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138回、取財天下須有道,遍傳人間煮茗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138回、取財天下須有道,遍傳人間煮茗香

138回、取財天下須有道,遍傳人間煮茗香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梅公子有何大事要與我商量?”提溜轉跟著他飄下了山,語氣很是興奮。書家文學

梅振衣來到山谷中,在小溪邊站定:“提溜轉,我臨走之前,教你的煉形之術,你尚未得其精要啊。這樣吧,接下來三個月時間,我每夜都會來此,一邊守候知焰仙子,同時你我也有件事要做。”

提溜轉忍不住轉了好幾圈,興高采烈的繞著梅振衣道:“梅公子要和我做什么?”

梅振衣:“我助你煉形,你助我修行。還記得我送給知焰的那對坐墊嗎?我想繼續編制一百零八扇,三十六扇供奉給翠亭庵,另三十六扇供奉給齊云觀。”

提溜轉:“還有三十六扇呢?”

梅振衣:“待到九林禪院落成后,如果智詵禪師并無惡意,就供奉給九林禪院。”

提溜轉的聲音很吃驚:“這也太難了吧!據我所知,你編的那對坐墊,每扇都要用九百九十九支煉化純凈的吉祥軟草莖,編制時以煉器之法,神念相接不能有一絲閃亂,否則就成不了法器。妙手偶成一對已經難得,一百零八扇,老天,這是多大的功夫!”

梅振衣背手道:“當然艱難,不如此,怎能脫胎換骨?人煉器,器也煉人。提溜轉,我問你,人自嬰兒始,因何而?”

提溜轉:“梅公子在問我丹訣嗎?太高深了,提溜轉還沒有那個修為。”

梅振衣:“這不僅是丹訣,無非是因事、因歷、因行、因受、因感、因知而,這就是因人煉器,而成器也煉人的道理。”

提溜轉左右飄乎像是搖頭:“我還是不太明白,梅公子要煉制一百零八扇吉祥軟草墊,與我的修行有什么關系?”

梅振衣:“當然有關系了,我們一起來,我傳你煉化草莖之法,所有的草莖都要你去山中采得。并煉化純凈,每湊齊九百九十九支,我就開始煉制一扇蒲團。”

提溜轉身形一滯差點沒趴下:“那我得煉化多少支草莖啊?我算算……”

梅振衣打斷了它的話:“不用算了,最少是十萬零七千八百九十二支,你失敗一次。就得多煉一支,而我失敗一次,你又得多煉數百支。”

提溜轉喘著氣道:“山中有這么多吉祥軟草嗎?那得煉到什么時候。”

梅振衣信手從身邊摘了一根吉祥軟草莖,另一只手取出了那件許久沒有動用的法器指妖針,閉目片刻也不知在施展什么法術,睜開眼睛道:“只能取用去年秋天剛剛枯白的草莖,青漪三山中總計有十二萬支以上。小心煉制的話。應該夠用了。”

提溜轉說話已經有氣無力了:“只有一件事,我不會呀!”

梅振衣:“不會我可以教你,你如今已有些許法力,恰好可以煉化一支吉祥軟草莖。雖然艱難,但對你也是有莫大好處的,你本無形,我傳你這種煉器之法。是希望你以器煉形,不僅是在煉化草莖,也是在煉化你自己。”

提溜轉:“多謝梅公子傳法,但我得煉到什么時候?今年煉不完,明年接著來可以嗎?”

梅振衣:“此山中吉祥軟草九年一生,今年不成,就要等到九年之后了。我也不勉強你。初時自然極慢,但只要你用心不移,會越來越快的。此等以器煉形之法,最適合你這種不安分地性子,也正好借機磨礪你。”

提溜轉:“那好吧。請梅公子傳我法術。”

梅振衣一擺手:“先別著急,我還有一件大事要和你商量。你我一旦開始這段修行,你將會尋遍滿山,我要你留意熟悉此地一草一木,以及每一片山勢地氣。……我聽說你想給我當管家,這事不太可能,但等到將來。我若在青漪三山鑿建仙家洞天。你既是九連山巡山護法,也將是三山道場的總管。愿意嗎?”

“愿意,當然愿意!梅公子請放心,我一定巡遍滿山,一面煉化吉祥軟草莖,一面考察將來的洞天道場!”提溜轉從地上一竄多高,打著旋,連旁邊的小溪都被它帶起浪花來,顯得異常的有精神。

梅振衣很了解提溜轉地脾氣,這么枯燥的事情讓它重復那么多次,實在太為難這不安分的小鬼了。但若給它一個精神上的動力,讓它自己搶著去做,事情就要好辦很多,而且這也確實是最適合提溜轉的修煉之法。

提溜轉在小溪上轉了幾圈,又湊過來道:“梅公子,我們什么時候開始?”

