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294回、甫證如炬通明眼,演印他化自在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294回、甫證如炬通明眼,演印他化自在天

294回、甫證如炬通明眼,演印他化自在天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VIP

(點墨)加百列既然這么說,梅振衣也沒辦法,只得退后一步道:“大天使若一定要去找仙童,我當然無法阻止,只是告訴你有這么一件事,您自己好好想想。點墨站。”

加百列有些奇怪的反問道:“好好想想?天使之心一念之間既已透通,以你的修行也是一樣的,什么事用不著想很久,為何這么對我說?剛才你對不動尊明王提到了斬心猿、破魔障之語,我不清楚你所謂斬心猿指的是什么,但破魔障的話,你可知何為魔?”

何為魔?還從未有人問過梅振衣這個問題,世間修行中的體會,魔境是指擾人修行的離亂心境、各種妄想幻境、各種放縱邪欲折射入靈臺的擾動,梅振衣既已成仙,自然早已堪破魔境,靈臺清明定心不亂。

但加百列此刻所說的“魔”在仙家妙語聲聞中顯然是另外一種含義,隱約的告訴梅振衣,不動尊明王來盯著他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明王也好天使也罷,忿怖相與威猛狀,絕不是為了嚇虎老百姓的,也不是為了對付人間那些殺人放火的蟊賊。

加百列所謂的魔,超出世間法之外有非常明確的實指,不僅僅是一個形容詞。梅振衣怔了怔,修為到他這種境界,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會牽強的去解釋,拱手道:“未曾聞也,請大天使指教。”

加百列搖了搖頭:“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去想像、臆測那個世界,但你的修行,似乎還不能真正看見那個世界。我不是你的老師,你應該去問自己的老師。”

自己的老師?不就是鐘離權嗎,他老人家從來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有很多時候想師父幫忙,但是鐘離權總是不在,回頭來看。這對梅振衣也有好處。假如什么問題都讓鐘離權解決了,梅振衣恐怕也沒有如今的修為。

不動尊明王云端上顯相,加百列突然現身問了一句何為魔,梅振衣又想起師父了加百列所說的那個他看不見地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

加百列說完這句話轉身就走。\\/\梅振衣知道她要去找清風,干脆哪也沒去。一路跟著加百列回到了蕪州。在敬亭山落下云頭,敬亭山地外圍道場已經消失,只有神木林不見蹤影,加百列站在山頂以神念傳音道:“清風,我是加百列。請現身相見。”

一陣山風吹來,加百列身前有一人現身。卻不是清風,而是一身碧色宮裝長裙的綠雪,她向加百列欠身行禮道:“仙童知你會來,若想見他,請隨我來。”

梅振衣眼睜睜的看著加百列進入神木林消失不見,至于這位大天使與清風說了些什么,兩人又做了些什么,梅振衣干著急卻無法知道。于是他變換一個分身顯影回到青漪三山的隨緣小筑,本人卻沒有走,就坐在敬亭山主峰峭壁旁地望天石上等待。

加百列與清風真要演法相斗嗎?如果真是這樣。結果想都不用想。清風必敗,仙家心境自然與常人不同。梅振衣自不會期望出現什么狗血奇跡,只是覺得擔憂與惋惜而已。

梅振衣覺得現在自己的心境有些怪,自從在方正峰上閉關一年,修為明顯有了突破,隱約已堪入真仙境界地極致,法力也大為精進。但感覺卻不像剛成仙道那般超脫,遇事甚至總有左右為難之感,楊玉環之事剛剛堪透,緊接著又遇到了加百列來找清風。

加百列與清風之間再次演法論高下無論結果如何,以仙家緣法都無話可說,但梅振衣還是不希望在這個時候發生。清風本人也許無所謂,可梅振衣卻有所謂。

也搞不清加百列與清風在山中是演法還是在做別的事,大半年都毫無動靜,假如他們是在仙界倒也尋常,但在敬亭山中,這時間有點太久了。坐在望天石上等候,也無他人來打擾,梅振衣處于一種似定非定的狀態,突然聽見耳邊有人道:“小子,為何枯坐?”

是師父鐘離權的聲音,他老人家終于又出現了,梅振衣跳了起來下拜道:“師父,弟子在等您呢!”

鐘離權凌空揮著扇子,噢了一聲道:“等我?我還以為你在等加百列與清風相斗的結果呢。\\”

梅振衣搖了搖頭道:“他們之間地事我無法左右,我在想一個問題,欲請教您老人家。”

鐘離權笑了:“你每次說這種話的時候,都是修行將堪破關口,我來地正是時候,你問吧。”

梅振衣問了三個字:“何為魔?”

鐘離權不笑了,扇子也不搖了,面容一肅瞇著眼睛問道:“你為何突然想到這個問題?你所指的魔,并非修行中的魔境吧?”

