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248回、韋曇既在靈山在,花神落淚雨飄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248回、韋曇既在靈山在,花神落淚雨飄傷

248回、韋曇既在靈山在,花神落淚雨飄傷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靈山正文

花溪谷南岸山坡上繁花似錦,雖然已是深秋,但此地繽紛四季不謝,高坡上是波若羅摩居住的竹舍,花叢如繡毯鋪開,一直延伸到韋曇所居住的草廬后院,將之三面環繞,宛如一個溫柔芬芳的懷抱。

與知焰一起重游此地,梅振衣心中總覺得有些不安,他不欠韋曇什么,但是面對這位仙界花神波若羅摩,還是自覺有些虧欠。

若問天上地下最天真無邪之人是誰,當然是仙童明月。但在梅振衣所遇之人中,最純真、純情的就是這位貌似少女的花神波若羅摩了,她與明月不同,她有欲有求,一顆芳心只為韋曇綻放,有欲但不越矩,有求但不強求。

為了尋找韋曇,她離開無憂無慮的佛國靈山腳下來到一無所知的人世間,梅振衣把她引出來得到了波若羅摩花,也幫她找到了韋曇。可是韋曇并不認識她,韋馱天殞身下界的愿心中沒有她,而波若羅摩仍然守護在韋曇身邊,以遍野繁花簇擁,宛若靈山腳下。

波若羅摩眼中的靈山,只是韋曇一人的靈山,韋曇在,靈山在。

韋曇離開花溪谷三天了,卻沒看到他回家,來的是梅振衣與知焰,波若羅摩一見到他們就花容失色,她雖純真但畢竟是仙界花神,一念之間就能明白很多事,不安的問道:“梅公子,知焰,你們怎么來了,難道韋曇出事了?這幾日我一直很不安。”

知焰盡量溫和的說道:“韋曇居士斬滅梅丹佐,不幸受了傷無法返回花溪谷,現在青漪三山中療傷,我們是來接你去看他的。”

波若羅摩當即就走,三人離開竹舍,梅振衣聽見落花溪中有山歌聲傳來,一條渡船正使向對岸。韋曇已不在,此地哪來的船夫?仔細一看,不是船夫而是船娘。

在落花溪這樣的深谷激流中用一支竹槁撐船。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不僅需要神力還要有移轉空間的大定力。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應了那句話“興風作浪成災易,行云布雨潤物難。”

有這么大本事,卻幾十年如一日,重復這枯燥且單調之事。那就更難了。韋馱天欲證菩薩果,不僅要宏愿圓滿,這一世也要有菩薩行。現在韋曇走了,撐船的人換做了苗女廖鳳。

廖鳳早已不是當年的少女姿態,梅振衣在高坡上只能看見她的背影,身材依然健美,但比當年卻強壯了許多,挽著袖子手臂上地肌肉菱角分明,肌膚成小麥色。所唱的山歌依然如當年一般清脆悅耳,只是多了一份成熟的滄桑感。

梅振衣問道:“廖鳳怎會有這種本事。撐得了這條船?”

波若羅摩:“她原先沒有。自從經常與韋曇在一起之后。漸漸就有了。……梅公子。韋曇是不是傷得很重。很難再回來?”

梅振衣:“你為何會這樣想?”

波若羅摩:“韋曇臨走時曾對廖鳳說過。如果他不得回來。就讓廖鳳在此撐船。渡人十萬之后自有圓滿之時。dao”

梅振衣早就猜疑廖鳳就是當被韋馱天打落凡塵地妙音珈藍。如今這是接引她回佛國地修行之舉。那邊知焰勸道:“韋曇所受損傷甚重。但振衣是神醫傳人。自會盡心幫他恢復無恙。你隨我們去蕪州守護。來日天長地久。無須太擔憂。”

波若羅摩一指落花溪中地廖鳳又問道:“要不要帶她一起去?”

