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239回、無相空門迎地藏,呂祖江畔笑黃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239回、無相空門迎地藏,呂祖江畔笑黃龍

239回、無相空門迎地藏,呂祖江畔笑黃龍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靈山

處寂離開九林禪院之后。住持此寺的是另一位高僧無相禪師。此人俗家姓金。據說出身大唐新羅郡國王族。無相住持九林禪院十幾年。近日逢處寂召也將入蜀。九林禪院需要一位新的住持。

偏偏在這個時候。無相禪師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位菩薩給了他一支九環錫杖。并說將有佛門大德前來蕪州。讓他做好迎接的準備。無相睜開眼睛后。真有一支九環錫杖就在禪房中。據見過這支錫杖的僧人說。此物就是當年玄奘西行取經所持的法器。這個消息已經傳揚開了。

“我觀蕪州氣象。今日那位高僧將入城。而你的機緣也到了。”清風站在江邊。抬頭望著蕪州的方向說道。

梅振衣:“倒底是哪位高僧。仙童已經知道了嗎?”

清風:“我知其來歷。但他這一世會是什么人。只有見到了才清楚。”

兩人正在說話。沿著江岸走來了一位僧人。身披黃底紅紋燦爛袈裟。相貌莊嚴神情肅穆。到兩人近前唱諾行禮:“請問二位施主。蕪州城怎么走?”

梅振衣趕緊還禮道:“沿江而走。可見桃花十里。桃花盡處。就能望到蕪州城樓了。請問大師。你往蕪州何事。欲在哪座寺廟掛單?”

剛剛在這里談論會有哪位高僧入城。接著就來了一個和尚。梅振衣如何不吃驚?他在神識中小心窺探這位僧人。竟沒有現任何破綻。舉手投足宛若平常。再看仙童清風。竟然就像沒有看見這個和尚。一臉淡然也不還禮。站在那里仍看著江面。

僧人答道:“多謝施主指路。貧僧法號黃龍。乃禪宗法師。欲往九林禪院去。聽聞無相禪師以九環錫杖與紫金缽迎奉住持。故貧僧遠來。”

梅振衣心中一動。此人果然是往九林禪院去地。難道就是自己要找地高僧?他看了清風一眼。以無語觀音術問道:“仙童。你說的人就是這位黃龍禪師嗎?”

清風卻沒有回答。轉身問黃龍道:“和尚。你也想去九林禪院為住持嗎?請問因何而取。我有一問不知你能不能答?”

黃龍怔了怔。表情很高深的微微一笑道:“這位童子有問于貧僧?那就請問吧。”

清風一指面前的青漪江道:“江上有幾條船?”

梅振衣也順著清風的手勢朝江上看去。此地附近沒有村莊。江邊也沒有渡口。只能看見遠處點點帆影。近處只有一葉小舟從對岸緩緩飄蕩而來。

黃龍禪師看也不看。做感慨狀答道:“江上只有兩條船。一條裝著名。一條裝著利。蕓蕓眾生之難堪。不舍此二舟不見彼岸。”清風一笑道:“你這和尚答的倒省事。路在腳下。廟在城中。請自去吧。”同時對梅振衣暗語道:“不是他。此僧乃話頭扯禪、賣弄玄虛之輩而已。不必理會。”

梅振衣這才反應過來。剛才神識察覺不到黃龍禪師的任何破綻。并不是這和尚如何高深了得。而是因為他本就是一個無修為的凡人。就像當初在景教法會上看見江泉居的感覺一樣。不禁啞然失笑。

黃龍禪師身姿瀟灑昂然沿江而去了。端地架子儼然一副高僧派頭。

江邊又傳來幾聲嬉笑。那條小舟飄過來靠岸。明月仙童蹦了出來。笑瞇瞇的回頭問道:“提溜轉。好玩嗎?”

提溜轉身形如清煙飄上岸。落地是一名妙齡村姑的模樣。素手一招。江上那葉小舟化為一片飛鱗倏然不見。也笑著說道:“多謝仙童指點如此御器之妙用。……梅公子。你怎么來了?”

