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289回、入名山藏舟于壑,穿瞿塘逆水游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289回、入名山藏舟于壑,穿瞿塘逆水游峽

289回、入名山藏舟于壑,穿瞿塘逆水游峽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訂閱:

靈山正文

張修建議擇地定期舉行這樣的法會,立巖建議將規模擴大到世間修行各派,孤云川掌門屢歸塵起身道:“修士非世俗之人,法會亦非朝會,若非機緣巧合,各派高人很難特意相聚,何況以人間道場洞天的規模,很難容納。小說wwW.zwWx.c0m”

四季書于座上道:“誠如孤云掌門所言,此法會不必過頻,可相約幾十年一度,定下期約讓各派早有準備,屆時只隨結緣之愿。至于道場洞天,我曾拜訪青漪三山,規模氣象足以容納。今日洗劍池之會,是正一真人倡議,至于此番提議,不知正一真人意下如何?”

見眾人都看向自己,梅振衣與知焰對望一眼,神念交流一番,然后笑道:“年前攜眾自昆侖仙境返回蕪州,逢辛未年夏日,青漪湖忽有潮涌入江,山中靈氣充盈前所未遇。后考諸史籍,方知此為六十年一度自古奇觀,三山修士愿邀世間同道共賞。”

知焰補充道:“五十九年后,又逢辛未,青漪三山將向世間修行各派發帖,于夏至日共賞青漪潮涌。”

他倆答應了四季書的請求,但是將建議中的“世間各派云集法會”推到了五十九年后,并且建議每六十年一度。修行人的歲月與一般人不同,自古破妄大成方可為修行上師再傳,六十年大體就是一代修士的時間跨度各派修士隱于五湖四海,不可能經常見面大規模聚會,青漪三山也接待不起。定下六十年一度,讓大家心中有數可命晚輩早做準備。如果在青漪三山聚會,名義上需要三山發帖邀請。\\\青漪三山是福地洞天不是菜市場,無論誰都能隨便來。

此話一出,眾人紛紛點頭,洗劍池法會完美落幕。

梅振衣的事情還沒完,青蓮寶燈的燈芯尚未解決,他不可能將自己的雷神劍作為燈芯送給青城劍派,就算給了他們也未必能用得了。來之前梅振衣曾有承諾。將去青城山千柱道場,傳授合器發動青蓮寶燈之法,并實地演示。

各派修士一一告辭,梅振衣告訴四季書。先回青城山等著,他會在一個月內到訪。此時洗劍池已歸屬知焰,命胡春率十余名晚輩在此清修,這里將成為青漪三山的閉關試煉之地。胡春苦海劫將至,就留在洗劍池閉關,另傳命胡秋水為五湖山莊之主。

四季書與青城劍派中最后告辭時,梅振衣順便問了一聲方才裴身邊地那位高冠劍客是誰?四季書答道:“此人號青蓮,姓李名白字太白。\\\\\生于西域自稱涼武昭王之后,幼時舉家遷入蜀中。家中行商巨富。揮霍任游好訪名山習劍煉丹,曾向我師伯醉劍客請教,自稱詩、酒、劍三絕。”

那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李白!

青城劍派在世間也有營生,將蜀地特產運出川中行銷江南各地,李白的父親是當地大商賈,與青城劍派也很合作,與柳家和青漪三山的關系類似,因此李白也有緣結交醉劍客這樣的修行前輩,請教御劍以及修仙之法,卻不是青城劍派的正式。

數年前李白到長安、洛陽一帶遠游。醉劍客向他推薦了有名的劍仙裴。李白也拜在裴門下習劍,此次隨裴一道參加了洗劍池法會。等梅振衣問起。李白已隨裴離開了洗劍池,他很遺憾未能與這位詩仙一敘。

雖在青漪江上遭遇了詩人孟浩然。一番談論之后梅振衣主動隱去不復多言,但李白留給他地象可不是一般詩家能比。若自古漢字文章分九品,太白詩不在九品之中,而是超一品!不需要其他的美化,千年傳誦就是最好的肯定,天賦奇才心同化境,瑰麗宏偉影神游逸。

洗劍池中驚鴻一瞥,在李白身上,梅振衣能看見名士風骨,然而,也有著孟浩然的影子。

這一次未能相敘,緣法如此不必強求,梅振衣與知焰離開洗劍池北上。提溜轉與應愿已帶著兩條船出海返回長江,來到金陵城外燕子磯,玉真登上岸邊地直瀆山觀賞風景,提溜轉與谷兒、穗兒也在山上玩賞,應愿在招呼江畔嬉戲的阿斑與應行不要亂跑,梅振衣與知焰恰于此時凌波而來與眾人匯合。

