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三國第十七章 劫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風流三國 >>風流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劫營

第十七章 劫營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浴火重生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浴火重生 | 風流三國 
第六卷

第六卷

汝南四面環山,西有千峰巒疊的臥牛山,山勢嚴峻,難于攀爬。又背靠汝水,是一座相當堅固的城池。

只要人家死守不戰,物質又準備充足的話,托上一年半載,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轉眼入秋,天氣漸涼,在過不久,便要入冬,這對主攻一方來說,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徐晃仍只能在苦苦等待最好機會。

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兩方僵持一月之后,徐盛部隊終于傳來好消息。一陣狂攻之中,加上張寧骷髏兵的連番夜襲,弄的敵軍魂飛天外,兵無戰心,而新蔡城的防線終于開始全方位出現松動。

本來新蔡彈丸之地,徐盛、陳武近兩萬部隊拿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戰場兵力雖然是重要因素之一,然主將謀略更是關鍵所在。新蔡守將魯肅并非一個軟柿子,他的全面絕非陳武之輩可以相比,而且決不在田豐、程昱之下,況且他還能文能武,為一代儒將。

照著《三國演義》構筑情節和塑造人物,歷來評價是三分虛七分實,但以張浪的感覺來看,應該是七分虛三分實才對,其中有一個人,人物性格完全扭曲,小說中的形象和歷史上的原形完全找不到共同點,就是江東的魯肅。

魯肅出場,純粹為了在諸葛亮和周瑜的斗智中牽線搭橋,做個被兩方面耍得團團轉的老好人。小說中,魯肅除了為人老實以外,根本沒有什么優點,如果真是那樣,為什么周瑜臨終要薦肅自代,做第二任大都督呢?講不通啊!

別的不說,諸葛亮還未在隆中定“三分鼎足”之時,魯肅已留下“榻上策”的著名戰略構想。當時孫權繼位,周瑜推薦魯肅和孫權見面。魯肅勸孫權成王霸之業,他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之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并且詳細謀劃方略:剿除黃祖,進伐劉表,將長江防線據為已有,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而孫權后來的走勢,正如魯肅所說,如若不是他死的太早,東吳也不會從鼎盛走向衰敗。

象魯肅這樣一位高才,可以當得上“名將”和“戰略家”這兩個稱號了,而他苦苦支撐孫劉聯合這個長遠的戰略方針,而孫權并不能理解,仍然在荊州問題上,和劉備大打掌腳,蜀國一跨臺,接下來東吳也就跟著覆滅,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大悲劇。

現在魯肅把守新蔡,雖然城墻并不雄偉高厚,但他防守組織的滴水不漏,如若不是黃巾軍素質低下,加上外無援軍,骷髏奇兵又連夜奇襲擾亂軍心,相信想要在新蔡打出缺口,還要等更久時間。

郭嘉知道時機就要成熟,開始派人對汝南不斷造勢。

首先在汝南城外,高順、徐晃的部隊,所有兵馬開始頻頻調動,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封鎖四周所有大小通路,加強戒備,就連山路水溝也派人把守。做出一付要封鎖一切消息來源樣子。

郭嘉又秘密讓自己的親信在營寨中四散謠言,說敵軍大將周瑜在劫糧之時,被主公先一步視破,困在揚、豫交界一帶,用不了多久,便可大破敵軍,活捉周瑜。同時新蔡方不出一旬時間,就可攻破城池,拿下魯肅。到時候孫策變成孤家寡人一個。

然后又不是很秘密的抽調高順和他的一半左右軍隊,假裝支援張浪圍剿行動,卻在半途停了下來,埋伏,等候孫策出動。

大凡將領都知道攻城最忌悶圍,徐晃不時派士兵做一些動作,但收率不是很明顯。郭嘉此計雖然在騙所有人,但的確讓本來有些滑落的士氣又開始上升。

可以說,條件已萬事俱備,能不能成功,就看孫策會不會上當了。

郭嘉耐心的等待著魚兒上鉤。

徐晃軍隊的調動,孫策當然看的出來,而且憑空封鎖防線,讓他消息來源變的十分困難,幾乎得不到最新的情況。郭嘉此舉,果然讓孫策疑心重重,以為江東軍隊有什么大動作。連夜派出探子,打聽消息。

