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第九十三章 規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臣 >>明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三章 規勸

第九十三章 規勸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 明臣 
慶賀幾日之后,莫學正宣布休假,讓眾人可以回去向家人報喜,眾人當然不會推辭,紛紛向莫學正辭行而去,而當張信與張勝向莫學正告別之前,莫學正拉著張信進行一次秘密的談話。ZUILU.

“子誠,這次你能得中解元,我心里真的感到很高興,希望你以后再接再厲。”莫學正捋須笑道,心中卻猶豫不決,該如何向張信開口。

“請先生放心,雖然這次鄉試我取得好成績,但以后的路還很長,我不會因此掉以輕心的。”回到州學之后,這番話莫學正不知道對張信述說過多少次,張信還以為莫學正在自己回去之前想再次強調一遍,連忙指天起誓保證自己一定不會忘記,隨后鄭重其事的說道:“我能得以高中,與先生平日悉心指點與教誨是分不開的,請先生受我一拜。”

莫學正攔之不及,滿面笑容的接受張信的謝禮后,拉張信起來落坐,臉上浮現遲疑之色,張信也注意到這點,疑惑不解的詢問起來:“先生有何為難之事?莫非是與我有關?”

張信的猜測并非沒有道理的,莫學正就是在為張信的事情在煩惱,沉吟片刻之后,莫學正和聲說道:“子誠,往后你有什么打算?”

該不會像袁方一樣要為自己做媒吧?張信第一時間反應想到,但仔細察看莫學正的臉色,沒有發現什么端倪之處,只好小心翼翼的說道:“暫時還沒有什么想法,還請先生指示?”

“現在你的身份不同往日啦,你可明白?”擁有舉人的身份,就算考不上進士,但也可以讓朝廷授予官職。雖然是些小吏職務,但總是白身布衣之人強,一時之間,張信還真不明白莫學正到底想說些什么。干脆詢問道:“先生此話何意,還請明示。”

張信心里已經決定好,如果莫學正是為自己作媒的,一定要想方設法推脫過去,可惜事實證明張信這是自己想差了,莫學正根本沒有此意。

“子誠,你來到州學也有一年了吧?”莫學正感慨嘆氣起來,看到朝氣蓬勃的張信等人,想當年自己也是風華正茂。如今回首之時自己已經白發蒼蒼,不由不讓莫學正直嘆惜歲月不饒人。

看到莫學正陷入沉思之中,張信微微喘氣不敢打擾,片刻之后莫學正悠悠回過神來,不由自嘲起來:“年紀大了,難免回憶起一些陳年往事,子誠不要見怪啊。”

“先生面泛紅光。聲若宏鐘,怎能言老?以后學生地子孫還想繼續托付給先生代為管教呢。”張信微微笑道。

雖然明知道張信是在說些奉承吉祥之言,但莫學正聽了也非常高興,莫學正心中最為得意之事就是為朝廷培養了許多舉人進士,張信的話就是肯定了他的教育能力。還有什么話比這個更能讓莫學正開心的。

喜悅之后莫學正這才想起自己找張信地目的,忙斂容嚴肅說道:“子誠,這一年來你時常不在州學,當時因為興王爺尚在,我知道他一定有辦法保你考上舉人,所以我才容忍你到王府任職,但是如今情況有所變化,你以后準備怎么辦?”

“先生希望我怎樣?”恍惚之間張信有些明白莫學正之意,但還是不確定,索性直接反問起來。

“我希望你這次回家探親之后。與子任一起回州學,會試不比鄉試這般簡單,如果現在還為雜事分心,如何能在全國英才匯集之下脫穎而出。”莫學正憂心說道:“子誠,聽我一言,你還是回來認真修學吧。”

“子誠,若是你感到為難,不知如何向興王世子開口。我可以親自上門請求。這點面子世子應該會給我的。”看到張信沉默不語的模樣,莫學正為其謀劃起來:“子誠。會試在來年三月舉行,離今不過幾個月,況且京城路途遙遠,還要耽擱一兩月的趕路時間,你真正能用心修學的時間不過兩三月而已,如果你還留在王府,瑣事纏身之余,怎么還會有心思念書?”

莫學正這席話可謂語重心長,用心良苦,若是他人聽到之后,肯定二話不說直接答應下來,若朱厚以后不繼承皇位,莫學正這打算可謂明智之舉,沒有任何可以指責的地方,可是張信已經知道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怎么可能會離開興王府。

“先生好意學生心里清楚,知道先生這是為學生的前程考慮,但王府正逢此大變之時,若是學生就此離去,豈不是趁人之危、忘恩負義之舉,學生如何能安穩度日,即使人在這里,但也無心向學。”張信最后還是滿懷歉意地對莫學正恭敬的拒絕道。

“子誠,你……”莫學正本來還打算繼續勸說下去,但看到張信一臉堅定的樣子,知道他心意已決,恐怕再也不會聽自己規勸,心里后悔莫及,覺得自己當初答應興王的決定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子誠,你可考慮清楚?”莫學正認真的詢問道。

