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103回、寸心牽袖掌中暖,阿郎身著舊衣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103回、寸心牽袖掌中暖,阿郎身著舊衣裳

103回、寸心牽袖掌中暖,阿郎身著舊衣裳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廣告①[]

廣告②[]

正文

山下來的是一對兄妹,哥哥十七、八歲,身材魁梧長的濃眉大眼,表情十分憨厚,正是妙門山下何家村的何火根。妹妹何幼姑今年十歲了,個子比三年前高出不少,頭發不再那么枯黃,臉上也有了血色,現在的她越來越有曲怡敏的模樣了。

梅振衣曾送了她一瓶生元丹,叫她按節氣服用,那一瓶生元丹確實靈驗,用一年多時間服用完畢之后,何幼姑的身體已經恢復的與常人無異。何家父母以為女兒的病已經好了,對這位“小道士呂巖”自然是萬分感激。

但梅振衣心里卻很清楚,何幼姑看上去恢復了,這只是表像。生元丹能補人的元氣,卻治不了何幼姑先天不足的根本,這姑娘的天年仍是三七之數。讓她在有生之年能夠過的和正常人一樣不被病痛折磨,現在的梅振衣也只能做到這么多了,就算換成孫思邈,恐怕也只能如此施治。

這幾年梅振衣與何家兄妹混的很熟,沒事的時候經常見面,那兄妹倆一直不知道他就是梅家大少爺,否則也不敢和這種大貴人交平民朋友。梅振衣教他們的那套很像形意拳的五禽戲,兄妹倆練的都很認真,結果卻不太一樣。

何火根練了之后是身強力壯,走幾十里路上山連氣都不帶喘的,然而也僅僅是身強力壯手眼靈活而已,這人并不是修煉內家功夫的好材料,更別提踏入道法修練之門了。而何幼姑與哥哥不同,她習練時恰恰服用了一年生元丹,雖沒有習成內家勁力,卻隱然有幾分御物法力。

這法力非常微弱,也就是在練拳時,假如提溜轉靠的太近又不注意,能不由自主被她推的轉個圈。何幼姑自己根本感覺不到,梅振衣卻是清楚的。他也覺得很意外。一年多以后生元丹服盡,何幼姑再練功時就沒有這種微弱的法力了,因為沒有了外來的藥力補她的先天元氣。

看來何幼姑倒是個修煉道法的好苗子,可惜先天爐鼎不足,自己沒有辦法去修煉。

前一段時間因為蕪州之戰,緊接著又要解決玉真公主地麻煩。梅振衣已經有小半年沒有見過這對兄妹了,估計他們家事情也多,也沒來過齊云觀找他。現在江南太平,正月十五是鄉間鬧燈會的日子,也是各大廟宇道觀開門的法會日。城中人一般都去翠亭庵燒香了,而附近的鄉民都習慣這一天到齊云觀來進香。

盡管持盈道人住在此地,但除了東跨院和后院閑人免進之外,齊云觀的大殿與西院還是待客迎香的。兄妹倆隨著三三兩兩香客上山。手里還提著個籃子,籃子上蓋著一塊干凈地白布。

他們還沒到門前,梅振衣已經得到消息,換好道裝“恰好”就站在大門外。何火根大老遠就看見了梅振衣,小跑過來摟住他的肩膀道:“小呂道長,前一陣子蕪州打仗,我也應征從軍了。好幾個月沒來看你了,一直為你擔心呢,你還好吧?”

梅振衣:“我很好,原來何家哥哥也登城作戰了,受沒受傷啊?”他沒想到梅毅征召的六千名民勇中也有何火根,當時沒看見他也正常,梅振衣在城上只出現過一次,還是頂盔帶甲站在玉真公主身邊面朝城外。

何火根拍了拍胸口:“當然沒有了,小道長教我的那套功夫很好用,我手中那桿竹槍挑翻了不少叛軍呢。別人都累的時候就我還有力氣!……后來我想報名參加梅毅將軍的鐵騎隊,可惜騎術不好,將軍大人沒有選中我。”

他說的是實情,蕪州守城之戰在弩陣的掩護下以長竹槍防守,從頭到尾敵軍都沒有登上城墻,守城兵勇傷亡很小,而最后地決戰是在青漪江邊而不是在城下打響的。梅振衣趕緊抱拳道:“原來何家哥哥也是守城的英雄啊,失敬失敬!”

梅振衣從西側門把他們領到后院一間小小的房間內,房內只有一床一桌一凳一箱,陳設非常簡單。看上去應該就是“小呂道長”平時住的地方。何幼姑把籃子放在桌上,掀開白布道:“道士哥哥,這些點心都是我娘過年時做來待客的,我挑最好的給你拿來,快嘗一嘗。”

梅振衣說了聲謝謝。吃了幾塊。對于普通農家來說,這點心做地還算不錯。就是味道咸了。梅振衣吃了幾塊便沒有再吃,用那塊布把點心包起來道:“謝謝你娘的心意,味道很不錯,我留著慢慢吃。”

何幼姑看了看房間里的陳設,有些心疼的說:“道士哥哥,你的日子過的很清苦嘛?”

