,曾前往蘄水(浠水縣)求田,希望自耕自種讓家人不再挨餓,不遂。后在故人的照顧下,在黃州得到東城門外的荒坡(東坡),開墾荒地,“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年老書生拿筆的手用來揮鋤,文弱的身體要養活一家幾口人,因為耕作勞苦,蘇軾患上臂疾——現代說法是“肌肉拉傷”,不得不前往浠水神醫龐安時家治療,因而常在浠水徘徊。

那一年,蘇軾48歲!

烏臺詩案后,蘇東坡貶謫在黃州,得了一個閑官:黃州團練副使(相當于民兵副隊長),正處于監視居住的待遇,地方官按期來到他的住處,檢查他的言行以及書稿。為了避禍,蘇軾將很多詩稿悄悄焚毀,一小部分被兩位倭人偷偷藏起,到蘇軾復出這些詩稿才重見天日。

所以蘇軾現在把詩稿拿給陌生人看,實在是件極具勇氣的事——也是對趙興極大地信任與肯定。

趙興感懷蘇軾的坦誠,他只顧贊賞詩句之美,卻把詩句中的“離人”兩個詞忽略過去,蘇東坡孩子脾性犯了,他用指頭使勁敲打詩稿上的“離人”二字,就等對方評價。

這首詞的最后一句也很不錯,趙興嘆了口氣:“你我皆‘離人’!”

只這一句話,便拉近了他與蘇東坡的關系。

又聊幾句,趙興想起剛才的疑惑,反問:“為什么是‘也’……我是說,你剛才問‘我也參加取解試’嗎,為什么是‘也’?”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