“先生放心,學生既然決定下來,就不會后悔。”張信正經的回答道。

“子誠,現在不必著急回復我,你且回家再仔細考慮幾天,若是另有打算,你可以修書給我。”莫學正無奈地說道,希望張信能改變心意。

“那學生就此告退啦。”張信深怕莫學正再繼續勸誡下去,連忙起來告退,留下一臉心有不甘的莫學正自顧在那煩惱。

“子誠,夫子找你何事?”房間內張勝已經收拾好行李,看到張信回來,不由好奇問道。

“沒什么,就是再次囑咐我不要驕傲,要切記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回去后一定要用心修學,不要辜負大伙的期望之類的。”張信微笑。并沒有說實話,因為他知道如果讓張勝知道這回事,肯定也會同意莫學正地決定。

“誰叫你年紀輕輕就考上解元,夫子當然怕你因此自滿、荒廢學業。這才不停的提醒你,你認真牢記就可以了。”張勝也不懷疑,環視房間之后發現沒有什么遺漏地地方,繼而對張信說道:“子誠,行李已經收拾完畢,你準備什么時候出發?”

“子直與子云昨天已經走了,待在這里也沒有什么意思,擇日不如撞日,不如我們現在就走吧。早點回去向家里人報喜,讓他們也好好高興高興。”張信思考片刻之后,斷然決定道,莫學正一時之間怕是不死心自己的決定,還是早走為妙。

“那行,沒有問題。”張勝興高采烈的說道:“我們現在去向夫子辭行,然后就回家。”

向莫學正辭行很順利。雖然不滿張信的決定,但總不能扣住人不讓回家吧,無奈地揮手告別之后,張信與張勝兩人背著行李悠悠的走出學院,在附近的集市上租了兩匹馬。揚鞭騎塵而去,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歸心似箭的兩人快馬加鞭,中途毫不停留,終于回到溪山村,因為想給眾人一個驚喜,所以張信與張勝中舉之后沒有差人回來報信。

游子歸家,而且還是衣錦還鄉,村里頓時轟動起來。又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地景色,連鄰村的人聞訊也紛紛趕來慶賀,擺上十幾桌流水席,接連不斷的喝上一天一夜,全村男女老少都沉醉于歡樂的海洋里。

而坐在主席的卻不是張信與張勝,卻是楊夫子他老人家,平日里遵禮儒雅地楊夫子現在笑得嘴都合不攏,形像盡失。但誰也不會計較這個。特別是張勝的家人,連番向楊夫子敬酒道謝。第一個把他灌倒在地。

當村里的青壯男子一一醉倒地時候,這歡宴才算正式結束,休息兩天之后,張信這才從渾渾噩噩地醉意中徹底清醒過來,本以為事情就這樣完成,可以放松一下身體上的疲軟,哪知道還要進行一次祭祖儀式,感謝祖先在天之靈地保佑。

更沒有想到地是繁瑣的祭祖儀式剛剛完畢,接著馬上就到九月九日重陽節,還要登山拜祭先人,又是幾天的翻山越嶺,當張信感到全身筋疲力盡之時,重陽掃墓才算結束,張信這個時候才可以安心修養兩天,隨后也動起返回興王府的念頭。

“夫子,明天我就要出發前往王府,特前來向你拜別。”走之前肯定要知會村里長輩一聲,張信向村里幾位長輩說明情況之后,轉身來到楊夫子家里辭行。

“怎么這般著急,你才回過不過幾天而已。”楊夫子有些不舍說道:“要不再待幾日,過完十五再走吧。”

“夫子,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況且因為鄉試之事,已經離開王府一個多月,如果再不回去,如何能對得起王府上下禮遇之恩。”張信恭敬的解釋道。

“既然如此,那就隨你之意吧。”楊夫子覺得張信說得有些道理,也不再強求,看著張信一臉恭順地模樣,也忍不住提點道:“子誠,在我眾多學生之中,以你的資質最高,事實證明我沒有看錯,如今你考上解元,我這做先生的臉上也有光彩。”

“多虧先生往日的教誨有方,我才有今天的成就。”張信謙恭笑道。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你已經勝過我許多,我心里很安慰。”楊夫子高興笑了起來,能教出這樣的好門生,楊夫子心里非常欣慰,隨后有些遲疑說道:“子誠,在王府任職不過是權宜之計,你其實可以……”

后面的聲音雖然微弱,但張信還是明白楊夫子之意,與莫學的觀點如出一轍,張信也只有再次無奈的說道:“夫子,我深受王爺知遇之恩,怎么能為了自己的私利,在這個時候背離王府而去,那豈不是成為不忠不義之徒。”

“子誠,此話言重了,既然你如此堅持,那我也無話可說。”楊夫子搖頭嘆息道:“也只能有負莫學正所托了。”

“夫子此言何意?”張信暗暗猜測起來。

“莫學正前兩天修書給我,希望我能勸動你回州學。”楊夫子笑道:“不過既然你決心已定,我也沒有辦法。只能對不起莫學正啦。”