梅振衣:“清風仙童喚我來此。恰好看見你的飛神鱗妙用變幻。”

提溜轉與明月關系最好。經常一起玩“游戲”。也得到不少指點。明月倒沒有刻意教提溜轉什么修行。但舉投足之間自有玄妙境界。比如今天又指點提溜轉化飛神鱗為一葉小船去江上蕩舟。明月的法術自然是不帶一點殺氣。而且像這樣的變化妙用其它高人是不太會想到的。因為通常也用不著。

清風一揮手:“提溜轉。你回去吧。梅振衣有事要請教明月。……明月。帶梅振衣去山頂。他要問道于你。”

梅振衣有什么事要請教明月?清風一開口他就想起了這位仙童當年的話欲堪破種種化身變換。等機緣到了。可以先去請教明月。再去九林禪院見那位高僧。石上。看著面前恭恭敬敬侍立地梅振衣。眨著眼睛似乎很好奇。眼神仿佛在問你有什么要問我的。我好像沒什么道法可傳授于你呀?

梅振衣下拜問道:“我在昆侖仙境龍空山奈何淵中歷苦海劫。卻未見前世種種。見知未滿不能堪破化身變換。聽聞仙童是天地靈根仙靈不染之氣所化生。亦未見前世種種。如何生而成仙道?”

明月撓了撓耳朵。想了想答道:“生而成仙并不奇怪呀。我的爐鼎如此。一出生就是仙家心境。超脫生死輪回之外。其實你搞錯了。在苦海劫中見前世種種見知已滿。這是往后修行悟種種化身變換地根基。但未必一定要如此。證見知未必在前世。比如我。”

梅振衣:“這正是我欲問之道。要怎么求證呢?”

明月皺了皺鼻子。樣子十分可愛。反問了一句:“一念之間。你可能見生靈之一世?從生至死、悲喜、趨避、通達、困苦種種。”

梅振衣思忖著答道:“修行歲月長久。見證凡人一世未嘗不可。但一念之間似乎還做不到。”

明月笑了:“這就是見知之障。其實眾生萬相都在此山外。”說著話伸出小手一指山外遠處地蕪州城。

這句話和這個手勢。如醍醐灌頂瞬間點醒了梅振衣。他明白了明月是什么意思。一念之間可曾見生靈之一世?當然是看不見地。一個人在你眼前。你只能看到現在的他。從生到死地一切并非你所能見。但是在仙家眼中所看的卻不是這些。世間眾生其實都在眼前。

你看不見一個人從生到死嗎?世間有生有死時刻都在生。有人喜有人悲。有人驅利奔忙。有人避害閃躲。有人通達富貴。有人困于苦厄。只要你的神識眼界足夠廣。一念掃過。這一切都可見。眾生無別即為一人。眾生之遇即為一世之種種。世事不都在眼前嗎?

明月施法手勢一引。梅振衣只覺得元神清明蕩漾而開。他看見了什么?整座蕪州城!

從高樓華堂到污穢溝渠。蛇鼠雞犬與市井眾人。在神識中無一不是清清楚楚明明朗朗。梅振衣有洛陽云端之上站了十個月的經歷。其實已經見證過這一場景。但當時他并不想刻意去看。而是在那一片奇異地空間中元神清明不得不看。看到最后都有一些惡心和麻木了。不得不超然而觀。

聽見明月今日之語。梅振衣這才明白當時錯過了一次修行見證的好機緣。明月短短幾句話其實點透了修行中地一種“觀”法眾生觀。沒有力與大智慧。一般修行人是入不了這種觀境地。梅振衣曾被動的進入一次。卻沒有堪破那種心境。而是在追求他的修為尚未達到的超然狀態。

佛門修行也有眾生觀之法。佛陀開慧苦、集、滅、道四圣諦在修行中怎么證?可以從“眾生觀”中入手修證。

明月施法當然沒有洛陽云端之上那么多高人神通廣大。她引梅振衣的元神清明蕩漾而開。看見了此時蕪州城中的景象。從舉手到放下的時間也就是三天三夜。

蕪州城中有嬰兒呱呱落地。也有老人閉眼咽氣。有人在家中算計鄰居。有人在街頭招攬生計。還有耗子偷油、蟲蛹成蝶、鳥雀銜窩、貓狗打架等等景象清晰無礙。梅振衣入境觀之。這就是眾生之相。前世之我就在其中!

