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第九十四章 小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臣 >>明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四章 小聚

第九十四章 小聚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 明臣 
“看你一身風塵仆仆之色,且先回房淋浴清洗一番再去面見世子吧。ZUILU.neΤ\\\\”袁宗皋好意提醒說道,張信是坐牛車過來的,沒有什么東西遮掩之下,秋風一起黃沙漫天,張信身上也沾了不少灰塵,張信也不耽誤時間,與陸柄告別之后急忙回到房間,換洗衣服之后頓時感到渾身上下清爽許多。

“袁先生,府中最近一切可安好,沒有發生什么事情吧?”從浴間走出來后,張信用毛巾擦拭著水漬,向在茶幾旁邊品茗的袁宗皋問道。

“除了忙于秋收之外就是核對帳本,能有什么事情。”忽而袁宗皋饒有興趣的反問道:“子誠,頂著鄉試解元的名頭可感到風光?”

“不過是一個虛名而已,不值得一提。”當初知道自己是解元的時候張信還真高興過一段時間,但時間長了也覺得沒有什么,又不見得比別人多出什么來。

“子誠,話可不是這么說的,等你參加會試之后就知道這其中之好處。”有什么好處袁宗皋也不細說,只是張信也不想想,全國才這么多個省,能有幾個解元,到時一上京城,把自己的身份一說,根本不用再費盡心思去揚名,別人自然會知道有你這么一號人物。

“袁先生,我們去見世子吧。”張信懶得追問下去,整理好儀容后說道。“不著急,世子這個時候應該正與王妃娘娘用餐,我們還是不前去打擾為妙。”袁宗皋微笑說道:“我已經吩咐廚房,待會自然有人會把晚膳端過來。我們小聚片刻之后再去找世子吧。”語音剛落,馬上就有仆役進來把佳肴珍釀擺放好,隨后輕輕退了出去。

聞著桌上擺好的珍肴佳釀散發出的誘人香氣,張信也覺得有些饑餓,當下也不客氣,隨意坐下,舉杯說道:“敬袁先生。”

袁宗皋也不示弱,拿起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張信望著有幾分醉眼朦朧地袁宗皋說道:“袁先生,有什么話想對我說的現在就可以明言,我洗耳恭聽。”

“果然沒有瞞過子誠啊。”袁宗皋眨眼,臉上的酒意似乎消失了,微微笑道:“我還真有些話藏在心里,不吐不快啊。”

“子誠,雖然你平時生性散漫。似乎還有些懶惰,但不可否認你是個非常重情義,知進退之人,而是還非常的機智聰明,這點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袁宗皋不遺余力的稱贊張信,這讓張信自己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怎么感覺袁宗皋是在夸贊另一個人啊。

“袁先生,你還是直接進入正題吧,感覺你說的好像不是我。”人貴有自知之明,張信清楚知道袁宗皋口里說的那個聰明能干。忠心衛主,勇敢擔當的人,好像似乎這些事與自己有一點點聯系。但沒有袁宗皋說地那么夸張吧。

“子誠,前不久我收到莫學正的來信。”袁宗皋臉上露出笑容道:“我還以為你不會來王府了呢,正煩憂該如何向世子解釋,沒有想到你居然出現在王府,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這么肯定,難道你不怕我是來王府收拾東西走人的嗎?”張信似笑非笑說道,心里卻暗嘆莫學正為了自己還真是費盡心思,可惜自己只有辜負他一片苦心啦。

“進了王府你還想出去?那是癡心妄想。”袁宗皋玩笑說道:“你膽敢踏出王府大門一步。我馬上讓陸頭領把你關起來。”

“那還是算了,小命要緊。”張信一臉驚聳的模樣,似乎非常害怕陸松突然出現把他帶走,逗得袁宗皋開懷大笑起來。

“子誠,既然你能回來,這說明你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出這樣的決定的,王爺、世子果然沒有看錯你。”袁宗皋情緒有些激動,舉杯與張信暢飲起來。正當兩人觥籌交錯之時。黃錦悄無聲息的走了進來。

“張典簿,世子有請。”黃錦有些尖銳地聲音響起。兩人才發覺房中忽然多出一人,嚇了一跳之后凝神觀看才知道是黃錦。

“是黃錦啊,過來與我們一起喝幾杯。”袁宗皋似乎真的有些醉迷糊了,向黃錦發出邀請,黃錦苦笑退后幾步,并沒有理會袁宗皋的招呼。

“黃錦,稍候片刻。”

張信雖然也喝了不少酒,但還記得在面見朱厚,只是淺嘗輒止,并沒有多大的酒意,看到黃錦來后,張信隨手拿起毛巾走到小院里,沾些冷水拂拭著臉,頓時感覺一陣清涼之意,再次整理儀表之后,張信回到房間對袁宗皋說道:“袁先生,我先與黃錦前去見世子了,你先在我這休息一下吧。”

重復說了幾遍,袁宗皋還是沒有反應,張信干脆與黃錦動手把袁宗皋移到床上,然后吩咐仆役進來收拾好房間,順便照顧好袁宗皋,然后與黃錦出發,與袁宗皋小聚之后,天色已經黯淡下來,黃錦提著燈籠引領張信前進。

“黃錦,最近世子心情怎么樣?”到王府書房的路還有一段距離,兩個人安靜走夜路還真有些發毛,古代可不像現在有路燈照明,燈籠的火光也有些昏暗,根本照亮不了多遠,張信干脆與黃錦搭訕起來。

“原來還有些情緒低落的,但是知道張典簿回府后,世子精神立刻振奮許多。”黃錦心里也有些害怕,說話的時候聲音也有些顫抖。“王妃娘娘呢,情況怎么樣?”