聽到楊夫子地話,張信松了口氣,同時也有些奇怪,按常理說如果規勸于人的話。應該不會只說一兩句,就這么容易放棄的啊。

“夫子,莫非您也贊成我回王府?”張信靈光一閃,驚喜說道。

“做人要知恩圖報,王爺在世之時,不僅賞識于你,還曾經有恩于我們村子,我們可不能忘本啊。”楊夫子感嘆道:“前程與恩情兩難之下,該怎么做只能由你自己權衡輕重啦。”

“夫子。其中利弊我已經十分明白,但我還是堅持自己的決定。”張信誠懇的說道:“還請夫子支持我地選擇。”

“子誠,你可要考慮周詳啊,畢竟這事關你的前程。”楊夫子提醒道。

“夫子放心,我明白這樣做的后果。”張信微笑起來,安慰說道:“其實我在王府也很空閑地,有非常多地時間修學。沒有耽擱學業,你看我這次鄉試不是這樣過來了嗎?”

說的到是輕松,可是能不能做到還是個問題,在王府這樣地環境下,怎么可能靜下心來認真讀書學習。張信這是明顯在撒謊,但楊夫子似乎有些相信,真正的原因是楊夫子屢試不中,心里也對科場有些失望之意。

“說的也是,不知不覺的就把事情嚴重化了。”楊夫子輕輕笑道:“在哪里學習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在用心苦讀。”

“夫子言之有理,學生受教。”張信連忙起身行禮道,事情就這樣決定下來。

“我的弟子是個有情有義之人,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楊夫子點頭笑道:“既然決定這樣做,那就去吧。夫子我支持你。”

“謝謝夫子,那么我明天就起程返回王府。”張信恭敬地拜別楊夫子,回房休息。

翌日清晨,張信與村中父老鄉親揮淚告別之后,由張勝騎馬送他到附近的渡口。

“子任,你回去吧。”到了渡口,找到運客的小舟,張信說道。

“你先上船。等你走了我再回去。”張勝忽然有些遲疑說道:“子誠。你真的不回州學了,如果回去的話。可以和子直他們一起念書修學,那豈不是很好。”

“莫學正和你說的?”張信很肯定,隨后有些無奈說道:“他還真是不輕言放棄啊。”

“其實莫夫子也是為了你好,希望你能回州學靜心的學習,明年會試地時候更加有把握一些。”張勝很理解莫學正的心里。

“期望太高也不是件好事。”張信輕輕笑道:“不說了,子任,反正現在我不會改變主意的,你回去告訴莫先生,就說他的好意我心領,代我謝謝他老人家。”

說完也不待張勝反應過來,輕快的踏上小舟,吩咐船家可以起程了,船家麻利地一撐竹蒿,小舟輕輕的順水劃去,慢慢的離開渡口。

“有事情就給我寫信。”張信大聲揮手說道:“子任,再見啦。”

“一路順風,保重身體。”張勝高聲回應道。

溪山村位于安陸興王府的上方,有一條河水直接可以到達王府附近,路程剛好是順水而行,張信在閉目假寐之時,小舟已經悠悠的來到興王府附近的渡口,渡口附近就有個小集市,人來人往的還算熱鬧。

上了岸邊之后,張信抬頭看看,發現天色已經有些暮色,索性在集市上雇了一輛牛車,躺在車上迎著秋風慢悠悠的向王府方向駛去,直到日落黃昏之時,才依稀看到興王府,張信干脆付過車錢,快步朝王府奔去。

“張典簿,你回來了。”今天正逢陸柄輪值守衛,看到張信連忙迎了上門。

“是啊,一個多月沒有見,陸護衛到是精神許多。”張信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看到興王府張信似乎有種回到家的感覺。

“張典簿說笑了,聽說你這次鄉試名列第一,是今科解元,恭喜。”陸柄露出平時難得一見地微微笑容向張信道喜,畢竟患難之交,怎么也要親自道賀一聲。

“還算可以,起碼沒有給王府丟臉。”張信笑呵呵的說道,這上陸柄心里一楞,繼而明白過來,知道了張信之意。

“虧你還記得自己是王府之人,怎么到現在才回來啊。”聽到下人匯報,袁宗皋知道張信回府,連忙趕了過來,剛好聽到這句話,不由報怨起來:“還以為你高中解元,興奮得忘乎所以,不知道回王府了呢。”

“袁先生,難道我在你心中就是這樣子的人嗎?真是太令我失望了。”張信拱手行禮之后,笑嘻嘻的說道:“早知道我再在村里待上幾天才來。”

“再待幾天?”袁宗皋吹胡子瞪眼道:“那我親自出馬去溪山村把你揪過來,到時候看你怎么得意。”

“就是知道先生沒有忘記我,所以我就提前幾天回來了,一個月沒有見,您還是那么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啊。”張信微笑奉承道,這讓袁宗皋聽得喜上眉梢,也讓陸柄感到十分的郁悶,果然不能聽信張信的話,剛剛贊完自己沒有多久,就把這句話原封不動的送給他人。

聽說連續更新一個月,成績會提高,帶著期盼的心情努力奮斗。


上一章  |  明臣目錄  |  下一章