梅振衣自己當然沒有這么大神通。他是在明月的心境中作眾生觀。多少也能感受到這位仙童地修為。清明元神所見蕪州眾生相。就如柔和的月光灑落下顯現。哪怕最污穢處也一片靜謐祥和絲毫不受沾染。這無形的月光就像一面毫不蒙塵地明鏡。照見如此清晰。鏡中卻不留下一絲痕跡。

明月乃仙靈不染之氣化生。心境絲毫不染。她當然能看見眾生象。一念見知圓滿。卻等于沒看見。不想也不必涉足其中。但是梅振衣不一樣。他尚未超脫生死。還是得靜觀“自己”在眾生中輪回之象。

蕪州城中也有他看不“見”的地方。就是翠亭庵與九林禪院。也有他看不“明”的人。共有兩位。一位是翠亭庵前賣水果的關小姐。還有一位是從南門走入地青年僧人。這名僧人帶著一條黑狗不緊不慢走進蕪州城時。黃龍禪師也從北門而入。

九林禪院在城北。黃龍禪師先到。當他走進九林禪院已是巳時。那時的寺院不像現在風景區的廟門口還有賣票的看著。直入空門未見他人。黃龍走到天井有個小沙彌迎面道:“遠來地師父。快跟我去盛飯吃吧。過了午時就沒有飯了。”然后匆匆忙忙跑向膳堂

黃龍來的時間很巧。正好是九林禪院開飯地時間。這里的和尚本來就不多。現在都去吃飯了。披著黃底紅紋袈裟。腰桿挺的筆直的黃龍禪師有些尷尬。居然沒有人上前迎接問候。小沙彌打了個招呼就跑了。

這時有一名僧人走出了大雄寶殿。看見黃龍站在院子里。上前行禮道:“這位師兄。您是遠道而來地吧?我法號無相。是本寺住持。”

黃龍趕緊還禮。又刻意擺出一副不卑不亢地神情挺胸道:“原來是無相師弟。久仰!貧僧法號黃龍。為同宗法師。來自贛水黃龍寺。聽聞無相禪師在蕪州以紫金缽與九環錫杖迎奉新住持。特遠道趕來接佛緣。”

無相看著黃龍似笑非笑的問道:“師兄入空門之時。未見九環錫杖嗎?”

黃龍愣住了。他一進門就想找人說話來著。真沒注意九環錫杖放在哪里。這時九林禪院門外傳來三聲犬吠。無相神色一變。向黃龍抱歉道:“我要出門迎客。師兄請自去膳房用白飯。得罪了!”說著話幾乎是一路小跑向著門外而去。

門外來了一名僧人。也就是二十出頭的樣子。普普通通的相貌。小眼睛、淡眉毛、扁平的臉龐。五官很是尋常。眉目依稀倒有幾分與無相禪師相似。他帶著草笠。穿著草鞋。未披袈裟。身上的僧衣也顯得有些破舊。看樣子是風塵仆仆遠道而來。

他的身材并不魁梧。站在那里中正端莊。神色安祥中自然而然有難以形容的威嚴之氣。正對著廟門低行禮。更奇異的是他身邊有一條狗。向一只成年地獵犬。全身黑色的短毛油光锃亮。體形并不算太碩大卻顯得機敏強健。這條狗也低下頭前腿微曲。沖著廟門做低行禮狀。

他們在朝什么行禮?九林禪院中門大開。山門殿正中供的是彌勒菩薩。就像翠亭庵山門殿正中供著熊居士的法身像一般。唐代寺院中的彌勒菩薩造像。可不是后世那種袒胸露乳、笑呵呵、胖呼呼的布袋和尚坐像。