梅振衣搖了搖頭道:“她只怕心中有數,當在此守韋曇之愿,你去蕪州守韋曇之人吧,我們走。”

往蕪州地路上,知焰忽然眉頭一皺道:“廖鳳遲早也要離開花溪谷,待她渡滿十萬人。可派胡春、龍騰、魚躍、雙全、秋水這五個精通水性的弟子,到此地修一座橋,也算一場百年功德。”

梅振衣點頭道:“好,你想的很周到,他們五人出力為主,我出錢,所費材料與其他人工不會太多。”

波若羅摩一眨大眼睛:“錢?韋曇這些年積攢的船錢,共有八十四萬九千六百七十三文,都放在草堂后院中。夠不夠在落花溪上修一座石橋?”

梅振衣:“足夠了。此地修橋,最難的是于激流中立墩。這不是花錢能辦到的,其次是石料采購運輸,這些花錢解決更好,屆時就啟用韋曇留下的船資。”

早就知道韋曇的傷勢很重,但波若羅摩沒想到會這么重!在聽松居一間開闊的靜室中,有溫心寒玉髓布下地法陣守護,韋曇定坐那里一動不動,無視、無聽、無味、無嗅、無觸,他雖然看不見光明,但兩只眼睛還是怒然圓睜。

韋曇的相貌粗獷中不失英武,是一位俊朗的男子漢。但如今已經看不出一絲俊朗,全身浮現如焦炭一般地黑光,虬結的短須與頭發也全部燒沒了,相貌有幾分兇惡與猙獰。

波若羅摩花一見到韋曇,顧不得還有其他人在場,撲上前去把他若雕塑一般的身軀摟在懷中,淚水如斷了線的珍珠無聲流下。

這是梅振衣第一次親身目睹仙人流淚,多少年來,波若羅摩也許一直想著擁在韋曇環中,當她終于這么做的時候,只惜韋曇已毫無感覺,其傷心確實難以形容。

眾人都默然無語,提溜轉不知從何處取出一塊絲帕,飄上前去為她拭去淚水,勸慰道:“一年半載之內,韋曇還無法以神識感應外界,也不能與你以神念交流,但是你放心,用不了三、五年,他就可以與你說話了。……梅公子手段高超,一定能幫他早日恢復。”

這些話其實梅振衣已經說過了,但波若羅摩就是傷心,提溜轉也哄不住。

見一位仙界花神哭成這個樣子,連左游仙、徐妖王等人也看不下去了,暗中朝梅振衣道:“青漪三山雖好,但若說養傷,卻不如昆侖仙境的某個地方,那里的仙靈地氣有助復原之妙。”

梅振衣神念中暗問:“有這樣的地方,你們是怎么發現的?”

徐妖王:“不是我們發現地。dao是梅丹佐找到的,就是他這二十多年來的藏身處,地方倒不大,就是一片百里山谷,極難被發現。”

梅振衣:“待韋曇法力稍復之后,倒可以考慮把他也送到那里修養。我會親自安排的。”

那邊波若羅摩哭泣未止,她這一場哭,青漪三山外的整片蕪州都飄起了蒙蒙細雨,雨絲帶著淡淡地花香與莫名傷感之意。

梅振衣終于上前勸道:“波若羅摩姑娘,記得我曾經問過你,假如你能找到韋曇又想怎樣?你當時未曾想,一念之間答道,希望能如我與知焰一般。我若助你完成此愿,你能止住悲聲嗎?”(詳見本書182回)

聽見這句話。波若羅摩止住了哭泣,臉上猶帶著淚痕說道:“我是有此愿,知不可強求。也從未強求。”

梅振衣:“韋曇此世若對你有一絲感念,我自會盡力設法讓你如愿,這些年,你就好好照護他,莫再悲傷。”

鐘離權咳嗽一聲,發來神念暗中提醒道:“振衣,這種話是隨便亂說的嗎?你讓張果拐走翠亭庵的一位住持也就罷了,但明知韋曇的來處去處,還要幫波若羅摩拐走一位本該歸天證果地菩薩嗎?話又說回來。菩薩是你想拐走就能拐走的嗎?”