再度行舟逆長江而上,經彭澤緬懷當年往事,西進玩賞洞庭,再行已漸入蜀地。經三峽時沒有雇纖夫,梅振衣也未施法行舟,而是讓應愿施法帶著兩艘船穩穩逆峽谷激流而上,并不時指點兩句。

如此已接近出神入化的法力運轉了,應愿前生有感悟,此世修為尚缺一線,此番行舟正是一種歷練。\\\應愿站在船頭,發絲與裙裾飄飛宛如乘風仙子,未見她有什么動作,這艘舫船與緊隨其后的篷船逆流乘風破浪,一日穿過三峽。

阿斑站在船艙口,看著應愿的背影眼神有些發直,隱約充滿慕色。Www.zwWx.c0m梅振衣暗中一笑,看來前世呵護相守、草獸雙修之緣,今生可成一段道侶佳話,他當然樂見其成。

過三峽入川中平原,折轉進入支流沿岷江北上,經過成都至都江堰懷古,然后兩條船一直行游到青城山丈人峰腳下。此處水道已經行不得大船,應愿施展陸地行舟之功,最后停在溪流邊的淺灘上,施法將兩艘大舟的行跡隱去,眾人登岸游山。

俗話說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仙家行游妙趣難言,隨行的晚輩各有收獲,很多感悟是枯坐于靜室中無法體會地,見知也是一種修行。

青城劍派早已得到消息,掌門大云縹緲率十余位晚輩在入山路徑五洞天前的凝翠橋迎接,水無痕竟然也在。青城劍派地根本重地千柱道場在越過丈人峰的后山谷中,凡人不得窺見,但青城劍派平時并非都隱在洞天中。就如青漪三山外有齊云觀顯于世間一樣,青城山上也有一座上清宮為待客結緣之處。

眾人上山過洗心池、壯觀臺,走得并不快,就如游山玩水,穿越登臨主峰的山徑九道拐,上清宮已然在望,掌門四季書與門中眾長老于觀門前相迎。\\\梅振衣這次是攜家眷行游。上清宮中早已為玉真公主與隨行仆從準備好了清靜別院。

玉真也是一位受地道士,朝廷正式冊封的持盈法師,來到上清宮自然要焚香拜老君,小住幾日在山中四處游玩。并未隨梅振衣進入千柱道場,云縹緲特意托水無痕陪著玉真公主參觀青城美景。

梅振衣在上清宮與青城劍派眾修士飛向深谷進入千柱道場,臨行前特意對玉真說:“一路勞頓你且休息,今天夜半時,可去上清宮外呼應亭中小坐,能賞仙游圣燈奇觀。”

夜半之時,玉真披著大氅來到呼應亭中,水無痕陪在一旁。施法為公主驅散風寒,另有婢女煮茶隨侍。等了大半個時辰。也不見山中有什么動靜,玉真公主有些倦了,一陣微風吹來,她打了個哈欠。

就在這時,水無痕突然道:“公主快看!”

順著她的手勢望去,只見后山悠谷上空忽現光亮點點,如空中懸燈初時只有三、五盞,俄而化為成百上千,任意飄蕩、燦若星漢、蔚為奇觀。玉真公主倦意全消,起身憑亭欄遠望。一時看得出神了。

然而這奇觀只持續了不到半盞茶時間。一陣風吹來,轉眼消散不見。玉真有些詫異。仍站在那里等,又過了片刻。山谷上空星星點點的亮光再度浮現,不似方才那般密集醒目,時隱時現、飄蕩聚散,似在奇異的流動運轉中,一連持續了一個時辰。

如玉真公主所見,千柱道場中的青蓮寶燈發動了兩次,第一次是梅振衣施法,第二次是晚談亭與醉劍客兩位長老聯手發動。所用的燈芯并不是雷神劍,而是碧霞元君送給知焰地那枚碧霞蜃光珠。呼應亭上看不見千柱道場,但千柱道場中可以遙望呼應亭。

千柱道場在群峰環抱之間,東西三、四里,南北五、六里,四面溝壑幽深常人無法攀登,中央一里方圓地勢隆起如天然地高臺,高臺正中十丈有玉欄圍繞、白石砌成的法壇,法壇地地中心有一個三尺方圓地青玉蓮花座,座中有一個淺圓的凹痕,恰好可以將青蓮寶燈安放其中。

第一次施法時,梅振衣并未將寶燈安放于蓮花座中,持于手中發動演示,燈芯處的碧霞蜃光珠發出萬道光毫,照徹千柱洞天。結界的阻隔仿佛消失了,放眼四周可見青城群峰,遠處主峰上呼應亭的輪廓也清晰可見。

梅振衣發動青蓮寶燈的同時,以神念告訴了四季書等人合器發動此燈的方法,然后問他們是否已領悟?