梅振衣實話實說:“此是加百列所問,有所特指,弟子沒答上來。”仙家妙語聲聞已將自己在云端上窺探安祿山,不動尊明王與加百列先后出現的經過說了一遍。

鐘離權點了點頭:“此問本來就答不出,若你自以為是能答得出的話,說明修為還沒到,既然來問我,說明你的修為已堪破真仙境界的極致,需要師父點化知常了。坐下,為師細細為你解說。”

梅振衣坐下后,鐘離權也坐了下來,用扇子拍了拍身邊的石頭問道:“徒兒啊,你這一世殺伐經歷不少,然而真正的仙家斬魔之舉,有哪些啊?”

這話問的奇怪,鐘離權尚未回答何為魔,卻問仙家斬魔之舉。梅振衣若有所悟,想了想答道:“弟子成仙之后從未出手殺伐,在神仙之前倒是有兩番出手算得上仙家斬魔,一是在落歡橋頭斬滅心猿化身,二是在博格達峰斬滅梅丹佐。非我之功,是韋曇與清風還有師父相助。”

鐘離權追問道:“在彭澤湖戰群邪、斬黑龍呢?”

梅振衣:“按師父地問法,那不算仙家斬魔,只是世間誅邪而已。\///\\”

鐘離權點了點頭:“不錯,不錯。可見你并非真地不懂。那么為師再問你一句。我曾在方正峰上聽過你幼年時的大夢,知道你為什么會去找安祿山,假如你真把安祿山給殺了,結果會怎樣?”

梅振衣:“我感覺不動尊明王會向我出手。他在等。”

鐘離權搖了搖頭:“不要談感覺,明明白白說出你地靈臺推演。”

梅振衣:“就算不動尊明王不會向我出手。我也會變成另一個人,我的世界會變成另一個世界。”

鐘離權目中的光芒閃現:“這是在改變歷史嗎?”

梅振衣連聲苦笑道:“不不不,和所謂地歷史一點關系都沒有,經歷楊玉環之事,我已經悟透了。歷史無所謂改不改變,現實正在發生而已。……我地意思是指自己會變成另外一個人。至于是什么樣的人,說不清。”鐘離權捻著胡須道:“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追溯到很久之前,為師尚未傳你道法,你剛剛破妄成就大成真人之時。”

梅振衣微微一驚:“那么久遠?”

鐘離權微微一笑:“很遠嗎?其實就在眼前。你可知世間破妄之道有多少條路?”

從丹道而論,所謂破妄之道有二,其一是收妄境歸真心,其二是化真心合妄境,都可以破了這個修行關口。但第二種破關之法非常危險,也非正道。所謂化真心合妄境。就是把妄境中所見的一切帶到世間來。以現實為自己的妄境。

破妄之道有二,但具體修行中破妄地心法有很多種。只要在妄境中行事,與實境中行事一般無二,妄心天劫就能破了。接下來再經歷不依仗神通能心境不改的“真空劫”考驗,歷前世種種而定心不亂地“苦海劫”考驗,成就出神入化地仙境界,如能再經歷一世業力相還的“天刑雷劫”,則可超脫輪回之外。

為什么說第二種破妄之法非常兇險也非正道呢?首先以這種人的心境導致的行事風格,很難通過后面幾重劫數的考驗,修不成超脫之果。其次這會給世間帶來不可預料地影響或傷害,因為這種人只把世界當成自己的妄境,隨自己地妄念去行事,眼見的一切只不過是妄境中存在的工具而已。如此倒也稱得上“直指本心”,但本心已妄化。

聽到這里,梅振衣問道:“師父以前為何未對我講解這些?”

鐘離權笑了笑:“因為沒必要,孫真人教你的靈臺破妄之道,本就是正道,你不會出這些問題。……但到了如今,你在求證真仙境界的極致,將會看到輪回內外的另一種景象,師父有必要為你講明,其實很多仙人根本沒有你這種煩惱,也就不會有你這種精進。”

梅振衣眨了眨眼睛:“按師父的說法,這倒是好事嘍?”

鐘離權的表情高深莫測:“不能簡單以好壞而論,譬如某人得到一大筆錢,一般而論當然是喜事,但結果是喜是悲也說不定。你的修為精進太快了,連為師也沒想到,世間塵緣尚未了盡,就已接觸到這個修行關

梅振衣仍然有些不解:“師父還未回答我的問題。”

鐘離權:“此問不能直答,何為魔,實則與何為道一樣,論道中不便直語,你問別地吧。”

梅振衣想了想道:“師父剛才說破妄之道有二,我當然理解,但請問世間有什么人按第二條路破妄,還能修行成仙?”

鐘離權提扇子敲了他一記:“你糊涂了嗎?你那便宜徒弟左游仙,就是那般破妄地,見他行事便知。\\\而在左游仙成仙之前,已被你點化,妄境執念消去,否則很難修至世間法的盡頭。”

這么一說還真是,左游仙有出神入化之能,卻一天到晚忙著煽動人造李唐地反,世間多少大軍幾番征殺,雖然不能直接算到左游仙頭上,那些人自己都有造反的理由,但左游仙做的孽也不少啊。

梅振衣又問道:“若左游仙不被點化。他能成仙嗎?”