“娘娘身體安好,笑容……”

兩人無聊的搭腔壯膽,很快就走到書房,因為朱厚早有吩咐。兩個人不用經過通傳就可以直接進去,書房內幾支大大的蠟燭把四周照得光明燦爛,猶如白晝一般,張信仔細打量著正在專心致志看書地朱厚,感覺他好像又成熟一些,因為太過專注地原因,朱厚并沒有發覺兩人的進來,黃錦悄悄地走了上去,輕輕提醒道:“世子。張典簿來了。”

“張先生。”回神之后的朱厚凝視前方,眼睛一亮興奮叫了起來。

“見過世子。”

見禮之后,兩人分主賓坐下,黃錦機靈的給兩人把茶給端上來,告退時把門掩上。

“張先生,聽說你這次高中解元,我在這里給你道賀了。”朱厚喜氣洋洋的說道。好像是他自己得中一樣。

“這都是托世子的鴻福,我才僥幸考上解元。”張信輕輕笑道,卻不知自己無意之中說出事實的真相。

“張先生還是這么謙虛,若是父王在世就好了,我們可以一起為先生慶賀。”朱厚小臉上又浮現悲傷之色,看到一身素服打扮的朱厚,張信知道恐怕要擺脫興王逝世地陰影,恐怕還要一段時間。“不過是一個小小地解元罷了,有什么可值得慶賀的。”張信知道越是提起興王,那更加會引起朱厚的傷感。“下次我考個狀元回來,再與世子一同慶祝。”

“我相信先生一定可以的。”聽到張信之言,朱厚居然很贊成的點頭說道:“等先生高中狀元之時。我們在王府設宴共同歡慶,王府上下都要參加。”

“世子,前些日子我托羅掌柜送給你的禮物,你收到了吧?”張信可不敢再繼續較真下去,連忙轉移話題道。

“是兩套書,《忠義水滸傳與《三國志通俗演義。”朱厚有些高興地說道:“謝謝張先生的禮物。”

“世子喜歡就好,不過是些市井讀物,平時拿來消遣解悶地。世子可不要計較其內容真偽啊。”張信知道朱厚地性格有時候會非常的較真,遇到一些疑惑之事,肯定要探明其中地究竟才罷休,故而提醒說道。

“謝謝張先生提醒。”朱厚開顏一笑道:“府中教授也是這樣子說的。”

“他們怎么說?”人的心里很奇怪,自己可以這樣認為,但是絕不允許他人指責,特別是與自己有矛盾的人,張信聽到是府中的對頭居然有不同意見。頓時心里一陣不痛快。

“他們說三國志通俗演義還可以值得一讀。雖與正史沒有半點相符之處,但也可當做平日消遣之物。但是忠義水滸傳都是些離經叛道之言,不可閱之。”朱厚眼睛直盯住張信,想看他怎么反駁。

居然敢這么詆毀名揚后世地四大名著,如果不加以批駁怎么對得起自己在后世看的那么多的電視與評論,張信輕蔑一笑,說道:“世子,對于府中教授們地才學,我還是感到很佩服的,便是他們的見識卻不怎么樣。”

“張先生何出此言。”朱厚有些興奮起來,好久沒有聽到張信的評論,還真有些懷念,也只有在這個時候自己才會聽到一些與眾不同,但是很非常有道理的言辭。

“以水滸傳為例,世子可從中看出什么來?”張信微微笑道,今晚不把朱厚對這兩本書的看法糾正過來,他不打算睡覺了。

“一些草莽之徒聚眾作亂,但還算有些忠義之心。”朱厚眨眨眼睛,摸著小腦袋然后繼續說道:“大宋朝廷奸臣當道,天子昏庸無道,這應該值得反醒。”

“那書中給世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位人物?”張信輕輕點頭,在這個忠君的時代,不能強求朱厚能看出什么樣地大道理,而且張信也不打算和朱厚說什么逼上梁山之類的反官府反朝廷言論,如果真的這樣說的話,可能明天官府馬上派人把張信帶到衙門里關押起來。

“有許多,武松、李逵、魯智深、……”朱厚張口就能說出十幾個水滸中知名的人物來,可見朱厚還是認真閱讀這本書的,也間接說明這本書的魅力所在,述說地時候朱厚小臉上充滿興奮之色。只有認同這本書地人才會有這樣地神情。

張信再次嘆息古代娛樂活動還真是缺乏之極,更何況朱厚從小就接受皇家的正統教育,像三國、水滸這樣地旁門書籍,從來就很少接觸過,山海經、搜神記之類的神話傳說可能還看過一點,但長篇通俗小說根本沒有見過,心情肯定與之前不同。

