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三國第十二章 定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風流三國 >>風流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章 定計

第十二章 定計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浴火重生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浴火重生 | 風流三國 
曹操興兵出徐州。徐州上下進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陶謙招集眾將商議,自己躺在床上,未言先泣,大聲哭道:“我獲罪于天,致使徐州百姓,受此大難。”

眾文武官都知,徐州城破之日,便是自己身首異處之時,同齊心道:“曹軍已至,齊可束手待死,愿以徐州共存亡。”

陶謙老臉縱橫,躺在椅上,整個人蒼老無比,讓人見了十分同情。

這時,張浪才回徐州不到一個星期。已聞曹操攻破數十城,殺人滿野,血流成河,心里十分震驚,想不到自己一時疏忽,讓徐州經此大難。

雖然自己借著歷史慢慢改變的歷史,但是卻沒有影響整個中原。

見陶謙如此痛苦自責,張浪心里涌起一股強烈的豪氣,出列朗聲道:“陶公不須如此擔心,曹操雖兵強馬壯,近日又收編黃巾,不過做出如此人神共憤之事,但凡志士必責其名,罵其行。今陶公徐州之兵近十萬,日夜未停操練,十分有戰力,兩軍交戰,未必是敗。而且徐州城高厚實,又谷石豐盛,可堅持一年半載,大人可放心。”

陶謙和眾人聽了張浪的話,心里才有些踏實,不過還是十分擔心。

這時陳登也出列進言道:“主公,曹操對徐州早有野心,只是苦于借口,就算沒有曹嵩之事,早晚也會出兵徐州。今徐州有大將張浪,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可令其擋曹賊。”

張浪見除了陳登陳珪外,眾人驚魂未平,暗嘆個個不是成大事之人,隨既接口道:“以大義討不義,我軍必得百姓全力支持,張浪求陶公下令,在下愿助公破之。”

陶謙見事已致此,又見張浪信心十足,也沒有辦法,唯有同意他的要求。

這時靡竺才有些心平氣和,疑問道:“將軍有何敗賊妙計?”

張浪長笑搖頭道:“敗賊倒是沒有,要退曹兵不難。”

一直低頭沉思,十分安靜的陳珪忽然兩眼閃起精光,追問道:“張浪將如何退曹兵。”

張浪神秘一笑,拱手道:“對不起陳先生,天機不可泄漏,以后你會知道的。”

陳珪見張浪這么有信心,也就微笑的點了點頭,不在說話。

張浪這么有信心打敗曹操,其實很簡單,就因為自己是來自21世紀的人材。

這時張浪又出言道:“陶公,在下愿求靡竺先生一同前往,以破曹軍。”

靡竺一愣,料不到張浪會要求自己一起去,急轉首望去,見張浪正對他報于微笑。隨既恢復過來出列道:“屬下愿往。”

陶謙心里早已沒什么主意,當下便答應。

張浪其實心有用意,要靡竺和自己一起去,就是要他知道自己的本事,這樣的話以后自己領徐州的時候,以他的心態也許會支持自己。

公元193年八月,徐州刺史陶謙令牙門將軍張浪,統徐州所有能調動馬步兵共七萬,其中還有一萬多隨高順鎮守瑯瑯,連同副將張遼,趙云,謀事田豐,程昱等迎戰曹操。

離別之一日,文姬鳳眸飽含熱淚,一遍又一遍叮囑張浪保重自己,那對姐妹花也臉帶淚花,因為今日她們知道,此去不是平定山賊什么,而是和攜恨帶三十萬大軍的曹操交戰,徐州兵只有6萬可用,相差太多。只怕兇多吉少。秀兒連日來都和文姬在一起,此時心里不知為何也十分難受。