鐘離權答道:“就此人而論。一世修行出神入化已是盡頭,若不遇你與清風,他是斷然成不了仙的。他雖然成了仙,留下的道法傳承仍是如此。弟子破妄各依緣法,因此他能教出劉海那樣的徒弟。也會留下明崇儼那樣地弟子,那要看各人地心性和福緣了,道法本身并無明確分別。”

梅振衣:“那我呢,面臨的是什么?”

鐘離權:“借用佛門修行之語吧,你求證的果位與佛門各乘天境界相當。但你只知各乘天,卻不知還有他化自在天一說。求證金仙境界有靈臺化轉之功。先要經歷這一層次第的修為,宛如人世間破妄一樣,就算你心境不亂靈臺不昧,也可能另入歧途墮入魔道。”

鐘離權說地另入歧途,梅振衣是真真切切的聽懂了。舉一個極端地例子,把世界上有犯罪嫌疑的人都殺光了,是否就沒有罪犯了?聽上去多么美好,實為自罪之舉。

為了維護一種信仰、一種道統,希望把世上所有不服從這種信仰的人都消滅,就算將這種信仰本身描繪的再美好。也是魔障之心。

為了追求一個目標。不論這個目標在自己心目中多么高尚多么偉大,卻企圖把所有擋住道路的人統統轟殺成渣。不論這些人是否傷害了自己與他人,這就是入魔之道。

所謂“他化自在天”果位,是陷入自己靈臺世界,不是法自然之道,而是法自我愿心之道,所見所歷一切都要依自我愿心去化轉,觀世人如肉團,觀世間如自我靈臺。然而己心之外地世界,并不是他的靈臺所開辟創造,這就是魔障地成因。

這也是一種修行果位,本身談不上什么善與惡,所謂“魔”的字面意思非褒非貶,“有無之間變化”之意。與“各乘天”果位類似,“他化自在天”也有在無邊玄妙方廣世界中開辟之功,但卻不能向他人展示、引他人而入、與他人共享,是只屬于自己的靈臺仙界。

這與世間法的妄境還不一樣,是在無邊玄妙方廣世界中造化出一個真真切切的世界,自己可以隨意出入。若就在靈臺開辟的仙界中修行,倒也無所謂善惡正邪,若最終堪破正果,未嘗不可由魔入道,成就金仙、菩薩。

但若在其他地方也要這么任意行事,不論他人是否愿意、是否無辜,由此為發端造成種種惡業,就是成魔之舉。仙佛所謂降魔,降的就是這種魔,并不是人間那些壞蛋罪犯。

鐘離權最后道:“不動尊明王當時在等著你呢,就看你會怎么做、是否有成魔之兆?”

梅振衣笑了:“他白等了,我就算堪不透這個關口,當時也不會殺了安祿山。”

鐘離權:“為師知道你不會,所以并未擔心,此時才來點化你仙家法訣。”

梅振衣思索著說道:“師父借鑒佛門果位來印證,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我看魔性也在眾生心間,否則何來成魔之道?若無靈智,難談修行,但魔性也在靈智之中。”

鐘離權捻著胡子直點頭,眼神中有贊賞之意,追問道:“別談虛的,說點實在的,你還悟出了什么?”

梅振衣站起身來一指遠方的人煙:“推演世間法,若靈智已開,自會外求物用之極,五色、五味、五音、五觸之受,古往今來千載以下,世間物用可近神通,法度可近善守。然興衰紛爭難免,可超脫亦可自墮,這就是在輪回中修行。圣人如太上、佛陀者,所傳之法非外求之道,而是勸世人自思萬物紛呈,將往何處?”

鐘離權也站起身來,瞇著眼睛問道:“你真地看見了嗎?”

梅振衣點了點頭:“真地看見了,以前在眾生觀中看不見的,此刻都看清了,神識掃過,自然就看見了每一個人地心性,此生何欲何求、道心魔性何在?與他心神通全然不同,是一種了然通透之境。……此時才明白,為何大天尊與清風那種人,看凡人時眼光為何那般淡然透徹。”

鐘離權又搖起了扇子:“不錯,在人間破妄,看透的只是自己,而此時堪破真仙境界的極致,能看透輪回中靈智開啟的眾生。我得此法眼,曾修行了很多年,恭喜你了!”

梅振衣卻不驚不喜的皺眉說了一句:“如此法眼,很危險。”

鐘離權點頭道:“是很危險,足以憑之顛倒紅塵、禍亂眾生、引人迷狂,行事似能無往不利,所以有入魔之虞。……嗯?清風出來了。”

大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十一月七日,梅振衣堪悟真仙境界的極致,得通明法眼。就在同一天,大唐國師善無畏在長安圓寂;就在同一時間,清風走出了神木林,飄然出現在敬亭之巔。

梅振衣迎上前去問道:“仙童,您怎么一個人走去神木林,加百列呢?”

“哦,她還在里面,一時半會出不來。”清風的神情與以往一樣,淡淡的回答,接著微微驚訝的看著梅振衣道:“你的修為精進神速,如今已證真仙極致,出乎我的意料。”

“就別談振衣了,仙童與加百列在神木林中這么長時間,都干了些什么?她為什么出不來,不會是你將她怎樣了吧?”鐘離權也有些莫名其妙,很疑惑的問了一句。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