這間屋子沒人住,梅振衣臨時用來招待何家兄妹,難免布置的有些簡陋,他笑了笑道:“修行人,不講究那么多,我不覺得清苦。”

何火根:“小呂道長,如果有什么難處,就到何家村去找我們,如今哥哥家日子過的也算不錯,不僅年前得了州府賞的不少錢糧,而且年后我爹就要成為田莊的管事了。”

梅振衣:“誰家地田莊呀,怎么讓你爹管事?”

何火根:“就是梅家在養賢鄉的田莊,這兩年我爹一直幫田莊做活計,上面管事的見我爹人老實又能干,我娘在鄉里認識的人多知道的事情也多,算是有見識、有臉面的人家,就讓我們家做田莊管事了。”

梅振衣:“那要恭喜了!”

何幼姑坐在梅振衣的身邊,拉著他的袖子道:“我娘說了,要道士哥哥正月里一定要到我們家去吃頓飯。我娘還說了,小呂道長小小年紀出家,家里人離得又遠,肯定沒人照顧,有空就多上我們家走動,千萬不要客氣。”

梅振衣曾經對何家人講過自己的身世,他自稱自幼喪母,父親遠在關中每天操心的事情很多,就把他送到蕪州齊云觀來了。這些都是實話,但聽在何家人耳中覺得這孩子實在太可憐了。平常對他挺關照地。

梅振衣:“多謝你們一家人的好意了,你娘還說什么了?”

何幼姑說話沒什么忌諱,聽小呂道長開口問就實話答道:“我娘和我爹在一起還議論過你,說你在道觀中好好修行,如果受成為真正的道長,還能得到三十畝官田。節儉點將來娶親沒有問題。”

何火根有些尷尬:“妹妹,你怎么什么話都說?……小呂道長,不好意思,我娘和爹在私下里議論也是關心你。”

梅振衣笑道:“為什么不好意思呢,說的都是好話呀。”看來那位何仙姑在鄉村中就算很有見識的人了,懂地事情真不少。

何幼姑又問:“道士哥哥,那你什么時候能受啊?”

梅振衣:“快了快了,也就這兩年地事。我會盡力爭取的。”

兄妹倆告辭離去時,梅振衣一直把他們送到山腳下,何火根一個勁地叮囑,一定要他在正月里到家里來吃頓飯,有一只最肥的老母雞沒殺,就等著他上門呢。分手時何幼姑拉著梅振衣的手,放了一塊東西在他手心。小聲道:“道士哥哥,這是給你的。”

梅振衣一看,是一小塊碎銀子,大約有三錢來重,很驚訝地問:“幼姑,你哪來這些錢,為什么要給我?”

何幼姑:“哥哥打仗時立了軍功,州府賞了不少錢糧,爹娘和哥哥都給了我很多零用,我攢下來兌的。我看你這身舊道袍都小了。過年也沒換新的,不知夠不夠做兩件新衣服的?……我給你的,一定要收下!”

何火根也看見了這一幕,過來拍著梅振衣的肩膀道:“不要推辭了,你就收下吧,過完年我們家的日子也好了,應當多照顧你的。”

梅振衣最終還是收下了,兄妹倆走后,他手握那一小錠還帶著何幼姑體溫地碎銀子,心中著實感動。三錢銀子。何幼姑那么個農家小女孩能攢下來,實在太不容易了。她將散碎銅錢兌成銀錠,過年帶在身上一定是想買點什么東西的,卻臨時改變主意送給了“道士哥哥”。

何幼姑應該是臨時起意,她讓梅振衣去做兩身新衣服。梅振衣此時穿的這件道袍確實有些舊了。還是半年前上一次見到何家兄妹穿的那一件。這半年他個子又高了一截,這件衣服有些小了。被細心的何幼姑發現了。

這些日子實在太忙,何家兄妹來的時候,他也沒準備一件新道袍穿著見客,大過年的確實顯得有些寒酸。

回到齊云觀地時候,恰好碰見了曲振聲,曲觀主笑道:“師弟,何家兄妹又來看你了?”

梅振衣將那錠銀子遞給曲振聲道:“這些錢,夠做兩套新道衣嗎?”

曲振聲掂了掂:“尋常衣料與裁剪手工,做一套夠了,兩套有些勉強。至于你穿的衣物,遠遠不夠,連一只鞋都不夠,衣料就不說了,就說谷兒、穗兒小姐的那份手工,在民間也值好幾兩銀子啊。”

梅振衣:“不是我平時衣物,就是尋常的道裝,托你幫個忙,給我弄一套,剩下的錢再加一件道袍就行。”

曲振聲:“師弟需要道裝,還用給我錢嗎?”

梅振衣:“當然得給了,這是幼姑送我的,讓我添置新衣,我用她的錢按她的心意辦。錢你拿著,衣服我要的急,過兩天出門去人家做客要穿呢。”

既然這樣,曲振聲收了銀子給他張羅道袍去了,堂堂洞玄法師曲大觀主,管這種瑣事也實在很少見。

谷兒、穗兒也聽說何家兄妹又來了,在東跨院書房中對玉真公主講起了大少爺與何家結交之事。大少爺冒充小呂道士,齊云觀上下都不揭穿他,已經有三年了云云,姐妹倆說的很有趣。她們正聊地熱鬧,梅振衣拿著那包點心進來了。

谷兒迎上前道:“何家兄妹給你帶什么來了?手中的就是嗎?”

