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346回、法駕終歸羲皇殿,鎮元設祭萬壽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346回、法駕終歸羲皇殿,鎮元設祭萬壽山

346回、法駕終歸羲皇殿,鎮元設祭萬壽山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大中小

按→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當今卷:人世間

梅振衣、提溜轉、知焰齊聲道:“那當然好了,與東洞仙府也做個鄰居,二百年后再來時,想必金仙洞府造化規模已大成。”

知焰又想了想,建議道:“既然如此,讓劉海也下界罷,玉環、金還在人間。”

梅振衣點頭道:“就讓劉海去陪道侶,你們先下界去無名山莊等我,離開天庭后,我先去萬壽山一趟,將金擊子歸還,此為青帝遺命所托。”

鐘離權眼中似有無限憾色,低頭捻須道:“三柱香時間差不多了,為師還有一事要提醒,如今仙界已立天條,但世間修行各派的紛亂未因此而止,你是怎么看的?”

梅振衣行禮道:“弟子已有計較,將往人間一趟,交待應愿去辦。”

“如今天條已立,你行走人間以何名何身?”鐘離權又追問了一句。

梅振衣答道:“為我兒之父、弟子之師,蕓蕓眾生中一云游道人。”

萬壽山仙界,原先與天庭略有不同,它沒有中樞洞府與外圍道場之別,皆為鎮元大仙所開辟。原先只有萬壽山飛升弟子百余人,卻有萬里方圓之地。當年五觀莊法會之后,又有數百名名仙家來往駐足。

鎮元大仙立了一座府,門下弟子在仙府中清修,門外仙家則擇地建立自己的清修福地,有點像昆侖仙境的格局。真陽金仙來此后,開辟了一座九天玄女宮,規模九百里,于是萬壽山仙界也有了類似天庭的格局。

九天玄女宮中地仙家不多。十余人而已。鎮元子又延伸造化出近三千里方圓地外圍道場。與原先地仙界并沒有什么明顯地界線。與散修福地連成一片。

天人大亂之時。鎮元子與真陽相商。宣布萬壽山仙界為仙界避亂無牽之地。又吸引了大批仙家前來。其中包括五位尚未開辟金仙洞府地金仙。并不是所有地金仙都已依附天庭開辟靈臺造化世界。原因各不相同。

游根、野樹、西嶺、夏茨、是名等五位金仙。。已求證金仙果位但知常境界未足。還需歷練修行見知。于是一直沒有開辟金仙洞府。為避天人亂象。帶領門下弟子來到萬壽山仙界駐足。計劃在此造化開辟靈臺世界。

梅振衣穿越無邊玄妙方廣世界。手中拜神鞭揮出如一道銀絲大袖。分影流光中有仙家景像顯現。他出現在萬壽山仙界地外圍道場中。這里也是萬壽山地門戶。

放眼望去風生丘壑、虹映晴林。澗泉曲曲多繞顧、峰巒不斷疊周回。不遠處有一面山崖。崖前草秀、嶺上蘭香。崖壁上摹刻著“萬壽”二字。

好一片所在。真不愧萬壽仙山真福地!梅振衣在心中暗贊了一聲。以神念傳音朗聲喝道:“萬壽宗弟子何在?速迎祖師法駕!”同時雙手高舉金擊子齊眉。

這一聲喝驚動了萬壽山仙界守護仙家,前方不遠有數十人現身,其中一人是梅振衣曾見過的九天玄女宮弟子靈極,其余二十七人皆不識。當先一人身著垂絳百結道袍,頭戴陰陽雙極冠,手持拂塵一指梅振衣道:“梅真人,因封天之舉,眾仙家皆敬你三分,但你來到萬壽山仙界,應守禮數,何故呼喝?”

梅振衣卻沒理他,又喝了一聲:“萬壽宗弟子何在,速迎祖師法駕,不得無禮!”

靈極是九天玄女宮弟子,對面還有幾人是眾金仙弟子,其余大部分是萬壽宗弟子。靈極一見梅振衣平端金擊子高舉眉前,已經下拜行禮。

而剛才那位仙家還沒反應過來,神色一沉道:“梅真人與我萬壽宗何干?雖于定天條有功德,但并非諸天世界之主,豈能如此昂然無禮?留下清風祖師遺物自請離去,恕萬壽山仙界不歡迎!”