這尊彌勒菩薩像是站著的。身材也很“標準”。雙肩之上有寶樹蓮花映襯。雙手合什眼簾低垂作誦經狀。目光正看向廟門外僧人所站的位置。有一只九環錫杖放在他臂彎中橫在身前。假如梅振衣在此地話。能現這個造像的姿勢就是當初在洛陽云端上。小和尚法舟橫錫杖念誦佛號的姿勢。連此時地神情都是一樣的。

無相禪師一路小跑來到門口。又驚又喜道:“喬覺。是你嗎?多年不見了。險些不敢認。”

那名叫喬覺的僧人抬頭露齒微笑:“是我。聽聞叔父在此住持。特意云游尋訪而來。”

就在此時。那支錫杖上的九環突然出叮咚響聲。周圍沒有旁人也沒有風吹過。無相地神色又是一驚。指著喬覺道:“原來是你!”

大唐開元七年。智詵立九林禪院所待之人終于來到蕪州。他就是大唐新羅郡國的青年僧人金喬覺。還帶著隨行護法神犬諦聽。當喬覺隨無相走入空門之后。寺中的一切梅振衣在眾生觀中也就無法察知了。

明月抬手就是三天。等她放下手的時候。梅振衣感覺此時地心境已經快到了。陽神化身變換的修為只差那么一層窗戶紙沒點破。這三日歷證之法無誤。梅振衣能領悟其境界。但見知還是尚有不足。

梅振衣剛剛從定境中出。就聽見面前地明月驚呼一聲:“不好了。提溜轉被力攝入九林禪院不見了!”

話音未落。就見一朵彤云飛來落在敬亭山頂上化成知焰的身形。知焰一落地就焦急的說道:“振衣。九連山出事了。滿山鬼神皆不見。巡山護法提溜轉也不見了!”

“不必驚慌。滿山鬼神都被九林禪院新任住持超度。將再入輪回。”清風的聲音傳來。人也憑空出現在山頂。

知焰驚問道:“九林禪院新任住持喬覺大師?前日九林禪院送來請帖。請振衣去觀禮。可是振衣在此修行我派梅毅去了。喬覺大師怎會做出這種事?”

清風淡淡道:“這也不是壞事。本應如此。”

明月問道:“那提溜轉呢?”

清風:“我看的清清楚楚。提溜轉已破妄大成。陰神可不隨原有天年入輪回。但九連山鬼神是它的部屬。它也追著去了。恐不得脫身而回。”

知焰大驚失色。以責問的語氣朝清風道:“明月仙童正在施法不及相護。您既然看的清清楚楚。為何不攔住提溜轉呢?”

清風一皺眉:“我不攔住它又怎樣?”

這一句話把知焰給噎住了。站在那里不知說什么才好。清風是敬亭山中修行的金仙。而敬亭山是梅振衣為謝恩還情送給清風的道場。這位金仙不是梅氏家養的護院。是人是鬼阿貓阿狗他都有責任看著。提溜轉自入輪回地獄。不關清風什么事。清風伸手相助那是額外的福緣。不攔著也無過錯。更輪不到知焰來責問。

清風卻沒有理會知焰的尷尬。看著她語氣一轉又說道:“我是故意的。你明白嗎?……喬覺來蕪州。提溜轉免不了有這一遭。而梅振衣不論是為自己的修行還是想帶回提溜轉。也都免不了去輪回地獄走一遭。”

“梅振衣要去把提溜轉帶回來嗎?那我也去!”明月站起身來說到。這還是她第一次主動出手攬事。

知焰拱手道:“方才情急失語。請勿怪罪。多謝仙童肯援手救回提溜轉。……振衣。我也與你一起去。”

清風一揮袖道:“我沒什么怪罪你的。梅振衣去九林禪院不是救回提溜轉。就是把她帶回來。你就不必去了。……明月。你不會愿意去哪個地方的。送梅振衣到寺中即可。讓他自己解決。”

梅振衣退后兩步站到知焰身邊。已經在神念中交流一番。朝明月道:“多謝仙童肯送我進九林禪院。趨見高僧先守禮數。我這就回家命人正式奉上拜帖。明天登門進香。”

如果您喜歡《靈山》,請將靈山加入書架,并把幻城推薦給您的朋友!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