梅振衣:“就從今晚開始,別再轉了,安定形神,聽我傳法。”

他所傳法術并不復雜,就是要提溜轉以煉形之法去煉器。提溜轉的法力不強,卻有無形之妙,恰恰可以去煉制吉祥軟草莖。梅振衣需要的數量極多,提溜轉需要尋遍滿山,這段時間它也沒空去別處亂轉了。

第一夜,提溜轉竭盡全力,也不過煉成了三支,煉廢了七支。

第二夜,提溜轉仍然是煉化十支,但是煉成了七支,煉廢地只有三支,功力未見增長,手段卻熟了不少。

第三夜,提溜轉煉化十五支,煉成了十一支,梅振衣連連夸獎。

提溜轉很喜歡聽梅振衣夸它,越夸它越起勁,法力的增長與心性的修磨是不知不覺的。到了第七天的時候,竟然總共煉成了九百九十九支,好似是突破了一個瓶頸,兩百年的修行終于找到了適合它的法門。

梅振衣也開始編制吉祥軟草墊,一百零八扇啊,此時地心境與當日妙手偶成完全不同,完全是一種枯燥的重復,每一次都是從頭至尾的考驗,容不得一絲差錯,否則前功盡棄。他為什么要做這樣一件事呢,有兩個方面原因。

一來是以此磨煉自己,不僅是煉器,同時也是鍛煉自己的爐鼎神氣。修行中“脫胎換骨”這一步時日最久。沒有什么取巧之道。梅振衣自幼修行精進極快,因為他的悟性好資質也一流,但恰恰在這一關資質與悟性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主要看用功之深。

二來是為了煉制九轉紫金丹。自從得到溫玉髓之后,梅振衣自知沒有把握一次煉制成功。但他也沒有機會來第二次,所以要將煉藥之道掌握的絕對純熟才行。最好地辦法往往就是最笨的,他地煉器之術是從煉藥之道中領悟來的,繼續以此鍛煉,以求萬無一失。

丹霞三子送他三十二味靈藥,他初步煉制,再煉化入拜神鞭。總共失敗了四次,在別人看來成功率已經很高了,但想煉制九轉紫金丹的話,還是遠遠不夠地,因為世間沒有那么多靈藥讓他反復嘗試。

原先他并沒有報太大的希望,只是當作一種鍛煉而已,但自從清風答應幫他找齊藥材之后。梅振衣立刻謹慎對待了。不僅是溫玉髓啊,他希望清風給他地每一味靈藥,自己煉化的時候都不要失手,所以反而沒有著急去煉制,而是回頭打好根基。

假如丹霞三子聽說梅振衣會這么干用十萬余支吉祥軟草莖,煉制僅僅是打坐用的蒲團,用的卻是與煉藥相通的煉器之法。也會大吃一驚地!聰明人往往憑著悟性好,不愿意下苦功,而梅振衣深知這一點,特意給自己找點苦頭吃。

梅振衣一開始編制,提溜轉地草莖可就供不上了。忙著滿山遍野地團團轉,再也沒閑功夫去當包打聽了。

提溜轉忙壞了,梅家真正地總管張果也沒閑著,一邊還要管著蕪州府的事情,少爺又讓他整理統計梅家在蕪州所有的佃戶、田莊、各家的人丁、各處的出產等名細。還好程玄鵠曾經整理過一遍,做的很詳細,否則張果一時之間還真拿不出符合少爺要求地東西。

梅家在蕪州的下人有兩千戶。男女老少加起來近萬人!這些人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他家中的奴仆。做各種梅家安排的差事,按月有例錢。另外三分之二是田莊中的佃戶。種梅家的地交租,或者每年給梅家干兩個月的活抵租,并無絕對人身依附關系。

張果拿來這些賬冊地時候,很奇怪的問:“少爺,你怎么管起這些俗務了?如果讓你來管,我不就沒事干了,也不是該大少爺操心的。”

梅振衣一邊看帳冊一邊道:“張老,你也知道我就要娶親了,不能只成家不立業啊。”

張果笑道:“這份家業將來就是你的。”

梅振衣:“我自幼以來,就是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大少爺,除了拜師修行之外,經營家業沒有操過半點心,坐享他人勞作之力,現在我自己也得做點事情。”

張果:“少爺你如果這么說,那讓天下紈绔汗顏了,少爺要做地事,不必在此吧?”

梅振衣笑了:“其實我想經營產業,因此要清點一下手中有多少資源可用,發現潛力還是挺大的。只舉一個例子吧,那何家四口人,何木生幫梅家管養賢鄉的田莊是你的安排,但他兒子何火根身強力壯,也只是在地里幫幫忙,閑暇很多卻沒有別的營生,而老婆何仙姑無非在家中裝神弄鬼賺幾個閑錢。”

張果:“鄉下人過日子,自古如此,圖個風調雨順就不錯了。”

梅振衣點頭道:“所以可以幫他們想想辦法呀,也是在幫我自己。我去洛陽這一路考察,發現我梅家還是可以開發產業經營的,至少茶、酒兩項,就足以獲利。張果提醒道:“梅家九山所產的茶,除了自用之外,都供奉到京師南魯公府了,我家產地茶餅不多,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地。”這里需要介紹一下唐代流行的制茶、飲茶之法,非常之繁復