“你是誰?”梅振衣沉聲問道。

那人答道:“萬壽山仙界護法見明。”

“放肆!”梅振衣一揮金擊子就打了過去,離十丈多遠,金擊子奇異的敲中他的腦門。這一擊甚為沉重卻不傷人,分明是向下砸,卻將見明凌空擊飛百里之外。

梅振衣的心情很不好,非常不好,自從青帝殞身后他就沒有露過笑容,來到萬壽山仙界回想起清風仙童地前塵往事,感覺更是沉重。卻沒想到會碰見這么一位不長眼的萬壽宗傳人,既然認識他梅振衣也認識金擊子,竟然那般說話,算是撞到了槍口上。

“諸位不得無禮,梅真人手捧金擊子而來,送清風祖師法駕回山。”旁邊還是有明白人的,趕緊出聲提醒,卻晚了一步,見明已經被打飛了。在萬壽山仙界,清風仙童毫無疑問是萬壽宗之祖,若無鎮元大仙則無萬壽山仙界,若無清風也無今日地萬壽山規模。

想當年清風仙童以金擊子打出聞醉山,今天梅振衣又以金擊子打回了萬壽山仙界,冥冥之中所生,竟讓人如此無言。

此時整個萬壽山仙界已被驚動,鎮元大仙座下大弟子雨繡率領門人以及仙界中依附的記名傳人現身來迎,以恭迎祖師之禮跪拜。梅振衣雙手捧金擊子神情肅穆,一言不的受拜,走入了萬壽山仙界,隱然有青帝之威。

沿途仙家紛紛現身行禮,所持禮數不同,梅振衣現此仙界地女子特別多,想必是真陽金仙在此開辟九天玄女宮,宮中傳人盡是女子,前來外圍道場駐足依附的女仙家也很多。

在一片開闊千里的廣袤山野中,遠方望見一座山丘,此山的形狀有點像筆架也有點像元寶,兩座對稱地輔丘簇擁,正面山下有一座湖泊如鏡,湖旁是成片的仙家藥田,鎮元子與真陽在湖泊的對岸相迎,身后還站著五位金仙。

梅振衣腳踏湖波來到鎮元子身前,卻未行禮,因青帝已無法向鎮元子行禮,將金擊子遞過去道:“清風仙童身后之托,將金擊子送還萬壽山。”

“多謝梅真人!”只拜天地的鎮元子,此刻也不得不躬身行禮,將金擊子接了過去,梅振衣這才還禮。

“此物應供于封天臺。”真陽宮主感慨道。

梅振衣正色道:“此非天庭之物,青帝前身遺愿,送還萬壽山。請問它將供于何處,供眾仙家往祭感懷?”

鎮元大仙回身一展大袖,如乾坤移轉造化神奇,身后那山峰的半腰出現了一座宮闕,額匾上書“羲皇殿”三個大字。

萬壽宗的傳人、九天玄女宮與萬壽山仙界眾仙家皆在羲皇殿中相祭,正殿中沒有神像,當中掛地是一副畫,畫中有

在樹下地童子,是當年清風地面容身形,銀披拂卻神態。

畫像前地法壇上,供著一件法器金擊子。萬壽山仙界立羲皇殿為清風設祭,此后眾仙家來往絡繹不絕,這里也成了諸天修士憑吊青帝與感懷封天之地。

后話少述,鎮元子與萬壽山眾金仙設祭之后,將梅振衣單獨邀到了羲皇殿后的主峰山頂,周圍并無門下侍立,鎮元子道:“梅真人領大天尊法旨,遠離天庭二百年,若愿意地話,就在此作客二百年,我歡迎之至。”

梅振衣搖頭道:“多謝大仙好意,但我將下界,尚有事情要辦。”

鎮元子捻須微微點頭:“你下界也無妨,據我推演,波旬必當主動化解你與自在天世界之間的糾葛,結二百年善緣,具體玄妙如何,你下界時便知。”

梅振衣:“我地道侶提溜轉也是這么想的,但她卻認為是波旬忌憚于我。”

鎮元子:“波旬當然有所忌憚,他三日內若不親來羲皇殿祭奠,若不自行約束好自在天世界,我也不會客氣!”

梅振衣:“大仙能料定波旬將主動與我結二百年善緣,此番推演之功在下相當佩服,以大仙的推演布局之妙,仙界亦無人不佩服。”

鎮元子似在苦笑,竟有幾分愧色:“向時清風能攪亂我地棋盤,后來青帝也能變化我的棋局,見天人大亂,我置身局外觀棋不語,封天之后萬壽山尷尬難言,又是他解了這一局。”

見天人大亂顯末法世象,鎮元子做了最壞的打算,獨求萬壽山清靜,就算諸天世界崩壞,也留一片清靜無擾地仙界。但最壞的打算并沒有成為現實,封天成功天條得立,而萬壽山退到棋局之外封盤自固,處境多少顯得有些尷尬。

