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041回、遮眼紅塵身何處,誕言無栗食肉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041回、遮眼紅塵身何處,誕言無栗食肉糜

041回、遮眼紅塵身何處,誕言無栗食肉糜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程玄鵠這是在提醒梅振衣,不要讓裴玉娥抓住把柄給收拾了。前文提到,唐律規定:“尊長既在,子孫無所自專。若卑幼不由尊長,私輒用當家財物者,十匹笞十,十匹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此人和一般的書生還不一樣,既精通財務帳目,也精通刑名律法,他以為梅振衣的錢是找舅舅柳直借的。

梅振衣擅自舉借巨債,將來還是需要梅家還。裴玉娥真要追究起來這也是違反律令的,她如果將錢還給柳直逼著他收下,然后把梅振衣送到官府告一個兒孫不孝,按照梅振衣的舉債金額,絕對夠得上“杖一百”的標準。

打一百杖可輕可重,輕的上點藥擦擦屁股就沒事了,重的是可以打死人的,誰又能保證裴玉娥不借機對梅振衣下狠手呢?反正如今梅孝朗不在家,而梅振衣自己又犯了錯。程玄鵠在菁蕪山莊待的時間不短了,當然清楚一些梅家的內部矛盾,此時提醒梅振衣也是沖星云師太的面子。

梅振衣聞言答道:“程先生誤會了,我不是和舅舅借的錢,實際上這錢不是我出的,而是齊云觀上任觀主純陽子呂仙人出的。純陽子的事跡想必你也聽過了,他臨去之時曾留下一筆錢財,托后來人造福世間百姓。”

張果也在一旁解釋道:“是的是的,少爺說的沒錯,確實是呂仙人留下的財錢,我可以做證。”

這時星云師太問道:“程先生,你掌管菁蕪山莊的帳務,錢財出入謹慎也是應該。但你知道小公子為孫真人所造的經石幢究竟是何物嗎?”

程玄鵠:“所知不詳,只知是一座經石幢,公子欲為其師立碑。”

星云師太搖了搖頭,從身后的書架上拿出來幾張紙,遞到程玄鵠手中道:“你誤會了,非為某人樹碑立傳,而是造福世間萬民之舉,你看看石幢上所刻就明白了。”

這幾張紙上寫的便是孫思邈交給梅振衣,要他刻在“石太醫”上的文字。程玄鵠接過來看了幾眼,立刻也明白了,他放下紙張道:“小公子,是我誤會了,如此功德之舉,怎樣隆重其事都是應該的,我本以為你就是要為孫真人立碑,下人們借機聚斂私財。……此石幢當立,菁蕪山莊立刻調撥銀錢,我會向長安侯府解說清楚的。”

梅振衣擺手:“先生,這就不必了,孫真人是我師父,也是我的恩人,立石幢之事不必麻煩菁蕪山莊。至于綠雪神祠,是我父的吩咐,也是梅家的事情,這筆支出由菁蕪山莊來給是應該的,現在不著急,等你回報長安侯府之后再算帳吧。”

見程玄鵠表態立刻就要撥錢,梅振衣擺手道:“先生,這就不必了,孫真人是我師父,也是我的恩人,立石幢之事不必麻煩菁蕪山莊。至于綠雪神祠,是我父的吩咐,也是梅家的事情,這筆支出由菁蕪山莊來給是應該的,現在不著急,等你回報長安侯府之后再算帳吧。”

這一次見面的結果非常好,看來人是需要打交道才能互相了解的,程玄鵠這個人并不壞,他既然是裴玉娥請來的,難免對梅振衣有偏見,等了解情況之后事情就有了轉機,尤其還有星云師太這層關系。

程玄鵠告辭的時候,梅振衣親自把他與星云師太一起送到了山下,兩人分別上船回程。上船之前程玄鵠把梅振衣拉到一旁私下里問道:“梅公子,先前聽侯爺夫人言語,對你有些誤會,今日見面發現你并非頑劣不堪,但昨日有下人說你在菁蕪山莊門前掄磚大喝,究竟是怎么回事?”