就在汝南開始進入大戰前奏,在細陽城的張浪也沒空閑著,在這段時間派出大量的探子,四處打探消息,意圖挖出周瑜藏身地方。不過讓張浪十分沮喪的是,到目前為止,周瑜、甘寧和他們的部隊好像人間蒸發一樣,找不到一點影。張浪十分明白在黑暗里的敵人是如何危險。為了確保能在第一時間捉住戰局發展動向,張浪把自己僅留的兩百鷹衛再一次派上用場,努力加大偵察范圍,利用他們高超的水平,意圖查個蛛絲馬跡。

又經過十來天的苦苦等待之后,終于有鷹衛帶來消息,在陽泉一帶,發現有大量兵馬行動的行蹤。張浪一振,陽泉?照那里的情況來看,陽泉一帶地勢平坦,十分有利他們的騎兵突擊,不但如此,那里還有山林掩護,可秘密藏身。更為關鍵的是,這是江東運輸隊的必經之路。

周瑜還真會選擇一個好地方下手啊。張浪冷笑想道。

張浪問趙云說道:“現在第二梯隊的糧車是誰押送的?”此行押糧官凌操,剛剛從細陽城往皖城退去,故張浪有此一問。

趙云行禮道:“回主公,是凌操之子凌統。”

張浪表示明白,絲毫沒有對年紀青青的凌統有什么擔憂,而是問道:“他現在到哪里了?”

趙云道:“剛剛快馬來報,他們已繞過了天柱山,不出意外的話,現在已經到了六安國。”

張浪想了想道:“照著原先的計劃,出六安國后,就是要過陽泉重鎮了。假如周瑜真的在這里打埋伏的話,留給我們的時間已是不多了。”

田豐側頭沉思,道:“屬下倒不覺的周瑜會在這里動手,陽泉一地,處于揚豫交界,相對來說目標太過明顯,隨時有被發現的可能,而且他們不可能帶那么多糧草,這樣常期在外行動,補給是個大問題啊。要知道現在豫州大部份地盤已為我軍控制。”

張浪笑道:“照情況來看,江夏已是他們的囊中之物了,要不然周瑜也不會膽大到這個地步。”

田豐點點頭道:“有這個可能性,既然如此,蔣欽,周泰的部隊,終于可以一展所長了吧?”

張浪會心笑道:“不錯,傳我令下去,馬上要蔣欽、周泰領水軍出柴桑,沿江而上,以閃電之勢,逼進三江,迫使江夏防線開始出現松動,我就不信這個時候周瑜還有能力來管這個江夏。”

田豐呵呵笑了兩聲,說道:“趁他害,奪他命。想來周瑜現在是首尾難顧了。”

張浪又想想了,道:“周瑜會不會在陽泉打伏,暫時不定,這個到時候要隨機應變,不過出兵接應凌統,已是必然。”

田豐點頭道:“主公所言極是。”

張浪來回走了兩圈,抬頭嚴肅道:“子義,你馬上領5000士兵下去,接應凌統,一定要保著糧車安全而來。”

太史慈大聲領命,踏步而去。

看著太史慈離去的背影,田豐心里忽然感覺一些不安道:“主公,屬下認為周瑜一定有什么詭計,因為出兵陽泉,目標實在太大,會不會這只是個晃子,而真的用意在皖城,來個一勞永逸?”

張浪沒有說話,而進入沉思。

趙云見張浪沒有說話,出聲道:“不太可能吧,如果要長途奔襲皖城,這個難度相當不少。當不說路途遙遠,如果想不被別人知覺,拋開官道不走,那么必須要攀過連綿不斷的大別山脈或者跨躍梅山水嶺,這些都是窮山險嶺,山路水路都十分難走,一個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的局面。不但如此,還時常有大量猛獸出沒,野人土蠻更是少不了,搞不好給他們生吃活剝也是正常。”