梅振衣暗中答道:“對于證果地韋馱天而言,我這么做確實無聊,但對于波若羅摩而言,韋曇就是她的靈山,我欠她的人情,幫她一把不算過分,甚至理所當然。”

鐘離權:“我可告訴你,波若羅摩是仙界花神,既非輪回眾生也非金仙歷世化身。不是讓韋馱天菩薩斬一世化身與她了結那么簡單。”

金仙、菩薩斬化身歷世,或為修行、或為功德、或為了結緣法,化要么斬滅要么斬盡,或者一世天年盡,否則無法收回。本尊下界是要與化身合一的,因為歷世化身本就是人間的你,就如那位關小姐的情況。

波若羅摩欲結韋曇為情侶與道侶,不可能是與韋馱天菩薩的歷世化身了結,因為她本人在輪回之外。想要地就是韋曇這個人。假如波若羅摩也有金仙或菩薩地修為。這事倒也好辦了,將來都斬出化身在人間一世歷盡也就堪透了。但她偏偏沒有。

梅振衣答道:“我當然不會勉強,假如韋曇對波若羅摩無感念,也只能作罷,要有感念地話,我可在他歸天證果之時,以大羅成就丹重塑韋曇法身,菩薩是菩薩,韋曇是韋曇。”

鐘離權:“一分為二,完全成為兩二個人?不是陽神變換分身也不是菩薩歷世化身?你想地倒輕松,大羅成就丹不是萬能,沒那么大用處。”

梅振衣:“僅靠大羅成丹但自然不行,要以佛斬心猿之法,又不是沒有先例,無量光是無量光,心猿悟空是心猿悟空。我雖然不知其中境界,但韋馱天或許明白,實在不明白也可求教于佛心舍利,等幫他找到此物,愿心圓滿證菩薩果之時。……我的大羅成就丹,僅為凝聚法身所用。”

鐘離權嘆息一聲:“你這孩子,真是什么事都敢管,什么事都敢想,你可知這意味著什么?”神念中解釋了一番

真這么做也不是不可以,但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韋曇對波若羅摩地情意確有感念之心;二是要自覺自愿如此,他人一絲都勉強不得。

這么做還有兩個后果:首先是韋馱天菩薩將失去韋曇這一世之身所有的修行法力;其次是韋馱天菩薩歸天復位之后,本尊法身仍會如現在一般,不會再恢復了,是一尊猙獰焦黑的瞎眼的菩薩,只有運轉大神通方可見一切。

梅振衣答道:“這其實在韋曇自己,我也勉強不得,到時候這么與他說而已,也算為波若羅摩盡力了,師父不要告訴別人。”

盡管昆侖仙境中有更好的療傷之地,但韋曇現在需要絕對靜養隨時調治,還是一年半載之后再送去更好。照顧他最佳的人選當然是波若羅摩,別人都不可能比她更盡心盡力無微不至。聽松居外開滿了各色鮮花,盡管韋曇看不見顏色也聞不到花香,波若羅摩還是愿意如此。

這兩人安頓下來,徐妖王與左游仙回昆侖仙境,劉海等行游的弟子還未回山,清風與明月在敬亭山中閉關煉器不再理會山外事。梅振衣與山中修士跟隨鐘離權在青漪三山潛心修行。就在這個時候,蕪州來了一位特別的訪客,驚動了山中的鐘離權。

此人法號善無畏,是佛陀出身地凈飯王家族的后裔,少年時曾為印度焉荼國王,后退位出家為僧,行游各地修習密法三味,是開創佛家密宗流派地一位大宗師。三年前,八十高齡的善無畏來到大唐長安。被當今皇上李隆基奉為新一代國師。

所謂新一代國師,是相對武則天當權時那一批宮中供奉的國師而言的。

需插敘一段前事,武則天駕崩后。先后繼位的中宗與睿宗,只是廢武皇之位而未廢武皇之政,朝局并沒有太大的改變。等到李隆基繼位,誅太平公主盡逐諸武余黨,掃朝堂暮氣為之一新,民間太平繁榮,是自古以來空前之盛世。

