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351回、冷視悲憫直寒透,沖騰戾血竟凝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351回、冷視悲憫直寒透,沖騰戾血竟凝冰

351回、冷視悲憫直寒透,沖騰戾血竟凝冰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靈山VIP

祝賀歪歪書吧網站整體升級成功!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采和話被打斷了,他很有涵養的并未發作,待屢歸塵重新開口道:“歸塵道友,請稍安勿躁,方才說的清楚,今日法會是斷緣了結各方糾纏不清之亂,而非市井尋毆,有幾句話要說……”

藍采和介紹了今日法會的四個講究:

第一,出場先解說清楚因果緣法,有非動手不可的理由,雖死無悔。

第二,要能夠斷緣了結,交代清楚后事,斗法的目的是為不再糾纏。

第三,若做不到以上兩點,執意要糾纏,對方可請在場所有人相助。

第四,今天在場的人若舊怨未清,就當場了結,事后追究將受眾責。

這四個條件對于一般人來說可能特別了一些,但在場的都是修行人,接到請帖的一律都有大成真人以上修為。藍采和說話時自然沒有仙家妙語聲聞,卻帶著耳神通中的聲聞智慧,有大成真人修為的自可以聽明白其中的特殊含義,神念中別有一番解釋。

如換一種場合這四個條件可能過分了,但今天招集法會的目的并不是行一番殺戮爭斗,而是勸大家止息紛爭。如果實在放不下,那么就當場了結。

前兩個條件很公平,你要向人尋仇,得說清楚有何仇何怨,有沒有動手的理由?在坐的并不是世間衙門里的堂官,各派尊長都有大成真人的心境,合不合因果緣法一念便知。而且斗法是為了斷前緣,不是展開新一輪紛爭循環,出場之前必須對門下弟子交待清楚,請修行各派共同見證。

如果不符合前兩個條件,一定還要出手生事的話,等于要將這場亂局繼續糾纏到底,那么是與在場所有人為敵,因為如今的大亂已導致修行各派皆難獨善其身。另一方面,如果你想出手就在這個場合出手,場中人此時不出手,法會后仍繼續生事,也是與在場所有人為敵。

說完之后藍采和問屢歸塵道:“你聽清楚了嗎?”

屢歸塵臉色鐵青的點頭:“當然清楚,也應該約定這四條規矩,因果緣法我已解說,請問我能不能與行蕓生了斷?”

藍采和提醒道:“你還未交待如何斷緣了結。”

屢歸塵回身沖著孤云川眾弟子道:“不論我是生是死,一戰斬斷前緣,孤云川弟子不得再追究前事。

“若是如此,家師之事,應由我出手。”回廊下地青城劍派掌門云飄渺,起身持劍插話。

屢歸塵搖頭道:“四季書遺言由我轉達,他命你與青城劍派門下不得尋仇,否則如今哪還有青城劍派?”云飄渺還想說什么,最終卻只長嘆一聲,深施一禮回歸本座。

“行蕓生!你若不愿或不敢下場,也可留在那里,但須發誓終身不得再涉修行各派事,法會后隱逸而去獨自清修,見孤云川與青城劍派弟子退避。”藍采和沖左側回廊下叫了一聲,面無表情點了行蕓生的名,

王屋派掌門行蕓生是孤身而來,獨坐在右側廊下一堆僧人中間,此刻長嘯一聲提鐵藜杖大步走到場中,向四周行禮畢,又沖屢歸塵道:“修為至此,豈能不懂緣法?天下同道面前,我做的事我應承擔,否則難免自損此生修行所證。……我率王屋派卷入這場大亂,越陷越深不可自拔,如今舉派弟子散滅而盡,只留我這么一位掌門,無顏面對歷代祖師,也該親身了斷。”

臺上的藍采和仍然不動聲色的又問了一句:“請問行蕓生道友,如何斷緣了結?”

行蕓生的語氣低沉而悲涼:“不論是勝是敗,再無追究。”

“既然如此,我最后勸一句,二位就此罷手如何?”雖明知不可阻止,藍采和還是盡最后的責任相勸。

屢歸塵與行生盯著對方都沒有說話,同時搖頭祭出法器。藍采和一擺手,只說了三個字“動手罷!”