張浪和眾女一一吻別,連秀兒也不列外。雖然她看起來很羞澀。

同樣在眾女孩子羨慕的神色中,楊蓉在一次陪張浪出征。眾女的期望都落在楊蓉的身上,要她好好的照顧張浪。一定要豪發未損將他帶回。

而徐州百姓更是狹道相送,祝他們早日得勝而歸。

經過眾人的商議,張浪決定領兵屯住于小沛為前線,以徐州遙相呼應。

此時正在小沛府臺中集眾謀事和大將商議。

敦嘉和太史慈首次參加這樣的大事,深感張浪愛護之意。

張浪在桌上攤開徐州郡圖,叫眾人圍過來,然后緩緩道:“今我在陶公和徐州百姓面前夸下海口,定破賊軍,眾將可有妙計?”

貌俊的張遼首先開口道:“久聞曹操能兵善戰,手下猛將極多,在兗州招納彧荀等名士,又借大敗青州黃巾之勢,起馬步兵三十余萬,伐我徐州,其鋒正猛,我軍可先用計死守瑯琊,小沛,下邳諸郡,只要能堅持數月,秋未冬來,加上兗州連年干旱蝗災,對方補給定然出現困難,那時我軍可四處出擊,避其精兵,斷其糧道,曹操不戰自亂,徐州之危可解。”

田豐撫須搖頭道:“不可,操軍勢大,我等死守不住,在者兗州到小沛不過數百里,操又慣卻別人糧道,定會有防,以豐之見,可令高順出瑯琊,扼守東莞,攻打魯國,操定然怕魯國有失,不然高順軍可一馬平川,直逼東郡,此處正乃是操根基所在。一旦高順牽制魯國,曹操出兵徐州必有所顧忌。同時可令一大將領兵屯住九里山,這處易守難攻,乃兵家必爭之地,操若有兵來,在此拒之,如若無兵,可令其直插祁鄉,威逼鄄城。同時三處軍馬齊出,操必怕東郡有失,而退回兗州,此乃以攻代守,圍魏救趙之計也。”

張浪想了想沒說話。

靡竺本不想插話,不過看到田豐如此妙計,大贊道:“田先生主意甚妙,我等如若在派人往北海孔融青州田楷求其出兵,曹兵必退。”

這時程昱,聽取兩人意見后,在終合自己想法出謀道:“吾觀文遠和元皓之計都可行,不過昱有一更好想法,不費一步一卒可定此危。”

程昱見眾人都抬首望他,手撫美鬢自信道:“曹操所慮者袁紹,董卓,呂布也。今操兵出徐州,兗州空虛,可書信一封,連夜送濮陽呂布,令其出兵東郡,操不戰自退也。”

田豐拍頭大呼道:“仲德如此甚妙,豐竟沒想到。”

張浪十會的開心,在別人眼里如狼似虎的曹操和青州兵,在自己的眾謀士下,有如此之多的破曹良計。只是他們還沒有把握到自己的想法,想在徐州一戰中,而奠定自己在徐州的地位,神化自己的能力,那么在陶謙之后就很容易接手徐州了。

然后張浪又望了望郭嘉。

郭嘉此時才23歲,年紀輕輕,卻人一表人材,皓齒明目,端是風liu倜儻。可惜正史里英年早逝,要不然諸葛亮六出祁山,對陣的絕不會是司馬懿,而是郭奉孝。

他本在袁紹手下做個小小的芝麻官,不得其志,本想辭官歸里,剛好接到好友程昱來信,言徐州張浪為一介明主,他素知程昱的眼光,連夜飛徐州。

到徐州后,張浪還未回歸,但仔細觀察徐州之兵,見張遼,典韋,趙云皆萬夫之勇,訓練徐州之士,個個士氣高漲,戰力不俗,又見田豐足智多謀,程昱又如此推崇,觀下而知上,心知張浪的確為亂世豪杰。

張浪回徐州還沒一個星期,兩人還未有多大了解,就聞曹操舉兵殺徐州而來,在如此高層會議中,張浪破列把沒有一點資歷的自己和太史慈圈在其中,可見此人不拘一格,唯才是用。郭嘉心里泛起得碰明主之感。

張浪見他正臉帶微笑,不言不語。有趣問道:“奉孝,你可有何想法?”