“看來世子并不是為隨意消遣而看,分明是已經投入其中。”看著朱厚興奮的表情,張信不由得回憶起自己當年也是這樣子過來的。

“讓先生見笑了。”朱厚小臉泛起一絲紅色。隨即恢復自若的表情,與張信相處久了受其傳染,朱厚也不容易那么害羞了,如果讓府中地教授們知道,肯定大嘆張信又在誤人子弟,而袁宗皋肯定樂于見到這樣的情況,這說明朱厚正逐漸成熟。

“還請先生賜教。水滸之中到底隱藏著什么深意?”朱厚誠懇的說道,他也知道能讓張信看得上眼的東西,肯定有特別之處,不然張信也不會把這兩本書當成禮物送給自己。

“世子從書中看到叛亂、看到忠義、看到兄弟之情、看到奸臣當道、看到天子昏庸,這都是顯而易見的。”張信誘導似的說道:“世子可還看出什么?”

朱厚陷入冥思苦想之中,半天沒有想出什么來,最后只好搖頭示意自己不清楚,同時好奇的睜大眼睛看向張信,希望聽到他地解釋。

“請先生解惑。”

“我從書中看金錢與權力。”張信故作高深莫測的模樣,酷酷的拋出這一句話。這讓朱厚感到非常的驚訝,眼睛不眨的望向張信,靜靜聆聽他的見解。

朱厚眼中透出的那誠懇求知的目光。讓張信的虛榮心極速的膨脹起來,端直杯子喝了一口清茶之后,這才悠悠地解釋起來:“世子若是仔細分析研究書中人物的遭遇與行為,那就可以得出與我一樣的結論。”

“還請先生指點。”朱厚聽到張信地話,連忙起來到書桌上的抽屜里拿出厚厚的幾本水滸傳,返回遞給張信,張信雖然看過水滸傳,但看的是后世的版本。現在接過書一翻閱,有些不熟悉,干脆推還給朱厚,然后說道:“聽我說即可,世子事后可以自己對照一下,看看我所說是否屬實。”看到朱厚立刻正襟危坐起來,張信滿意的點頭贊許,為其講解起來:“就以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為例。………。”

張信慢慢的開始評論起來。反正想到什么說什么,大多數觀點是來自后世的百家講壇。而朱厚更是聽得如醉如癡,沒有想到水滸傳里面還有那么多地深意,人力有時盡,張信也有記不清楚的時候,這個時候朱厚高超的記憶力開始展現出來,舉一反三的說出許多例子,而張信沒有覺得不好意思,大大夸贊朱厚聰明伶俐,朱厚自己反而有些害羞起來。

“沒有想到這些人仗義疏財的背后還有這么一層意思。”朱厚感慨嘆道。

“世子今后可還敢小瞧這些書?”張信微微笑道:“這里面可是有大學問的。”

“我就知道還是先生才學高明,府中的那些腐儒只知道念道圣人之言,根本不懂得世間人情的冷暖艱辛之處。”朱厚嘲諷道,這讓張信有些意外,什么時候朱厚變得對這么偏激起來,居然敢說出這樣地話來,看到張信驚訝地模樣,朱厚微微一笑,盡顯皇家氣度,頗有興王的風范。

“先生不必奇怪,主持王府事務這么久,我也明白當日父王辛苦之處,怎么會不明白先生所言之道理。“朱厚臉上露出同齡人沒有地堅毅之色,顯得越發成熟了。

“世子受苦了。”張信輕輕嘆息,卻沒有出言安慰,人總是要不斷的成長的,朱厚早日成熟對興王府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

“差點忘記了,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先生。”沉默片刻之后,朱厚忽然興奮的說道,臉上充滿歡喜雀躍之色。

“什么事情讓世子如此高興,那我可要洗耳恭聽啦。”張信故意露出夸張的笑容。

“寧王賊子之亂已經被平定,現在正被押解進京聽候皇上的發落。”朱厚臉上笑容綻放,非常的燦爛無比,雖然早就知道寧王之亂的結局,但張信還是感到由衷的高興。

“賀喜世子。”張信斂容認真的拱手說道:“終于可以告慰王爺在天之靈啦。”

“其實消息早就已經傳來,只不過當時先生正在武昌參加鄉試,袁先生說暫且先不告訴你,免得讓你分心。”朱厚微微傷感說道。

“王爺大仇得報,世子應試開心才是。”張信勸解起來,說的話連自己也不相信,人都死了,報仇雪恨又怎么樣,隨即看到朱厚手里的水滸傳,眼睛一轉詢問道:“世子,當時羅掌柜送可只是送來兩套書而已?還有沒有其他物品?”

張信這其實是沒事找事,書都送來了,還怕畫給弄丟不成,不是在自己房里,就是在朱厚那里保管著,當初應該沒有說這畫也是送朱厚的禮物吧,張信努力思考起來,不過也沒有什么,大不了再要回來,朱厚肯定不會介意的。


上一章  |  明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