梅振衣笑了:“先生又誤會了,昨天我在山中被一名道士騙到菁蕪山莊門前,和他發生了一點口角,并不是沖著您的。”

程玄鵠:“哦,那我就放心了!但我還是有話要提醒你。”

梅振衣:“先生請講。”

程玄鵠:“侯爺夫人說你在蕪州用度過于奢靡,也不是沒有道理。今天你開席請我,席上那幾道菜,你知道要費多少人工嗎?別的不說,就說那蒸蟹粉與野鯽籽,席間聽說是你平常愛吃之物。你生在大富之家,如此佳肴偶爾品嘗倒也沒什么,但成為經常日用,恐非持家修身之道,也不要怪長安有人非議。”

今天梅振衣請程玄鵠吃飯,準備的當然豐盛,席間有兩道菜是當地水產,梅振衣告訴程玄鵠是自己平常最愛吃的,請程先生也多嘗嘗。程玄鵠見多識廣,一眼就看出這兩道菜看似普通實則不尋常,回頭又特意問了一下做飯的廚師。

那蒸蟹粉是用青漪湖特產的金鰲蟹,蒸熟之后,專門剔出蟹黃蟹膏,按比例配合蟹足肉一起絞碎成羹,一小盤菜需要七、八只四兩重的金鰲蟹,還需要四、五個下人專門忙乎一上午。更有講究的是那道野鯽籽,說起來材料不復雜,就是紅燒野鯽魚的籽,但復雜就復雜在這盤菜專門吃籽,配上其它的新鮮莖葉菜看不見魚。

那個年代還沒有什么水產養殖,鯽魚都是在江湖里打上來的。野生鯽魚的生長速度極慢,半斤重的鯽魚要好幾年才能長成,一網打上來的魚中合適的極少,但只有這種魚的籽才適合做菜,而且需要鮮活的。做菜的時候不是專門做籽,而是連著整條鯽魚一起紅燒,做熟之后單獨把籽取出來,再與別的配菜一起加工好端到桌上。你想想這盤菜需要多少功夫?又需要現打多少條魚?

梅振衣穿越之前是個苦孩子,他并不了解世間大富大貴的生活,穿越之后成了小侯爺,莫名就享受了這一切并沒有考慮太多,只是在努力適合這個角色而已。像這樣的菜品逢年過節偶爾嘗嘗也沒什么,梅家吃得起,但是當日常菜肴經常食用,那的確是過于奢靡了。如果小小年紀就養成了這么奢靡的習慣,長大之后恐怕不是好事,這正是程玄鵠提醒他的原因。

聽程玄鵠這么一解釋,梅振衣打了個激靈,突然有如夢初醒的感覺——這段時間以來他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奢靡!這并不是他本人的習慣,卻在無意之中習以為常,如果程玄鵠不提醒,他恐怕還會繼續這么過下去。

有多少下人每天在廚房剔蟹殼,還有多少佃戶冒寒暑在青漪湖中撒網打魚,就是為了他的一盤菜,為了少爺吃菜時感覺還不錯的那一絲口味。這些人都是伺候梅振衣的下人,他們本來可以去做更有意義或更實用的事情,而現在卻只能天天做這些。想到這里梅振衣深施一禮道:“多謝先生點醒,就今日這一席話,足以為騰兒之師!”

程玄鵠又問道:“請問孫思邈真人與你一起用餐嗎?”

梅振衣搖頭道:“不,師父從不與我一起用餐,因此也沒有指責過我。”他說的是實話,剛醒來的時候孫思邈會開每天的食譜,那是梅振衣單獨吃。后來他的身體恢復了,孫思邈不再開食譜,一日三餐就由菁蕪山莊的廚師負責,孫思邈也從不與他同席吃飯。

梅振衣吃飯的時候覺得廚師做的幾品菜肴味道很好,就經常吩咐廚房做,他心里考慮的事情多,于是在生活方面就沒怎么操心。而包括張果在內的下人們誰會說少爺這些事呢?

程玄鵠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是所有的事,都要讓師長教你,人長大了要求學,首先就要學會如何自省。至于長安侯府之事,至少沖云行小姐面上,我不會為難與你,但你自己也要謹于言行。”

與程玄鵠第一次見面,梅振衣很有收獲。至少他想明白了一件事,史書記載古時晉惠帝聽說民間饑荒百姓無栗米充饑,竟然反問了一句“何不食肉糜?”聽上去荒誕但也完全有可能。假如梅振衣就是個從小在菁蕪山莊長大的小侯爺,每天這種生活習以為常,甚至連他都可能會問出一句——“何不食蟹粉?”