本來還沒有確定心中想法,給趙云這么一說,張浪心中一跳,想起三國后期,魏國大將鐘會伐蜀,姜維扼守劍閣,不能攻破。而鄧艾出奇兵,領數萬人馬出陰平道,山高谷深,十分艱險,便讓士兵鑿山開道,造作橋閣。后因糧缺將乏,三萬士兵所剩無幾,鄧艾帶頭,翻下山崖,先登至江由,后戰綿竹,斬諸葛瞻、諸葛尚和尚書張遵等首級,蜀國才這樣滅亡。

雖然自己的情況和當時有很大不同,但鄧艾把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魏滅蜀最為經典的戰役,難道周瑜也不懂的這點嗎?有時候人認為很安全的事情,其實背后藏有著更大的危機。很容易讓對手有機可趁。想到此時,張浪沉聲道:“我有種預感,周瑜也許真的會襲擊皖城。我們認為不能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就會麻痹大意。”

田豐同意道:“有道理,我不過還是要先看看凌統那里的情況。如果一卻平安,那么我們才能肯定他們的目標是在皖城。”

張浪道:“這樣的話,讓太史慈和凌統隨時保護聯系,假如他沒有出現什么情況的話,讓他繼續南下皖城,讓子龍在領士兵去接應保護糧草。”

田豐道:“這個辦法不錯。”

隨著太史慈的出發,趙云也開始準備動身。

又過兩天,戰局終于迎來重大轉變。

孫策上當了。

他和周瑜過命的交情只是其中因素,而催化劑卻是攻打南陽的張濟不幸戰死了。

張濟被流矢射中,后醫治無效而亡。

蔡瑁當然不會失去這個大好機會,開始率領大軍反攻。蔡中、蔡和兩側騎兵連連沖擊,很快,張濟軍因為群龍無首,軍心大亂,一戰而潰。

半路之中,張濟之侄張繡因為聲望最高,被推為首領。

張繡本想為張濟復仇,再攻南陽,忽然聽到曹操軍趟過洛水,兵發三崤,來取關中。嚇的他連夜帶領士兵往關中撤回。

張繡一死,苦等曹操發兵救援的孫策,終于明白曹操舍棄自己這個盟友,而選擇霸占關中。更為雪上加霜的是,自己派的心腹回來說周瑜被困陽泉一帶,新蔡城又要被破,心慌意亂之下,孫策決定破釜沉舟,連夜強行突圍,解救周瑜,再退回江夏。

謀士張纮苦薦道:“主公不可,都督離去之時千盯萬矚,無論出現什么情況,只須堅守,不用出城做戰,用不了多久張浪軍便糧草不繼,會自動退兵。”

孫策不從,以為周瑜被困如果不救,自己會一輩子不安。

張纮見勸說無效,改變主意,讓孫策先試探敵軍虛實為妙。

孫策這次爽快的同意了。

夜下三更,城外一片安靜,遠處稀疏的火燈,似乎說明著徐晃軍的防線十分松散。

孫策帶著最為精銳的一萬士兵,月下偷偷出城。

孫策此行還是尊從張纮的意見。打算先試探一下徐晃軍的兵力到底如何,戰斗力是否有消減的現象,如果有,說明江東軍隊真的抽調人馬支援了。反之,如果沒有就說明他們要騙自己出城一戰。如果是這樣,自己第一時間就退回城里。

孫策的這點心思哪里瞞得過郭嘉的眼睛,他已設下一個大套,只等著孫策往里鉆。

孫策全然不知情,在他眼里,江東軍外哨點守備人員不少,而且看起來相當不錯,這讓他心開始繃的緊緊。這哪里有引別人入龕的感覺啊。

孫策在外觀查一小段時間后,終于拿出長弓,一箭射下哨樓上的衛兵,揭開了他們劫寨行動。

孫策一馬當先,率先沖進徐晃軍大寨。這是他的一貫作風,每每身先士卒,激勵士兵。

江東士兵快有了反應,有人大喊“敵軍劫寨”。殺喊聲,慘叫聲開始響起。

而從寨子里出來的士兵,有的發鬢凌亂,有的衣甲未合,有的更是睡眼末開。孫策幾乎從這一刻相信了,自己劫寨已經成功。但他沒有開心起來,反而更擔心了。


上一章  |  風流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