茶葉地采摘多在谷雨前后,須晴日,以茶樹上端挺拔的嫩葉為佳。那時人工種植的茶園不多未成氣候,也無專業采茶工人,制茶者往往是自己背著茶籠上山采茶,十分不容易。

采回鮮葉先蒸熟,再搗爛成茶泥倒入茶模,還需要經過拍擊壓實,使其結構緊密堅實不留縫隙。等茶泥完全凝固,取出來就制成了初步的茶餅。

茶餅制成之后,還要用焙爐以文火焙干,以防止發霉易與保存。焙干的茶餅中間有孔,用線貫穿成串。以便貯蓄或攜帶。僅僅是制茶,就有這么多復雜的工序。

飲用時,先將茶餅放在火上烤熱烤軟,然后用茶碾將茶餅碾碎,再用篩子篩成細末,放到開水中去煮。煮的時候還有一沸、二沸、三沸的講究,前后用到地茶具有十來種之多。客廳里的老爺、客人端杯喝一回茶。底下至少要有兩個仆人忙半天

在那個年代到人家做客,主人請你喝茶,那是相當高規格的待遇了!一般人家根本沒那個閑工夫伺候茶水,就算喜歡飲用,也不是常年能喝得起的。

既然這么麻煩,那么唐代之前人們是怎么喝茶的呢?最簡單地方式,直接采新鮮的茶樹嫩芽煮水。就和煮湯喝差不多。但是新鮮芽葉不能保存與運輸,只能現摘現煮,飲茶受到地域、氣候、季節的很大限制。直到唐代出現了茶餅,飲茶才成了貴族名流中流行的生活方式。

“誰說要經營茶餅了,你看看這個,是我在丹霞派學的制茶之法,如此炒制包裝。既可四季保存也可四處攜帶,飲時以滾水沖泡即可。這一筒茶葉是我在自家小茶園摘得炒制,一日兩杯可以飲用三個月,最上品賣它二兩銀子,最下品賣它五十文。對于大戶人家與小康人家都不算貴吧?如果行銷天下,豈不是財源滾滾?”

梅振衣變戲法似的拿出一個竹制的帶蓋茶筒,遞到張果手中。張果研究了半天嘖嘖稱贊道:“少爺不僅制茶,連裝茶地竹筒都制好了,只是如此飲茶并非世俗習慣,恐怕沒有商鋪肯賣呀。”

梅振衣胸有成竹道:“這一點你放心,只要推出去。大家就會發現它的方便之處。而且比茶餅也便宜許多,普通人家都能用得起。自然會推廣開來。第一步嘛,可以找舅舅合作,柳家的商鋪在江南各地都有,讓三分利,托柳家代售便是。”

張果:“這倒是個好主意,舅老爺一定會幫忙的。”

梅振衣:“我還有一個主意,剛開始的時候,柳家的商鋪銷售此種茶葉,可以在鋪前擺張桌子,現場沖泡讓人飲用,大家喝過了不就了解了嗎,也能放心的買回去。”

這一招其實并不新鮮,現代很多茶莊賣茶葉都這樣做,梅振衣只不過簡單地借用而已,張果卻連聲叫好,一豎大拇指道:“主意真妙,少爺簡直是諸葛亮啊!”

梅振衣笑著搖搖頭:“先別夸我,妙不妙,試過了才知道,先在蕪州、浩州、潤州等地試銷。潤州乃運河與長江交匯之處,南北通商要津,是我們試銷的重點。我們一開始出產也不會太多,先在潤州打開局面,只要成功,日后自然可以銷往中原各地。”

張果歪著腦袋想了想:“如果按少爺的設想一切順利的話,茶也不夠啊!”

梅振衣:“當然不夠了,所以我們自己要種植茶園,此事不能急,需要分步來。我已經和玉真公主商量好了,先拿她那御賜的三百畝貢田試驗。如茶園種植成功,茶葉試銷也順利,就在梅家之地中,擇靠山坡地大片推廣。……張老,為何這么看著我,我臉上有東西嗎?”

張果眼睛瞪得老大,擊掌贊道:“少爺,我都不知該怎么夸你了,一步步都算計的這么好。梅家最不缺的就是山地,尤其是靠山坡地,貧瘠不適耕作,引水澆灌也不方便,只能荒棄閑置,然而用來種植茶園是最適合不過了,老奴就是樹精,對此非常了解。”

梅振衣:“算計地再好,也要第一步成功才行,我有五百兩黃金的本錢,應該足夠了。”

這回輪到張果搖頭了:“哪用得了這么多!老奴可以親自去辦,無論成與不成,幾百兩銀子足夠了。”

梅振衣補充道:“真正需要大舉投入之時,要等到試銷成功之后,但那時也就不怕花錢了。當務之急,是要挑選穩妥能干之人,負責種植茶園以及學習茶葉炒制之法,張老有什么人可推薦呢?”(手機,電腦.還可以下載電子書TXT,CHM,UMD,JAR電子書)

網手機問:電腦訪問:

網站分類導航: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