太上掌門、長老晚談亭嘆息一聲道:“老朽慚愧,尚無修為能同時催動這兩件神器,青城劍派恐也無人能辦到。但此燈在青城另有發動之法,置于青玉蓮花座中,可引地氣靈樞運轉,由兩名長老合力御器即可。”

梅振衣一聽這話也很感興趣,立刻將青蓮寶燈交給了晚談亭,退到一旁仔細觀摩。晚談亭將寶燈至于蓮花座正中,然后與醉劍客一左一右入坐施法。梅振衣地仙家神識能感應到,青蓮寶燈放置在蓮花座中之后,整片千柱道場以及周圍整座青城山的地氣靈機,都以此處為中樞自然運轉不息。

他暗暗驚嘆,這蓮花臺法陣是青城劍派祖師千柱道人設計地,在整座青城山的地眼之處,而青蓮寶燈竟有如此妙用,能鎮住地眼靈樞,同時還能施法引地氣運轉。

晚談亭以身心御器,借青蓮寶燈運轉青城山地氣靈機,醉劍客與他聯手,借地氣運轉發動青蓮寶燈。燈芯中光華漫射,整片千柱道場中如有極光匹練盤旋,隨著兩位長老心念齊轉,又化為劍氣縱橫。

玉欄外、高臺下,青城劍派眾皆伏于地頂禮膜拜,梅振衣越看越覺得玄機深妙。

梅振衣在青城劍派盤桓了十余天,每日與眾長老交流青蓮寶燈的妙用,眾長老主要是研究這盞燈,想盡快掌握純熟,而梅振衣對千柱道人留下的蓮花座法陣很感興趣。世間先有這盞燈后有青城派,千柱道人利用了青蓮寶燈的妙用設計了此處道場,佛前寶蓮燈的玄妙果然不可思議。

梅振衣動了一個念頭自己可不可以煉制出一件神器,與寶蓮燈一樣妙用無窮,還能與特殊的神器相合發揮不可思議的威力?他隱約已有想法,但無太大的把握,他要賦予指妖針、照妖鏡、煉魂幡這三件神器相合的材料什么樣地妙用,青蓮寶燈給了他最多地靈感。

十幾天后,梅振衣與知焰告辭,那枚神器碧霞蜃光珠,做為燈芯就送給了青城劍派。四季書掌門與眾長老萬分感激,齊聲相謝道:“蒙此大恩,往后若有差遣,青城劍派上下無不盡力。”

梅振衣笑道:“諸位不必如此,若真欲謝我等,能否答應一個請求?若干年后,我將借用青蓮寶燈一次,只一次。”

在修行界,有些東西是不能“借”的,貿然開口只會討一場尷尬,關系再好也不行,比如青蓮寶燈這樣地宗門圣物。但知焰與梅振衣的身份卻很特別,青蓮寶燈就是他們找回來地,連燈芯都是他們送的。

眾長老對望一眼,以眼神交流一番,一起點了點頭,掌門四季書答道:“若是他人開口,自不能相借,若是二位,可以借去一用,小心莫遺失便是。”

梅振衣回禮道:“那就多謝了,請放心,我若來借此燈,必不會有損于青城。”

出千柱道場去上清宮接玉真公主,眾人下青城山乘舟而去,順流入長江由水路直回蕪州不必多述。回去的路上,知焰私問梅振衣:“你約借青蓮寶燈,是否為上天庭救龍隱姑時準備?”

梅振衣答道:“你我果真心意相通,就是為了這件事,過天庭東海至龍首山絕非坦途,他人不論,難保楊戩不會為難,你沒注意到在方正峰上楊戩掃過胡春的那一眼嗎?”

知焰思忖道:“確實有這個可能,我聽說大天尊命張伯時鎮守龍首山,他是楊戩的同門師弟,也是當年在楊戩府中被龍隱姑打傷的那位仙人。”太悶熱人也疲憊,本章只有四千多字,抱歉!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