青帝最后落子,托梅振衣將金擊子送到山壽山,在此地設祭,等于讓諸天世界與萬壽山世界之間又結緣法,算是幫鎮元子解了這一局。清風與鎮元子同為萬壽宗之祖,在外人眼中有諸多恩恩怨怨,但他們之間的事情,恐怕也只有本人才能說清楚。

“梅真人未成仙之時,眾仙家高人的通靈法眼竟看不透你,此時已知原因,不知梅真人自己是否明了?”鎮元大仙突然又將話題轉到了梅振衣身上。

梅振衣答道:“當然已明了,并非因我多高深,亦不敢以此自恃。”

眾仙家高人法眼看梅振衣不能盡然通透,推演總有混沌未盡,并沒有什么別地原因,也不是梅振衣有多么高明多么特別,而是因果緣法使然。封天之舉牽涉諸天世界,哪怕退出棋盤的鎮元子也仍然身在局中,雖然最終定天條的不是梅振衣,但他的所為是貫穿始終的緣法。

當我們看不清眼前的世界時,是因為我們自己地眼睛以及身處的位置。若有人認為僅憑自己就能決定一切大勢所趨,智珠在握無往不利,那只能是妄想,修為之高、推演之精如鎮元大仙,也是做不到地。

“梅真人,你此番下界要回正一三山嗎?”鎮元子又問道。

梅振衣反問:“是的,請問大仙有何事相托?”

鎮元大仙取出了兩枚光華流轉地丹藥:“這是我借你與清風之手而得的靈丹,還贈梅真人一枚,另一枚請梅真人替我留在人間,留給那位我們誰也不知地人。唉!還不知他是不是人,幾世為人?”

梅振衣很客氣的請求鎮元大仙不必親自相送,從羲皇殿山中告辭,走入無邊山野藥田正要離開,忽有一位仙家在面前出現,欠身行禮。

相必已經是等候他良久了,直到此時才有機會單獨說話,此人面帶哀戚之色,穿月白色長裙披無釵身形窈窕,正是九天玄女宮弟子持月。

人間九天玄女宮已成仙弟子,除了現任宮主撫塵之外,余都飛升至萬壽山仙界,而持月得清風仙童之助,如今也飛升成仙。

“為什么會是他?”持月仙子只問了這么一句,仙家妙語聲聞中帶著無盡的感傷

諸天世界齊聚定天條,只斬落了一位仙家,在持月看來,他卻是最不應該被斬落的。在人間,清風從不傷有靈眾生,沒有一絲緣法之欠。在仙界,他也沒有留下道統傳承、沒有開辟靈臺造化世界,與諸天世界毫無牽連。

“我也在想,為什么不是我?”梅振衣黯然答了一句,仙家妙語聲聞中將自己所知的一切都告訴了持月,包括當年與清風在敬亭山中的一番談話,后來青帝以封印之眼送到天庭的那封信,以及最后關頭青帝阻止他登臺之舉。

兩人都只說了一句,卻已相對無言,梅振衣長嘆一聲拱手離去。

“正一真人,等等我們!”梅振衣剛剛下界來到昆侖仙境,忽然聽身后有人呼喊。

回頭一看,是程妖王見仁、孫妖王見智、彭妖王見業、張妖王永均、謝妖王立全、徐妖王勝治這“六”位仙家,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青牛金仙,此刻又變化法身為龍空三見客。

“你們怎么全來了?”梅振衣在云端上問道。

張妖王道:“龍空山宋妖王、段妖王、謝妖王他們三個尚未成仙,這一世修行不論成與不成,我們好歹也下界陪到底,也在昆侖仙境呆上二百年。”

徐王道:“梅真人,我把玉骨扇還給了你徒弟,我的那把扇子,你也應該還了吧?”

梅振衣一愣:“哦?題有徐兄墨寶的那把扇子,無法帶入仙界,我留在正一三山隨緣小筑了,此番下界就準備回三山一趟,順便也把徐兄的扇子取來。”

徐王呵呵一笑:“不必麻煩你來回跑,你若去人世間,我隨一道去就是了,你辦你的事情,我取我的扇子。”

梅振衣心中明白他們為何而來,龍空山還有三位妖王未成仙,從緣法而論,不論這一世修行成與不成,最后相送也是應該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不放心梅振衣,他們應是代表天庭眾仙家下界,來關照他以防不測的。

梅振衣也不點破,終于露出了自封天之后第一絲微笑,點頭道:“那就一道前行吧,此去龍空山正好路過無名山莊。”

正在此時,前方風云聳動,似有人疾飛而來,幾位妖王面容一肅凝神戒備,梅振衣擺手道:“無妨,應是自在天世界的來使。”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