回去的路上,梅振衣對張果嘆道:“張老,這位程先生是個人材啊。”

張果笑道:“當然是有些手段,否則長安侯府為何會派他來?今日的事情也是巧了,他竟然是褚遂良門生,而星云師太是褚公之女,想必他日后不會太過為難少爺。”

梅振衣:“我是另有所指,此人不僅讀詩書,而且精通錢糧帳目與刑名律法,這就不簡單了。自古飽學之士并不少見,但是像他這樣精通實用俗務的讀書人就太少了。如論如何,今后一定要重視這個人,要與他善加交往。”

張果點頭道:“既然少爺吩咐,老奴一定照做就是了,只要他不為難少爺你,我往后就對他客客氣氣恭敬有加。”

梅振衣嘆道:“不能總怪別人為難,也要想自己是否有毛病。”

張果望著青漪江上漸漸遠去的兩條船,若有所思道:“其實更讓我驚訝的是星云師太,今日方知她竟有那種身世,因何故出家,又怎會流落至此呢?”

梅振衣:“既然想知道,你剛才為何不問?”

張果:“我不想勾起她的傷心往事,自然不便發問,只是心中感嘆。”

梅振衣看著他突然笑了,笑容有些調皮:“張老,我聽谷兒說你最近有空就練書法,把星云師太留下的墨跡拿去臨摹。這么大年紀的人了,才想起來練字嗎?”

張果咳嗽一聲:“在人間修行很多年啦,也讀過不少圣賢書,但我沒有少爺這種福氣,能請名家為師,連正經的書法都沒有學過。我見星云師太書法精妙不俗,心中好生羨慕,故此私下臨摹習練,今日聽聞師太身世,果然出自名門世家。”他這張老臉竟然有些發燙,微微低頭扭臉。

梅振衣:“我就是問一問,您老不需解釋這么多,你心中究竟是羨慕啊,還是仰慕啊?據我觀察,你看師太的眼神可有些不對勁!”

張果接連干咳幾聲,就像嗓子眼卡了雞骨頭:“咳、咳,少爺年紀還小,不懂的事不要亂說,星云師太可是位出家人。”

梅振衣卻不放過他,繼續糾纏這個話題:“我雖然年紀小,可您老年紀不小啊,說實話,你是不是看上人家師太了?出家人又有什么關系,又不是不可以還俗。”從他嘴里說出這種話完全正常,穿越前的六嬸在農閑時就經常到風景區的寺廟中客串尼姑,這份工作還是大伯給介紹的。

張果的老臉終于紅了,就像聽見什么大逆不道的話,壓低聲音道:“少爺切莫如此信口開河,師太可是供奉觀音菩薩的佛門修行人,不要褻瀆了她。”在唐代,出家人的地位很特殊,僧尼取得正式的度牒條件非常嚴格,很少聽說有還俗結婚的。

梅振衣開玩笑表情卻很正經,收起笑容道:“仰慕應是一種贊美,怎能說是褻瀆?話又說回來了,當朝武皇后如今母儀天下,不也曾經出家為尼嗎?”他說的倒是實話,武后原是侍奉李世民的嬪妃,和當時的太子李治搞上了,李世民死后她出家為尼使了個暗度陳倉之計,后來又還俗回到宮中嫁給新皇。

這話張果還真不好反駁,湊到梅振衣耳邊道:“少爺快別說了,師太可能會聽見的,往后見面就尷尬了!”

此時他們已經來到半山腰,梅振衣回身一指青漪江上揚帆遠去的那艘船:“這么遠,師太也能聽見?張老你也太小心了吧!”

張果:“少爺有所不知,師太是個有修行的人,而且修為不低。”

“嗯?你怎么看出來的?”這回輪到梅振衣吃驚了,他只知道星云師太才學不俗,還真沒看出她也是一位修行高人。

張果:“少爺修為尚淺,沒有發現也正常,等你將來境界到了,對身邊很多事都會無意中留心,老奴已經修行百年,自然有所查覺。師太下山時的步法你注意了嗎?落地悄聲,如云煙拂過。”

梅振衣:“這我還真沒注意,以前也沒有送師太下過山,這到底有什么講究,你仔細說說好嗎?”