李隆基與武則天不同,即位之后大肆推崇道教,道門已成為各教之首。隱然就是大唐國教。相比武則天時代,佛家地地位顯見衰落,遠不如十幾年前興盛。李隆基雖然推崇道教,連道家經典都是法定地科考內容,但并不貶斥其他宗教,總之當時的政治與社會風氣有一種海納百川的雍容心態。

不被貶斥是一回事,在世間受到推崇是另一回事,這時需要一位力挽狂瀾的人物出現,以扭轉佛家在中土傳承的頹勢。善無畏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長安的。

李隆基此人也有好大喜功一面,當然喜歡看到各教稱頌圣明之治的場面。不遠萬里前來拜見的高僧,也與玄奘一樣到過那爛陀寺學法,還是一位曾經地國王,正投李隆基所好,立刻隆重接見。

與中土原先流行地大乘顯宗不一樣,善無畏奉上《大毗盧遮那佛神變加持經》,帶來地是密教之法,給了皇家以及長安士子們一種新鮮神秘地感受。

與顯宗主張公開宣道弘法、教人修身近佛有所區別。密教注重傳承、真言、密咒、以即身成佛。顯教談修持必強調悟道。而密教首重修持地儀式與次第,必須隨師傳授。遵守嚴格的儀軌,講究灌頂加持,程序非常嚴格而明確。

以現代人、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密教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可以說是長處也可以說是惡處。

其一是通過復雜的層層修行地位分別,在外人眼中看來玄妙難解的佛法境界,仿佛變成看得見、摸得著,透著一種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卻又那么現實具體。

其二是通過嚴格的儀軌,強調弟子對上師地絕對服從,對信徒精神控制作用很強,通過精神控制,有可能還會演化為直接的人身控制。

若是高僧大德密傳真法,這些倒無可厚非。但若淫邪之人利用其形式在世見推行已欲,并非有德之人只是竊其儀軌而用,極有可能變成世間毒瘤。佛法在世,儀軌在人,不因托佛之名而有德,淫邪還是淫邪,在于人所行自身。

這些都是題外話了,善無畏傳密法于長安,因新鮮與神秘很受歡迎,李隆基奉其為國師,供養于興福寺。三年后,也就是金喬覺來到蕪州的這一年秋天,善無畏也請旨前往蕪州。

這位國師有一點把握的很好,那就是尊崇李唐皇家正統地位,不似前朝高僧那樣因佛事而迎武氏。在李隆基眼里,我奉的高僧,那就是擁護我李唐的佛門勢力,按我的意思去辦。

善無畏請旨到蕪州,一是重新封賞武則天時代建立的九林禪院,以示重歸李唐天下正統,二是擇地為大毗盧遮那佛建寺。大毗盧遮那佛,又稱大日如來,在仙界修士眼中,是指無量光的遍照法身顯現之象,不生不滅光明普照,他是密教所奉之最高本尊上師,諸佛之身皆從大日如來而出。(上述有些內容只是本書中地一種設定而已,不必以現實中的說法討論)

善無畏到蕪州的消息梅振衣也聽說了,據說這位高僧到達九林禪院時,喬覺住持親自迎接,而且是提前在門檻外恭候。

喬覺是什么來歷梅振衣當然清楚,能讓他在門外恭迎的高僧,來歷自然不會簡單,就連那位關小姐,那一天也反常的將賣水果的小車推到九林禪院門外了。但梅振衣一開始卻沒有多理會,反正又不是來找他的,自己的修行才是正經。

善無畏宣讀了對九林禪院的封賞,又親手在空門前種下一株龍柏樹為紀念,接下來在蕪州為建新寺而選址。這座寺院定名為廣教寺,鐘離權不得不被驚動了,因為善無畏選定地建寺之處是敬亭山腳下,離玉真觀不遠,十里桃花道盡頭,昭亭湖地路對面,幾乎就在萬家酒店的隔壁!

如果您喜歡的內容,請為作者吧!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