梅振衣把東西放到桌上:“農家過年時待客的點心。”

玉真公主很感興趣:“我可不可以嘗嘗?”

梅振衣:“就是想請公主嘗個新鮮,這里恐怕只有你沒吃過這種東西。……嘗兩口就行了,面里和了些豬油,吃多了會膩的,而且味道太咸。”

玉真嘗了兩口,感覺有些新奇,與自己以前吃過的那些點心自然無法相比,但也不至于吃不下去。多吃幾口果然如梅振衣所說,有些膩也太咸。她好奇的問道:“為什么要把點心做成這樣呢?”

穗兒在一旁搶著道:“玉真姐姐你這就不明白了,農家做體力活的人,不會覺得膩,反而會覺得很香呢!這種點心是過年時放在桌上招待客人地,客人要吃也不能攔著。如果不做的咸點,一下子被人吃光了,第二天不就沒有了嗎?”

谷兒接著道:“是啊是啊,這還算挺好吃的,有地小氣人家,擺在桌上的點心做的又硬又咸,簡直是死人了!”

“原來這么有趣,一塊點心在民間還有這么多講究?”玉真公主抿嘴笑了。以前地公主幽居巴州。雖然孤苦,但壓抑主要是來自精神上的,在生活中,她也是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哪知道這些。現住在蕪州,經常與谷兒穗兒聊這些從未聽說過地新奇事物,日子過地是越來越開心了。

說笑了幾句。留下點心,又來到院后齊云臺上,鐘離權沒走,躺在那里搖著扇子看天,神態很是悠閑。見梅振衣回來,他坐起笑道:“小子,你冒充小呂道士,既騙吃的又騙穿地,混的人緣不錯呀?幸虧人家姑娘年紀還小,否則連人都要給你騙走了。”

梅振衣聳了聳肩:“師父莫要取笑我。陰差陽錯而已,這也是結善緣,我并沒有圖他們什么,假如這對兄妹知道我是誰,恐怕也不敢上門了,我哪里還有點心吃?朋友都不好做了。”

鐘離權:“那你就慢慢吃點心吧,不要打擾我老人家曬太陽。”

梅振衣:“弟子沒有擋住陽光,只想請教一個問題。”

鐘離權一拍破扇子:“什么時候學會吞吞吐吐了?說!”

梅振衣伸手摸了摸耳朵,表情有些扭捏:“師父當年曾給我臨時立了一戒,就是色戒。立的很好很有必要。但我想知道,下月初二正式入門之時,是否要另立新戒?”

鐘離權瞪眼打斷了他地話:“原來你拐彎抹角想問這個,才多大年紀啊,著什么急!”

“師父誤會了。不是我著急。但總得有個準信吧?女兒家年紀大了,不給個交代。有些說不過去。”這話還真不是梅振衣本人想問的,而是谷兒、穗兒心里想問的,可是她們怎好開口,更不可能向鐘離權提起了。

梅振衣的年紀確實不算大,古時男子年滿二十行冠禮之后再大婚也很常見,可是那兩個丫頭虛歲十七了,在唐代已到了嫁人的年紀。問這句話的時候梅振衣心中也有些想笑,回想起穿越前的二十一世紀,以她們地年齡應該還在上高中吧?

鐘離權瞪了他半天,突然笑了:“你若有大成真人修為,我也用不著給你立這一戒,立不立都沒用,該怎樣還會怎樣。”

梅振衣:“難道您老的意思是大成真人才可破色戒,不對呀,我孫思邈師父娶妻生子時,也沒有大成真人修為啊?”

鐘離權:“原來你知道啊,還要來問我,這不是廢話嗎?”

梅振衣:“怎么是廢話呢?我們不是在談孫真人,是談您老為我立的那一戒。”

鐘離權:“說是廢話,就是廢話,你難道白拜孫思邈為師了?……走走走,別打擾我,為師不僅想曬太陽,還想在太陽底下睡上一覺。”說完話他又躺下了,把破扇子蓋在了臉上。

這話倒提醒了梅振衣,鐘離權不告訴他,他可以在靈臺中去問孫思邈啊!想到這里抱拳施禮:“弟子告退,不打擾師尊休息了。”

他跳下齊云臺欲走,鐘離權卻又說了一句:“下月初二,你就要正式入門請為師賜你飛云岫,不提前對知焰打個招呼嗎?”

“師父,弟子正要去找她呢。”只見梅振衣袖中飛出一條白練,如一座虹橋延伸到絕壁的對面,身形一動順虹橋飄然到了青漪三山中,姿態瀟灑至極。

X起點歡迎您,記住我們的地址:

在網絡中搜索更多靈山

連載搜索

按書籍作者

按書籍名稱

按書籍主角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