張果:“其實也沒太大神奇,只要少爺的修行到了,也是會的,無非是縮地神行之術,但師太是佛門中人,施展起來自有特異之處,而我就不會像她那樣走路……”這縮地神行之術,梅振衣還不會,但他所遇到的高手,比如張果、梅毅、孫思邈甚至包括那位呂純陽都是會的。

有人可能誤會這是武俠小說中所描述的輕功,說起來也類似。修行人的神通有“御物”一說,就是指具備能感應外物的法力,這種法力可能是心念力、定力、攝力等等,都以“法力”二字統稱。御物神通是修行人使用各種專門法器的基礎,再進一步稱為“御器”,感應外物使之與身心一體,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此境界再往上,稱為“御形”,御天下大塊之形,法力所能感應的不再是具體的一件東西,而是周圍的天地山川。此時人的行止可有飄然之趣,有人稱之為縮地術,有人稱之為神行術,有人稱之為御形術,總之都是一種類似的神通。

佛門有偈“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星云師太走在山路上步履輕悄而過,腳下螻蟻無傷,是佛門修行人的一種步法。(注:后世也有人稱之為“云行步”,倒也與星云師太的閨名褚云行相映成趣。)

張果不是佛門弟子,雖然也會類似的御形術,但也不會像星云師太那樣行走中隨時施展,所以他才會說自己不會那樣走路。梅振衣聽明白之后點頭笑道:“御物、御器之說我聽師父講過,御形之說還未得傳授,師父只告訴我不必深究,功夫到時自然有成,所以我才沒有注意到師太的步法。……張老,你既然能看出她有修為,那么相比你又如何?”

張果有點不好意思的撓頭道:“師太是名門之后,年歲也不大,可能修行佛法時日不長,若論法力,還比不過我這樣的老妖精。但是她——精純、脫俗!”

梅振衣笑嘻嘻的接口道:“張老一直在夸師太,又何必害怕讓她聽見呢?我問你一句,師太正坐船遠去,此時她如在船上說話,你能聽見嗎?”

張果搖搖頭:“已經太遠了,我聽不見。”

梅振衣一跺腳:“她說話你聽不見,而她的法力還不如你,你竟然擔心我們說話她能聽見?這就是關心則亂啊,你都糊涂了!……張老,假如你真的對她有意思,我找機會探探師太的口風?”

張果一把拉住梅振衣,央求道:“少爺啊,求求你,就饒了老奴吧!可千萬不要對師太說那樣的話,否則往后還怎好意思見面?”他心里確實對星云師太有幾分仰慕之情,但并不敢有非份之想,卻被梅振衣三言兩語把話都套了出來。

梅振衣:“哦?是不好意思說,還是你不想讓她知道?”

張果:“斷不敢想!”

梅振衣:“那好吧,暫時我就配合你,不向師太揭發,等你敢想的時候再說吧。”

張果又讓梅振衣抓住一條小辮子,往后對這位少爺更是服服貼貼,此話暫且不提。自從與程玄鵠見面之后,梅振衣也開始注意自己日常生活的很多細節,一點點的在改變。前段時間的困惑感漸漸淡去,他也在逐漸找回自我,經歷了這么多事,他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論在什么環境下,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清醒的自我不致迷失。

很多生活習慣的改變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他也并沒有立刻打算要過什么艱苦樸素的生活,身為梅府公子沒必要那么做作,那樣也是為難身邊人。身邊的下人包括谷兒、穗兒甚至都沒有發現梅振衣刻意在做什么,因為小公子每天都在長大,人長大了總會懂事的——連張果都是這么想的。

別人沒有注意到,可孫思邈發現了梅振衣這種自覺的轉變。有一天教完當日所學之后,孫思邈要留梅振衣一起吃飯,雖然只是不經意間自然而然的一件事,但這還是第一次。

這頓飯既不太豐盛但也不能算寒酸,蕪州特產的紫米加了小米熬的雜米粥,就著饅頭,桌上放了一盤青漪湖打上來的鰱魚,還有一盤山中采的雞茸菜,也是有葷有素。孫思邈雖是道士,但是當時的道士也不是完全吃素的。

吃飯的時候,孫思邈特意親自盛了一碗粥遞到梅振衣手上,梅振衣趕緊躬身上前伸手接了過來:“師父,哪能讓您老為我盛飯,真是折殺弟子了。”

孫思邈坐下答道:“說的好,那你也為我盛一碗吧。”

梅振衣盛了一碗粥,恭恭敬敬的放在孫思邈面前。老人家微笑道:“騰兒,這是你有生以來親手盛的第一碗飯吧?為師謝謝了!”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