屢歸塵嬌叱一聲,手中拂塵舒卷而開,化為萬道帶著鋒芒地絲雨,如春霧中灑落如夢如煙,然而這溫柔美妙的場景卻帶著無聲的凌厲殺意,剎那間已籠罩行生的身形。

行蕓生發出一聲悲壯的低喝,竟然不躲不閃也不招架,鐵藜杖化為一道烏黑的光芒,沖向絲雨直擊屢歸塵。這一招是不要命的打法,攻敵所必救,若屢歸塵不想受傷就必須收回攻擊招架。

換一種場合她也許會這么做,而此刻屢歸塵也豁出去了,煙雨飛絲竟未收回,就像沾濕的飄霧全部落在了行蕓生的身上,沒有發出半點響聲,行蕓生無聲萎遁于地。緊接著一聲巨響,屢歸塵揮拂塵的手柄擊中飛來地鐵藜杖,嬌小的身體被震飛了出去,落地咳血不起。

話說了半天,真正動手就一招了斷,行蕓生死,屢歸塵重傷。

孤云川弟子將屢歸塵接下場療傷,行蕓生的尸身也被抬走,方正峰上一片死寂。高臺中央端坐的應愿看不清表情,金喬覺微閉雙眼默誦經文,張湛輕輕拍了拍膝蓋嘆息一聲。這時只聽藍采和又問了一句:“何人再下場?”

有一年輕的后生提劍下場,沖四面抱拳道:“落蒼山晚輩洛加歡尋延齡門護法居思了斷,我父洛有恬隱居山中與世無爭。因好友白山派長老王長卿戰亂中遇難,出山吊,卻在白山派遇襲混戰,死于居思之手。”

接下來地事情不必多述,藍采和不厭其煩的尋問雙方,又最后相勸,最終的結果還是動手了,洛加歡死而居思受傷。延齡門護法居思雖殺了洛加歡卻絲毫未顯得意,反而傷感難止,當眾發誓從此隱逸。

接著又有人下場斗法,過程大多類似,方正峰上斗法斷緣了結,各派修士紛紛出手,連斗了三天,死傷共一千二百余人。每天從日出到日落,所有人都在廣場四周看著,越看感覺越冷,那種形容不出的寒意深深的沁入骨髓!哪怕入山時曾沸騰的熱血,此刻也變得一片冰涼。

有地人可能身經百戰,并不畏懼在千軍萬馬中沖殺,當身處混戰之中時,許多人也許來不及思考就已卷入,或熱血一沖拔劍而起。但在場地眾人盡管修為高超,卻誰也沒有經歷過這一幕,靜靜的旁觀修行同道一個接一個的下場,說出各方的仇怨,然后動手了斷,或死或傷。

大多都有親朋好友在場,他們這一世都擁有普通人難,入修行門徑得神通法力,并在一場大亂中幸存至今,已是世上罕見地幸運兒。然而卻斬不斷糾纏之念,今天仍要下場了斷,一個接一個的倒下。旁觀的人也不禁在心中自問——我們,真要這樣斗下去嗎?

應愿本很擔憂,按如今這場亂局的牽連程度,近五千人上山,能回去兩千人就不錯了,心中著實不忍。結果只斗了三天,便無人再下場。這時她也反應過來,深深贊嘆師父指點地手段高明。

劃好場子讓各派放手斗法了斷,依次出場各見死傷,而讓所有人就這么看著,好似冷酷到了極點,卻是一種最好的勸阻方式,無聲地讓大家漸漸止息紛爭之心。

斗法的過程沒有出太大地意外,或死或傷或有人放棄,也有人出場之后并未見死傷,只是演法論高下,互相做出承諾的條件。只有第二天下午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應愿掌門出手斬殺了一名生事者。

當時有一名來自昆侖仙境地散修出場,自稱胡不歸,點名要與龍空山的姚王了斷。藍采和問他原由,他們三兄弟原先在昆侖仙境散修場道中駐足,寒山與諸妖王攻打妙法群山時,三兄弟也前去相助,并趁夜潛入法群山,結果大哥胡不往與三弟胡不去都殞命敵手。

胡不歸當然要報仇,但鎮元大仙現身斬了楊天感之后,諸妖王就退兵了,全然不顧攻打妙法群山時相助之人的仇怨,胡不歸發誓要報復。

藍采和問了一句:“昆侖仙境圍攻妙法群山時,誰邀請你們三兄弟去的?”

胡不歸:“無人邀請,我大哥與姚妖王有舊,我們三兄弟是自告奮勇前往。”

藍采和又問了一句:“夜入妙法群山,是誰指使的?”