郭嘉臉上少有這個年紀的穩重之氣,見張浪問起來,心中暗喜道:“仲德兄之計十分之妙,不過以奉孝看來,此乃將軍立威的大好時機,不可假他人之手。”

田豐素知張浪早有意接手徐州,得聽郭嘉之話,能立威徐州,喜問道:“奉孝有何良策?”

張浪看到田豐并沒有因為郭嘉年輕而小視,反是拋已成見,求教郭嘉,心里十分高興。歷史上看到很多將相不合之事,希望自己手下不會。

郭嘉對田豐笑笑,然后道:“田先生之妙計絕對可行,不過只怕高順一旦攻打魯國受阻,而曹操又派兵鎮守九里山,我軍兩翼受挫而不得進,那時以曹操大軍優勢盡形,大軍圍攻小沛和徐州,我等只有被擒之份。”

田豐大笑道:“奉孝過慮了,高順熟讀兵書,深明為將之道,如若攻魯,他必知事關全盤,一擊而中,絕不會脫泥帶水。”

郭嘉點了點頭道:“如此甚好,不過曹操生性多疑,可令大將在九里山日夜擂鼓,只守不攻,操必迷惑。此時把守留等軍隊定然被吸引至九里山,可令另一員上將,繞道芒腸山,直取染郡,從后面以閃電速度斜插祁鄉,前后夾攻九里山把守之兵,此戰一定要快,如若得勝,曹操必得知鄄城已危,退回東郡。

田豐,程昱,張遼等眾人,無不齊聲大呼妙計。

郭嘉又胸有成竹接口道:“此戰只要把握一個“快”字訣,我軍退敵必成。”

張浪聽到郭嘉之計,果然不同凡響,深捉住曹操多疑特點,九里山之兵只守不攻,偏卻大擂戰鼓,暗地里使人繞道殺至后方,如此好計也只有郭嘉,諸侯之輩才能想出來。同時自己也想起史書評價郭嘉,說他的謀無遺算,每計必成,都是捉住敵方主將的性恪特點,行兵布陣方式等,在加以破之。

看來此人所言不假。

古代的戰場上,一個謀事,一個大將,絕對值的上千軍萬馬。張浪也是深有得會。

靡竺聽的可是目瞪口呆,在徐州文武眾官談虎色變的曹操三十萬大軍,在張浪手下的謀事中,竟有如此之多的敗敵之計,而且個個精妙絕倫。同時心里泛起一種奇怪的感覺,張浪定然知道手下的本事反帶上自己有何用意?靡竺皺眉苦思,心中越想越驚,冥冥中,已知道張浪的用意所在,他是在向自己示威!要自己明白他的實力,并且臣服于他。

張浪眼角偷偷觀察靡竺,見他陰沉著臉,眼珠直轉,心里暗笑,也不點破。

這時候,有士兵報曹操領三十萬大軍離小沛50里地方下寨。

張浪見曹軍已到,豪氣云天,大聲激勵道:“好,我今一戰,必揚名天下,眾將準備,明日一同與我出戰迎敵。”

眾將轟然接令。

等二日一早,張浪引兵一萬出城迎戰,暗地命程昱領一萬弩手伏于兩翼,五千弓箭手伏于中軍旗下,約炮響齊發。

三通鼓后,張浪金色玄甲,錦袍玉帶,手提大刀,立馬陣前里。左右排立張遼,趙云,典韋,藏霸,太史慈,等諸將。旌旗飄揚,衣甲鮮明,陣容嚴整。可見訓練相當有素。

張浪遠望曹操軍如鋪霜涌雪,中軍豎起白旗二面,大書報仇雪恨四字。軍馬列成陣勢,曹操縱馬出陣,身穿縞素,揚鞭大罵。


上一章  |  風流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