胡不歸:“無人指使,我們三兄弟受過妙法群山弟子地欺壓,自然咽不下這口氣。”

藍采和最后問了一句:“何人殺你兄弟,因為何故?”

胡不歸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昂首答道:“姚妖王雖未殺我兄弟,我兄弟卻因他而死,我發誓要斬這背信棄義之徒。”

藍采和搖頭道:“胡不歸,我給你最后一次機會,請你退下莫要糾纏,請問你退不退?”

胡不歸斷然道:“只要我未死,必與姚妖王了斷!”

以姚妖王的神通,胡不歸當然不是他的對手,但他卻不想與故友的弟弟斗法,正要說話卻被身后的張妖王按住肩膀動彈不得。只聽張妖王朗聲道:“胡不歸無端生事,以法會約定,我家姚妖王可請在場所有人幫忙,那就請法會主人處置吧。”

話音未落,高臺上的應愿就冷哼一聲,圍住演法場地二十八名道士一齊發動青玉蓮花燈,光芒照射之處胡不歸動彈不得。應愿拔下發簪朝天一引,一道金色的霹靂落下,從天而降威勢無匹,落處卻只是輕輕的一點。胡不歸倒地而亡,只見眉心淡淡的一絲焦痕。

有人將尸身撤去,應愿收回發簪一言不發,張湛將已掏出的紫府神雷符又揣了回去,金喬覺微閉的睫毛顫了顫,張妖王也松開了手。

姚王面露痛惜不忍之色,以神念暗道:“胡不歸死的不明不白啊!”

張妖王:“今日喪生者皆死的明白,唯他除外,但大多隕落再入輪回皆是無辜,你有更好的辦法阻止嗎?既然來了,有平定亂象糾纏之心,就須維護這場法會。

姚妖王:“還有五天呢,我已經看不下去了!”

張妖王:“誰都看不下去了,所以你不要著急,絕不會斗滿七天。”

果如張妖王之言,法會過了第三天午后,便無人再下場。最后一場斗法,在南冥派離山弟子新芙與昆侖仙境清虛派掌門尋劍客之間展開。

尋劍客率門中八位高人出瑤池結界滅了南冥一脈,自己一方也折損了三位。新芙當時已離山,她的未婚夫卻死于南冥派瓊崖道場。

尋劍客地修為高出新芙太多了,舉手就可以殺了她,但卻沒有下殺手,新芙盡展手段仍然傷不得他分毫。

最后新芙悲憤中欲舉劍自刎,尋劍客把她的劍打落道:“何苦如此呢?你此時修為不如我,可以再去修煉,我答應與你了斷不復牽扯他人。我就在昆侖仙境青峰山道場等著,你可以隨時來找我報仇,直到你能報仇地那一天,或者這一世已盡。”

尋劍客這番話聽上去似乎違反了法會的約定——“今天在場地人若舊怨未清,就當場了結,事后追究將受眾責”。但在諸位修行高人看來卻沒有問題,因為他確實做到了斷緣了結,不論今后再怎樣,已與他人無關了。

插述一段后話,新芙終其凡間一世沒有再見過尋劍客,更沒有去找他去尋仇。法會之后南冥仙翁人間現身,托名玄冥老人點化她再傳仙家法訣。新芙在瓊崖道場又立宗門傳承,為與前事有別亦警示后人,改名為玄冥派。

當日方正峰上新芙掩面而去,尋劍客也行禮退回本座,從這一場斗法后就再也無人動手,大家只是靜靜的坐在演法場兩邊。修行人地法會和普通人開大會不一樣,普通人開會如果無人發言就可以散了,但是法會不可以。

佛門的辯經法會,如約定好時日,就算無人發問,升座者也應該在臺上等著,等候有人隨時問論。玄奘法師當年在天竺辯經時,曾經就這樣空坐了十幾天,四圍僧眾啞然。

方正峰上的天下宗門法會,從第四天開始,大家就這樣靜靜的坐著,從日出到日落,一連沉寂了三天。偌大的方正峰上數千人一言不發,都在默默的沉思,又似在緬懷著什么。

法會初始時那種化不開的濃郁戾氣早已消散無形,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悲憫感懷,它就像一雙冷酷無情的眼睛,卻無處不在。眾人看不見高臺上后排肅容端坐的十位仙家,只看見金喬覺閉目垂簾,一直在默誦經文。

到了第七天正午,云盤聲再一次敲響,藍采和宣布斗法結束。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